曾江水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厦门人物:海外篇》
唯一号: 131030020210000249
人物姓名: 曾江水
人物异名: 字:右甘
文件路径: 1310/01/object/PDF/131010020210000002/001
起始页: 0316.pdf
性别:
时代: 近现代
出生年: 1870年
卒年: 1941年
籍贯:

传略

曾江水,字右甘,祖籍同安县嘉禾里禾山乡(现属厦门市郊区),1870年出生于马六甲。马六甲州的曾氏家族以经营种植业致富,当陈齐贤决定引种巴西树胶时,邀请曾江水合作并作为后援。 曾江水欣然承诺,参与投资在新加坡杨厝港的树胶种植,并自己在马六甲州武吉亚沙权首先种植3000英亩树胶。 引种树胶获得成功后,曾江水便将树胶种植扩展到芙蓉和彭亨两州。本世纪初到20年代由于橡胶制品的广泛运用促进了树胶种植的发展,曾江水的树胶种植业扶摇直上,成为马六甲州的首富。 曾江水通晓马来语,但起居饮食生活仍保持纯粹中国传统。虽富冠一州,所交游者却多为平民与劳工界人士。平素对社会公益事业热心,倡办华文教育,1912年捐1. 75万元与陈齐贤创办马六甲培风中小学校。1919年捐50万元巨款为仰光华侨中学购地作为校址。30年代初世界经济不景气,陈嘉庚企业经营状况不佳。而影响厦门大学的正常经费供给,当林文庆南渡筹募厦大经常费时,曾江水慨然输将巨款以支持厦门大学。此外,曾江水还捐助新加坡华侨中学、马六甲中华中学以及厦门中山医院等。曾江水曾多届蝉联马六甲中华商会会长。 抗日战争爆发时,曾江水已年近古稀,但他仍奋起呼吁华侨、马来人与印度人共同支援中国抗战,带头购买中国战时公债,积极参加筹赈中国伤兵难民。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冠南侵,曾江水预料马来亚必遭浩劫,乃率领部分家人自新加坡途经印度而抵达重庆,抗战胜利前夕曾江水逝世,终年71岁。

知识出处

厦门人物:海外篇

《厦门人物:海外篇》

出版者:鹭江出版社

华侨是历史的产物。在历史长河中,厦门的华侨历史更值得 人们回顾,厦门曾有过不少杰出的华侨人物,既可用来教育厦门 人民及其后代,又可使华侨知道自己的来龙去脉。

阅读

相关专题

会长
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