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建隆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厦门人物:海外篇》
唯一号: 131030020210000246
人物姓名: 谢建隆
人物异名: 改名:威廉•苏尔维查雅
文件路径: 1310/01/object/PDF/131010020210000002/001
起始页: 0313.pdf
性别:
时代: 近现代
出生年: 1922年
籍贯: 同安县
亲属: 谢建智;拉赫玛德;爱德华

传略

谢建隆,祖籍同安。1922年出生于印尼爪哇西部的马札琅卡,自小信奉基督教。在他上中学时父亲去世,全仗亲友的支持才得以完成学业。1941年日寇侵占印尼,谢建隆开始以收购旧物为生,买入一部旧货车,在井理汶和万隆之间从事收买旧报纸和杂物的生意。二战后,由于印尼局势的动荡,谢建隆放弃旧物生意,远渡重洋,赴荷兰学习鞣制皮革的生产技术,两年多期间内,他初通英语和荷兰语,并改名为威廉•苏尔维查雅。 1949年,谢建隆回到印尼,和友人合作开设了一家皮革工厂,由于战后印尼经济不振,加上欧洲国家皮革制品输入的竞争,该皮革厂不久即告破产。谢建隆与友人转而经营出口生意,业务还算不错,但可惜因股东争执,无奈只得停业,谢建隆连道两次挫折,终于病倒。 1957年2月,谢建隆在兄弟和友人支持和鼓励下东山再起,与其堂兄谢建智创立阿斯特拉公司,开始经营饮料和农副产品,后来得到印尼政府的重视被列入政府合约供应商,由出口转为出入口业务,这一契机使该公司日后获得了巨大发展。1967年,阿斯特拉公司从美国购进一组发电设备,转售给政府获得一笔较大的利润,于是公司将这笔资金进口 800辆货车,随后印尼盾贬值,入口价暴升,这批货车所带来的巨额利润奠定了公司的经济基础。 70年代初期印尼政府鼓励商人在国内发展汽车组装工业,这时拥有某家汽车修配厂60%股权的阿斯特拉被指定为进口重型交通工具的厂家,得以和日本丰田公司达成合作装配汽车的协议,成立“机动车式样有限公司”,正式开展汽车业务。经过20年间的发展,阿斯特拉集团已成为印尼最大的汽车制造商,除丰田外还代理及制造本田摩托车、大发牌货车及小型汽车、法国标致、雷诺及德国宝马等名牌汽车。另外,该集团还兼营自动化办公设备、重型机械、电子、农林产品加工销售、金融服务等行业。1919年上半年,阿斯特拉集团共出售汽车38000多辆,占印尼全国总销售量54%。1991年该集团总营业额估计高达44. 56亿美元,被誉为“印尼汽车大王”。 阿斯特拉集团的总经理拉赫玛德,是谢建隆的外甥,负责该集团的日常工作,谢本人担任集团的董事长。阿斯特拉集团积极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务求到1995年汽车销售利润占集团收益的比重从目前的78%降到60%,而金融及重型设备收益的比重从16%升到20%,因此,该集团在近两年内将投资7000亿盾(约3. 6亿美元)以扩展到多元化业务。 另外,谢建隆的长子,现年41岁的爱德华掌管苏玛集团,这个集团主要从事金融及海外投资等业务,它分别在印尼本土、德国及菲律宾拥有银行,在越南开设合资银行和合资航空公司,在香港、新加坡和马来西亚设有财务公司。实际上,苏玛集团的业务还包括房地产、酒店业、制造业、石油工业及电讯器材,据估计苏玛集团总资产超过10亿美元,1991年的总营业额为3.5亿美元。

知识出处

厦门人物:海外篇

《厦门人物:海外篇》

出版者:鹭江出版社

华侨是历史的产物。在历史长河中,厦门的华侨历史更值得 人们回顾,厦门曾有过不少杰出的华侨人物,既可用来教育厦门 人民及其后代,又可使华侨知道自己的来龙去脉。

阅读

相关专题

董事长
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