辜鸿铭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厦门人物:海外篇》
唯一号: 131030020210000240
人物姓名: 辜鸿铭
人物异名: 名:汤生;字:鸿铭
文件路径: 1310/01/object/PDF/131010020210000002/001
起始页: 0305.pdf
性别:
时代: 近现代
出生年: 1857年
卒年: 1928年4月30日
籍贯: 同安县
亲属: 辜礼欢;辜龙池;辜复蓬;田贞子

传略

辜鸿铭,名汤生,字鸿铭,祖籍福建同安,1857年出生于马来亚槟榔屿,是第四代侨生。他的曾祖父辜礼欢,在清朝乾隆年间南渡谋生,先是到达暹罗(今泰国),后来转入马来亚北部的吉打,1769年5月被委任为当地甲必丹。祖父辜龙池为吉打拿督,父亲辜复蓬是槟榔屿的双溪吕蒙(Sungai Nibong)英国人布朗(F •Scott Brown)树胶种植园经理,辜鸿铭7岁时父亲去世,被布朗收为养子,在10岁时被带到英国的苏格兰受教育。1877年辜鸿铭以优异成绩毕业于爱丁堡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接着赴德国莱比锡大学读工科,获土木工程文凭,后又留居法国巴黎。通过刻苦的学习,他精通汉、英、马来、德、法以及拉丁、希腊等9种语言。 1880年,辜鸿铭返回马来亚,在海峡殖民地政府任职。这一年,马建忠(《马氏文通》著者)赴欧洲途经新加坡,向辜鸿铭介绍祖国情况并劝其以己之长报效国家。辜鸿铭遂倾心中华文化,决意报效祖国。自此便潜心钻研中国经史典籍,并着长袍马褂,蓄辫留甲,终生引为自豪。 1885年,辜鸿铭由杨汝树推荐,任两广总督张之洞的英文案牍司理,长达20年之久,甚为张之洞所器重,“虽未敢云以国士相待,然始终礼遇不少衰”。1891年,俄国皇储访问中国抵达湖北,张之洞于汉阳晴川阁宴请。席间辜鸿铭为翻译,俄、法、希腊诸语对答如流,使俄皇储惊叹不已,赐赠镂皇冠之金表。 1900年义和团起义震惊中外。辜鸿铭用英文撰写了数篇论文,发表在日本横滨的《日本邮报》上,指出教案屡发激起民愤,呼吁列强各国应反躬自省,公正、道德地对待义和团问题。这些专论后来汇编成册,书名为《总理衙门来信》,被称为“中国民族主义宣言1905年上海海关从总税务司收回自主权并设立黄浦江浚治局,辜鸿铭被聘任该局督办,任职期间查获两名西方工头贪污施工费用,力主严罚,还将案件证据公开登报。 1908年辜鸿铭调任外务部员外郎,后擢升为郎中、左丞。1910年,他与严复、詹天佑同榜获宣统皇帝赏腐文科进士荣衔。这一年他整理编就《张文襄幕府纪闻》二卷,以怀念他追随20年之久,于1909年去世的张之洞。同年他辞去外务部职务,出任上海南洋公学校长。辛亥革命后,辜鸿铭依然拖着长辫公开宣称效忠于清廷,他声明说:“我之忠于清室,非仅忠于吾家世受皇恩之王室,乃忠于中国之政教,即系忠于中国之文明。”1913年,辜鸿铭一度担任五国银行团翻译。张勋复辟,辜鸿铭并参与其事。在五四运动期间他与林琴南一起反对白话文运动,认为中国经典文言比市井话典雅、华丽。在他应蔡元培之聘到北京大学讲授英国诗歌和希腊文课程时,却结合中国儒家经典,大谈孔孟之道,旁征博引将中西文化加以比较,极为引人入胜,加之用英语讲授时,其语音之纯正,用词之典雅令学生举座倾倒。 1924年至1927年间,辜鸿铭应日本大东文化协会邀请,曾数次东渡讲学,他极力阐扬孔孟之道,对西方文化则多所非议,有关文章被德国学者收集译为《怒吼之声》,并组织“辜鸿铭研究会自日本胡讲学归国后,辜鸿铭被张作霖聘为顾问,不久又被委任为山东大学校长。当时访华的外国作家、记者多以一见辜鸿铭为荣,甚至有的断言,到北平可以不到故宫紫禁城,但不可不见辜鸿铭。 辜鸿铭未及赴任山东大学校长一职,于1928年4月30日病逝于北平(今北京),终年71岁。 辜鸿铭晚年自号“东西南北老人”这是因为生在南洋,受教育于西欧,讲学于东京并娶日女田贞子为妻,晚年隐居于北平。他的著作有《张文襄幕府纪闻》、《中国牛津运动故事》、《春秋大义》、《读易草堂文集》等,译作有《中庸》、《论语》、《痴汉骑马歌》等。辜鸿铭将中国儒家经典译为外文输往西方,系统介绍中国传统文化、道德观念和人生哲学,为中西文化交流作出历史性的贡献,因此,辜鸿铭曾被提名为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

知识出处

厦门人物:海外篇

《厦门人物:海外篇》

出版者:鹭江出版社

华侨是历史的产物。在历史长河中,厦门的华侨历史更值得 人们回顾,厦门曾有过不少杰出的华侨人物,既可用来教育厦门 人民及其后代,又可使华侨知道自己的来龙去脉。

阅读

相关专题

甲必丹
职位
督办
职位
外郎
职位
郎中
职位
左丞
职位
翻译
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