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仲涵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厦门人物:海外篇》
唯一号: 131030020210000219
人物姓名: 黄仲涵
文件路径: 1310/01/object/PDF/131010020210000002/001
起始页: 0279.pdf
性别:
时代: 近现代
出生年: 1866年
卒年: 1924年
籍贯: 同安县
亲属: 黄志信;黄宗宣;黄宗孝

传略

黄仲涵,祖籍福建同安,1866年出生于印尼中爪哇三宝垄市,系当地著名侨商黄志信之子。黄仲涌幼年受到中国文化传统教育,7岁时曾随父亲回故乡同安探亲,不久即返回三宝垄市,稍长喜读《三国演义》等中国古典小说,并尊崇孔教学说。由于所处社会环境,黄仲涵能讲一口流利的印尼语,在随其父经商过程中,由于他富有胆略,精明能干,甚得黄志信偏爱和信任,因此,被确定为建源公司接班人。1890年黄仲涵接办建源公司时年方24岁。 1893年黄仲涵将建源公司改组成建源贸易有限公司,并逐步扩大经营范围。首先,他利用殖民当局任命他为“玛腰”(管理华人事务的最高职务)的职权和雄厚财力,以最高标价向当局承包三宝垄、日惹、梭罗及泗水等地的鸦片专卖权,为期13年,从中获取1800万荷盾的厚利,接着他在经营甘蔗种植的基础上,1894年起先后创办五间糖厂,总投资约1000万盾,其中的里约阿贡糖厂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设备最先进的“碳化”糖厂。从1910年至1914年间建源公司每年平均出口糖15万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出口量下降,战后因需求量增大价格上升,因此获得巨额的利润。1923年,黄仲涵的5间糖厂产量为86万担,占华侨糖业总产量的57%,因而被誉为“爪哇糖王二1906年黄仲涵投资400万荷盾在三宝垄创建黄仲涵银行,作为建源贸易有限公司的金融机构,并在泗水设立分行。后来又扩大经营保险业务。1911年,他在新加坡创办协荣茂轮船公司,不久又开办顺美轮船公司,拥有3000吨级轮船9艘,成为荷印华侨航运业的一支主要力量。1918年,黄仲涵在克列贝特创建了一家木薯粉厂兼生产酒精,厂区占地2000公顷,连同种植园共达33万亩之大,年产量27万担,雇用工人3700 是东南亚最大的木暮粉厂。除上述业务外,黄仲涵的经营范围还包括橡胶、咖啡、胡椒、蓖麻和香茅草等一系列经济作物的种植。 与经营的扩大发展相适应,黄仲涵先后在荷印的各大城市设立分行或办事处,还在荷兰的鹿特丹、英国的伦敦及新加坡、马来亚怡保、槟城等地设立分行。 建源贸易有限公司在黄仲涵的苦心经营下,克服了一战期间糖价狂跌,产品滞销的严重困难,到了 20世纪初已成为东南亚一带屈指可数的最大企业之一。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黄仲涵以“轩辕后人”名义向革命党人捐款5万盾。1915年蔡得在云南发动讨袁护法战争,黄仲涵汇去25000盾支援。1916年三宝垄华侨发起创办首家华侨中学一华英中学,黄仲涵是该校的主要赞助者和担保人。在新加坡,他捐献80英亩地作为武吉知马华侨中学校址;捐资15万元为莱佛士大学建立中央大礼堂一座,捐资10万元为新加坡华侨中学建大礼堂一座;为道南学校捐建三层楼一座。1920年建源公司与日兴行等10家公司组织的华商糖局获利30万盾,他们将10万盾捐助各埠中华会馆,其余20万盾作为糖局永久基金。从1912年至1922年,黄仲涵任三宝垄中华商会第六届第十三名誉会长.黄仲涵的建源贸易有限公司的发展,使得荷印殖民政府不安,唾涎于建源公司的巨大财富。1921年,荷印政府要黄仲涵交纳3500万盾“战争税”及“双重收入税”企图扼杀建源有限公司,又试图以7000万盾价格收购该公司。黄仲涵对此无理要求严加拒绝,最后移居新加坡。 1924年他与黄奕住筹划返回祖国投资兴办实业,未料于7月6日突发心脏病去世,终年58岁。他的遗体被运回印尼三宝垄彭基林墓地与其父母安葬在一起。按照黄仲涵的遗嘱,建源贸易有限公司由其子黄宗宣和黄宗孝主持。 1925年以后由于世界政治经济形势的激烈变化,建源公司在曲折中艰难发展,最终难以逃脱印尼政府排斥华侨经济政策的打击,1961年7月,印尼政府以“偷漏重税"和“违反经济法令”为由没收并接管了建源公司,并改名“拉耶哇里•努新多有限公司,前后经营98年曾盛极一时的建源公司从此消失,其他各地分公司则改组为私人有限公司,由黄氏家族及其子女各自独立经营。

知识出处

厦门人物:海外篇

《厦门人物:海外篇》

出版者:鹭江出版社

华侨是历史的产物。在历史长河中,厦门的华侨历史更值得 人们回顾,厦门曾有过不少杰出的华侨人物,既可用来教育厦门 人民及其后代,又可使华侨知道自己的来龙去脉。

阅读

相关专题

名誉会长
职位
名誉会长
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