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志信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厦门人物:海外篇》
唯一号: 131030020210000217
人物姓名: 黄志信
人物异名: 字:守谦;别号:思俭翁
文件路径: 1310/01/object/PDF/131010020210000002/001
起始页: 0276.pdf
性别:
时代: 近现代
出生年: 1835年
卒年: 1901年
籍贯: 福建省同安县安仁里灌口乡李林村
亲属: 黄信卓;黄卓丕;黄仲涵;黄仲鹏

传略

黄志信,字守谦,别号思俭翁、福建同安县安仁里灌口乡李林村(现厦门市杏林区)人。1835年出生于家乡。黄志信9岁入私塾就学,至13岁辍学从耕。1850年7月,陈庆真在厦门发动小刀会起义,号称反清复明,起义席卷闽南一带。黄志信参加了小刀会起义,在军队中管理军粮和装备。起义几经反复终于失败,首领黄位等人退往海上,余部流散在台湾及南洋各地。1858年,黄志信与长兄黄信卓、黄卓丕乘船逃亡到印尼爪哇,后来定居于中爪哇三宝垄。后来兄弟分开,黄信卓和黄卓丕分别到格都地区的巴拉干和梭罗谋生,黄志信在三宝垄自小商贩做起,逐步发展到经营土特产进出口。至1863年3月,黄志信已拥有雄厚资产,正式创建建源栈(即建源公司前身)。建源栈出口爪哇特产蔗和烟叶,进口中国的苏州丝绸、香料以及茶、鱼干等食品。黄志信还与荷印殖民政府签订合同承包数间官办的当铺和鸦片销售点,并逐步获得大米经营、华人区邮政等一些专营权,从而获得厚利。从1863年到1893年间,建源公司不断发展,成为爪哇地区最大的华侨商行之一。 黄志信经营成功,除了他能适应当地殖民敬府的政策规定外,在公司内部发行商业股票,办成家族式公司,拒绝外来资金进入,这在当时是一种创新形式,与此同时黄志信善于使用人才,在公司中聘用外来能人比亲属更多。 黄志信一生克勤克俭,艰苦创业,精心经营,对子女要求严格,谆谆教育他们不要忘记过去落泊的艰辛生活。他在《思俭翁自序》一文中写道:“余乃同邑人,生于村野僻。家惟藜霍甘,庶本无肉食。薄有数倾田,力耕是吾职。饿馑苦频仍,悬甑长叹息。 处世如白驹,守株非长策。弃农学贾胡,破浪赴西域。乃履兹垄川,言旋知不得。戴星与披月,备尝辛苦役。获利寄回家,用酬劬劳德。虚度几半生,囊中无蓄积。狡兔有三穴,嗟我无一宅。爰就窄蜗庐,仅仅堪容膝。门绝显者车,径留知音迹。奢念既不萌,何愁夫凄寂?子瞻喜雨亭,梦得陋铭室。把笔书所遭,往事自追忆。”黄志信有三男四女。在企业发展阶段他就注意选贤任能,加以培养。经过多年考察之后,认为次子黄仲涵天资聪慧,是他事业的理想继承者,1890年,黄志信将建源公司交给黄仲涵主持。 1901年,黄志信病逝,终年66岁,留下了 1750万荷盾遗产.分给子女们继承。他生前安排分给长子黄仲鹏一笔相当可观的遗产,让他另行经营,不得插手建源公司业务。黄仲鹏后来自创裕源公司,亦经营土特产进出口业务,在三宝垄市颇有地位和声望,先后担任过当地甲必丹和玛腰职务。

知识出处

厦门人物:海外篇

《厦门人物:海外篇》

出版者:鹭江出版社

华侨是历史的产物。在历史长河中,厦门的华侨历史更值得 人们回顾,厦门曾有过不少杰出的华侨人物,既可用来教育厦门 人民及其后代,又可使华侨知道自己的来龙去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