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东部万姓历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国姓氏群体遗传和人口分布》 图书
唯一号: 131020020210012665
颗粒名称: 华中东部万姓历史
分类号: K810.2
页数: 4
页码: 402-405
摘要: 华中东部万姓历史概括了万姓的起源与演变、历史上万姓的分布和迁移、当代万姓的分布频率、血型分布特征。万姓是中国人口最多的一百个姓氏之一,在长江流域地区较有影响。万姓人群大约占了当代人口的0.24%,即每10000个中国人中姓万的人至少有24个,总人口大约在290万。
关键词: 姓氏 华中东部 分布规律

内容

万姓是中国人口最多的一百个姓氏之一,在长江流域地区较有影响。万姓人群大约占了当代人口的0.24%,即每10000个中国人中姓万的人至少有24个,总人口大约在290万。
  《中国人名大辞典》收入了万姓历代名人90名,占名人总数的0.20%,排在名人姓氏的并列第九十五位;万姓的著名文学家占中国历代文学家总数的0.22%,排在并列第九十一位;万姓的著名医学家占中国历代医学家总数的0.19%,排在第九十位。
  历史上万姓的主要人物有:战国孟子弟子万章,东汉槐里侯万修,西晋长沙太守万嗣,南北朝北魏大将万安国、北周郢州刺史万通,隋朝音乐家万宝常,明清之际学者万泰、书画家万寿祺,清朝文学家兼戏曲作家万树、经学家万斯大、史学家兼古地理学家万斯同,当代农史学家万国鼎。
  万姓的起源与演变
  构成当代汉族万姓主要有五大支:姬姓、嬴姓、芈姓和外族改姓。
  第一支源出姬姓。周武王灭商后,封其弟毕公高于毕,是为毕国。春秋时,毕公高的后裔毕万辅佐晋献公,于公元前661年灭了姬姓的耿、霍、魏等小国,晋献公封毕万于魏地,建立了另一个姬姓魏国。传至十二世孙魏斯,于公元前403年自立为诸侯,称魏文侯。公元前369年魏惠王与韩、赵一起瓜分了晋国,建立了强大的魏国,成为战国七雄之一。再传三世到魏王假,于公元前225年被秦始皇所灭,子孙以国为氏。有一支魏人以先祖毕万的字为氏。姬姓万氏的历史至少有2200多年。
  第二支源自姬姓。周武王之臣芮伯,灭商有功,为西周初封的姬姓诸侯之一,侯国古城在今陕西大荔县的朝邑城东南,亦处于今山西芮城西。芮伯在周成王时为司徒,为西周重臣,世袭周朝卿士。春秋周桓王时,芮国国君传到芮伯万,其孙以其名为氏。这支姬姓万氏也有2700多年的历史。
  第三支源自嬴姓。万,春秋时嬴姓莒国之邑,古城在今山东莒县,后为楚国所吞并,子孙以邑为氏。
  第四支源自芈姓。万,春秋时嬴姓莒国之邑,古城在今山东莒县,后为楚国所吞并,楚大夫食采于此,因氏。
  第五支出自外族的改姓,我国的万姓同其他姓氏一样,不断与其他民族交流,互有基因的流动。外族加入万姓群体的事件主要有:南北朝北齐文宣帝时改夏州万俟氏为万姓。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定居中原,改契丹族吐万氏族为万氏。清初满洲八旗中的万姓原本是汉人,加入八旗后,子孙成为满族,后又改为汉族。
  历史上万姓的分布和迁移
  先秦时期,万姓最初活跃于陕西、山西、山东、河南地区。两汉至唐朝,万姓主要的活动地区在北方和中原。唐朝以后,万姓已经进入了江苏、浙江、江西、湖南、湖北、四川,以及两广地区和福建,最终聚集在长江流域地区,形成当代的分布格局。
  宋朝时期(公元960-1279年)的万姓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西和浙江地区,万姓主力已经离开了北方地区。
  明朝时期(公元1368-1644年),万姓大约有12万余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13%,排在第一百二十位以外。万姓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西(26.7%)、湖北(13.4%)、浙江(12%),这三省万姓大约占万姓总人口的52%;其次分布于四川(8.5%)、江苏(8.4%)、安徽(6.4%),这三省的万姓又集中了23%。江西为万姓第一大省,占省总人口的0.25%。宋、元、明期间600余年,万姓的分布总格局的变化是:其人口主要向江南地区迁移。全国形成了长江下游地区万姓人口聚集区。
  当代万姓的人口已达到288万,列在全国第八十六位,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24%。从明朝至今600年中万姓人口由12万激增到288万,增长了24倍多。明朝的平均人口接近9300万,当代的人口按12亿计,人口增长了13倍。万姓人口的增加速度高于全国人口的增加速度。这1000年中万姓人口的增加率是呈上升态势。在全国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于江西、江苏、四川三省,大约占万姓总人口的49%;其次分布于湖北、贵州,这两省又集中了15%。江西为当代万姓第一大省,居住了万姓总人口的19%,占省总人口的1.2%。全国的万姓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地区的省份。在600年期间,万姓人口流动的程度和方向与宋、元、明期间的流动有很大的区别,由东南地区向中原、华北出现强劲的回迁。
  当代万姓的分布频率
  万姓分布密度示意图(见彩图10.2.8A)表明:万姓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在苏皖赣大部、浙西闽北、湘南鄂北、黔东北、川大部、滇北、宁夏、辽南鲁东,每平方公里的万姓人口达到0.6人以上,有的地区可达到1.5人以上。密度最高的(0.6人以上/平方公里)地区仅仅占国土面积的15.4%,万姓人口大约120.5万;0.3-0.6人/平方公里的地区占国土面积的25.7%,万姓人口大约111.9万;不足0.3人/平方公里的地区占国土面积的58.9%,万姓人口大约55.6万。
  万姓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地区,分布很广,但在人群中分布不均衡。万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示意图(见彩图10.2.8B)表明:云南大部、四川南部、贵州大部、湖南大部、湖北南部、江西大部、安徽南部、福建西北、江苏大部、宁夏、甘肃东北、内蒙古东北,万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0.26%以上,有的达到0.78%以上,覆盖面积占了总国土面积的19.8%;云南东南、贵州西南、广西北部、湖南南部、江西与广东交界地、福建中部、浙江大部、四川北部、湖北北部、安徽北部、山东南部、陕甘南部、青海东南、辽宁大部、吉林西部、黑龙江大部、新疆西北地区,万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0.13%-0.26%,覆盖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25.9%;其他地区,万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一般不足0.13%,覆盖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54.3%。
  血型分布特征
  万姓人群的血型分布总的是:O型94.1万,占32.7%;A型84.8万,占29.4%;B型82.6万,占28.7%;AB型26.5万,占9.2%。万姓总人口288万。
  云贵湘赣苏大部、川鄂南部、皖南、闽西北、宁夏、甘肃东北、内蒙古东北是万姓比较集中的区域,约占国土面积的19.8%,万姓人口135.8万,约占万姓总人口的47.1%。O型45.6万,A型41万,B型37.2万,AB型12万。
  云南东南、贵州西南、桂北、湘南、鲁南、赣粤交界地、福建中部、浙江大部、川鄂皖北部、陕甘南部、青海东南、辽吉黑大部、新疆西北是万姓分布一般的区域,约占国土面积的25.9%,万姓人口105万,约占万姓总人口的36.5%。()型33.9万,A型30.5万,B型30.8万,AB型9.8万。
  其他地区是万姓人口稀少地区,约占国土面积的54.3%,万姓人口47.2万,约占万姓总人口的16.4%。O型14.6万,A型13.3万,B型14.6万,AB型4.7万。

知识出处

中国姓氏群体遗传和人口分布

《中国姓氏群体遗传和人口分布》

出版者: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本书内容包括:中国姓氏群体遗传(绪论、姓氏分布、遗传地形图、姓氏与血型),当代大姓及其分布规律。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