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名字的声韵美是什么?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姓氏名号面面观》 图书
唯一号: 131020020210012233
颗粒名称: 66.名字的声韵美是什么?
分类号: K810.2
页数: 4
页码: 211-214
摘要: 本节讲述了名字的声韵美就是指一个名字读起来应琅琅上口,听起来应悦耳动听。要做到这一点,可从字的读音和声调两方面入手。一、姓名的读音,二、姓名的声调。
关键词: 福建 研究 姓氏

内容

名字的声韵美就是指一个名字读起来应琅琅上口,听起来应悦耳动听。要做到这一点,可从字的读音和声调两方面入手。一、姓名的读音姓名中的各个字(尤其是相邻的字)在发音部位和方法上应拉开距离,使每个字的读音有清晰的区别,这样,名字才能读起来不拗口,听起来不费劲。
  做到这一点并不困难,只要对汉语拼音各音的发音部位与方式有所了解就足够了。
  汉语拼音分为声母与韵母,其中声母有21个,韵母有36个。21个声母按其发音部位可分为四组,即:第一组:b,p,m,f;第二组:d,t,n,l;第三组:g,k,h;第四组:j,q,x,zh,ch,sh,r,z,c,s。
  第一组是唇音,第二组是舌尖音,第三组是舌根音,第四组中的j,q,x是舌面音,zh,ch,sh,r是舌尖后音,z,c,s是舌尖前音。
  38个韵母按其发音方法可分为五组,即:第一组:a,ai,ao,an,ang;第二组:e,er,ei,en,eng;第三组:o,ou,ong;第四组:i,ia,ie,iao,iou,ian,in,iang,ing,iong,ü,üe,üan,ün;第五组:u,ua,uo,uai,uei,uan,uen,uang,ueng。
  第一、二、三组是开口音,三组开口的程度各不相同,第四组中以i开头的是齐齿音,以ü开头的是撮口音,第五类是合口音。
  要使名字顺口悦耳,名字中相邻的字应是声母与韵母均不同组,如:王宗道、柳公权、冯道、李强、张敏等,以“张敏”为例,“张”字拼音为zhang,“敏”字拼音为mǐn,两字声母各属第四组和第一组,韵母则分属第一组和第四组,都不相同。
  如果名字各字的声母同组,就应使其韵母不同组;相反,如果各字韵母同组,则应使其声母不同组。如章瑧(zhāng zhēn)是声母同组而韵母不同组的情况,而王川(wáng chuān)则是韵母同组而声母不同组的情况,读起来都显得既顺口又悦耳。
  名字中声母与韵母皆同组的情形应尽量避免,诸如吕宁、高康等名字读起来就显得拗口。若是双名,就更应避免这种情况。
  二、姓名的声调汉语有声调的变化,古代诗词的平仄,就是利用汉语的声调有规律的变化,收到抑扬顿挫的音乐效果,这一技巧也适用于名字。一个名字的声调如果搭配得当,读起来就琅琅上口,否则会很拗口别扭。
  汉语有四个声调,即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在一个名字中,只有相邻的字的声调有所区别,读起来才显得不拗口。如果是双名,最好使三个字中首尾两字的声调相同,而中间一字的声调不同,这样做可以寓变化于统一中,使姓名的读音既错落有致,又首尾呼应。这类情形包括下面几种声调搭配,即:阴阳阴,阴上阴,阴去阴;阳阴阳,阳上阳,阳去阳;上阴上,上阳上,上去上;去阴去,去阳去,去上去。
  相反,在名字中,应尽量避免音调叠用,即相邻两字音调相同的情形。不管是单名还是双名,都应避免整个名字音调的叠用,在双名中,还应避免前两字或后两字的音调叠用。由于阴平声调较平易舒缓,与其它声调的组合较为灵活,因此名字中不妨出现两个字的阴平叠用,但三个字的阴平叠用则应尽量避免。
  在考虑名字的声韵美时,除主要注意名字的读音和音调外,还应注意如下几个具体问题。
  第一,应避免使用多音字。汉字有不少多音字,如乐(lè,yuè)、贲(ben,bì)、伯(bó,bǎi)、度(dù,duó)等字,其两种读音都是常见读法。如果用这些字起名字,可能会让人因为不知读何音而左右为难,同时也给自己带来麻烦,因此,在命名时应避免使用多音字。
  第二,应提防姓名与某些生活习语及贬义词发生谐音关系。有的家长为孩子取的名字可能有很好的字面意义,但却忽视了这些名字可能与某些意义欠佳的词谐音,如马锋与麻疯谐音,胡理与狐狸谐音,沈晶与神经(病)谐音,萧帆与小贩谐音,此种谐音关系为绰号打开了方便之门,“麻疯”很可能就成为马锋的外号,这将为马锋其人带来难以解脱的心理痛苦。因此,在取名时,应注意避免此种情况。
  不过,也可巧妙运用一些词语的谐音关系,为孩子取一个意味深长的名字,也就是说,使所取名字与一些意蕴美好的词语谐音,如“潘峰”与“攀峰”谐音,有攀登高峰之意;严博与渊博谐音,寓学识渊博之意。诸如此类的名字既取字面意义,又含谐音意义,可谓一箭双雕。

知识出处

姓氏名号面面观

《姓氏名号面面观》

出版者:齐鲁书社

本书共设68个问题,力图从历史学、人类学、社会学和民俗学的理论视角出发,对中国传统姓名制度的习俗和文化现象进行了多角度、多层面的分析。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