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少年儿童图书馆
福建省少年儿童图书馆
机构用户
福建省少年儿童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59.什么是法名与道号?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姓氏名号面面观》
图书
唯一号:
131020020210012226
颗粒名称:
59.什么是法名与道号?
分类号:
K810.2
页数:
6
页码:
184-189
摘要:
本节概述了法名对世俗名字的模仿不仅表现在命名的仪式上,也表现在法名的形式上。佛门的法名、道教的道号,实际上都是别号之一种,可以归为别号的范畴,因为它们和别号一样,都不是得自家族传统的表明其“正身”的法定名字,而是用以自我标榜的非正式名号。
关键词:
福建
研究
姓氏
内容
《水浒传》中有个花和尚鲁智深,鲁智深本名鲁达,智深是其法名。鲁达因行侠仗义三拳打死了镇关西郑屠,惹了官司,只好暂且到五台山文殊院中避难。第三回《赵员外重修文殊院,鲁智深大闹五台山》写真长老剃度鲁达:长老选了吉日良时,教鸣钟击鼓,就法堂内会集大众,整整齐齐,五六百僧人,尽披袈裟,都到法座下合掌作礼,分作两班。……表白宣疏已罢,行童引鲁达到法座下,维那教鲁达除下巾帻,把头发分作九路绾了,?揲起来。净发人先把一周遭都剃了,却待剃髭须,鲁达道:“留了这些儿还洒家也好。”众僧忍笑不住。真长老在法座上道:“大众听偈。”念道:“寸草不留,六根清净,与汝剃除,免得争竞。”长老念罢偈言,喝一声:“咄!尽皆剃去。”净发人只一刀,尽皆剃了。首座呈将度牒上法座前,请长老赐法名。长老拿着空头度牒而说偈曰:“灵光一点,价值千舍,佛法广大,赐名智深。”长老赐名已罢,把度牒转将下来,书记僧填写了度牒,付与鲁智深收受。长老又赐法衣袈裟,教智深穿了。监寺引上法座前,长老与他摩顶受记道:“一要归依佛性,二要归奉正法,三要归敬师友,此是三归。五戒者,一不要杀生,二不要偷盗,三不要邪淫,四不要贪酒,五不要妄语。”智深不晓得戒坛答应“能”、“否”二字,却便道:“洒家记得。”众僧都笑。
鲁达要皈依佛门,首先要改俗名为法名,这是佛门的规矩。取了法名智深,莽汉鲁达就“立地成佛”了,成了正式的佛家弟子。
起法名还伴随着一系列的仪式,佛门称为“剃度”,包括净发、受度牒、受袈裟、摩顶受戒等,这“剃度”的“度”字很能说明问题,表明净发、起法名等一系列仪式,目的是使一个人从世俗世界“过渡”到佛法世界,净发象征断除尘世俗缘;穿袈裟将其人重新“包装”,象征脱胎换骨,重新做人;起法名则表示摒弃与世俗的血缘关系、等级社会、道德观念的瓜葛,在佛门中登记造册;而摩顶受戒并聆听在佛门中安身立命的规矩戒律,则是学会一种与游戏红尘绝然不同的生活方式与人生态度。这一系列环节构成了“剃度”仪式,人类学家称之为“过渡仪式”,一个人从一个社会进入另一个社会一般都要举行过渡仪式。《水浒传》中林冲逼上梁山,梁山盗伙的头目命他下山杀人,方可正式入伙,这也是一种过渡仪式。过渡仪式的目的就是使人从其原来的社会中解脱出来,与过去的生活抉别,进入一个新的社会。
取名是过渡仪式的重要环节,我们不妨把佛家的剃度授名与宗法社会的加冠授字作一下对比,两者虽然旨趣迥异,但却颇有相似之处。冠礼是由孩提世界进入公共社会的过渡礼,剃度是退出公共社会进入佛教世界的过渡礼;冠礼有束发,剃度有净发;冠礼有加冠授服,剃度有赐袈裟;冠礼有对忠、孝、悌、友等世俗道德的训示,剃度有对佛门戒律的“摩顶受戒”;最后,冠礼有对表字的命名,字为“成人之道”,而剃度则有对法名的命名,法名是成佛之途,由此可见,剃度和法名与冠礼和表字虽然背道而驰,但前者在形式上却模仿了后者。
法名对世俗名字的模仿不仅表现在命名的仪式上,也表现在法名的形式上。如前所述,为了标志血缘,人的名字有姓氏;为了标志一个人在这一血缘链条中的辈份,人的名字中有辈份字。佛门中人,虽无肉体和血缘上的联系,但他们都是佛的信徒,都继承了同一的宗教精神血缘,佛祖释迦牟尼是他们共同的精神祖先。因此,佛徒都姓释。一个人一旦皈依佛门,他就摈弃了原有的世俗姓氏,而是以“释”字冠于其法号之前,如清代画家石涛出家为僧,法名道济,即可称为释道济。因为佛徒法名都姓释,因此人们常统称佛家为“释氏”。
佛徒法名还有辈份字。佛门中人虽说断绝俗念、六根清净,但论资排辈的习俗却连佛门也无法摆脱。实际上凡是一个组织,总不可避免要排座次、论辈份,家庭如此,政党如此,黑社会如此,佛门中也不可能免俗,只有排定辈份座次,才会长幼有别大小有序,不至于乱了规矩。佛门中的辈份自然不是按出生早晚论,而是按入佛的先后论,先入佛门者,道行就高,辈份自然就高。佛门的辈份体现在法名中,在形式上,则与俗名中的辈份没有什么区别,也是在名中嵌入一字,表示辈份,而不同辈份的字也自成序列,是由前辈师祖拟定好了的。《西游记》讲花果山上的石猴周游世界学功夫,拜斜月三星洞的须菩提祖师为师,祖师要为他取个法名,书中写道:祖师道:“我们中有十二个字分派起名,到你乃是第十辈之小徒矣。”猴王道:“那十二个字?”祖师道:“乃‘广大智慧,真如性海,颖悟圆觉’十二字。排到你,正当‘悟’字。与你起个法名叫做‘孙悟空’,好么?”猴王笑道:“好!好!好!自今就叫做孙悟空也!”天地间于是就多了个无法无天、翻江倒海、大闹天宫、降妖除怪的雷公脸和尚孙悟空。
这孙悟空后来助唐朝和尚玄奘到西天取经,取经路上接连又收伏了猪八戒和沙和尚两个师弟,唐僧给这俩徒弟分别取法号为“悟能”与“悟净”,则又是以“悟”字为辈份字了,之所以以“悟”字为辈份字,是因为第八回中观音菩萨劝说压在五行山下的孙悟空助唐僧取经时,两人曾有下面这段对话:菩萨道:“既有善果,我与你起个法名。”大圣道:“我已有了,叫孙悟空。”菩萨又喜道:“我前面也有二人归降,正是‘悟’字排行,你今也是‘悟’字,却与他相合,甚好!甚好!这等也不消叮嘱,我去也。”从《西游记》的这些描写,可见辈份字在佛门中十分流行。
不妨把孙悟空一系的辈份字序列与俗名的辈份字序列作一对比。
佛门辈份字:广大智慧,真如性海,颖悟圆觉。
孔府辈份字: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
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
可见两者在形式上如出一辙,都连缀成文,自成序列。不同的是佛门辈份自应体现佛教精神,而孔府的辈份字则必体现儒家理想。
整个法名都体现佛教精神。“字以表德”,表的是世俗之德,法名亦表德,表的是佛家之德,名字从来就体现了一种人生态度、存在姿态,既已皈依佛门,取的法名自然应体现佛门之内的存在姿态。佛家讲“四大皆空”,讲“空即是色,色即是空”,讲勘破尘障、觉悟真如,因此,佛家法号常用“空”、“无”、“觉”、“悟”、“了”、“真”、“如”、慧”等字眼,孙猴子的法名“悟空”就很典型,其它如了空、了性、觉来、觉澄、慧可、慧能、慧琳、智山、智正等,都属此类。此外,玄、妙、明、志、净、神、超、圆、道、竺、僧、昙、宝等也是佛家法名常用的字眼。
还有一点值得一提的是,世俗的名字多男女有别,男女各有其名字用字之偏好,因此,一闻其名,就知其性别,但佛家法名却男女无别,单从法名,无曾判断其人是僧是尼。这是因为,佛家绝情去欲,也弃绝了性欲,因此佛门中性别是无意义的。佛门中非但不强调性别差异,而且在各方面都故意抹杀人的性别特征,如尼与僧的法衣,在色彩款式上就无区别,由此可见,佛门、法名性别色彩之淡漠,自是情理中事。
这里顺便说一下道士的道号。道教的教徒为道士,在道教早期,道士的名字与俗人并无区别,也有名、有字、有别号,但却无体现其道士身份的道号,这大概是与道士与世俗生活较为亲近的缘故。道士有道号,始于元代的全真教,如全真教的创始人邱处机,道号就叫长春真人,其弟子李志常,道号为通玄大师。我们前面说过,中国人的别号文化与道家、道教关系密切,最早使用别号的都是道家知识分子或道士,如葛洪号抱朴子,陶弘景号华阳隐者,又如道士沈若济号洞元大师,道士王哀号悟静处士,这些别号都很有道教的色彩,虽无道号之名,却有道号之实。
据此,不妨认为,佛门的法名、道教的道号,实际上都是别号之一种,可以归为别号的范畴,因为它们和别号一样,都不是得自家族传统的表明其“正身”的法定名字,而是用以自我标榜的非正式名号。其实,人之别号又岂止这些,像绰号、笔名等都可归于广义的别号范畴。
知识出处
《姓氏名号面面观》
出版者:齐鲁书社
本书共设68个问题,力图从历史学、人类学、社会学和民俗学的理论视角出发,对中国传统姓名制度的习俗和文化现象进行了多角度、多层面的分析。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