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少年儿童图书馆
福建省少年儿童图书馆
机构用户
福建省少年儿童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55.什么是谥号?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姓氏名号面面观》
图书
唯一号:
131020020210012215
颗粒名称:
55.什么是谥号?
分类号:
K810.2
页数:
4
页码:
171-174
摘要:
本节概述了所谓谥号,就是人死后所起的具有盖棺论定作用的称号,一般只有王公大臣等上流社会的人死后才有资格获得谥号。谥号是用以评价死者生前的功德的,功德大,就给他一个伟大的谥号,功德小,就只能有一个渺小的谥号。
关键词:
福建
研究
姓氏
内容
所谓谥号,就是人死后所起的具有盖棺论定作用的称号,一般只有王公大臣等上流社会的人死后才有资格获得谥号。
命谥之礼起于周代,是周礼的一部分。《谥法解·序》说:惟周公旦、太公望,开嗣立业,建功于牧野,终将葬,乃制谥,遂叙谥法。谥者,行之迹;号者,功之表;车服者,位之章也。是以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行出于己名生于人。
也就是说,谥号是用以评价死者生前的功德的,功德大,就给他一个伟大的谥号,功德小,就只能有一个渺小的谥号。
《谥法解·序》还说明了谥法的缘起,认为是周公旦与太公望这两个周朝的开国元勋死时,为了给他们确立谥号,才制定了谥法。这个说法不可靠,一种制度不可能专门为某几个人而制定。
实际情况应是,一种死后命谥以对死者的业迹进行评价的习俗在此之前早就存在了,只是尚未成文定为一种制度,而是在周公、太公死时才得以成文化。
《谥法解》实际上就是一部针对各种生前业绩确定谥号的法定依据,它规定了什么样的业绩该受什么样的谥号,如:经纬天地曰文道德博闻曰文绥柔士民曰德刚强直理曰武克定祸乱曰武大虑静民曰定辟地有德曰襄温柔善良曰懿如周文王为周王朝奠定了基业,可谓“经天纬地”,故谥曰“文王”,而文王的儿子周武王则兴兵灭纣,可谓“克定祸乱”,故谥曰“武王”。
以上所引都为褒扬性的美谥,还有贬抑性的恶谥,如:好变动民曰躁不悔前过曰戾性威肆行曰丑壅遏不通曰幽乱而不损曰灵好祭鬼神曰灵凶年无谷曰荒外内纵乱曰荒在国遭忧曰愍如南宋时祸国殃民的卖国贼秦桧死时被其同党谥为“忠献”,这是美谥,后来则被改谥为“谬丑”,从此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谥号与后世的诔辞、悼辞等一样,体现了后人对死者的议论和评价。在先秦时代,由于原始氏族公社时代的民主公议之风余绪尚存,因此,其时的谥号尚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民心民意”,这里的“民”自然只限于贵族内部。而到了秦代,随着专制制度的建立,皇帝成为天下至尊,谥法这种纵容臣下横议的制度与皇帝的至尊地位格格不入,因此,秦始皇一上台,就下诏废除谥法:朕闻太古有号无谥,中古有号,死而以行为谥。如此,则子议父、臣议君也,甚无谓,朕弗取焉。自今以来,除谥法。(《史记·秦始皇本纪》)因此,秦朝的两代皇帝都无谥号,而只是以其继位的序号称呼,即秦始皇、秦二世,秦始皇的本意,是“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千万世,传之无穷”。哪知秦王朝只传至二世就不寿而终。
继秦而起的汉朝,虽各种制度多承秦制,但却恢复了被秦始皇废除了的谥法,这也许是吸收秦皇帝暴虐无道以至覆亡的教训,藉谥法之“子议父、臣议君”的功能,让后世的皇帝们对民心公议有所忌惮,不得恣意妄为。汉祖刘邦死后,群臣议论说:“帝起细微,拨乱世反之正,平定天下,为汉太祖,功最高。”故刘邦谥为“高皇帝”,史称汉高祖。
古之谥法在汉代被恢复后,作为其命谥依据的《谥法解》也被后世历代奉为谥法的法典,唐代学者张守节在注释《史记》时,就把《谥法解》附于《史记正义》之后了。
谥号又有官谥与私谥之分。官谥是在朝廷中施行的,由群臣根据死者生前的业绩议定谥号,然后由皇帝认可。只有皇帝和具备一定官阶品级的大臣才有受官谥的资格,给死去的皇帝命谥叫“上尊号”,给死去的臣子命谥叫“赐谥”。
正因为官谥只局限于王公贵族,而与下层官吏和士大夫无缘,民间才出现了自行命谥的作法,此即“私谥”,私谥是由死者的亲属、朋友、门生以及追随者给死者议定的谥号。最早的私谥见于春秋时代,据《左传·僖公二十六年》记载,鲁国公族展禽死后,其门人对他进行悼念,并按其妻子的建议,谥之为“惠”,展禽因居柳下,故以“柳下”为氏,因此,他死后人们就称他为“柳下惠”,就是那个历史上有名的“坐怀不乱”的柳下惠。东汉时,士族势力强盛,太学和私学都盛极一时,文人士大夫清议之风大兴,私谥也随之而炽,东汉之后,以迄明清,私谥之风一直盛行不衰。如果说,官谥由于涉及到官场上的争名逐利因而常常华而不实的话,私谥则由于无关乎名利因而更能反映人们对死者的真情实意,民间的口碑较之官方的粉饰自然更能传诸久远,深入人心。
知识出处
《姓氏名号面面观》
出版者:齐鲁书社
本书共设68个问题,力图从历史学、人类学、社会学和民俗学的理论视角出发,对中国传统姓名制度的习俗和文化现象进行了多角度、多层面的分析。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