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名与字的用法有何不同?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姓氏名号面面观》 图书
唯一号: 131020020210012201
颗粒名称: 50.名与字的用法有何不同?
分类号: K810.2
页数: 3
页码: 155-157
摘要: 本节讲述了名是人一出生时由父母为之确定的用以标志其生命个体的符号,而字是人成年举行冠礼后所取的用以表示其社会权利和义务的标志,名字既然是人在出生时由父母等长亲所起,因此,它就主要通行于家族内部,是由家族内的父母亲及其他长亲称呼的;字是在成人后走入社会的时候所定的。
关键词: 福建 研究 姓氏

内容

名是人一出生时由父母为之确定的用以标志其生命个体的符号,而字是人成年举行冠礼后所取的用以表示其社会权利和义务的标志,因此,颜之推在《颜氏家训·风操》中说:“古者名以正体,字以表德。”这里,体即指人的身体,亦即其作为生命个体的存在,而德指由一个人的社会地位所决定的德性操守。名与字的不同功能决定了其使用的方法和场合有着严格的区别。到后世,虽然名与字的命名时间不再有严格的区别,字不一定在成年后才有,但名与字在用法上仍有着明确的分工。
  名字既然是人在出生时由父母等长亲所起,因此,它就主要通行于家族内部,是由家族内的父母亲及其他长亲称呼的;字是在成人后走入社会的时候所定的,因此,字主要通行于社会的公共生活中,是由社会交往中的同事、朋友等所称呼的。称名体现了父母和尊长对晚辈的昵爱之情,也象征着他们的权威,而此种昵爱与权威则是朋友之道所没有的,朋友是平等的,朋友之间应保持一定的距离,不能像亲属之间那样亲昵,因此,朋友之间就不再适宜于用名呼来唤去,取名而代之的就是字。故《仪礼·士冠礼》说:“冠而字之,敬其名也。”名是父母和尊长所称的,父母对孩子、尊长对晚辈或下属称名,表明了他们相对于被称者是处于居高临下的地位上,那么,反过来,当一个人要自称时,为了表示对对方的恭敬和自己的谨逊,就必须自称其名,因此,一个人在面对父母、君师、尊长时,自称必须称名,在面对朋友时,也应称名。相反,称呼别人,尤其是同辈朋友,则必须称呼其字,而不能以名相称。先秦时代对尊长亦可称其字,但到后来已少见,称尊长之字被视为冒犯。尊长对位卑者和晚辈本来是可称名的,但有时亦可称字,尊长称卑幼者的字是表示对他的器重。为明确起见,我们将名与字的不同用法列举如下。一、称名的情况1.尊长称卑幼者之名。
  2.对尊长自称称名。
  3.对君、父、师自称称名。
  4.对朋友自称称名。历史上也有对朋友自称称字的情况,但这种情况很少,不足为训。
  5.尊长对卑幼者也有称名的情况,但这种情况后来渐少。二、称字的情况1.平辈及朋友之间相称称字。
  2.尊长称卑幼者之字,以示器重。
  3.卑幼者称尊长者之字,但此种情况后来逐渐少见。
  总之,名与字虽然都是一个人的身份符号,但何时称名何时称字却有讲究,如果混淆了名、字的用场,不仅会被视为粗鲁无礼,而且有可能招来杀身之祸。《三国志·蜀志·马超传》的注释中引《山阳公载记》说,马超投奔刘备后,因见刘备待他甚厚,因此就忘了君臣之别,与刘备说话时,常称刘备的字,关羽听到了,非常气愤,请求处死马超。可见到战国时代,对君主连字都不能称呼了,更何况名。马超一介武夫,疏于礼数,不知天高地厚,妄称主公刘备之名,差点让关公的青龙偃月刀削去脑袋。还有因为被尊长者以字相称,就掉了脑袋的。国民党的山东省主席韩复榘本为冯玉祥的部下,在1929年的“蒋桂战争”中冯玉祥帮蒋介石打李宗仁,韩复榘攻克武汉,受到蒋介石、宋美龄的亲自接见,并以“向方兄”相称,向方是韩复榘的字,韩复榘对此不胜感慨:老蒋对他从来不直呼其名,而冯玉祥则总是指名道姓地训斥他。从此韩复榘就对蒋介石感恩戴德,后来终于叛冯投蒋,“弃暗投明”,却没想到“礼贤下士”的蒋介石日后却以临阵逃脱的罪名要了他的命,这也算“士为知己者死”吧。

知识出处

姓氏名号面面观

《姓氏名号面面观》

出版者:齐鲁书社

本书共设68个问题,力图从历史学、人类学、社会学和民俗学的理论视角出发,对中国传统姓名制度的习俗和文化现象进行了多角度、多层面的分析。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