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少年儿童图书馆
福建省少年儿童图书馆
机构用户
福建省少年儿童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31.单名与双名有何来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姓氏名号面面观》
图书
唯一号:
131020020210012179
颗粒名称:
31.单名与双名有何来历?
分类号:
K810.2
页数:
4
页码:
104-107
摘要:
本节概括了单名指由姓氏和一个字组成的名字,双名则指由姓氏和两个字组成的名字。当代的汉族姓名以双名居多,但情况并不总是这样,在中国姓名的演化历程中,有一个从单名到双名演变的趋势。
关键词:
福建
研究
姓氏
内容
单名指由姓氏和一个字组成的名字,双名则指由姓氏和两个字组成的名字。当代的汉族姓名以双名居多,但情况并不总是这样,在中国姓名的演化历程中,有一个从单名到双名演变的趋势。
先秦时代人们取名,有双名,亦有单名,但以单名居多,如先秦诸子中,孔子名孔丘,墨子名墨翟,庄子名庄周,孟子名孟轲,荀子名荀卿,管子名管仲,商君名商鞅,邓子名邓析,孙子名孙武,这些先秦时代的著名思想家,都是单名;孔子聚徒授学,他的弟子们也绝大多数是单名,如颜回、曾参、原宪、冉求、公冶长(公冶为复姓)等。
秦代和两汉魏晋时代仍是单名占绝对优势。翻开司马迁的《史记》的目录,其“列传”各卷所标榜的秦汉著名历史人物也大多是单名,如李斯、蒙恬、张耳、陈馀、魏豹、彭越、栾布、韩信、卢绾、樊哙、郦商、夏侯婴(夏侯为复姓)、灌婴、张苍、周昌、任敖、申屠嘉(申屠为复姓)等,从《列传第二十七》到《列传第三十六》这九卷的传主都是单名。魏晋时期的人名多单名,这一点只要读过《三国演义》的人都清楚,书中的主要人物几乎都是单名,如曹操、曹丕、曹洪、孙策、孙权、刘备、刘禅、刘表、刘琮、刘璋、关羽、张飞、诸葛亮(诸葛是复姓)、赵云、黄忠、司马懿、司马昭、司马师(司马也是复姓)、周瑜、黄盖、鲁肃,莫非单名。
南北朝时,双名逐渐增多,到唐宋两代,双名逐渐占据优势,而到清代,双名较之单名已占绝对优势,这一变化趋势,只要翻检一下历代正史如《旧唐书》、《宋史》、《清史稿》的目录中所列历史人物名录就不难看出。
姓名由单名向双名的演变趋势,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的大概有下列几点:一、与辈份名的使用有关。所谓辈份名即在名字中嵌入一个家族同辈成员通用的表示辈份的字眼。如前所述,中国人姓名中辈份字的使用萌芽于汉末,形成于魏晋南北朝,而盛行于唐宋及其后来的各个朝代。一个姓名,除了姓氏字和私名字,再加上一个辈份字,一共需要三个字,因此,使用辈份字往往导致双名。不过,在一开始,辈份字往往并非是独立的字眼,而只是用私名中特定的偏旁部首作为辈份的标志,如汉末刘表的儿子叫刘琮和刘璋,就是用私名字中的“玉”字旁表示,刘禅的儿子的辈份字也是采取这种形式。因此,汉末的姓名即使有辈份字,仍不妨碍其为单名。但汉代之后,虽然仍有采取偏旁部首的形式作为辈份字的,但采取独立的字眼已成为辈份字的主要形式,如司马懿兄弟的字中都含有一个“达”字,齐武帝的17个儿子,名中都含有一个“子”字,字中都含有一个“云”字。此时,由于辈份字使用的推广,双名也就必然随之增多。到唐宋时代,辈份字的使用已渐成为一个普遍化的制度,必然导致双名逐渐占据优势。因此,中国历史上姓名的双名化与姓名中辈份字的使用之间呈现出一种平行发展的趋势。
二、汉语词汇结构变化的影响。姓名是人之身份的标志,但姓名不仅仅是一个有指称的符号,而且还是一个有意义的词。父母亲在给自己的孩子取名时,并不满足于仅使孩子有一个能把自己与别人相区别开来的符号,如果是这样,那么,随便一个汉字都可以充当姓名字,甚至一串数目字就足矣,父母亲在为孩子取名时也就不会绞尽脑汁、费心推敲了。但是,实际情况并非如此,父母亲在为孩子取名时,总是精心选择字眼,采用一些有美好、吉祥意蕴的字,总是希望通过姓名寄托自己对儿女长命百岁、建功立业、光宗耀祖、安国定邦等的善良期待,人的姓名总是能体现命名者一定的价值标准、情感态度,总能激起周围人一定的情感反应,粗俗的名字让人轻视,美好的名字令人仰慕。总之,名字还是一个有着丰富的意义内涵的词。
名字既然是一个词,它就是一个民族语言现象的有机组成部分,就必须随着民族语言整体的变化而变化。汉语从上古时代的汉语到现代汉语经历了一系列变化,其中一个鲜明的变化就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汉语的句子越来越少,原本表达一个意思可能只需四、五个字,到后来可能需要十几个字,句子的拉长是由于汉语词汇的长度变化了,上古时代的汉语多单音节词,即一个词只需要一个音节,也就是一个汉字,而随着历史的发展,汉语中的双音节词和多音节词越来越多,原来的单音节词也被双音节词和多音节词代替了,如“妻子”一词,在现代汉语中就必须用“妻子”和“儿女”两个双音节词代替,“妻”和“子”原本是两个单音节词。汉语词汇长度的这一变化,反映在人的姓名中,就是名字也由原来的单音节词居多变为双音节词居多了,也就是说,由原来的单名占优势,演变为后来的双名占优势。
三、为了避免重名。单名易重而双名不易重,这是常识。在最初,当一个姓氏刚刚出现,刚刚开宗立家,这时同一家族同一姓氏的人口尚不多,因此也不易发生重名现象。但随着家族的繁衍,人口越来越多,而人们对于名字也越来越讲究,取名总是限于有限的一些美好的字眼,因此,重名的可能性越来越大。不同人的姓名一旦重复,姓名就丧失了其作为标志个人、区别身份的基本功能,并容易在人际交往中导致误解,引起社会生活的混乱,因此,人们总是尽量避免重名,由于双名较之单名出现重名的机会小得多,因此,双名就越来越成为人们取名的主流。
如前所述,使用辈份字的一个功能之一就是避免重复,这正是由于名字中嵌入一个辈份字,就把单名变成了双名,从而减少了重名的机会。五四运动后,由于西方现代思潮的影响,人们对体现封建宗法观念的辈份字产生反感,许多人,尤其是知识分子和城市市民,在取名时不再使用辈份字。建国后,由于城市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口进入城市,城市居民的血缘和家族意识较淡薄,他们在取名时也多不用辈份字,从而城市居民中以单字命名的人口越来越多。这种起单名的风气也影响了农村居民,农民向往城市生活,因此也愿意给孩子取一个洋气的单名。这种种趋势齐心合力,造成了建国后中国人用单名的越来越多,据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的统计,截止1982年6月,中国人姓名中单名的比例已占32.49%。单名比例的增加必然导致重名现象的加剧,这一现象是时下的中国人有目共睹的,一个单位,一个学校,有几个人甚至十几个人重名已是司空见惯。正是由于这一点,现在中国人取名字时又逐渐倾向于双名了。
知识出处
《姓氏名号面面观》
出版者:齐鲁书社
本书共设68个问题,力图从历史学、人类学、社会学和民俗学的理论视角出发,对中国传统姓名制度的习俗和文化现象进行了多角度、多层面的分析。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