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少年儿童图书馆
福建省少年儿童图书馆
机构用户
福建省少年儿童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30.什么是辈份名?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姓氏名号面面观》
图书
唯一号:
131020020210012178
颗粒名称:
30.什么是辈份名?
分类号:
K810.2
页数:
5
页码:
100-104
摘要:
所谓辈份名,指姓名中用以表示辈份的字。同一家族的成员如果姓名中含有相同的辈份名,则必定是同辈人。由于所谓辈份就是指同一血缘关系中的世代,因此,辈份名又称为世代排名制。又由于辈份名是由家族的先辈规定好的家族成员取名规范用字,因此又有人将之称为范字。
关键词:
福建
研究
姓氏
内容
所谓辈份名,指姓名中用以表示辈份的字。同一家族的成员如果姓名中含有相同的辈份名,则必定是同辈人。
由于所谓辈份就是指同一血缘关系中的世代,因此,辈份名又称为世代排名制。又由于辈份名是由家族的先辈规定好的家族成员取名规范用字,因此又有人将之称为范字。
辈份名这种姓名制度主要存在于汉族以及一些受汉族文化影响较深的民族中。姓名中嵌入辈份字,体现了对辈份的重视,而对辈份的重视也就是对血缘关系的重视,因为,所谓辈份,不过是指家族成员在同一血缘链条中所处的位置,只有同一血缘的人之间才存在辈份关系,一套排列有序的辈份字,清楚地表明了血缘关系生生不息、循序渐进的传承。可以说,辈份字命名制度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中国宗法制度及其观念的必然产物。
辈份字并非一开始就有,先秦时代的姓名,兄弟之名重排行字而不重辈份字。所谓排行字即表示兄弟大小顺序的字,主要是伯(孟)、仲、叔、季等,相当于我们今天说的老大、老二、老三、老四,如周太王古公亶父的三个儿子分别叫太伯、仲雍、王季,伯、仲、季就表示其排列。排行字的使用当与宗法制的核心制度嫡长子继承制有关,即只有嫡长子才天生具有对父亲权力、财产的继承权,因此,同父兄弟之间的嫡与庶、长与幼的区别就特别重要,以伯、仲等排行字命名,就从姓名上实现了这一区别。这表明,对先秦时代的宗法制度而言,兄弟之间的区别较之认同就显得更为重要。
辈份字的命名制度萌芽于汉末,形成于南北朝时代,唐代之后则日益盛行。汉末刘表有二个儿子,分别叫刘琦和刘琮,二人的名字都以“玉”字为偏旁,体现了两者的统一性。魏晋之际,司马懿兄弟八人,名虽无排行字,但其字中却都有“达”字,司马懿字仲达,其他几个兄弟的字分别是伯达、叔达、季达、显达、惠达、雅达、幼达;蜀后主刘禅的七个儿子,名字分别为刘璇、刘瑶、刘琮、刘瓒、刘谌、刘询、刘璩,其中有五子名字中含“玉”字,其余二子名字中都有“言”字旁。这说明名字中含辈份字的现象已经出现,但此时还只是偶一为之,并且也不严格,尚未形成为制度。
到南北朝时代,辈份字的使用则逐渐广泛,尤其是一些帝王家族中,使用辈份字更是蔚然成风。如宋武帝刘裕有七个儿子,名字分别为义符、义隆、义真、义康、义恭、义宣、义季,以“义”字为辈份字,梁武帝有八个儿子,名字分别为续、综、统、纲、绩、纶、绎、纪,都含“系”字为偏旁。
到宋代,辈份字制度已趋完善,此时,辈份字不再是由父辈为儿辈临时确定,而是已经形成了家族辈份字序列,即由家族统一为后来的世世代代规定好辈份字,当家族的一个新世代诞生之后,就按规定的辈份字对号入座。这在宋代的皇姓家族中体现得最为典型,如宋太祖赵匡胤的后代的辈份字分别为德、惟、从、世、令、子、伯、师、希、与、孟、由、宜,也就是说,赵匡胤儿子辈的姓名中必须含有德字,孙子辈的姓名中必须含有惟字,以此类推。
辈份字一开始主要是为皇公贵族所施行,因为贵族较之一般平民百姓更重族权的继承和族系脉络的明晰,以明确财产和权力的传承关系。后来,平民家族也开始使用辈份字。如毛泽东有兄弟名字分别叫毛泽民、毛泽潭,可见韶山毛氏的姓名亦用辈份字,据《毛氏族谱》记载,韶山毛氏家族的辈份字始于第七代,其各代辈份字连起来可成一首五言诗:立显荣朝士,文方运际祥。
祖恩贻泽远,世代永承昌。
孝友传家本,忠良振国光。
起元敦圣学,风雅列明章。
中国诸姓中,使用辈份字历史最久远并从来未中断过的要数孔子的后代曲阜孔氏家族了。孔府的辈份字始于明末孔子第65世孙孔衍植,至今绵延不绝,连起来也是一首五言诗:希言公彦承,宏闻贞尚衍。
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
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
建道敦安定,懋修肇益常。
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
有些受汉族姓名制度影响的少数民族,也使用排名制,如广西罗城仫佬族银姓有一支的辈份字为:文章亨道法,老大聚恩廷,济佩如良玉,安敦应景星,邦家恒盛富,有则兆咸宁,运启昌隆会,立朝万代兴。
当现有的辈份字序列使用完了以后,家族成员会协商将之重续,如此代代相传,以至无穷。
现在,辈份字在我国的农村地区仍然使用得很普遍,因为农村往往是一个姓氏聚居于一地,使用辈份既可记世系,又可明辈份,给同族人的社会生活乃至日常交往带来方便。例如,名中含有辈份字,知道了对方的名字就知道其辈份,也就知道该称对方是“伯伯”还是“兄弟”抑或是“侄儿”。
但在城市中,辈份字却渐见衰微,有些家庭其在农村的家族是使用辈份字的,但在其居住城市后,就不再使用辈份字。这自然是由于城市中各姓人家来自五湖四海,聚居杂处,已脱离了原来的宗族聚居地,与宗族的关系日益疏远,因此也就没有使用家族辈份字的可能和必要了。
中国传统的姓名制度包括辈份名制度是与中国传统的以农耕为主的自然经济生活方式息息相关的,农耕导致对土地的依附,对土地的依附导致家族的聚居,为维护家族的内部制度必然需有区别家族世系辈份的标志,辈份字就是为此而设,而一旦脱离农村,脱离家族世代居住的村落乡镇,脱离那千丝万缕的血缘关系网络,作为血缘关系之体现的辈份字也就丧失了其存在的必要性了。
知识出处
《姓氏名号面面观》
出版者:齐鲁书社
本书共设68个问题,力图从历史学、人类学、社会学和民俗学的理论视角出发,对中国传统姓名制度的习俗和文化现象进行了多角度、多层面的分析。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