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少年儿童图书馆
福建省少年儿童图书馆
机构用户
福建省少年儿童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15.姓氏与职业、技艺有哪些关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姓氏名号面面观》
图书
唯一号:
131020020210012150
颗粒名称:
15.姓氏与职业、技艺有哪些关系?
分类号:
K810.2
页数:
5
页码:
52-56
摘要:
本节概括了在古代,尤其是在奴隶社会,不仅贵族的官职可以世袭,一般平民及奴隶的低贱的职业、技艺也有世袭的,职业、技艺的世袭,不是如贵族世袭其官位那样是为了垄断权力、占有财富,而是为了传承技艺,使之不至于失传,并使技艺水平不断提高、精益求精。
关键词:
福建
研究
姓氏
内容
在古代,尤其是在奴隶社会,不仅贵族的官职可以世袭,一般平民及奴隶的低贱的职业、技艺也有世袭的,职业、技艺的世袭,不是如贵族世袭其官位那样是为了垄断权力、占有财富,而是为了传承技艺,使之不至于失传,并使技艺水平不断提高、精益求精。古代世袭的技艺都是一些相当复杂的手工技艺,即所谓手艺。由于古代的劳动者不懂文字,他们无法将其技艺用文字记录下来藉之以传播,而只能靠口头传承,手艺的传播往往就限于家属之间的言传身授,因此就具有了秘传和世袭的性质,实际上直到现在,民间有些独门的手艺仍是家传世袭的,尤其是一些民间医药知识,因此才会有所谓的祖传秘方之类。职业、技艺世袭的另一个原因是让技术在家庭之内言传身教,家中的晚辈从小就可以耳闻目睹长辈的手艺,长大之后其技术自然高超。因此,在古代的城市中,各种手艺、职业的手工业者往往有集中居住的惯例,从事一种职业的家庭相邻而居,平时可相互切磋技艺、提高水平。春秋时齐国国君齐桓公向其宰相管仲咨询强国富民之道,管仲为其制定的重要政策之一,就是让不同职业的人们分别居住,不相混杂,让从事各种职业的手工业劳动者世袭其技艺,心无旁骛。
职业、技艺的世袭,作为一种经济制度,主要存在于奴隶社会,因为从事手工艺的奴隶对于统治者而言仅仅是劳作的工具,并无人身自由,更无择业的自由,因此,管仲的政策很容易推行。奴隶制崩溃以后,职业、技艺世代相传的现象仍然存在,但已不是作为一种必须严格执行的制度,因此,此种职业、技艺的世代相传已非真正意义上的世袭了,原本从事一种职业的家族中,其成员完全有机会和权利选择从事别的职业。
职业、技艺既然可以世袭,因此,它们就成了家族的标志,制陶技术是世代制陶家族的标志,打铁技术是世代打铁制造铁器的家族的标志,制陶、打铁等职业或技艺因此就成了命名这些家族的依据,即成为其姓氏的来源。这正如我们今天称那些串街走巷的手艺人、买卖人为“卖豆腐的”、“修家电”的是一个道理。
《考工记》是一部专门记载中国古代(大概是战国时代)各种手工业职业的典籍,全书记载了几十种手艺、职业的名称,涉及到木工、铁工、皮革工等,其所列的职业名,多有称某某氏的,如筑氏、冶氏、桃氏、凫氏、段氏、韦氏、钟氏等,职业名而称为“氏”,正足以表明姓氏与职业之间的关系。
中国姓氏中源于职业、技艺的不少,兹举数例。
豢龙氏。《左传》记载,夏代专门有为夏后氏驯养龙的人,其养龙技术世代相传,因此就被称为豢龙氏。此外,还有专门为夏后氏驾龙御车的,叫御龙氏。龙原本只是一种神话动物,因此,所谓豢龙氏、御龙氏或许也是子虚乌有的神话。
陶姓。陶姓的来源有两支,都很古老。一支源于帝尧。据说帝尧氏族原本是制陶的,此种传说所反映的可能是帝尧氏族有高超的制陶技术这一历史事实,因为一个氏族不可能除了制陶什么也不干,原始氏族时代尚无如后来那样严格的分工。由于帝尧姓唐,因此其氏族就被命以陶唐氏的称号,这颇有点像今天的人们可能称善捏泥人的张氏人家为“泥人张”。陶唐氏的后人就以陶氏为姓。陶姓的另一支是源于帝舜,帝舜的氏族也是善于制陶技术的,史书有舜“陶于河滨”的记载。舜的后代到了周代仍制陶,虞思任周朝的陶正,并把这种官职(和手艺)传给了儿子,其后代因此就以陶为姓。值得特别指出的是,尧、舜之族都以善陶著称于史且都以陶为氏族的姓氏称号,这决非巧合。尧、舜关系密切,史称尧禅位给舜,可见其时间先后相及。另外,尧、舜都是东方部族,其活动范围大概在今山东西部、河南东部地区,而此地正是有名的龙山黑陶文化区域,其时代为新石器时期,出土的黑色陶器造型优美,工艺精良,至今仍令人叹服。由尧、舜之族精于陶艺、以陶为氏以及其活动的时期、地域与黑陶文化相涉,不难令人想到两者之间或许不无关系,这一点自然需要有进一步的考古发掘和文献考证来予以证实,但却足以表明,姓氏,作为人类族群的文化密码,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就看人们是否有识读它们的慧眼了。
梓姓。梓人即木匠,是专门制作乐器支架、饮食器皿等的一种木工,木工是一种较为复杂的技术,并且由于木器在古代贵族生活中应用广泛,因此其技艺往往世袭,现在的农村也有许多世代以木工为业的家庭。梓人的后代不妨就以梓为姓氏,春秋时鲁国就有一位叫梓慎的,不过他已不做木匠,而是贵为大夫,精于占卜预言。
庖姓。《庄子·养生主》中描写了一个屠宰技术极为高超的人,名叫庖丁。庖的本义就是屠宰的意思,庖丁正是因其职业或手艺而得的姓。不过,所谓“庖丁”也许并非这个人的名字,“丁”可能不是他的专名,因为“丁”字在汉语中就有人口、徒众的含义,如“壮丁”、“男丁”之“丁”就是这个意思,因此,《庄子》书中称这杀牛的为“庖丁”,或许正是我们今天称杀猪的屠夫为“杀猪的”,或《水浒传》中称外号叫“镇关西”的屠户为“郑屠”一样。不过,一种称号被叫得久了,也会逐渐成为一个家族的姓氏,因为所谓姓氏,原本不过是一种称谓家族的约成俗定的符号而已。并且,平民阶层的姓氏的来历往往比较随便,远无贵族姓氏来历那样正规,后者的姓氏往往要经由朝廷或官方的确认,而平民的姓氏一开始则可能仅仅是周围人对某个人及其家族的随便的称呼,此种称呼原本可能很粗俗,流传得广了久了,这个家族想不叫这个名字也办不到了,因此最后只好默认乃至确认其为家族的正式称呼,这个称呼因此也就成了其姓氏。平民百姓的姓氏大概许多是如此这般地源于“口碑”。“杀猪的”这个称呼是不雅,但也不妨碍它演变为姓氏,如春秋时晋国有一个人叫屠蒯,就是因为以屠宰为业而姓屠,其名字中还含有一把“刀”(刂)。
卜姓。起源于占卜的技艺。卜字的本义指占卜,卜字在甲骨文中象征甲骨因火灼而开裂的龟纹,甲骨卜就是据这种裂纹的形态而占卜事情的吉凶休咎,现在发现的殷商甲骨文就是商代的占卜人员用来记载甲骨占卜之事的文辞。由于甲骨占卜需要经过对甲骨的修治、钻孔、烧灼、占验、刻辞等一系列复杂的过程,并非一般人所能承担,因此商周二代都有专人以占卜为事,且为家族世袭,这些以占卜为事的家族因此就以卜为姓氏了。《周礼》中有卜人氏,既为官名,亦是氏号,就是以职业为氏。据《路史》载,晋国卜偃、秦国卜徒父、鲁国卜楚丘,都是从事卜筮的人,其后人因此以卜为氏。
以职业为姓氏的不限于以上所述,另外如甄、盎、釜、轱、匠、弈、徒、巫等姓氏也都是源于职业或技艺。甄、盎、釜原本都是陶器的名字,以此为姓的家族可能原本是专门制作这种陶器的,轱是古代一种车子的名字,姓轱的人原先可能是制作这种车子的,匠氏之先祖肯定是工匠,弈氏的祖先则是制作棋子的,而巫氏则是巫师世家。
古代以职业、技艺为姓的多是平民,而不是世族豪门,这是因为平民百姓是社会的劳动阶层,其社会职能就是从事体力劳动,以其劳动成果养活贵族阶级,即所谓“劳力者治于人”,平民阶层既然主要以劳动为事,因此,劳动的职业、技艺就成为其立家成族的主要标志,并因而成为其姓氏的主要命名依据。实际上,在古代,平民本来是无姓的,在统治者眼中,他们只是群氓而已,现在人们常用“百姓”指平民,“百姓”一词的本义却是指贵族。平民一开始只有职业称呼,只是这种称呼用得久了,就逐渐转变为姓氏。
藏族由于直到新中国才走出奴隶制社会,因此,这种贵族有姓氏而平民无姓氏的现象至今还存在。藏族只有贵族才有姓氏,平民则无姓氏只有名字,但为了区别族系,藏族人往往在名字上缀以出生地、职业等的称呼作为说明,如玛钦次旦,即炊事员次旦,兴索次旦,即木匠次旦,玛钦(炊事员)、兴索(木匠)的作用就相当于姓。
知识出处
《姓氏名号面面观》
出版者:齐鲁书社
本书共设68个问题,力图从历史学、人类学、社会学和民俗学的理论视角出发,对中国传统姓名制度的习俗和文化现象进行了多角度、多层面的分析。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