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少年儿童图书馆
福建省少年儿童图书馆
机构用户
福建省少年儿童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13.姓氏与先人名号有何关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姓氏名号面面观》
图书
唯一号:
131020020210012138
颗粒名称:
13.姓氏与先人名号有何关系?
分类号:
K810.2
页数:
3
页码:
45-47
摘要:
本节概括了图腾是原始民族用以标识自己的标志,原始人还将图腾视为其祖先、族属;而姓就是从图腾演变而来的,可见,姓氏从一开始就与祖先难分难解。如果说原始氏族时代,将图腾视为祖先,从而将祖先视为姓氏的来源还仅仅是对图腾物神化的结果,因此还仅限于是神话,那么,在分封制度产生之后,因分封而形成的氏族以其始封祖的名号为姓氏,就是一种切实可靠、广为流行的历史事实了。
关键词:
福建
研究
姓氏
内容
图腾是原始民族用以标识自己的标志,原始人还将图腾视为其祖先、族属;而姓就是从图腾演变而来的,可见,姓氏从一开始就与祖先难分难解。
如果说原始氏族时代,将图腾视为祖先,从而将祖先视为姓氏的来源还仅仅是对图腾物神化的结果,因此还仅限于是神话,那么,在分封制度产生之后,因分封而形成的氏族以其始封祖的名号为姓氏,就是一种切实可靠、广为流行的历史事实了。《左传·隐公八年》所谓“诸侯以字为谥,因以为族”,说的就是诸侯的后裔以其始封祖的字号和谥号为族氏。以始祖名号为族氏,既可以纪念始祖的功德,又可以炫耀族群的光荣渊源和悠久历史,因此,以始祖名号为姓氏成为一种为古人广为遵行的方法。
古人尤其是贵族的名号,并不像现在这样简单。古人一诞生就取名,成人后则有字,死后则有谥号、庙号,名、字、谥号、庙号都可能成为族氏之渊源。
先看源于先人的名或字的姓氏。
白姓。白姓的来源有二,一是出自姬姓,一是出自芈姓。出自姬姓的是秦国名将白乙丙的后人。周太王古公亶父之子虞仲的后人居住于虞,后来即成为虞国。春秋时虞国人百里奚至秦国为相,百里奚生子孟明视,孟明视生子白乙丙,其中丙是名,白乙是字,古人称谓如果名、字并称,一般是先字后名。白乙丙为秦国立下赫赫战功,其后人因此就以白为氏。秦始皇时代的秦国大将白起,就是白氏后人。另一支出自芈姓的白姓是楚人熊胜的后人。楚平王夺儿子熊建的未婚妻为己妻,并将熊建赶到郑国,熊建被郑人杀害,其子熊胜亡命吴国,投奔了伍子胥。后来熊胜被楚惠王召回楚国,并封之于白邑这个地方,人称白公胜,其后人就以白为氏。由于熊胜之被称为白公胜是由于被封于白邑,因此,也可以说这一支白姓是源出于地名。
高姓。源自姜姓。春秋时齐文公有子名为公子高,公子高有孙名为傒,是当时齐国的卿相,他平定齐国内乱后迎立公子小白为齐国之君,此即著名的齐桓公。桓公为答谢他的功勋,就赐他以祖父公子高的名高为姓氏。
鱼姓。鱼姓现在罕见,但提起唐代著名的女道士兼女诗人鱼玄机,或许很多人都知道。鱼姓源于子姓,其始祖是春秋时宋襄公的弟弟子鱼。子鱼足智多谋,常为宋襄公出谋划策,但宋襄公却儒腐古板,常吃败仗。宋、楚之间的泓水之战,子鱼劝襄公趁楚军渡河之际进攻敌人,襄公不从,待楚军渡过泓水,子鱼又劝襄公趁楚军阵势未列、立足未稳之际击退敌人,襄公仍不从,襄公认为照子鱼的说法打仗对敌人太不讲仁义了,可想而知,宋军最终一败涂地。襄公因此成为国人的笑柄,而子鱼论战却因此名垂青史,子孙后代从此为其家族的荣耀,以其名为氏,是为鱼氏。
张姓。张姓出自春秋时晋国的解张。解张是晋国大夫,名叫解侯,张是他的字,由于古人名、字并称时字先名后,故又称张侯。张侯在著名的战役鞌之战中担任晋侯的御者,辅助晋侯率领晋军大败齐国军队,立下战功。后来张侯的后人就以他的字为氏号了。现在张姓已是我国的大姓之一。
游姓。游姓的始祖是春秋时郑国的公子偃。公子偃是郑穆公的儿子,字子游。子游的后代就以其字为氏。
以先人名或字为姓氏的情况在公卿大夫之族中非常盛行,除上述所列举的之外,其他如明姓是秦穆公大将孟明视的的后代,明是孟明视的字。秦公子〓,字伯车,其后人即以公车为氏。灵姓的始祖则是宋文公的儿子子灵。然姓出自姬姓,郑穆公有一个儿子叫子然,子然之孙后来逃到楚国做官,就以其祖父的字“然”为氏。春秋时鲁国公子昭伯,字之言,其后人即以言为氏。郑武公的小儿子叫共叔段,其后人即以段为氏。
此外,源于先人名、字的姓氏还有西乞、公孟、公施、公析、端木、包、帛、员、灵、羽、皇等。据郑樵《通志·氏族志》的统计,史籍记载的周代源于先人字、名的姓氏达500多个。
再看因先人谥号、庙号而得氏的情况。
文姓。文姓的源头可直接追溯到周文王姬昌,文,即姬昌的谥号。
康姓。康姓亦出自姬姓。周文王的儿子周武王封其弟为卫侯,建立卫国,卫侯死后谥为康侯,故其后代以康为氏。另有一说,认为卫侯初封康地,因此称为康叔,其后代遂以康为姓。据此说法,则康姓是源出于地名了,即以地为氏。
桓姓。桓姓源于春秋时的霸主齐桓公。齐桓公本姓姜,名曰小白,“桓”为其谥号,其后人遂以桓为氏。
惠姓。源于周惠王,惠乃其谥号。
丁姓。丁姓出自姜姓。齐太公姜尚有子叫伋姤,死后谥为丁公,其后人即以丁为氏。
以谥为氏的情况主要出现于周代,但后代亦有以谥为氏的。如“安国”这个姓,就是源于汉代。秦末刘邦与项羽争雄,刘邦为求得喘息之机,派遣侯公去与项羽谈判,约定以鸿沟为“楚河汉界”,刘、项平分天下。侯公死后被谥为安国君,寓安国定邦之义,其后代即以安国为姓。
此外如庄姓源于楚庄王,穆姓源于宋穆公,慕姓源于晋太子申生(谥号慕君),成姓源自卫成公,戴姓源自宋戴公等等,都是以先人谥号为谥之例。
知识出处
《姓氏名号面面观》
出版者:齐鲁书社
本书共设68个问题,力图从历史学、人类学、社会学和民俗学的理论视角出发,对中国传统姓名制度的习俗和文化现象进行了多角度、多层面的分析。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