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姓与氏在起源上有何区别?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姓氏名号面面观》 图书
唯一号: 131020020210012132
颗粒名称: 7.姓与氏在起源上有何区别?
分类号: K810.2
页数: 5
页码: 26-30
摘要: 本节概括了姓与氏在来源上也有鲜明的区别。本来意义上的姓都是基于母系血统,而氏却基于男性血统。与姓源于母系氏族不同,氏却都与男性有关,郑樵说“三代之前,……男子称氏,妇人称姓”,但“男子称氏”却并不等于说氏是父系社会之产物,并不意味着只有当母系氏族为父系氏族代替之后,才会有氏,这要从氏的实质说起。
关键词: 福建 起源 姓氏

内容

姓与氏在来源上也有鲜明的区别。本来意义上的姓都是基于母系血统,而氏却基于男性血统。
  《左传》说“因生以赐姓”,意味着姓是个人血缘关系归属的标志,亦即其所属的血亲氏族的标志。由于氏族社会初期的婚姻制度是采取群婚制,即一个氏族的女子共同以另一氏族的男子为丈夫,同样,一个氏族的男子亦以另一氏族的女子为妻子,即共夫共妻的制度,夫妻关系不是一对一的专偶婚制,婚姻关系不固定,因此,一个人生下来之后就只知其母不知其父,这就决定了,在氏族社会的初期,只是母亲一系的世系是可以确定的,因此,初期的氏族集团必定是由母系的血缘关系联结而成的,这就是所谓母系氏族。原始氏族既然是母系氏族,则姓作为氏族的标志,也就等于是母系或女性血缘关系的象征,因此,汉字“姓”字是由“女”字和“生”字组成的,“生”字表示“因生以赐姓”,而“女”字则表示最初的姓是以女性血缘关系为依据的。古代学者就已了解姓与母系的关系,许慎《说文解字》解释“姓”字说:“姓,人所生也。古之神圣母感天而生子,故称天子。从女从生,生亦声。《春秋传》曰:‘天子因生以赐姓。’”宋代史学家郑樵在其《通志》一书中亦说:“三代之前,姓氏分而为二,男子称氏,女子称姓。”“女子称姓”,并不意味着当时的男子无姓,男子亦有明确其血缘关系归属的必要。但由于母系氏族的血缘关系主要是由女性传承的,因此,人们对女性的姓才特加注意。姓因女传,故亦因女性而为人所知。这正如现在汉族地区普遍采取婚后从夫居的婚姻制度,即妻子随丈夫居住在男方的家庭中,女人在婚后就自动丧失了其原有的娘家的姓,而改为从夫姓了,一位姓李的女子嫁给一位姓王的男子,人们不会称她李小姐,而是称为王夫人,在过去的农村,则会被称为王李氏。在血统因男系而传的社会中,女子亦有姓,只是姓并不因女性而显而已。明白了这一点,就可以理解母系时代“男子称氏,女子称姓”的真正含义了。
  姓因母传,亦因女显,故“姓”从女从生,由于相同的缘由,一些古老的姓字也都含有“女”字偏旁,如传说黄帝姓姬,炎帝姓姜,少皞姓嬴,舜姓姚(又说姓妫),禹姓姒,商人始祖契的母亲姓娀,周人姓姬,齐人姓姜,秦人姓嬴。
  由于姓因母传,因此,古代文献中记载了不少古老氏族或氏族因始祖母(女性始祖)感天生子而得姓的神话。如据说禹的母亲修己是有莘氏族的女子,她由于吞吃了薏苡这种植物而怀孕生禹,因此禹的氏族就以苡的同音字姒为姓。又据说商人始祖契的母亲是有娀氏族的女儿简狄,她和妹妹在河边洗澡,拣起一只玄鸟(燕子)下的蛋吃了,从而怀孕生下了契,故商人以子为姓,子就是蛋或卵的意思,现在人们仍俗称鸡蛋为鸡子。吃薏苡和吃鸟卵当然不会导致怀孕生子,这只是神话,但这些神话却反映了母系氏族时代人们只知其母不知其父因而姓因母传的历史真相。
  与姓源于母系氏族不同,氏却都与男性有关,郑樵说“三代之前,……男子称氏,妇人称姓”,但“男子称氏”却并不等于说氏是父系社会之产物,并不意味着只有当母系氏族为父系氏族代替之后,才会有氏,这要从氏的实质说起。
  如前所述,氏是族群政治地位的象征,亦即权力和财富的象征。《左传》说“胙之土而命之氏”,所谓“胙之土”,不应单纯地理解为给予耕种渔猎的土地或休养生息的地方,而应广义地解释为授予财富、人民和使用这些财富统治这些人民的权力。中国很早就进入了农业经济,土地是农业社会的主要财富,而封给土地实际上也包括授予这块土地上生活的异姓土著居民,因此,所谓“胙之土”,实际上也就是获得了一定的经济、政治权力,“胙之土而命之氏”,氏缘于权力,氏是权力的象征。
  此种体现于“胙之土”的授权活动早在封建王国之前的母系氏族社会就已出现了。人们一听到母系社会,往往会想当然地认为,存在一个与现在的男权中心社会不同的女权社会,其中的经济、政治权力为女性掌握。这实在是一种误解,实际上,历史上从来未存在过此种意义上的母系社会。所谓母系社会,只是指一个氏族的血统世系是由女性传承,而并不意味着氏族的政治、经济权力也由女性所掌握。美国人类学家罗伯特·F·墨菲在其《文化与社会人类学引论》一书中指出:“在母系社会里,血统家系经由女性,但权力仍通过男人传递。”这是因为,即使母系社会中,涉及氏族政治权力的公共事务如战争、外交、狩猎、宗教仪式等仍然是由身体和生理条件较优越的男性把持,女性由于妊娠、哺乳、培育幼子等家务事缠身,自然与政治权利无缘。因此,一个母系氏族,尽管可以把其来源追溯到一个至高无上的女性始祖,但其现实的酋长仍是男性,权力由男性掌握并由男性传承,继承了权力的男性成员同时也就继承了作为权力之象征的氏。
  由此可见,姓与氏从其形成方式看有迥然不同的来源,姓的产生基于血统,在最初是源于母系血统,而氏的产生则基于权力,自始至终是源于男性。
  最初,命氏制度之所以产生,是由于随着母系氏族人口的自然蕃衍,其原有领地的资源已不能满足众多人口的生存需要,因此就有将氏族“分家”的需要,一个强有力的男性领导者率领一部分氏族到一个新的地方安营扎寨,这个男人就成了新氏族的酋长,他保留着其原来氏族的姓,但为了将这一新氏族与原来的其他同姓氏族区分开来,并确认新酋长的权力(包括对其新领地的占有权和对其氏族成员的领导权),就需为这一氏族重新命名,这一象征对领地与族众的经济和政治权力的名号就是氏。由于氏族不断分化,新的氏也就层出不穷。
  在原始氏族和部落社会中,世界各地区的不同种族各有其特有的氏族权力传承方式,但酋长的民主推举制度是一种较流行的方式。据古史传说,中国在夏代之前就是采取的这种方式,史称“禅让”,据《尚书》记载,尧禅位给舜,舜又禅位给禹,而禹却传给了其儿子启。封建制度建立后,通行嫡长子继承制,天子、诸侯、卿、大夫的权力只能传给嫡系的男性长子,嫡长子在继承了父辈的权力之同时也继承了父辈的氏号,于是,氏族的始祖氏号只能由嫡长子一系世代相传,继承了氏号的嫡长子被称为宗子,而其他诸子则只能另立门户,重标新氏。围绕着嫡长子继承制形成了一整套复杂的礼制法度,即所谓宗法制度,而氏号的命名和继承制度就是宗法制的重要内容,这一点我们在后文还要着重论述。
  姓基于血统,它是氏族的标志,因此,姓的产生途径比较单纯,即由氏族的图腾演变而来,姓无非是将图腾这种实物形态的氏族标志转变为文字形态而已。但由于时代悠渺,文献不足,除个别的姓之外,我们已经难以考证现存的几个古姓是如何由图腾演变而成的了。
  氏的产生途径却远不像姓这样单纯。“胙之土而命之氏”只是氏号产生的众多途径之一。氏基于权力,由于一个氏族获得权力并因之成族的途径千差万别,就决定了其氏号的形成途径也千头万绪。

知识出处

姓氏名号面面观

《姓氏名号面面观》

出版者:齐鲁书社

本书共设68个问题,力图从历史学、人类学、社会学和民俗学的理论视角出发,对中国传统姓名制度的习俗和文化现象进行了多角度、多层面的分析。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