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莆田沁后蔡氏族譜》 图书
唯一号: 131020020210010917
颗粒名称:
页数: 1

内容

家有乘,族有谱,犹国之有史,省、府、州、县、乡、镇、厂、矿之有志。国史所以存史、资治也;地方志乘既可补史之缺,纠史之讹,详史之略,续史之无,又能存史资治,兴利去弊,有裨风化;家乘、族谱虽仅偏于一隅人文之记载,少资治之为用,而存史、借鉴,教育之功,洵非浅鲜。
  木有本,水有源,人则有所自。志其所自,则不忘本,可以永为纪念,上慰祖先;明其所自,便于他乡游子、海外侨胞之穷源究柢,访祖寻根,此族谱存史之益也。
  志先人之举止行藏,利后人之发扬借鉴,此族谱教育后裔、下惠子孙之益也。
  若曰修谱将以炫本族,结宗派,然后以与他族争衡斗胜,此国法之所不容,族人之所共弃也。
  我族自惟溥公入莆之后,至今已三百五十六年(一六三六——一九九一),未见完整之谱,本支之“生时簿”、专载祭祀时日之“忌牌”则有之。近所发现较有系统之记载,则为山边之旧谱。其谱原为民国乙卯四年(一九一五)仲冬所修,而为孝章(文焕)手录者。
  一九八七年冬,东沙蔡襄纪念馆重编《蔡氏族谱》编辑、宗亲文福来我村,特访秋辉、家寿(炳坤)与余三人,谈及“同安蔡”亦为蔡襄后裔。勖勉修谱。我等亦谓,我始祖入莆至今,宗支繁衍,未有精详之记载,后必忘乎所自;且我族旅外人口佔十之六七,在港、台及侨居印尼、东南亚者者数以百计,修谱可以便其子孙之寻根;当时,适值回乡探亲之侨胞、台胞数人,又极力怂恿,於是余与家寿不揣棉薄,出而尽其责焉。家寿工作于省三小学近二十年,四任校长,熟娴族情,专责搜集族人资料。因乏旧谱之可依,工作艰巨,劳于奔走访问,制表査填,并函请旅外宗亲按表见告。约经年余之努力,点滴积累,系统略具,从而初步画出本族世系表,并写成资料初稿,又时时反复核实订正,不遗余力。余任修辑内容之规划、编排,书写格式之拟定:自黄帝至惟溥公前数千年间蔡氏渊源、莆阳蔡氏与襄公世系表之校订抄录(依据东沙族谱并参阅有关古籍),沁后我族世系表之订正及所附资料之核阅、更改、定稿;他如所有序言、凡例、存疑、论述及襄公传、铭等篇什,或则撰写,或则摘录,均勉力而为。
  修辑之初,即得过山传〓(琅仙)之助。一九八八年七月,孝章冢子人杰参照其父手抄旧本,又据山边三大房系之当前情况,续加修订,编成山边新谱,成为本谱之局部现成资料,此又有力之一助。八月间,秋辉获悉工作之艰巨,不吝捐资,作为经费。九月至十一月间,另请家纲(金琪)、柄远、家琛(光汉)三人参加搜访,并謄誉录部分初稿。
  至今又阅两载矣,谱已脱稿,然限于财力,忧其印行无期,幸承旅台宗亲等慷慨解囊,是谱得以付梓,特书以誌谢。付印之前,又得鸿渚设计印制相同于版面之稿纸,以利重抄一份,便于手民之排版,且得保存原稿,以免稿纸遗失,前功尽弃。
  本谱本求实存真、男女平等之旨,凡我惟溥公之子孙及其妻女,力求悉数载入,并按其本来面貌,不加月旦,简介其重要情况,冀为后人楷模或鉴戒。此旧时族谱之所未有,而本谱之所着力为之者。吾人以为旧谱除极少数人立传外,其他仅存男人名字、妻室姓氏,而不及女儿,几失族人之半,且轻视女性特甚;谱中更无事迹可査,徒存名姓何益!今一反其旧而为之。
  令闻足式,前车可鉴,阅本谱者其留意焉。
  公元一九九一年春裔孙家彩金耀撰。

知识出处

莆田沁后蔡氏族譜

《莆田沁后蔡氏族譜》

本谱介绍了福建莆田沁后蔡氏族谱襄公传及墓志铭和蔡氏世系表。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