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江火灾善后征集書畫作品紀實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莆田渭阳系黄氏族谱》 图书
唯一号: 131020020210010785
颗粒名称: 涵江火灾善后征集書畫作品紀實
分类号: K205
页数: 3
页码: 79-81
摘要: 民國十八年,國民黨福建省政府内部發生矛盾,盤踞在閩北的土匪盧興邦乘機于翌年1月6日,帶兵潜入福州,綁架省政府委員陳乃元、林矩淵、鄭寶菁、許顯時、程時奎、和水上公安局長吴樹等6人,送禁尤溪。這是轟動全國的所謂“綁架五委”或“1?6”事件。事件發生后,蔣介石十分惱火,即下令討伐盧興邦。是時駐防莆仙兩縣的海軍陸戰隊第二混成旅旅長林壽國,亦奉命協同國民黨部隊,共同參加討盧戰争。同年冬,戰争結束,林壽國爲了表功,强迫涵江市民點燈結彩,慶賀討盧勝利。幾路火海連成一片,把天空都“燒”紅了,全莆震動。涵江鎮内及附近鄉村群數千人輪番竭力撲救,大火終于在下半夜二時左右漸漸熄滅。
关键词: 涵江区 火灾 纪实

内容

民國十八年(1929年),國民黨福建省政府内部發生矛盾,盤踞在閩北的土匪盧興邦乘機于翌年1月6日,帶兵潜入福州,綁架省政府委員陳乃元、林矩淵、鄭寶菁、許顯時、程時奎、和水上公安局長吴樹等6人,送禁尤溪。這是轟動全國的所謂“綁架五委”或“1•6”事件。事件發生后,蔣介石十分惱火,即下令討伐盧興邦。是時駐防莆仙兩縣的海軍陸戰隊第二混成旅旅長林壽國,亦奉命協同國民黨部隊,共同參加討盧戰争。同年冬,戰争結束,林壽國爲了表功,强迫涵江市民點燈結彩,慶賀討盧勝利。農歷十一月二十三日,正當涵江點燈第四天熱鬧的時候,下午四時許,衙前街魏光廿六(下柯村人)開設的恒成雜貨店(經營桐油、蒜頭、麻皮等易燃貨物),因煮桐油不慎,桐油鍋突然冒火,火星飛濺至屋内的蒜頭、麻皮上面,引起火警。時值冬令,風高物燥,又無消防組織和設備,大街上用木料、竹料和布幔搭成的燈棚,首先着火,火球滚滚,風助火勢,于是大街南北兩向,火區瞬間向幾路蔓延、擴大:一路從恒成雜貨店起包括茂春、順興布店等在内,向北街路燒至保生妹所開的茶葉店爲止;一路向南街路延燒,其中包括萬豐布莊,瑞美布店、義興布店、新宜春紙店等多家,燒至咸草頂下,獨晋源醤油店未着火,火球繞過該店,燒至市頂集苑茶葉店邊的楊巷附近爲止;一路由恒成雜貨店的火球撲向對面街的店房,延燒豫大京東批發店、劉啓元所開的布店、同安藥行、義美京果行、慶源醬油店、振生堂西藥行、泉興、福興、義和魚行及幾處攤販,直至宫下“西公巷”對面止;一路燒至孝義社義和魚行左右;一路火球從咸草頂下冲過對面街道,全安築房、黄阿鑾兄弟開設的布店等均被燒,一直燒到大巷里口止;一路由合興雜貨店、肉店、福成等店燒至尾梨卷錯猴酒店左右,還延燒至第一樓竹巷至阿春補鞋匠處止。幾路火海連成一片,把天空都“燒”紅了,全莆震動。
  涵江鎮内及附近鄉村群衆數千人輪番竭力撲救,大火終于在下半夜二時左右漸漸熄滅。
  涵江自古是莆田商業重鎮,這一場大火,使涵江最繁榮的商業地帶,如资產雄厚的豫大京果行,振生堂西藥行、萬豐布莊、同安中藥鋪以及慶源醤園等多家,都付諸一炬。其中單振生堂西藥行就損失達銀圓三萬余元。大火延燒二百余家,經濟損失達百萬金。
  爲了謀求自救,重建家園,盡快恢復經濟活動,涵江紳商發起組織“涵江火灾善后委員會”,委員會成員分爲執行委員和監察委員兩部分,都由各界推舉產生,互推黄缃任正會長,張光漢、曾傳三任副會長。根據該會章程規定:“本會以救濟涵江被火灾民并辦理關于防灾各種事宜爲宗旨”。對此,這個由各階層人士組成的救灾團體,做了一定的工作,使涵江鎮較快地恢復了生產和建設,保證了正常的商品流通。
  該會爲了籌集救灾資金,擬定向全國各界名家、名人征集書畫作品舉行展覽義賣的計劃。然而涵江乃一隅之地,要發動全國名家捐贈書畫作品,誠非易易之事。黄缃以他和國民黨元老林森及海軍宿將薩鎮冰的交情,專函懇請其支持此事。于是由林森函給全國著名書畫家請其應征,由薩鎮冰函請黨政軍界名人題詩題字以贈。又由林森介紹,得到福建省長楊樹莊的重視,由他函請眉内名家捐贈書畫作品。同時,又以“涵江救灾善后委員會”的名義,再次專函呼吁各方大力支持,并向郵電部部長余世英申請爲應征書畫作品免費郵寄,也得其允准。
  這一義舉,果然很快得到了全國各界名人的熱烈響應,僅在一年左右的時間内,就征集到書晝作晶約5000件,應征人數達1069人,幾乎把當時全國所有的書畫名家和各界名人都包羅在内。其中主要的有國民黨顯要蔣介石、孔祥熙、于右任、胡漢民,北洋總統徐世昌、軍閥吴佩孚等,有著名畫家齊白石、徐悲鴻、林鳳眠、張善孖、張大千、溥心畲等,有既是革命家又是畫家的何香凝、柳亞子、楊杏佛等;還有清朝遺老和宗室成員陳寶琛、羅振玉、鄭孝胥、戴濤、溥伒等。
  這些書畫作品,先在涵江霞徐天妃宫展覽,其后分别在上海和新加坡舉行展覽、義賣。據《展覽會簡章》介紹:這次推銷書畫作品的主要做法是發售“慈善救濟券”(總數5000張,每張面值12元,總值60000元),每券酬贈書畫作品一件。但每件作品按當時評議價值自2元至數百元不等,故又采取公開抽簽,對號發獎的辦法。也就是說,每認購一張“慈善救濟券”,就能憑券抽簽得到一件評儀價值2元至數百元的書畫作品。展出前,在當地報刊登出廣告;外埠慈善家亦可以函購此項“慈善救濟券”。
  自開始徵集作品至展覽結束,先后歷時三年。以所收義賣之款,在上海購買機械化的消防器材,運回涵江,由保尾善德堂保管,并組織消防隊,交付使用。這是莆田縣第一個民辦的消防組織——涵江救火會。
  書畫展覽后,剩余的作品由涵江救火會保管。新中國成立后,幾經輾轉移交給莆田縣文化館。但在“文化大革命”中,移交清册失落無踪,作品散失無從核實。1976年,該館邀請書畫界和文史界老前輩10多人,共同盤點,鑒嘗和品評,計幸存書畫作品2332件,其中達到國内第一流水平的約占三分之一以上。比較珍贵的書畫作品有章太炎和楊杏佛的各1件,柳亞子的12件,清末及北洋時期的名人陳寶琛、羅振玉、鄭孝胥、戴濤、徐世昌、吴佩孚等各多件,此外,還有著名書法家馬公愚、黄葆越、王個簃、周瘦鵑、商衍鎏、褚德彝、飯牛翁、瞿旭初、余紹宋等人的作品,以及我縣書法家江春霖、關陳謨、張琴的作品。比較珍貴的國畫作品有:何香凝的《墨梅》、徐悲鴻的《猫》、林鳳眠的《水烏》、林散之的工細《草堂秋思圖》、張善孖的《龍》和《虎》、張大千的水墨《殘荷》、溥心畲的《人物山水》、徐世昌的《黄梅》、吴佩孚的《墨竹》各一幅,以及國内其他知名畫家胡佩衡、繆荃蓀、潘天壽、朱屺瞻、王雪濤、賀天健、王叔暉、李秋君、姚鴻、張聿光、林子白的作品。我縣知名畫家朱鐸、李石安等的作品也有10多件。
  這些創作于60多年前的珍貴墨寶,匯集于一縣之内,其數量之多,種類之全,作者代表性之廣泛,都是全國少有的。
  (輯自《涵江區誌附錄》)

知识出处

福建莆田渭阳系黄氏族谱

《福建莆田渭阳系黄氏族谱》

本书介绍了黄姓,是偉大的華夏民族中一支重要的族系,在目前中國人口最多的19姓中,位居第八,占漢族人口1%以上。其氏族源遠流長,代爲望族,“江夏流芳”聞名天下,蜚聲海内外名人不絶于史,爲中華民族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黄姓,是偉大的華夏民族中一支重要的族系,在目前中國人口最多的19姓中,位居第八,占漢族人口1%以上。其氏族源遠流長,代爲望族,“江夏流芳”聞名天下,蜚聲海内外名人不絶于史,爲中華民族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