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行之傳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莆田渭阳系黄氏族谱》 图书
唯一号: 131020020210010773
颗粒名称: 黄行之傳
分类号: K820
页数: 2
页码: 65-66
摘要: 本段介绍了黄行之傳。
关键词: 黄行之 传记 莆田

内容

黄行之,原名文澄。涵江霞徐人。泉裕房黄士濤三子,祖諱梅臣。生于民國十五年(1926年),卒于1996年2月1日,享年七十歲。上海同濟大學畢業,1949年6月在上海參加華東隨軍服務團,南下福建,在惠安、晋江教育部門工作。1951年3月,參加抗美援朝志願軍,開赴朝鮮前綫,在敵工部工作。于第五次戰役、丁字山戰斗、石岘洞山戰斗中,立三等功二次,得軍功章三枚,通令嘉獎一次。在志願軍部隊服役先后七年。1958年離開朝鮮前綫回國,在福建師範學院外語系任黨總支書記。1983年初調任福建林學院黨委書記(正廳級)。1988年3月離休。
  行之從部隊轉入福建教育界期間,做了許多工作:一、1973年“文化大革命”中“西人幫”猖獗時,無視“業務挂帥”“讀書無用論”的壓力,在福建廣播電臺負責創辦英語廣播教學,并組織全省性英語巡回輔導,極力向全社會推動英語學習。從此福建省英語廣播教學堅持20多年不間斷,收到很好的效果,深受各方好評。
  二、七十年代中期,福師大外語系先后承擔200多萬字的聯合國文件翻譯任務,這是一項業務要求很高的政治任務。行之負責此項工作,始終堅持高標準、嚴要求,謙虚謹慎,認真負責,一絲不苟,每次送出的譯稿,都得到國家出版署和聯合國有關部門的好評,爲國家嬴得了榮譽。
  三、1978年,“文革”結束后,我國高校恢復招生制度,行之在師大率先招收碩士研究生16人,一次招收人數之多,居當時全國各専業之冠。研究生畢業進行碩士學位論文答辯時,邀請許多全國第一流學者主持公開答辯,這批研究生以優异的成績,赢得省内外學者們的高度評價。實際上這是一次專業實力的檢閲,它有利于提高福建高校在國内的聲譽。
  四、七十年代末期,行之負責《馬恩全集》第40卷的翻譯工作,這是當時中央編譯局交給局外單位承擔的僅有的兩項翻譯任務之一(第41卷交南京大學翻譯)。第40卷全書約70多萬字,其中有馬恩的詩歌創作100多首。中央編譯局提出高標準的翻譯要求,除按馬、恩經典著作的翻譯准則忠于原著外,又要求按中國詩歌體裁,做到每句字數一樣,而且符合詩歌押韵。這是一項難慶極高的任務。經過二年多的奮力工作,于1982年5月定稿,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發行。該書發行之后,立即引起全國翻譯界的交口稱贊,省委書記親自寫信表示祝賀。
  五、1978年12月,黨的十一届三中全會后,中共中央給予廣東、福建二省“特殊政策,靈活措施”的優惠政策。爲適應對外開放的需要,他向省委建議,創辦一份面向全國的外語刊物——《福建外語》,省委批准他的建議,并由他負責創辦。這是我國東南地區唯一的一份發表外國文學和語言研究成果的學術性外文刊物。多年來,《福建外語》堅持嚴謹的學風文風,發表很多國内專家學者的学術論著,在國内有很好的影箸,被評爲全國優秀外語刊物之一。
  六、八十年代期間,行之主持福建林學院工作。福建林學院是全國四所有影響的林業高校之一。由於校址(在南平)偏僻,存在一些問題。他堅持不説空話,多辦實事,一個一個地解决實際問題,努力改善辦學條件,整頓學校秩序,團結全校師生,提高教學和科研水平,增强學校活力,受到省委的首肯。
  行之(文澄)在抗美援朝時,經常在陰凉潮濕的戰壕山洞中生活,因而患腰痛病。回福建三十餘年來,辛勤工作,積勞成疾。1988年離休,在省干部離休所療養。1995年底,因患肝癌病,于1996年1月2日,進福建塔佥醫院搶救無效,1996年2月1日不幸去世。他的業績永遠留在人間。
  (編者注:此稿系是黄行之于1995年底病前親自撰寫,黄祖焕整理)

知识出处

福建莆田渭阳系黄氏族谱

《福建莆田渭阳系黄氏族谱》

本书介绍了黄姓,是偉大的華夏民族中一支重要的族系,在目前中國人口最多的19姓中,位居第八,占漢族人口1%以上。其氏族源遠流長,代爲望族,“江夏流芳”聞名天下,蜚聲海内外名人不絶于史,爲中華民族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黄姓,是偉大的華夏民族中一支重要的族系,在目前中國人口最多的19姓中,位居第八,占漢族人口1%以上。其氏族源遠流長,代爲望族,“江夏流芳”聞名天下,蜚聲海内外名人不絶于史,爲中華民族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