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紀星公傳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莆田渭阳系黄氏族谱》 图书
唯一号: 131020020210010766
颗粒名称: 黄紀星公傳
分类号: K820
页数: 3
页码: 55-57
摘要: 本段介绍了黄紀星公傳。
关键词: 黄纪星 传记 莆田

内容

紀星公,號懷堂、輝堂,别號恢唐。宗成公十世孫,孝廉邦傑公之四子。祖籍渭陽,后移居涵江霞徐。生于清光緒丙子二年(1876),卒于民國二十四年(1935)正月,享年六十。
  公天資聰穎,少年時就有反清排滿思想,不願仕進。丙申歲試,名列第六,不肯簪花;丁酉歲鄉試,擬好草稿送予他人繕寫中舉,并將考具及應試書籍一概送與號甲,空手岀圍,以示永不復應試。自此公决心自修數、理、化、生物等課程,刻苦學習英語,走科學救國之路,把家產大量用于購置理、化、生物實驗等設備,在渭陽别墅辟有相當完備的實驗室,這在當時莆田是首創。
  公爲培養人材,參加革命,賣掉店房家產,籌集資金。
  光緒壬寅二十八年(1902年),公與從兄紀雲、胞侄黄綬集資,在霞徐大宫前自家房屋内,辦起莆田第一所中學——崇實中學堂,并親自任教。
  光緒癸卯二十九年(1903年)公與侄黄綬出資大洋六千元,在滬開設達文社,編輯出售中外進步新書,其中主要的有鄭權著《瓜分慘禍預言記》和《福建之存亡》等書。鼓吹革命,不遺余力。違文社因之被封,二書被禁。公于是時加入林森領導的旅滬福建學生會革命團體。
  光緒三十年(1904年),公以崇實中學堂掩護過福建省革命黨人鄭權、林斯琛、劉元棟和林心齋等人。崇實中學堂因之被迫停辦,移設莆城擢英書院,后并入官立興郡中學,改稱興郡崇實中學堂。
  1993年6月3日,紀星公故居(即“辛亥革命遺址”)被列爲莆田市級第二批文物保護單位。
  公曾在祖籍渭陽,利用祖遺五開間樓房、花圃和宗祠,和“文光書院”(俗稱“亭”)等擴辦爲新型学堂,教讀全村學子,并把部分生物標本留在校内。(這所校址,后由渭陽小學一直沿用到1990年前后,才由渭陽村委另撥土地基建新址。
  宣統二年(1910),公與侄缃,内弟涂開渠,于城内府學明倫堂,創辦興郡簡易師範。
  公在勵青學堂任教時,純盡義務。
  公還在祖籍獨資創辦蠶桑傳習所,傳授養蠶、繅絲、機械紡織等技術。
  宣統元年(1909年),公經莆田民衆投票選舉爲福建塔參議員。斯時官府擬拍賣官產,古迹雁潯塔亦在拍賣之列。公具狀于按使,得以保存,并議重修。
  宣統辛亥三年(1911年),孫中山先生领導辛亥革命武昌起義成功,9月19日福州光復。孫都督派林師肇回莆宣慰。林師肇素服膺紀星公品德,邀公出任辦理地方善后事宜。但公淡于名利,不欲高踞名位,惟答應成立莆田治安事務所,暫維持社會秩序。9月29日,莆田各界公推公組織同盟會分部,又籌設治安事務所。10月,公任莆田治安事務所總務長之職。后又被選爲福建省咨議局議員。
  民國十三年(1924年),涵江中學創辦時,公家道中落,但熱心辦學的思想不减當年,仍捐資修繕校舍。涵商界感公捐資壯舉,亦紛紛解囊捐獻。
  民國十六年(1927年),涵江中學增設高中部時,公與子蒼麟,率先將全部薪金捐獻給學校,向美國購置數、理、化教学設備。
  公自學成才,學問淵博,能詩能文,數學自修至微積分,英語能翻閲英文原本。教學有所創新,自編中學生語法一書,邊編邊教,并在莆田首先采用普通話教學。
  公廉潔正直,言傳身教。“五卅慘案”發生后,悲憤填膺,諄諄教導学生,要肩負起“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革命重擔。
  公極力-支持蒼麟、亨麟、典麟三個兒子參加中共地下革命活動,典麟終于爲黨爲革命獻出自己寶貴生命,時年僅十六歲,爲莆田最年輕的革命烈士。
  民國十九年(1930)上半年,國民黨旅長林壽國,派兵包圍涵江中學,抓捕革命師生。白色恐怖,籠罩整個涵中校園,革命師生被迫出走。在此危難關頭,公不顧個人安危,毅然挺身而出,代理涵中中學校長,果斷地發給高三學生畢業證書,使他們能報考大專院校,受到全校師生欽佩。至今,涵中畢業的老同學,還念念不忘這位德高望重的老師,稱赞公是青璜山上的不老松。
  公淑配涂慶瀾女爲妻,有八子:雲麟、唐麟、蔚麟.蒼麟、雪麟、□麟(幼殤,不知其名)、亨麟、典麟,均培育成材。
  淑配涂氏,卒于1949年八月,合葬于紫雲梧桐山上。長子雲麟、長媳陳氏,季子典麟附葬。
  孫女采蘭謹識

知识出处

福建莆田渭阳系黄氏族谱

《福建莆田渭阳系黄氏族谱》

本书介绍了黄姓,是偉大的華夏民族中一支重要的族系,在目前中國人口最多的19姓中,位居第八,占漢族人口1%以上。其氏族源遠流長,代爲望族,“江夏流芳”聞名天下,蜚聲海内外名人不絶于史,爲中華民族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黄姓,是偉大的華夏民族中一支重要的族系,在目前中國人口最多的19姓中,位居第八,占漢族人口1%以上。其氏族源遠流長,代爲望族,“江夏流芳”聞名天下,蜚聲海内外名人不絶于史,爲中華民族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阅读

相关人物

黄采蘭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