䂬溪簡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莆田渭阳系黄氏族谱》 图书
唯一号: 131020020210010742
颗粒名称: 䂬溪簡介
分类号: K291.57
页数: 2
页码: 31-32
摘要: 本段介绍了䂬溪村古稱夾〓村,位于莆田縣新縣鎮西南部,屬山區,離縣城約36公里,離新縣鎮約3公里,離涵江區約20公里,涵江至新縣公路通過境内。溪屬莆田縣管轄。明正統十三年,撤銷興化縣,將武化、長樂二鄉的六個里并爲廣業里,劃歸莆田縣。?溪自此屬莆田縣管轄。溪村現有梧坑、東山面二個自然村。廣宫村黄姓有宋洋中厝自然村12户60人,外廣自然村下厝16户80人,頂厝16户80人,新厝20户80人,共約有64户300多人。碧溪、廣宫、張洋三個村共約有黄姓160多户,820多人。溪信用社一所,莆田第三中學一所。附近有“夾〓草堂”景點一處,是莆田縣二十四景之一,列爲莆田縣文物保護單位。
关键词: 发祥地 黄氏 䂬溪

内容

䂬溪村古稱夾〓村,位于莆田縣新縣鎮西南部,屬山區,離縣城約36公里,離新縣鎮約3公里,離涵江區約20公里,涵江至新縣公路通過境内。
  自南朝、隋、唐,䂬溪屬莆田縣管轄。宋太平興國四年(979年)析莆田、仙游、永福(今永泰)、福清四縣14個里,設置興化縣,縣治游洋,䂬溪屬興化縣管轄。元皇慶二年(1313年),興化縣治遷廣業里湘溪(今新縣鎮駐地),稱湘溪爲新縣,稱游洋爲舊縣。䂬溪歸屬不變。明正統十三年(1448年),撤銷興化縣,將武化、長樂二鄉的六個里并爲廣業里,劃歸莆田縣。䂬溪自此屬莆田縣管轄。
  民國時期實行保甲制度,䂬溪設保,下設甲。1949年8月21日,莆田縣解放,撤銷保甲制度,設區鄉制,䂬溪屬新縣區,稱䂬溪鄉。1957年12月撤區建鄉,實行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屬䂬溪鄉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1958年6月,實行農村人民公社建制,䂬溪屬新縣人民公社管轄,稱䂬溪生產大隊。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期間,公社稱革命委員會,大隊稱革命領導小組,䂬溪屬新縣公社革命委員會管轄,稱䂬溪大隊革命领導小組。1977年“文革”結束后,恢復“文革”前名稱。1983年11月,莆田市成立,實行鄉鎮村建制,秀溪屬莆田縣新縣鎮管辖,稱䂬溪村。
  䂬溪原分爲廣宫、䂬溪、墘頂三個村。廣宫村境内有一座䂬溪宫,是宋代黄徹爲答願創建的,殿内供奉媽祖,現爲三村黄姓共有的宫廟,列爲文物保護單位。每年正月元宵時,三個村黄姓子孫都到䂬溪宫進行鬧元宵活動。
  䂬溪村現有梧坑、東山面二個自然村。黄姓有50户300多人,其中在外人口約80多人。
  廣宫村黄姓有宋洋中厝自然村12户60人,外廣自然村下厝16户80人,頂厝16户80人,新厝20户80人,共約有64户300多人。
  張洋村黄姓有田樓自然村三張厝40—50户220多人(系外廣、下厝遷來的)。碧溪、廣宫、張洋三個村共約有黄姓160多户,820多人。
  此外,大洋鄉的杏山村約有黄姓15户50人,白沙鎮白沙村約有黄姓9户27人,莊邊鎮山溪村約有黄姓100户400人。
  據不完全了解,莆田縣山區片的新縣、白沙、莊邊、大洋四鄉鎮共約有黄姓300多户1140多人。尚有遷往黄石鎮沙坂村金墩自然村的240户,1255人。
  境内有䂬溪小學一所,新縣鎮供銷社下屬網點一處,䂬溪信用社一所,莆田第三中學一所。附近有“夾〓草堂”景點一處,是莆田縣二十四景之一,列爲莆田縣文物保護單位。

知识出处

福建莆田渭阳系黄氏族谱

《福建莆田渭阳系黄氏族谱》

本书介绍了黄姓,是偉大的華夏民族中一支重要的族系,在目前中國人口最多的19姓中,位居第八,占漢族人口1%以上。其氏族源遠流長,代爲望族,“江夏流芳”聞名天下,蜚聲海内外名人不絶于史,爲中華民族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黄姓,是偉大的華夏民族中一支重要的族系,在目前中國人口最多的19姓中,位居第八,占漢族人口1%以上。其氏族源遠流長,代爲望族,“江夏流芳”聞名天下,蜚聲海内外名人不絶于史,爲中華民族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阅读

相关人物

黄祖焕
责任者
黄金松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