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方姓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安姓氏志》 图书
唯一号: 131020020210010577
颗粒名称: 第三十七章 方姓
分类号: K820.9
页数: 3
页码: 378-380
摘要: 第一节源流一、“六桂堂”来源据《方氏族谱》记载,宋太祖建隆年间,始祖乾度公,生有六子,家住河南省洛阳县,时因世乱,胡夷侵袭,六姓驻节是邦(六姓系洪、江、翁、方、龚、汪。)迫而化姓逃匿。
关键词: 福建 姓氏 人物

内容

第一节源流一、“六桂堂”来源据《方氏族谱》记载,宋太祖建隆年间,始祖乾度公,生有六子,家住河南省洛阳县,时因世乱,胡夷侵袭,六姓驻节是邦(六姓系洪、江、翁、方、龚、汪。)迫而化姓逃匿。
  四子方氏,处朴公,字伯悖。宋太祖开宝元年进士,官都曹长官,化为方姓,逃至河南开封,息影乡间。回念三兄被戮,手足情重,悲伤满怀,义恨填胸,於是啸集部众,重行整军经武,计将两载,始称马勘兵,进剿胡夷,籍冀收失地。满雪仲仇双,经三载苦战,复得二兄江伯处。从方城山出兵侧击,乃将洛阳克复,报三兄之大仇,雪沉冤之奇耻,奠郁之邦定名河南,扫除胡夷,还我江山,既尽雁阵之职,无负骨肉之情,精忠义气,可照天日。今方姓以“河南”为灯号。
  二、 入闽六子处休受命治闽,移节福建、兴化、莆田、政声四达,诸兄得悉始祖乾度及弟均在莆田,诸兄先后到莆田来,方氏处朴公后裔迁江西、浙江、福建漳浦县等地。始祖乾度寿终是邦,葬在莆田之西南黄峰山中,钦锡祭葬,立石为碑,敕封“六桂坊”。诗曰:落地三朝语不通,生枝是姓公羽翁,诸子传流分六姓,兄南弟北各西东。
  枝分南北东西省,六姓原来是一宗。
  但愿儿孙知同族,追源溯本扬宗风。
  三、 子望开基后寮乡1、始祖庸祯生卒简介:方氏源于漳浦县峰山,太祖瑞号庸祯。庸祯生于成化九年癸已五月初八日辰时;卒于嘉靖十五年丙申三月初七日子时。其妻蔡氏生于成花十二年丙申六月廿九日酉时;卒于嘉靖廿六年丁未年十月十七日酉时。夫妻合葬于漳浦县峰山。
  2、庸祯之长子望开基后寮乡峰山太祖庸祯有三个子:长子子望、次子子桂、三子子兰。子望於嘉靖中年时从漳浦县莺迁至南邑(南安)十四都天竺山下后寮乡(现在金淘镇中心村)在后寮辟土开基创业,是后寮乡始祖。
  子望的后裔:明联、明宇、明伍。明联外出谋生,后莺迁江西省弋阳县现有人口1万多人。明宇寿终,夫妻同葬在后寮畲海脚;明伍夫妻同葬于本乡石鼓龙山下。
  第二节分布金淘中心村1700人,码头大坝937Ao第三节族谱明宇、明伍后裔子孙六世修谱《族谱》。方氏宗谱排列:子、明、仕、可、廷、文、元、亨、义、贞、敬、正、友、承、忠、恂、瑞、敦、孝、悌、克、昌、后、昆、垂、裕二十六名行。传宗接代,到目前为止,最高名行“正”有2人(方金沂、方志清)最低名行“孝”3人(幼儿)。中心村委会于2004年5月中旬普查,本村方姓人口有1700人(其中包括在国内工作户口外迁)。
  第四节祖宇明朝中期,明联自建祖宇一座,在后寮阳台,坐东向西,历经数朝代,由于失修,早已倒塌。
  明末,明宇、明伍兄弟同建祖宇一座,面积104平方米,宇顶盖瓦片用石灰浆粘外墙用红砖装修在后寮顶厝,屋脊雕造一条龙,故曰“龙从南方文振发,祖由天竺而来翻身逆势。”该祖宇背负龟坝寨,面向笔山尖。大厅内供奉祖先神主,木柱写道“莆田衍派振家声,漳浦分歧世泽长”对联,留给后代铭记祖先渊源。外迁明联后迁往江西省弋阳县,于后闻弋阳县方姓人口1万多人,莆田方姓为著名大族。后寮乡六祖二房长心贯公派聚省新(省新二房之三房),文典公徙居台北淡水艋舺成家。文载公派驻台北。清朝时,由于人口迅速增长,耕地不足,方氏族人纷纷向海外谋生,旅往菲律宾、泰国、马来西亚、印尼、柬埔寨、越南等国。
  第五节人物莆田方姓为著名大族,历史上出了不少名人。宋代,刘克庄说:“合天下渚方,无有兴化方氏之盛的。”今统计宋明以来科甲人物竞达360多人。例如:方淑达五代时官长史,由方山迁居游洋大房,生子方祐,其孙儿迪吉、元吉、逢吉,其曾孙皆进士出身。
  方廷范其先为歙(安徽歙县)人。唐末官闽古田、长溪、长乐三县县令。廷范生六子皆仕闽,长子仁逸官捡校水部员外郎;次子仁岳官为秘书少监;三子仁瑞官著作部;四子仁逊大理司直五子仁载官礼部郎中;六子仁远官秘书正字。
  方献夫明代宰相方献夫;方信孺官淮东转运判官,方良木官终南京刑部尚书。
  后寮方姓人物:方友命系贡生,树匾“奉政大夫”挂在本宅(大古坵厝),文革时,该匾已被损毁。
  方程辉(莆田人)于民国廿四年任南安县警察局长,赐以树匾“莆田世胄”挂在祖宇大厅横楣上,文革期间,该匾已被损毁。
  方国安1949年往香港,曾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委员会第七届委员。
  方仲卿1954年毕业于上海华东政法学院,任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研究室副主任、正处级研究员后担任办公室副主任。

知识出处

南安姓氏志

《南安姓氏志》

本书主要由各姓指派专人负责撰稿,大部分稿件均送回审校,最后由市方志委统稿编纂,尽量使资料真实可靠。本书所用人口数字系市方志委2003年6月的调查统计,个别漏统,敬请原谅。本书所用资料文献众多,不能一一列举。由于众手成书,有些语言及风格上未能一致,个别材料或缺;南安历史人物灿若繁星,只择其代表性,人物难免挂一漏百,在此谨向读者致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