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颜姓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安姓氏志》 图书
唯一号: 131020020210010565
颗粒名称: 第三十五章 颜姓
分类号: K820.9
页数: 3
页码: 369-371
摘要: 溯源颜氏的姓源较为简单,主要有二:一是源于上古颛顼帝的后代,出自曹氏。相传颛顼帝的玄孙陆终生有六子,据《陈留风俗传》记载,周武王诸侯时,将陆终的五子晏安的后裔分封到邾城(今山东邹县东南),作为鲁国的附属国,史称邾武公。他的原名曹兵,又名夷甫,字伯颜。其后代子孙以先祖字为氏,称颜氏。二是源于西周名臣周公的后代。两周初年,周公被封为鲁国的国君,因在朝廷任职而派长子伯禽到鲁国赴任。后来伯禽将子孙中的一支分封于颜邑(约在今山东邹县一带)。这支周公的后代后来也以地名为姓氏,称颜氏。其中,孔子的母亲征在,便是这支颜氏中的一人。
关键词: 福建 姓氏 人物

内容

第一节源流一、 溯源颜氏的姓源较为简单,主要有二:一是源于上古颛顼帝的后代,出自曹氏。相传颛顼帝的玄孙陆终生有六子,据《陈留风俗传》记载,周武王诸侯时,将陆终的五子晏安的后裔分封到邾城(今山东邹县东南),作为鲁国的附属国,史称邾武公。他的原名曹兵,又名夷甫,字伯颜。其后代子孙以先祖字为氏,称颜氏。二是源于西周名臣周公的后代。两周初年,周公被封为鲁国的国君,因在朝廷任职而派长子伯禽到鲁国赴任。后来伯禽将子孙中的一支分封于颜邑(约在今山东邹县一带)。这支周公的后代后来也以地名为姓氏,称颜氏。其中,孔子的母亲征在,便是这支颜氏中的一人。
  历史上,出自黄帝之后的颜氏支系一枝独秀,特别是在春秋末年,由于这支颜氏人中的颜回成为孔子的四大弟子之一,后人尊崇孔子,颜回也得到尊奉,颜氏也成为尊贵的姓氏。至唐代,颜回的四十世孙颜真卿,为唐代大书法家。
  历史上颜姓在江南一带先后形成了琅邪(今山东临沂)、东鲁(今山东曲阜一带)两大郡望,在当今按人口多少排序的中华姓氏中居第110位。
  二、 入闽唐高宗总章年二年(669年),河南固始人颜伯矩随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拓。繁衍未详。
  据《德化县志》、安溪《紫泥颜氏族谱》记载,约于唐大和年间(827—834年),唐军副元帅、颜回的四十五世孙、山东颜真卿的六世孙颜洎(又称“芳”,生卒年为787—860年),率17万大军平闽为粤,封建德侯,居食邑永泰县归德场归义乡山亭里(今德化县三班镇泗滨),后移居永春石砾,再迁卓埔,被尊为颜氏入闽始祖。颜洎传三子,长子颜仁郁,字文杰,幼承家学,善诗,晚唐出任归德场监,以恤民重农著称,陵寝三班纱帽山(今三班镇);次子仁贤,字希圣,居安溪三乡,后迁永春;三子仁贵,字寿卿,生六子,即必敬、必大、必正、必遂、必闻、必和,居永春卓埔。
  颜仁郁的四世孙颜慥,号汝实,号朴庵,宋恩贡,与蔡襄为同窗好友,宋庆历四年(1044年)以文章德行应荐辟为漳州路教授,遂家居海澄县之青礁(今厦门海仓),自号“循翁”,后裔迁居漳州西桥(今芗城区)。后颜仁郁的八世孙颜师鲁知泉州,其孙颜振仲以祖任补登仕郎,于宋宝庆元年(1225年)出任安溪县令,后迁莆阳(今莆出)。
  另据安溪《洋头颜氏族说》载:宋代,其入闽始祖颜仁贵由广东迁入福建,后裔居永春上场。
  三、 肇基蓝田紫泥颜氏十七世祖颜孟珍之长子颜茂庄字守端于元朝成化(1468-1490)年间迁居南安仑苍大宇。后又分居安溪罗内村。
  此外,永春桃源颜氏八世孙迁居南安十六都(今码头),后于明万历年间避居眉山洋荷。
  四、 外迁眉山洋荷颜氏孙惟标迁居江西省铅山县,并任县令,现铅山县有颜氏人口2000多人。还有后裔移居新加坡、缅甸等,人口有2000多人。
  第二节分布南安颜氏主要分布在仑苍大宇1507人,丰州西华650人,眉山前进村500人。
  第三节谱牒据眉山洋荷颜氏族谱记载,昭穆为:绳其祖武万年受祐贻厥孙谋以燕奕子1990年,马来西亚华侨续编:垂裕后昆兴诸衍庆丕振宇宙树民建国德扬宗光亿世绪昌第四节人物颜容端广东长乐人,嘉靖三年,以进士任南安知县。适逢外来流寇横行乡里,烧杀抢掠。容端带领民众合力抗击,乡村得以平安,不久即升任知州。

知识出处

南安姓氏志

《南安姓氏志》

本书主要由各姓指派专人负责撰稿,大部分稿件均送回审校,最后由市方志委统稿编纂,尽量使资料真实可靠。本书所用人口数字系市方志委2003年6月的调查统计,个别漏统,敬请原谅。本书所用资料文献众多,不能一一列举。由于众手成书,有些语言及风格上未能一致,个别材料或缺;南安历史人物灿若繁星,只择其代表性,人物难免挂一漏百,在此谨向读者致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