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渊源(一)祖源宗支:据《中华姓氏通书》唐太宗赐《徐氏宗谱序》魏徵所书曰“根在少昊、枝出皋陶”,徐姓远祖乃东夷部落首领少昊金天氏、皋陶、伯益之裔、东夷有四大姓,偃(燕)赢、子(燕子)凤。以凤凰为崇拜图腾。华胥氏有二子长太皞伏羲氏,次少昊金天氏。金天氏名挚,其母女节,又名皇娥,夜梦流星入怀而孕生少昊,以后成为东夷部落首领,修太昊之法,设工正、管理手工和农业、正度量、测天象、定历法发明乐曲、部落大发展。并与炎黄集团建立了密切交流关系、继黄帝之位,成为五帝之一(太皞伏羲氏、炎帝神农氏、黄帝轩辕氏,少昊金天氏、颛顼高阳氏)并收养了黄帝的孙子颛顼,统领一切部落,在位84年、选定颛顼为继统人。
女修乃颛顼之孙女,因吞食玄鸟蛋生子大业,这是古老传说,实是女修招赘了东夷族男人而生大业,大业娶西羌族少典氏的女子女华为妻生下皋陶。皋陶是尧舜时代的杰出贤才、舜赐偃姓,他与儿子伯益助舜治理黄河水害,立下丰功伟绩,他英年早逝,大禹选定伯益为自己的禅让人,舜曾把三女玉女配嫁伯益并赐姓嬴。大禹死后,伯益摄政服丧三年,淡泊权位避居箕山南边。夏启建立中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并杀害了威望极高的伯益。夏王太康为了安定民心,追念伯益大功、岁祭祀,封伯益的长子大廉于陆,继嬴姓、祀其宗。复封他的次子若木于徐,赐土邳州。若木成为第一代徐国君侯。继传31世孙偃王名诞字异辰,仁慈宽怀,大憎爱分明宏图,扩地五百里,又得朱弓赤矢之瑞,时周穆王好玩忘政36国诸侯汇集徐国谋废之,穆王得讯令楚伐徐,偃王不忍民遭战告,避入武原深山。夏共王复封其子宝宗为颖川侯,继续治理徐国,再传至43代章禹,时处春秋,周景王五年,徐国不振周边群雄争夺,公元前511年徐国被吴国攻克、章禹断发以迎吴军,徐国亡。从若木立国,偃王东扩到章禹败亡,徐国历经夏、商、周三个朝代,计有43代,1685年(公元前2191—公元前511年)在华夏史上侯国能够延续如此长久者实属罕见。据谱载与徐姓同祖者还有嬴秦赵黄江司马共七姓禁通婚。若木建立徐国,世代子孙就以国为姓,尊若木为鼻祖。
(二) 郡望与衍派:徐姓郡望主要有十:东海、高平、东莞、琅琊、濮阳、东阳、长城,于潜、新丰、瑕丘,东海是发祥之地。以后,又分支为东海堂、五桂堂、五凤堂等百个堂号。从全国看徐姓普遍称东海或南洲衍派,究其原因是徐国从邳州小土盘扩展到东海之滨的沿海地区,以鲁南西北为中心。秦汉设置郡县制、治所山东郯城。故百家姓称徐姓郡望为东海。东汉末徐稚字孺子,祖父从下邳迁到江西南昌龙泽坑隐居村,徐稚博学多才,然世乱不愿为官屡征不仕,隐于故里,虽无官而贤各播于朝野。公之派裔子孙数百万,遍布大江南北,都尊奉他为南洲衍派始祖。
(三) 入闽传播:入闽徐姓主要二支系,其一徐晦,泉州首个状元,监察御史,于唐穆宗二年(781年)入闽任都团练,后代定居连江、至宋代其后裔徐天一,奉政大夫又从连江迁闽侯荆溪成为荆溪大族。其二徐务,男子上舍、祖父徐洎唐太保太尉,父徐洪衢州刺史,时安禄山作乱、江浙猛烈,他只身从龙游县入闽卜居莆田县崇仁里徐州村(今名滁阳村)。人称“崇仁居士”。夫人黄氏生三子、珎、玖、珖。传至五世,开为柱史,中秘、长史、寺丞、簿尹六个派,至16-20世,再皙为务前,泉郡、漳郡、武荣、玉屿、庄余、长乐、龙江、凤岭、儒山22个房,人丁遍布淅闽粤台以及东南亚诸国。(清代修谱寺丞已迁建瓯、簿尹已迁淅江常山谱系只列十世)。
宋末明初,扬美徐氏祖先,系以莆田延寿支派迁徙于此,距今约千年历史。据长辈祖代流传:扬美开基祖系从德化(一说是永春)迁居于此,经数十代繁衍,形成乡社,平民出身,主要放流木排为业。约第三代,即明洪武26年(公元1393年)杨美人徐鲤俊,字登龙,号震南,癸癸酉科解元。鲤后少特达不群,洪武初以经义试士,首峰于乡,为邑士先。以荐名,投宁波府经略。是年,政声蜚著,赐进士,迁宁波府正堂。
明代中叶,扬美村建祠堂,奉鲤俊公为祖,并得明皇室敕封春秋二祭。
昭穆扬美徐姓传繁至今计十七代。前第一至第五代,因没文字记载已失考。以第六代起的字辈是:君子宜,次而昌。守祖训,占才忠。勉其泽,绍前辈,水来珠。
第二节分布全国人口13亿人徐姓人占17%,居全国的第11位大姓,福建偏少,各省多寡顺序是江苏、江西、广东、浙江、四川、山东、安徽。这七个省合计占全国徐姓人的65%,台湾、香港、东南亚都有徐姓人,但最早是在明清时代才迁入开拓,他们都成立了“徐氏宗亲会”,编著姓史刊物,联络亲情,奖励勤学,增进亲谊为侨胞服务。
南安既知徐姓村族8个,总人口约1万多人。
丰州镇庙下村700多人无谱牒,支源不明。据传是从仑苍乌女衣村迁来。
霞美镇店上村人口1200多人,现无族谱无祠堂,推理可能是莆田祖武荣房。
美林镇后畲村巷头村、两村人口3500人,祖莆田中秘派武荣房,元末动乱迁丰州南门(该处现只2户10多人)至第四代再迁后畲村,迄今约560年。
官桥镇周厝村人口700多人,祖莆田泉郡房20世迁安海西垵村,清初动乱迁周厝已290年。
官桥镇芸溪村人口300人,祖莆田郡宪派局迁同安,徐朴斋从乌塗再迁芸溪村。
水头镇林边村人口300多人祖莆田泉郡房20世迁安海,清初动乱迁林边村已有300年。洪濑镇扬美村人口2300人,祖莆田迁德化,再迁扬美村,谱无仔,世系不明。
第三节谱牒莆阳古谱《延寿徐氏族谱》全套13册26卷,前后五修,已有1100多年历史,第一次唐光化间状元徐寅撰,并作《徐氏入莆族谱序》。第二次宋宗宁五年由11世孙徐铎重修,并作《徐氏宗重修谱序》。第三次宋咸淳十年赐进士福建提刑司干15世孙徐端衡重修,并作《延寿徐氏乘歌》。第四次明万历丁亥年27世孙徐行重修,并作《重修延寿徐氏族谱序》。第五次清乾隆26年辛巳32世孙徐临重修并作《延寿徐氏族谱序》如今这套珍贵谱史、散失不全,近从莆田发现一套完整全谱,正研究抓紧打印,抢救恢复。
第四节文物宗祠(一) 周厝三世祖用逢从苏州选购上乘玉质32片,聘巧匠雕成玉带奉敬关帝,由徐姓保管,如迁城内关帝正驾出巡,则用玉带系于关帝腰间,此带雕工高超,价值连城,可恨文革期间被借去不还,只存空厘令人叹息。
(二) 周厝村徐氏宗祠建于清乾隆丁亥(1767年)祠内原官匾13块,文革遭毁,1999年经重建堂煌壮观。
(三) 周厝有清嘉庆帝诰封二世徐仪轩为中宪大夫,夫人陈氏侧室谢氏为四品恭人的绢制原件条幅,其年月是嘉庆七年(1802年)12月初九日。
(三)鲤城桂坛巷尾徐厝堤原徐姓宗祠一座,双向护厝、祠前大堤,规模宏大文革中无端被折毁,荡然没存,市内兑如此胡行。
宗祠据考查,扬美徐氏宗祠,始建于明代初期。(年代失考)因徐鲤俊为官清正,刚正未阿,逝后深得明皇室褒奖,赐匾“南邑肇科”“祖孙进士”。至赐“春秋二祭”。清初康熙丙申年间,祠堂重修,清室又赐“进士”、“文魅”、“选元”牌匾,1945年抗战胜利后,晋江县长徐季元,还送一牌匾,名“家传忠孝”。
明初,祠堂建成后,明成祖还赐祠堂大厅一对楹联“龙虎榜头孙嗣祖,凰凤池上弟联兄”。
第五节人物(唐宋元明官宦很多,只列三状元、余者没有列入)徐寅字昭梦,徐务四世孙唐昭宗赐状元授秘书正字,不齿朱温,入闽为王审知的幕僚,后隐于延寿村作诗垂钓自娱,著有《探龙集》《钓矶文集》《雅道机要》各五卷,诗366首,赋80首,行世,郡祀为乡贤,府县入志。
徐爽字武郎,徐务八世孙北宋祥符五年王子科(1012年)状元,历任转运使侍郎、御史、开封知府、著有《飞龙集》诗文集12卷行世。
徐铎字振文,徐务11世孙,宋神宗熙宁九年丙辰科(1076年)与弟徐锐同榜进士、徐铎第一为状元,历任知府礼部尚书赠太师吴国公,著有《群书总要》一百卷行世,入府志。
徐鲤俊字龙登,号震南,先祖莆田务公之裔,迁南安四都扬美村,洪武间授宁波经历,南安教谕,著有《同心集》《撷翠集》诗文集《闽书》府志有载。
徐暹莆田中秘武荣房美林后畲村人明崇祯癸未年任广东南澳都督。
徐时深字澄若,武荣房后畲村人,清乾隆辛酉(1741年)举人,乾隆十年(1745年)进士。
徐仪轩官桥镇周厝村人,为人豪爽好义,清喜庆帝诰封中宪大夫、儒林郎、妣陈氏、侧室谢氏为四品恭人府县入志。
徐用邃官桥周厝村人,清乾隆丙午科乡捷授文林郎龙溪县教谕。
徐用逢官桥周厝村人,清敕封儒林郎,直隶州司马,中宪大夫。
徐用逵官桥周厝村人,清岁进士修职郎,赠徵仕郎,教谕。
徐用遒官桥周厝村人,清岁进士修职郎,赠儒林郎,大田县训导。徐国华官桥周厝村人,清岁进士授修职郎。
徐应升周厝村人,清乡进士,乾隆60年乙卯科解元,授朝议大夫刑部督捕司郎中。特加恩一级,兵部武库司员外郎加三级。
徐光华周厝村人,清嘉庆癸酉科解元,文林郎、截取知县。
徐玉华周厝村人,清诰赠中宪大夫,直隶州知州。
徐玉本周厝村人,清赐进士出身,文林郎、钦点广东大埔县正堂加五级。
徐世守周厝村人,清乡进士,修职郎。
徐世照周厝村人,清奉政大夫,直隶州知州。
徐文良男,1923年出生,农民出身。青年时代起,即具革命抱负,于1948年参加中国共产党晋与永工委活动,同年入党,48年冬任扬美、小路地下支部书记。49年多次带领地下游击队参加剿匪反霸斗争,49年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任南安第八区区中队指导员,1958-1961年任晋江专员公署经作局副局长。1962年后先后任洪濑、康美、大灯、城关的区委(公社)书记,南安县委委员。县处级职务,1998年病逝。
徐文真男,1910年生,1928年往菲律宾谋生。曾多次回乡探亲,为家乡公益事业作过重大贡献。
一、 捐资10万多元,建设扬美小学;二、 1994年独资30多万元,新建扬美水泥村道3公里;三、 历次捐款建设村民饮用水,祠堂、宫庙等20多万元。
累计为扬美捐资办公益60多万元。
1995年,泉州市政府授于“造福桑梓”金质奖章,奖牌及荣誉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