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源流一、溯源现存最早的战国史官所撰《世本》及各种辑本记载周氏均从后稷开始,西汉初年,司马迁写《史记•周本记》也是以后稷写起,史料都认为后稷是周族的始祖。
黄帝次子玄嚣生子娇极,妖极生帝喾,帝喾元妃邰氏姜嫄生子后稷,为周族始祖。
后稷的十二世孙故公亶父由原来的豳南(今陕西省的彬县,旬邑县一带)迁到漆、杜之间的岐山之阳的“周原”以周原为京城,后人称之为周族或者周国,其后古公伎父裔孙周文王以国为氏。所以历史上有“岐阳启姓”之说。
周武王建立周朝后,周公旦在京辅佐武王、成王,他的采邑在周原,周公旦次子也留在京辅佐周天子,其采邑也在周原,按照古代宗法理论;周公旦次子以周为姓。成为岐山周姓始祖,次子的长子成为周姓大宗。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阳后,周平王少子烈,食邑于汝坟,后迁至汝南,以周为姓,为汝南周姓始祖。
公元前256年周朝为秦所灭,周朝最后一个皇帝周赧王次子迁徒沛郡(江苏北部)改姓周,南北朝至唐朝的“长安”周氏都是周赧王之后代,这一支为沛国周氏。
所以周姓的绝大多数是在周朝前后,由姬姓分出来的成为中国历史上的第八大姓,现代的第九大姓。
岐山村(原名高山村)周氏宗亲始祖广德公,系河南汝宁府光州固始县人,从唐将军于公元八九二年来闽封为中议大夫,居于龙岩双第社。
广德公的三继世荣达公始居双第社再迁清泉后乔迁浦邑为卿。荣达公之五世安道公的第三子克一的长子立章生四子一二端节、端平、端传、端仁;瑞仁公生五子——大异、大哲、大义、大经、流劳。
大哲公,号后丰,于明隆庆壬申年(公元1572年)从浦邑图为卿挈子入泉开基南邑廿九都,地名上霞(今岐山村上畲)。
仑苍联盟村湖西周氏祖可安公同其子廿七郎公号卓周,一同来到竹园(即今安溪县虎邱镇竹园村,把卓周二字分开,以卓元为村名,以周为姓氏。其灯号仍旧不变,可用“武功衍派”或“芦山衍派”。
湖西开基祖德成公,系竹园二房人因感竹园族人多,家庭清淡,故在明代嘉靖庚申年率妻带子来湖西开基,卜宅建产,开拓良田,兴修水利,以为今后子孙长久发展之计。后来人口逐渐增多,盗贼四起粮食又不足供应,一些青壮年相继学习打铁,下乡流动打铁於附近地区。有的迁往外地居住,如溪美、官桥、水头、石井、安海、石狮、厦门等。到清代末叶,往台湾及南洋群岛的也不少。据不完全统计约有几千人。目前在厝人口只有1200人。加上外迁人口1000人,总数达2200人。
二、入闽周姓入闽时间远久,漳州历史上第一个开科进士周匡物就在唐朝元和丙申科。而福州的周朴中进士也在唐朝。说明唐朝以前周姓就有迁入福建。庄顶周姓入闽时间较迟。明永乐年间,敏斋公由金陵入闽居住在崎口村,建祖厝、开古井,历居数代,后分居到溪美、庄顶、露江一带。其中庄顶村人口较多,现在庄顶村又有分居到莆田、晋江、泉州、三明、永安、厦门、漳洲、海外的印尼、新加坡、香港、台湾等等。总人口在5000人以上,以上周氏都是“歧山衍派”,而南安另一支较大的周氏东田岐山村的周姓也都是“歧山衍派”,所以南安周姓绝大多数属“歧山衍派”。
第二节分布后丰公将五子(用斌、仕斌、良斌、华斌、兴斌)分五房。长房居上畲,清朝年间部分移居台湾省;二房于清朝嘉靖年间乔迁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腾蛟镇薜澳和坪棋村,几世后部分迁入仓南县宜山镇张南村等地,总人口约一万余人;三房居本村大坝;四房居本村上畲和西岐;五房居本村南山。三至五房在岐山村有3248人。
自明末兵荒以来,流落四出,分布在台湾省、厦门、广东省、浙江省等地。今在厦门灌口镇,龙海市的角尾,田边上房,温山,龙井等地居住者有千余人;1962年移民沙县和建宁等地有300多人。
2003年南安市周姓人口分布情况表第三节宗祠庄顶现有祠堂一座,坐落于庄顶“睏牛穴”,坐南朝北,二进三开,面积近二百平方米,始建于清康熙年间,历代都有修善。最后近一次修建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大门上有台胞周登高书写的“周氏宗祠”匾额。
庄顶村中最大的一族“五柱”建有周氏家庙——“新厅”一座,始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坐北朝南,二进三开,面积二百多平方米,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在海外华侨的支持下重新修建。.大门及厅堂的对联由华侨大学教授陈存广先生所撰:大门对联:东水西迴案呈笔架北堂南面屏展龙原厅堂对联:歧山发祥福溪流韵凤村聚族贵室凝香旅居台湾宗亲周登高先生书写了厅堂上方的“周氏家庙”四字,大门上的“新厅”二字。
庄顶及溪美地区周氏昭穆为宝友启体毅廷子尔用为邦彦可宗百世泗基永全传及苗裔湖西周氏昭穆:朝廷必嘉士,宗祖宜贤孙。万派绵瓜瓞,奕世振元勋。配公婆号20字即:世济标烈塔,钟源植炖坦,锡温桓燕墀,鉴清棱燝增。
岐山村周氏祖祠向坐酉卯兼辛乙、至今四百余年,道光拾陆年岁次丙申重修;光绪贰拾贰年岁次丙申重修;民国33年(1944年)岁次甲申重修;并作为高山小学的校舍使用至1965年。因长年受风雨侵裘,破烂不堪,祖祠下落右角间倒塌,经老人会研究决定于2004年(甲申年)重修。
湖西周氏宗祠距今已四百左右年,只有顶所下所,其左右房间系私人独建,面积窄小,且破陋不堪,已欲倒塌之势,现决约略修理。2002年经众宗亲建议在本村徐厝门口新建一座“周氏宗祠”,面积达970平方米,宏伟壮丽,雕梁画栋,金碧辉煌。现已全部竣工。
第四节谱牒湖西周氏宗谱是在清乾隆12年修编距今250多年,已破损不堪,纸张失落不整,於2001年组织修编委员会,资金由群捐献,由各房搜集材料,以裔孙志民为主编,贤游仲献为副主编,慈云为封面题字。瑞进仲宪文忠为顾问,历时半年才完成,由安溪印刷厂承印。
第五节人物周献瑞庄顶周氏历代出过举人、贡生、秀才,较有影响的是民国时期周献瑞先生(1887—1964)。
周献瑞先生长期旅居新加坡,早期追随孙中山革命,加入同盟会,曾任“国民党新加坡交通部议员”,“星洲书报社议员”、“中华革命党议员”。
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先生曾颁给他“旌义状”表彰他对革命的贡献。
1921年加入中国国民党,先后出任星洲书报社副总理,国民革命总司令部咨议,国民政府侨务委员会委员,星洲南安会馆主席,抗战胜利后,又任新加坡南安会馆主席,马来西亚南安总会第一届主席,新加坡南洋周氏总会会长。
周献瑞先生爱国爱乡,积极投身革命,曾集资派人回乡创建英都——安海公路。
1936年在家乡庄顶村独资兴建“凤村小学”(现在庄顶小学),并独资办学直到解放,为国家培养大量人才。周雷声周雷声,解放前,从南洋(印尼)回国参加八路军,为革命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作出贡献,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师级干部,文革被“四人帮”迫害致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