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卓姓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安姓氏志》 图书
唯一号: 131020020210010487
颗粒名称: 第二十五章 卓姓
分类号: K820.9
页数: 13
页码: 300-312
摘要: 第一节源流一、溯源:卓姓亦中华民族大家庭中一古老姓氏之一。系三皇五帝,炎黄之黄帝后裔。黄帝姬姓名轩辕,约生于公元前2674年,至今近五千年。
关键词: 福建 姓氏 人物

内容

第一节源流一、溯源:卓姓亦中华民族大家庭中一古老姓氏之一。系三皇五帝,炎黄之黄帝后裔。黄帝姬姓名轩辕,约生于公元前2674年,至今近五千年。
  据有关资料考证,黄帝之三十六世孙楚威王熊商次子公子卓(即楚槐王熊槐之弟)之孙卓滑,时任楚考烈王熊元朝之大夫,以祖之名为姓,是为卓姓之起源。
  少典氏 黄帝——颛顼——称——老童(卷章)——吴回——筮六彳陆终卫二季连—时叙(附沮)——鬻熊(穴熊)——熊师——熊狂——熊绎——熊艾——熊期(熊麒)——熊扬(炀)——熊渠——熊延——熊严——熊徇(季徇)——熊鄂——熊仪(若傲)——熊坎(霄傲)——熊通(武王)——熊贤(文王)——熊样(成王)——商臣(穆王)一一熊侣(庄、王)——熊审(共王)——熊居(平王)—熊珍(昭王)——熊章(惠王)——熊中(简王)——熊当——熊疑(悼王)——熊良(宣王)——熊商*_熊槐(槐王)——熊横(顷襄王)——熊元(考烈王)(威一-)——公子卓(熊槐之弟)....卓滑大夫自卓滑以祖之名为姓,但后裔世系失详,衍传至西汉始有卓俨,任扶风太守,衍传元功(授淮丞刺史)一春玲(任刺史)一一积(任侍郎)一一球、机、暧三兄弟。
  卓巩(官光禄大夫)之子茂,字太康,河南南阳宛人,生于公元前53年,即西汉宣帝甘露元年戊辰,卒于公元28年,即东汉光武四年戊子。
  卓茂,性宽仁恭爱,稚实忠厚,人称循儒史,为官历经西汉元、成、哀、平四帝,至王莽当权篡位,以病去职。东汉光武帝刘秀称帝登基复请出,丁末公元37年,任太傅,封褒德侯,诏书今尚有资料记载可查、汉明帝刘庄在云台建功臣阁,将三十二名功臣画像列入其中,就有卓茂之名。因其位高爵显,子孙兴旺发达,瓜瓞绵绵,生两子:长子嵩(戎),官大中大夫,次’子崇,官汛乡侯,两支卓姓望出西河,两千年来,并驾齐驱,共同兴旺,成为神州大地两支最旺盛巨族,蕃衍华夏九州乃至海外,有较详实的史料、资料记载。现已知福建、江西、浙江、江苏、安徽、湖南、湖北、云南、广东、广西、四川、重庆、海南、台湾、香港以及新加坡、马来西亚、缅甸、泰国、印尼等地均有其衍传后裔。
  后人由于历史条件限制,未详尽追根溯源,包括近代诸多文字资料,均称卓茂为卓姓始祖,且用其光武帝褒封的褒德作为堂号:褒德堂、褒德传芳。南安、同安、晋江卓姓1996年重修泉州百源卓氏宗祠,就以“泉州百源褒德福利协会”之名,办理社团注册登记。又因卓茂祖籍河南南阳属西河郡,亦有诸多卓姓以西河堂、西河传芳、西河衍派为堂号。
  西河考:卓氏,具有古老历史,发源于二千多年前的楚国,后来主要繁衍于西河。
  西河,经稽考,因历史朝代更迭、变迁,据记载有几种说法:一、 春秋时卫地黄河沿岸,今河南浚县,滑县以及其迤南北一段。
  二、 西河郡,战国时魏初置,治所设在今山西汾阳县,相当于今山西、陕西之间,黄河沿岸一带,金废,后由山西古槐树南迁至河南。
  三、 陕西古同州府地,在黄河西,禹居雍州之西河、春秋时子夏居西河,战国时奂起为西河郡守。
  四、 战国时魏地,今河南安阳一带,系出芋姓,楚威王子,公子卓之后裔蕃衍于此地。
  五、 南阳郡,战国时秦置,治所宛县,今河南南阳市。
  六、 内蒙古鄂尔多斯察哈尔左翼前旗,及陕西旧榆林府,在黄河西,汉置西河郡,治富昌。
  入闽:卓宏、卓禄美、闽郡发脉。入闽始祖卓宏,入闽时间有二说。
  一说晋惠帝永兴二年,即公元305年任晋安刺史(福州)。
  二说唐僖宗乾符元年,即公元874年,或广明元年,即公元880年,随王审知入闽,后升晋安刺史。
  两说相差五百多年。应该说,公元305年入闽较为符合史实。诸多卓姓家谱提到其蕃衍后裔中有卓隐之,生于唐代宗大历元年,即公元766年,唐德宗贞元十三年,即公元797年任莆田第二任县令。在闽郡发脉,蕃衍子孙在莆田、长乐、南安渐成巨族,且其衍传后辈兴旺发达遍布福建、广东、浙江等地。
  入闽另一分始祖卓禄美、祖籍河南光州,亦系卓茂后裔,据有关卓姓家谱记载:卓禄美等廿五人,于唐末五代十国时随王审知入闽,居福州乃卓姓入闽的另一支分始祖。
  二、肇基南安鉴于特定历史条件限制,现存翔云云头云峰卓姓家谱,系由谱中尊称为始祖均禄的八世孙芳焕(才焕),于明崇祯十六年癸未,即公元1643年修撰,追溯均禄之高祖父一辈卓炜。谱载一世均禄孩提已是“圣主高皇帝十四年”,亦即朱明洪武1381年,上溯四代高祖父卓炜应是南宋理宗时代,即公元1224—1264年的人了,至于更早的先辈,据从衍传到各地支脉后裔修撰的家谱记载,有记是卓武(唐懿宗咸通公元860—873年中郎将,唐哀帝天佑元年,公元904年督守同安),有载是卓佑之(北宋仁宗景佑元年,公元1034年进士,封户部侍郎,明追封镇闽王),甚至将卓武、卓佑之等同一人,其衍传世系均未记载。众说云云,莫衷一是,不甚了了。
  据综合分析推断:肇基南安卓姓始祖应该是卓炜。卓炜之先祖应是卓佑之,虽然两人相差200来年,约17代人,但一是卓姓石井注港家谱中载:“始有宗,卓礼公讳佑之……二是卓姓先祖在泉州百源购置的卓姓宗祠奉祀列祖列宗牌位,首尊就是卓佑之,并无卓武牌位;三是卓姓脉裔南安翔云及海外新加坡、马来西亚、缅甸等地均建有殿、馆、院,供奉“祖叔公”等三位真人,这与莆田秀屿营边“卓午祠”中卓晚春(号上阳子)系同一人,卓佑之、卓晚春皆是卓隐之衍传裔孙。
  而卓武,据现存安徽太湖卓氏总系图载,卓武系卓姓十三世孙,卓茂七世孙,处唐咸通,天佑年间。但卓氏自楚卓滑大夫立姓衍传以来,已有1100多年,即使从卓茂衍传也有八百多年,十三世、七世都不符合人类繁衍规律。而且据长乐卓林兄弟渊源考载:武公迁本县十七都卓岭,无其他任何资料载入家谱。
  三、蕃衍宋末元初,战火连年,社会动乱,民不聊生,百姓颠派流离。卓炜生于斯时,艰难困苦,先居安溪,辗转至南安,传生素朴,素朴生四子,长子名侃,入赘现同安大嶝谢家直;三子长静迁居现同安新民蔡宅,为一世祖,已衍传一千多人口,并修有家谱,宗祠;四子观土,迁居现南靖山城三卞深浪,为一世祖,已衍传一千多人口,家谱于文革期间梵毁;次子长清传生长子敬阳,家谱载其坟墓在现安溪官桥上坂驷马山,敬阳传生二子名曰均禄、均寿。均禄现为翔云卓姓一世祖,传生现翔云翔山、云山、圳林,福庭及金安卓姓八千多人口。均寿家谱未载有后,只记往兴化,不知所终。家谱最早于1643年,最后一次于1930年修撰。宗祠于1993年重修。
  长清传生敬阳后,转往石井〓港再娶,传生次子茂修,现注港家谱载为大舍公,无后;三子茂为,现〓港家谱因其曾为教谕、尊为教谕公,为一世祖,衍传现〓港村二千多人口,并修撰家谱。长清亡故于〓港,尊为灯塔公。宗祠,宗谱于1990年重修。
  翔云云头均禄衍传之八世孙才浩传生士铢;才灿传生长子士作、次子士元迁往东田。士元(钦元)现为东田美洋山坂洋一世祖,现已衍传四百多人口。
  据南安市政府办03年29号文中列按户籍统计,卓姓达11000多人,位列南安姓氏排列第25位。
  四、外迁—迁徙历代以来,因战乱、避祸、谋生等原因,卓氏祖先纷纷向外发展。
  翔云云头均禄六世孙复宽于明穆宗,隆庆年间,公元1567-1572年,迁往浙江平阳,易名邦道,传生良翼、良羿兄弟,繁衍子孙,良翼、良羿分别为当地卓姓始祖,并修有家谱。
  均禄十世孙纯斋于明末清初由翔云经石井〓港往平潭定居,繁衍子孙,现为平潭平原桃花寨、钟门下卓姓始祖(平潭卓姓家谱载其一世祖纯斋于明正德年间转徙此地而居有误,因据翔云卓姓家谱载,纯斋之祖父才燧生于1592年9月已是明神宗万历年间,若按三十年为一世,纯斋应是清顺治时代的人)。
  均禄十二世孙培基于清乾隆四十六年辛丑,公元1781年入居安溪依仁里开药店并定居;卓发、卓兴徙居安溪长秦里玉田。至2000年统计,卓姓总人口277人。现分布于安溪龙门观山,龙美,大溪乾;官桥仁峰;剑斗剑斗;城厢玉田、古山、墩坂。
  值得一提的是,南安卓姓历代尚有诸多族人往海外谋生发展,蕃衍子孙,已知有新加坡、马来西亚、缅甸、泰国、印尼,以及香港、台湾、粗略估计有卓姓数万人丁,他们在当地均有注册成立社团宗亲组织,定期活动。尤以新加坡人数最多,超过三万人,“新加坡卓氏总会”组织较为庞大,活动频繁,有色有声。与国内宗亲一往情深,藕断丝连,血缘亲情,绵绵不断,族情、乡情、祖国情源远流长。
  五、昭穆炜公——素朴公衍传各支脉云礽(昭穆、行第、字匀、名字)南安翔云云头云峰七世起讳辨云礽(均禄公为一世祖)冠廷才士文培铢维懋本克绪开鸿猷缵承应名君修身荣前哲辅国显达尊五世起辨云礽宗伯邦甫卿尔子元男仲淑振云孙孝悌友恭恢祖德诗书奕世绍经纶南安翔云福庭十四世起语辨云礽(均禄公为一世祖)维迪慈并孝恒修德与功箕裘传奕世诗礼衍千秋南安东田美容山坂洋钦元公(云峰十世)为一世祖起钦成玉龙怀荣德飞应开世泰维宜昭穆和为贵克谢宗功乃启昌平潭平原桃花寨纯斋公(云峰一世)为一世祖起讳:翥凤蟠龙惟蔚起人文定徽祖武表:金兰玉桂斯长培俊彦大树宗枋同安新民蔡宅长静公(时玄公公)为一世祖起时文伯添兴思希大敦明万元光祖德丕基克敬承尚其振而远乃椎汝之荣昌盛开奕祀颖芳辉国祯朝重忠正辅廷祥龙凤腾南安石井〓港茂为公(教谕公)为一世祖起茂仕联绵永垂勋施兴铭丕震朝廷大彰国望文德显播掌握经纶克索祖训奕世辉煌南靖山城三卞深浪观土公为_世祖起家谱于文革梵毁昭穆无从查考。
  第二节分布2003年南安市卓姓人口分布情况表第三节族谱翔云卓姓在明崇祯癸未年(1643年)曾由芳焕据所见闻资半纂修族谱,清乾隆癸酉(1753)续修,清嘉庆年间翻录。清道光辛巳年(1821)再续修。民国年间再次依谱誉录。2003年四修族谱,并汇集和《华夏卓姓源流》一书,于2001年出版,受到海内外好评。
  石井注港卓氏1990年续修族谱。
  第四节宗祠重修卓氏宗祠序祖德维巍,耸云峰而并峙,木本水源,发西河而悠长。自始祖开基以来,奕世峥竦,人文荟萃,几易沧桑蒸上,盛世修祠,谒祖光宗,籍以缅怀先祖功德,开创社会文明,乃族人共同愿望。
  承蒙新加坡、马来西亚卓清、卓万兴、卓顺华、卓天赐、卓清桂、卓绪靖等二百伍拾捌位宗亲慷慨解囊,集腋成裘,捐资新币壹拾万壹仟贰佰贰拾元;马币贰仟叁佰伍拾元,人民币贰仟伍佰陆拾元。梓里宗亲齐心协力,众志成城,于壬申年腊月廿六日良辰奠基,癸酉年桂月告竣。葺修规格照旧(坐午向子),更臻雄伟壮观,先灵可赁,俾炽而昌,光前裕后,芝兰蕃衍。一筹义举、百世流芳。皆海内外族人共庆升平,特此勒石为志。公元1993年10月20日重修百源卓氏宗祠碑记卓氏源脉,可考者自楚大夫卓滑始,历三千春秋,后裔初居西河南阳,秦汉间渐及长江上下,汉代卓茂习礼通儒术,光武朝任太傅,封褒德侯,卓氏先辈于唐大历中入宰莆阳,五代初从王审知南进遂居闽疆,历代子孙贤达,辈出派裔,分布闽、台、粤、浙,嗣更涉洋开拓创业,传承繁衍于新、马、菲、越、印尼、缅港诸阜。
  温陵百源卓氏宗祠,初置于南宋咸淳年间,相传有纯阳题匾“流清翠屏”及留衣海青亭史迹佳话。明代重修,尔后多次修葺,历经尘海沧桑。神州改革开放后,新加坡南洋卓氏公会卓建忠、卓清主席会同马来西亚波德申卓氏联宗会卓绪靖主席等海内外宗亲,多方努力,并在泉州市人民政府支持保护下,于1994年择原址重建宗祠,以彰世泽,海外宗亲慨然捐资玉成是举,泉州百源褒德福利协会宗亲,谒诚筹划设计实施,工程于1996年仲秋竣工落成。
  祖宇重光咸感庆慰,特立碑志以励后昆。
  泉州百源褒德福利协会公元1996年仲秋立注:泉州百源川卓氏宗祠,由下列各村卓姓族人义务轮值管理,每村一年,次序为:石井〓港;翔云福庭;同安新民蔡宅;翔云云山;翔云翔山;翔云圳林;晋江紫帽湖盘。
  〓港卓氏宗祠宗祠坐北朝南,三开间布局,木石结构,硬山顶,燕尾脊,飞龙腾凤。门庭开阔,铺有石堤,砌有围墙,竖有旗杆,显得气势不凡。祠宇门厅飞拱、吊筒雕有精致的木雕,其人物有寿星、麻姑、飞天乐伎,其动物有雄狮、吉象、飞鸟等,无不栩栩如生,鎏金焕彩。大门横眉“卓氏宗祠”四个鎏金大字,联云:“地接杨山山明水秀,门瞻涪海海阔天空。”门前有两座螺丝石鼓,左右两个侧门,形成“三通门”格局,花岗岩、辉绿岩浮雕嵌镶其间,镂空花窗更显精美,从富丽堂皇的门厅就可看出,卓氏家族如今的富裕、气派。
  卓氏宗祠始建于清初,时族贤择“螃蟹吉穴”宝地,天井东角常年湿润喷泉,犹如螃蟹吐泡,研墨可就地从天井角取水。后来,几经兵燹之灾而重修,最近一次重修在1990年,由本乡族人与旅外侨亲捐资;按原坐向原规制修建。竣工后,依族礼举行祭礼仪式,并派专人管理,现〓港村老人协会亦设于此。
  第五节人物卓茂卓茂,字子康,祖籍河南南阳宛县(西河郡属),生于公元前53年(西汉宣帝甘露元年戊辰),祖父俨,父元,长子嵩(后世明卓敬系其衍传),次子崇(后裔西晋宏,唐隐之、云,宋得庆……,吾族系其衍传)。
  茂公宽仁恭爱,稚实忠厚,人称循儒史,历经事西汉宣、元、成、平五帝。哀帝时丞相孔光府史,后举为侍郎,给事黄门,密县令,京都丞,至王莽当权篡位,以病去职。 东汉光武帝刘秀登基(建武元年,公元25年),即请出任太傅,封褒德侯,诏曰:“前密令卓茂,束身自修,执节淳固,断断无他,其心休休焉。夫士诚能为人所不能为,则名冠天下,当受天下重尝,故武王伐纣,封比干之墓,表商容之闾。今以茂为太傅,封褒德侯,食邑二千户,赐几仗车马,衣一袭,絮五百斤。”复以茂长子为大中大夫,次子崇为中郎给事黄门。时茂与鲁恭两人均以廉政爱民见称,史称卓鲁,作为当时能吏典范。建武四年,公元28年,茂病逝,光武帝赐给棺椁,墓地,并身着丧服亲自为他送葬。
  汉明帝刘庄(刘秀子),克承父志,追念茂公等功绩,逐劾茂与邓禹、马成等三十二重臣名将图像于云台之上(汉宫中高台),以彰其功德。
  卓俨明隐之四世孙,莆田人,本名偃,本落发雪峰寺(神光寺)为僧,改名体明。是卓姓在中华历史上唯一一位当上皇帝至尊,仅即位数月即被李仁达杀害,星星闪亮历史长河一瞬间。
  闽王审知后代王延羲于天福五年开运元年(公元940年)出游遇连重遇,连重遇朱文进遣人杀王延羲,立朱文进又杀之,林仁翰杀连重遇,李仁达未敢自立,以体明素为众推重,乃诈言体明在神光寺常寐中有赤蛇出入其鼻,异人也,又言其目瞳子,手垂过膝,真天子相,遂与陈继珣、黄仁讽等共立为帝,更名俨明。解内衣披衮冕,将吏伏地拜之,时天德三年三月已亥,俨明称帝系于天福十年,即公元945年,遂遣使称藩于后晋,天德帝闻之,遣统军使张汉真将兵致讨,俨明无他方略,但作法殿上,洒水散豆,以召鬼兵为辞,复迎其父于莆田,尊为太上皇。五月丁巳,李仁达大阅军士,请俨明临视,阴令军士突登前阶刺杀俨明,遂据有俨明之坐称藩于南唐,闽国亡。
  卓云隐之四世孙,拔萃次子,字仁升,唐昭宗乾宁四年,公元891年进士,金紫光禄大夫。
  公元897年迁长乐鹤上北山,为长乐始祖,祠堂水井刻有灵公可验。云生子岩民、岩民生五子长曰龙、次曰成、三曰凤,均居长乐发科,四曰宽、五曰虎,虎后裔失讳。
  云第四子宽,一支独秀,连丁七子,长曰佑之、次曰迈。三曰举、四曰运(连)、五曰敬、六曰文、七曰烜在尤溪发脉。而莆田长乐,闽侯各地有数万卓云子孙,难以胜数。
  卓佑之隐之七世孙,字长吉,宋仁宗景佑元年,公元1034年甲戍进士,官推官(秀州判官),生平正直精爽过人,自谓死当为神及卒,果著灵异乡人,里人立庙祀之,在宋高宗建炎公元1127—1130年;宋理宗端平公元1234—1240年间屡屡显灵,宋理宗敕封广利侯加威显赐额灵应祠。后人奉祀为闽山庙神。
  卓得庆隐之十五世孙,字善夫,号乐山,生于宋宁宗开禧元年乙丑,公元1205年3月12日,卒难于宋端宗景炎二年乙丑,公元1277年10月,享年73岁。宋理宗绍定五年壬辰,公元1232年甲科进士,比文天祥早八科。历任太常博士秘书郎、著作郎兼沂靖惠王府教授左曹郎,以忤逆当时权臣贾似道,被贬出牧漳州,后被召回,授兵部郎中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不拜,提举云台观。
  宋端宗景炎二年,公元1277年,卓得庆擢升为右文殿修撰户部尚书兼福建制置司参谋官,是年冬十月,元兵逼近莆田城,得庆与家人诀曰:柱顷维绝,百年千年万年何益,宁长一尺,无却一寸,与其藏垢而生,曷若守家庙而死。俄顷元兵甲土攻陷莆城至得庆家,执得庆并两子规、权杀之。与文天祥先后尽忠。
  得庆夫人高氏生子赟,宋端宗景炎二年进士,娶媳许氏,生二子棱、稔,居宁化后徙移广东惠州海丰县开基。得庆回到莆田原籍又娶少夫人郑氏、顾氏、阮氏三人,生子规、权、准。规、权与父同时为宋尽忠。后黄仲元为得庆公撰写墓志铭称其为忠孝父子。
  卓敬字惟恭,号海幢,祖籍浙江瑞安、卓茂长子嵩裔孙。生于元世祖至正十六年,公元1356年,卒难于明惠帝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
  卓敬系朱明洪武戊辰年进士初任户部给事中,明惠帝初升任户部侍郎,曾密疏明惠帝请徙燕王朱棣(时封地在北京)于南昌、事未行,朱棣自北京起兵向南京发难,即历史上有名之“靖难”,事成在南京继帝位,建立永乐皇朝,执敬入狱,怜其才识命其辅助,且遣人讽之皆不屈,乃被斩殉难,时年仅47岁,且株连九族。成祖叹惜道:“国家养士三十余年,不负君主者,唯卓敬耳。”t卓敬生五子,长子永思随父殉难;次子永怀携兄永思之子兴避难苏皖肇基发脉为始祖;三子宋生随母姓避难浙江平阳、泰顺、苍南,福建福鼎等地发脉;四子禄胜在福建福鼎、浙江,泰顺发脉;五子隆武避难安徽太湖发脉。成为各地支始祖,重新兴旺。
  卓敬立朝刚直不阿,遇事敢言,忠孝节义,至明穆宗隆庆元年,公元1567年朝议屈情平反,帝赐谥“忠贞”,明神宗万历恩建“忠贞祠”、明思宗崇桢追封太子太傅、清乾隆41年公元1776年赐谥“忠毅”,名垂青史。
  卓晚春号上阳子,无山子,人呼“小仙”,隐之二十四世孙。莆田秀屿营边村人,明世宗嘉靖年间生,幼丧父母,丐于道,无师自通,八岁神于算法,初不识字而十四岁能诗善草书,时倭寇入侵作乱,营边、黄石、莆田城受害最惨烈,后幸有戚继光在莆田平倭得胜。晚春诗文与林龙江齐名,予言极灵验,救死扶危济困,掩埋战乱中尸骇,功德名扬莆田、仙游各县,经过福州洪山桥金山寺讲经,传说后至杭州净慈寺得道成仙,世间号为卓真人,道教仙师。
  晚春在莆田与林龙江为友(林龙江又名林午,创立夏教,俗称三一教,儒、释、道三教合一),为林龙江做地师,选今华亭镇下花村石门山为风水宝地,万历二十六年(公元1897年,林龙江去世时送葬达七千多人,至今重阳节千人致祭、香火不绝。
  今莆田秀屿营边村有卓午祠(三教祠),祀奉卓晚春、林龙江、张三丰三位神仙,卓、林两姓共有宗祠,也是卓真人讳晚春纪念馆。
  我南安翔云翔山,下云、云头、福庭以及新加坡、缅甸等地均建有殿、馆、院、奉祀卓府三位大人,族人尊称晚春为祖叔公。
  卓水龟卓水龟(1901—1984),石井人。少时家贫失学。12岁往马来亚谋生,初做小工糊口,继而在舅祖父的农场里当学徒。其舅祖父见他勤劳朴实,便送他一辆旧牛车。他靠这旧车为胶园运货,历数年之积蓄,始设店经营农产品。1953年办碾米厂,随后扩展到经营农场、汽车运输公司及橡胶、锡锭生意。至1982年已成有近百万资产的企业家。
  水龟个人生活简朴,而对教育慈善事业却十分热心。1958年在自己的胶园中捐地创办养正中学,亲任董事长。平时乐善好施,于修桥造路等社会公益事业贡献良多。新中国成立后,先后7次回国观光。1956年即独资捐建〓港小学校舍两座,事成,南安县人民委员会赠以“热爱桑梓教育”镜屏表彰之。近几年来又独资捐建〓港乡亲礼堂、办公楼、同安东园礼堂,此外还先后捐助石井侨联大厦、杨子山清水岩、注港小学及幼儿园等,每有建筑工程,必亲临巡视,其负责精神为乡亲所共钦。
  卓水怀卓水怀(1904-1968),石井人。家庭贫寒,12岁到溪东村“福泉升”戏班学戏,擅长三花脸(净角),青年时期参加“吕宋”班到菲律宾演出,尔后又参加溪东“金福兴”班到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尼等东南亚国家演出四五年,回国后到菊江村“青云轩”戏班当师傅,教学十分严格,认真言传身教,培养了如花脸许水锭、三花脸李清操、小旦李来昆、文武生李玉明、李清良等著名演员,后因工作需要转当鼓师。20世纪50年代初在家务农。1956年4月到南安高甲戏剧团任技术指导,曾教授男女学徒十余人,多数演员、演奏员已成为剧团主要台柱。1961年下半年,调任晋江专区艺术学校教师,同时还口授记录高甲戏剧种全部锣鼓经及曲牌,后经整理编印成册,为保存高甲戏剧种传统音乐作出贡献。

知识出处

南安姓氏志

《南安姓氏志》

本书主要由各姓指派专人负责撰稿,大部分稿件均送回审校,最后由市方志委统稿编纂,尽量使资料真实可靠。本书所用人口数字系市方志委2003年6月的调查统计,个别漏统,敬请原谅。本书所用资料文献众多,不能一一列举。由于众手成书,有些语言及风格上未能一致,个别材料或缺;南安历史人物灿若繁星,只择其代表性,人物难免挂一漏百,在此谨向读者致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