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源流一、溯源中国记载姓氏的最早典籍《世本•氏姓篇》云:“曾氏,夏少康封其少子曲烈于鄫。鲁襄公六年,莒灭鄫,太子巫仕鲁,去邑为曾氏”。《宣室志》云:“有崇言曾氏,陶唐氏之后,以字为氏,非也!”少康是禹的后裔,夏朝第六代国王,距今约四千一百八十多年了,被旧史学家称为“少康中兴夏室”。据宋人邓名世的《古今姓氏书辨证》记载:“巫居住在鲁国南武城(今山东嘉祥县),巫之四传曾参(曾子),字子兴,参生元、申。”曾参是孔子的学生,以孝著称,提出“吾日三省吾身”的修养之道,是《大学》、《孝经》的作者,被尊为“宗圣”,是为明脉正宗的曾氏始祖。语云:“天下一曾无二曾”。作为黄帝子孙的名门著姓的华夏曾氏,同源同流,世代相承,分布海内外。目前,曾姓在台湾为第十六大姓,在全国姓氏中名列三十八位。
湖宅曾氏系龙山衍派,始祖为延世(河南光州刺史)。传至二十九世竹山公。三十世东乔公。二公从晋江廿一都湖西村相继迁往南安廿二都。即现在康美团结村湖宅,湖宅又分为对面、三落。
湖宅对面是二十九世竹山公传三十世飞羽公,飞羽公传三十一世心伴公,心伴公传三十二世熙鼎公,熙鼎公传三十三世启阳公、启裕公、启为公、启门公。其中三房启为公迁往台湾台南,繁衍至今有族人3000多人,台南曾氏就用湖宅命名该村,其余三公繁衍至今有700多人,。湖宅三落,是三十世东乔公传三十一世卿,再传三十二世恒信,再传三十三世升慰,再传三十世分别为枢、森、迎、武、香,再繁衍至今。
湖宅现人口1400多人。历史以来,曾氏祖先纷纷往外发展。迁往厦门、泉州、马来西亚、菲律宾(菲律宾抗日联军主席曾延泉就是湖宅人),台湾等地。湖宅对面祖祠建于清初,于1994年重新翻建;三落祖祠建于清初。
二、 入闽曾氏入居福建,始于唐末。唐僖宗乾符元年(公元874年),黄巢揭竿起义,一时烽火弥漫,衣冠纷纷南下。其间,曾参的第三十六世孙曾延世,官为唐团练使、河南光州刺史、开闽侯、赠金吾上将军晋光禄大夫(籍贯:河南固始县),奉旨率眷属与其内兄王潮、内弟王审都、王审知等兴师攻入福建,转战福、汀、漳、泉诸州郡。于唐光启二年(公地886年)定居泉州城西的龙头山一带。为稳定福建局势,曾延世执行轻徭薄赋、扶农桑、重山海、护商贸、整吏治、任贤才、兴儒学、振文化等一系列方略,使用闽邦得以安定,出现了历史上少见的繁荣时期,为开发福建立下传世业,遂成为福建曾氏“龙山衍派”一世祖。现今“龙山浪”曾姓的住宅门上匾书“龙山衍派”、“三省传芳”、“鲁国传芳”、“武城传芳”、“泗水流芳”,均以志不忘其祖之意。
三、 肇基元朝末期,曾从龙(宋庆元己未年状元,曾延世十三世孙)的嫡系曾孙曾曾彦卿(号海滨居士,曾延世十六世孙),自泉郡龙山,徙居南安四十一都后房村,立为始祖。世代相承,瓜瓞绵延,迄今已有六、七百年之发展历史矣。
四、 蕃衍自元朝末期至明朝初期,由于社会动荡,民不聊生,再加上“靖难之役”,致使连年战火,生灵涂炭。所以又徙后房村开派荷翠楼、东泉、山头、圳墘、土顶尾、布安等村。物换星移、日新月异,子姓蕃衍、诙世繁昌。
五、 昭穆1、 武城曾氏用字辈(明朝末期开始沿用,全球通用):宏闻贞尚衍,兴毓传纪广、昭宪庆繁祥,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雅望耀丹墀。珪璋怀特达,渊源重述事。
2、 龙山衍派现行辈字(清乾隆某年开始沿用,即“奎”字辈(武城六十六世)套上“尚”字辈,以此类推):奎璧呈云端,人文焕国华。台衡思继武,鼎甲励承家。一贯书绅贡,千秋赐福遐。贻谋资燕翼,世业仰清嘉。
3、湖宅曾氏昭穆奎壁呈云端,人文焕国华。
台衡思继武,鼎甲励承家。
一贯书绅永,千秋锡福遐。
贻谋资燕翼,世业仰清嘉。
六、外迁有史以来,因求职、任官、商贸、战乱、谋生等事因而向外发展的情况,均属正常。族谱记载:霞浦洲洋乡的曾氏,台湾的南投、云林的曾氏等,都是从后房村支分派衍的。况且曾姓在台湾名列第十六大姓。
第二节分布2003年南安市曾姓人口分布情况表第三节谱牒后房村的《侯里曾氏族谱》,因为没有受到“十年动乱”的洗劫,所以说是保存比较完整的。无数修谱专业者,见此无不赞叹不已。其书法的隽永秀丽,无可伦比!它是清咸丰四年最后一次修的,距今已有150年整。使列祖之懿德熏名,班班可考,族性之支分派衍,历历可稽。再加上⑴宋仁宗御赐敕题曾氏族谱叙的全部内容。(2)宋宁宗钦点曾从龙为状元的全部过程。(3)宋时“一门三十二进士、六特奏、三宰相”的真人真事等等。无不衣冠显耀、名高望重。启迪后昆,击楫高歌,奋志向上,再谱新猷。
第四节文物遗迹一、祠庙后房村的“曾氏宗祠”第一次重建于清咸丰四年,距今已有150年。第二次重建于公元2003年8月2004年6月。董建组谨尊前贤原构,采纳后俊建言而为。堪称画栋雕梁,美轮美奂,金碧辉煌,蔚为壮观。此系祖德重光,子孙得福也!厅上匾额有“状元”)曾从龙)、“榜眼”(曾会)、“进士”(曾愈)、“父子为相”(曾公亮暨子曾孝宽)等。楹联有“三省家风,《大学》、《孝经》荣祖训;八闽声誉,,状元’‘宰相,启孙谋”。“固始义师,开闽开泰;龙山德业,传世传芳”等。自“龙山衍派”一世祖曾延世开闽至有宗一代,以曾会“榜眼”开先,曾从龙“状元”继美,所谓簪缨盈壁,玉笏满床,荣显门第,威望布于全国,有“曾半朝”的美誉。
二、文物(遗迹)官桥屈斗虎岗上白石猴坑一带,上尽山岗,下逮山麓,据不完全统计有唐,宋坟墓40多座(棺位80多具),布局巧妙,独具一格。这一距今有一千余年的唐宋墓葬群,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价值。其中有唐团练使,开闽侯曾延世暨王氏、封太儒人(王潮之妹)墓,有宋赠太师、集贤殿修撰曾会(榜眼)墓,有宋进士秘书函曾愈暨列氏封袁城县君墓,有宋状元曾从龙妣陈氏封清源夫人、秦国夫人墓,还有“宋太师枢密使曾公神道碑”等。这些均为宋物。
专家们呼吁,应从速采取有效措施,对这个唐宋墓群的珍贵文物加以科学保护,以免让它们继续破坏、流失……第五节人物曾从龙元朝末期,开基南安四十一都后房村的三世祖(立为更始祖)曾彦卿(号海滨居士)的曾祖父曾从龙,字君锡,别号云帽居士。年少有为、勤奋好学,二十五岁考中状元、仕宁宗、理宗两朝、官至参知政事,枢密使(宰相),享年六十二岁。
南宋庆元己末年(公元1199年)殿试时,“擢进士第一(状元)。”其初名一龙,因廷对“独占天下第一选”,被宁宗亲为“无双”而御笔改赐“从龙”,“寓寄君臣相得”之意。宁宗十分赏识曾从龙的才华,认为他是栋梁之材,所以在《御笔改名敕》中,称赞他:“有经纬之文章,乃天下之贤才,具经论之猷略,作上国之利宾”……曾梦麟字兆伯,南安市水头镇后房村人。据《侯里(后房村)曾氏族谱》记载:生于清乾隆五十年乙巳(公元1786年)七月初七日,卒于清道光十五年己未(公元1836年)七月二十七日,享年仅五十一岁。少时入塾,勤学奋钻,聪颖过人。系道光乙酉科(公元1825年)举人(大姚教谕,文林郎),通经史、工诗词,精书法。可谓才华横溢,誉满泉南;可惜英年早逝,令人遗憾。在《侯里曾氏族谱》上,留有当时与文人雅士互和诗词的珍贵材料,这对研究古典文学、诗词、书法的爱好得、专业者、有着不可估量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