祠堂(一)尤氏大宗祖宇:“大宗之建,旧在义城门内魁星堂,即今龙头山是也。明初经兵燹而倾圮,故址遂为豪家湮没。大宗者,其必循旧制复旧址,重建于(思礼)公所肇域之处。清乾隆丙寅(1746的)秋,健亭公阅宗谱,慨然兴恢古志,适蓬壶省园、芝园二公过访,垂青公备述始末,遂族人同心共济,谋建是举,买地于郡东之衮绣里鹦鹉山。昔在龙头山,今居鹦鹉山,两峰遥对,望衡相接。经始于清乾隆丁卯(1747年)某月某日落成。于己巳年(1749年)某月某日,历年有三始告竣。按其规模,前有门阙,中有祀堂,后有寝室,又后有盖土,下则通庭两匝,为子孙瞻拜也。庙之旁有厢室十数间,庙之后有高峰小麓,东行数武,考亭朱夫子之祠在焉,直至通衢圣庙。大宗祠楹联有:“自固始开闽以来,纬有武,经有文,千秋不替甘棠港;溯刺桐著姓而后,支为条,本为干,百世重蕃鹦鹉山”“开自后唐,兴以南宋,道学传家,千百年衣冠如在;盛於剑浦,萃於温陵,书香接踵,亿万世簪笏常新”“从光州而衍派,树德立功,百代燕贻不替;卜衮绣以特祠,左昭右穆,千秋俎豆常新”。
(二) 卿田尤氏宗祠:“自先祖毅然公开基卿田以来,至今(2004年)已六百零七年,毅然公为守护尤氏鼻祖驸马公坟莹,于明太祖洪武三十年(1397年)奉其所塑玄天上帝神像同至南厅,居住现曾宫街,蕃衍日盛,如今(2004年)已传至廿二世(即大宗四十一世)“畴”字行,称为巨族。
清朝初期,族运中兴,户丁渐众,缙绅辈出,殷富繁多,而未有建大宗祠合先灵以享祀。
至十七世时(即大宗三十六世)时,兴木本水源之思,时逢公邀族人等拟建卿田祖德宗功之宇,公举卜筑于南厅大樟脚,始建于清朝乾隆癸酉年(1753年)之春,庆成于丙子年(1756年)之秋,时至今日(2004年),卿田宗祠已经248年。
卿田宗祠建成后,直至清朝光绪甲申年(1884年),已经历了128年,由于年久失修祠宇倾颓而进行第一次重修,越年(乙酉1885年)完竣。
至1998年,又经历了113年,卿田宗祠因风雨侵袭摇摇欲坠,于1998年农历四月廿二日动工,按原基原向原式鼎建,历时四个月,于八月廿四日竣工,并隆重举行重建落成升祧庆典。
(三) 后坑尤氏宗祠:后坑古称泉州南门外四都后头坑,实则今泉州市西南约十七公里处,又称御里(传为宋幼主南渡至此思母,除地祭献而得名),尤氏是这里的唯一氏族。后坑与砌坑合称御里,御里尤氏奉尤思礼为入闽一世祖。至元、明,尤氏在泉州南安一带支分为十二房,御里为酉房。明朝洪武三十年(1397年)仕斌公随父于南安南厅守护鼻祖驸马坟,后移居后头坑,开基御里,为御里一世祖。经历代繁衍,分居砌坑、漳州、角尾、南靖、泉州浮桥等地。御里尤氏于明末清初在本乡建起尤氏宗祠,历代维修,近期於2002年农历十一月重修。
(四) 砌坑尤氏宗祠南宋末年(1279年)就有蔡坑这个村落。明朝洪武三年(1379年),尤氏仕斌又名明斋之三子玄宗至砌坑定居,砌坑全部成为尤姓的居地。砌坑与后坑相连接,合称砌后坑,又合称御里,均尤姓。御里尤氏明末清初在本地建成“尤氏宗祠”后因年久失修,于早年倒塌,至今尚未重建。小宗有顶厝柱、丰盛柱、泉德柱、三落柱等祖厝。
(五) 佳藩尤氏宗祠尤氏鼻祖传至五十五世良佐公,由笋江派下肇基于佳藩庵前,为本支始祖,传至十七世长孙公徒居西门村为西门房,又鲁东致政公派下秉正公从锡坑移居本村,为鲁东房,其后派裔繁衍,拓地发展,追思祖宗开辟之艰辛,故而收谱牒,立家庙,于1992年春群议并立即重修家庙,翌年十月落成。
(六) 永春魁源尤氏宗祠“宋太平兴国时,我杨公自武荣入永卜居魁源,历有年代,倭寇烧毁180馀年,至后代由廿四世裔孙鹏翔倡议重建,到清朝雍正初期又受破坏倒塌,到雍正十一年由廿五世裔孙元会命其子锡观,其弟元舍、元愈及祥图等宗亲出资重建宗祠,历世沧桑之迭更,经风霜雨露之侵蚀,于1958年倒塌,……1981年已把祖地建成学校,要重建确有困难。承蒙台亲书义和王玉兰伉俪爱祖心肠,四处奔波联系……他俩夫妇到马来西亚、新加坡及走遍台湾各地,发动亲人捐资和家乡贤达支持,于1961年建一厅两房尚未完整,到1995年春,由书义、玉兰、清祖、丽子两对夫妇自己出资人民币七万二千元,委托宗亲裕茂负责重建工作,招集各房系踊跃之贤达朝荣、江汉、垂款、再福、温柔等人负起重建工作……于1996年重建完整和装修初步完成,并在当年举行进桃落成典礼。”(七) 永春蓬来尤氏宗祠“蓬莱尤氏宗祠肇建时间无考。民国期间,承蒙吾族裔孙书祖、东孝、玉斗、玉玺等人集族亲之捐募,将下堂屋面,造脊翻粘。1986年又承侨亲高柿发动海外宗亲并带头捐集马币二万三千六百五十元,汇同国内宗亲捐款六千九百多元,由吾族亲学瑶、彩祖、士周、士尊、士炎等人主持将上堂屋面翻新,为宗祠光复增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