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范姓名人谱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仙游县范氏族谱》 图书
唯一号: 131020020210007109
颗粒名称: 中原范姓名人谱
分类号: K820.9
页数: 2
页码: 94-95
摘要: 中原范姓名人辈出,可见中原地区不仅是天下范姓的发祥之地,中原地区的范姓名人若以时代先后论,除范武子、范文子、范宣子等人外,最早并值得一提的是楚三户人范蠡。他是春秋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和经济学家,早年在越国任大夫,越为吴所灭时曾赴吴为人质两年。到陶(今山东定陶西北)改名陶朱公,中原地区又出了另外一位范姓名人,他是魏国(今开封一带)人,早年仕于魏,这一主张被秦国当作基本国策,中原地区的范姓名人辈出,东汉汝南征羌(今郾城东南)人,曾任汝南太守,宗资属吏,是东汉末享有盛名的仕人领袖。
关键词: 范仲淹 宋代 文学家

内容

中原范姓名人辈出,累世不断,仅据《中国人名大辞典》一书所记,在先秦至清2000多年间,全国范姓名人共有223位,其中中原地区就有34人之多,占全国范姓名人总数的15%多,可见中原地区不仅是天下范姓的发祥之地,也是天下范姓名人最为集中的地方。
  中原地区的范姓名人若以时代先后论,除范武子、范文子、范宣子等人外,最早并值得一提的是楚三户人范蠡。他是春秋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和经济学家,早年在越国任大夫,越为吴所灭时曾赴吴为人质两年。回越后助越王勾践刻苦图强,灭亡吴国。后游齐国,称鸱夷子皮,到陶(今山东定陶西北)改名陶朱公,以经商致富。他的政治思想和经济思想都有独到之处,认为国势盛衰无定,盛时应戒骄,衰时应创造条件使之转弱为强,同样,物价贵贱取决于供求关系的有余和不足,主张国家应当控制物价使之平衡,这些观点对后世颇有影响。
  战国时期,中原地区又出了另外一位范姓名人,即秦国宰相范睢(?—前255)。他是魏国(今开封一带)人,早年仕于魏,后游说秦昭王,登上宰相之位,被封于应(今宝丰西南),称应侯。他任相时,主张远交近攻,歼灭敌国主力。这一主张被秦国当作基本国策,曾用在对越国的外交中并获得了成效。
  到了西汉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地区的范姓名人辈出,几乎集中了当时所有范姓名人,如范滂(137-169),东汉汝南征羌(今郾城东南)人,字孟博。曾任汝南太守,宗资属吏,抑制豪强,并与太学生交结,反对宦官,是东汉末享有盛名的仕人领袖。范宁(339-401),南阳顺阳人,东晋经学家,所撰《春秋谷梁传集解》12卷,是今存最早的《谷梁传》注解,被后人收入流传最广的《十三经注疏》中。范晔(398-445),南朝刘宋时期的著名史学家,顺阳人,曾任尚书史部郎,后历官宣城太守、左卫将军、太子詹事等职,其代表作为《后汉书》。范缜(约452-510),南乡舞阴(今泌阳西北)人,南朝齐梁时唯物主义哲学家和无神论者。他出身寒微,“好危言高论”,不畏权贵。先后仕齐梁,任尚书殿中郎、尚书左丞等职,著有《神灭论》等。有人曾以升官诱惑他改变观点,他断然拒绝,声称不“卖论取官”。后来皇帝亲自出面组织天下僧俗60余人与他辩论,他仍不屈服。
  魏晋南北朝以后,中原地区的范姓名人,虽然逐渐减少,但唐朝武则天时期的宰相范履冰仍是值得一提的范姓名人。他祖籍河内,知名于唐高宗、武后时期,曾以文士身份参加军国大事,后来便荣登宰相之位。他在位时还主持了对大唐国史的修撰,在文化史上多有贡献。

知识出处

福建省仙游县范氏族谱

《福建省仙游县范氏族谱》

本谱选载上追溯到唐代履冰,下截止至2001年底,主要记载当代仙游范氏族人的出生、死亡、婚娶、出嫁、入赘、出祖的变迁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范仲淹
相关人物
相范睢
相关人物
范宁
相关人物
范晔
相关人物
范缜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