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缜列传——《梁书》卷四八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仙游县范氏族谱》 图书
唯一号: 131020020210007090
颗粒名称: 范缜列传——《梁书》卷四八
分类号: K825.1
页数: 2
页码: 30-31
摘要: 南朝梁著名哲学家,他综合并发展了魏晋以来的无神论的神灭论思想,先在南齐竟陵王萧子良的西邸发表反对佛教和因果报应言论,退而著成《神灭论》一文。命令王公朝贵和僧正六十余人进行反驳,是晋安北将军范汪的六代孙,范缜少年丧父,范缜在他们门下,从不觉得羞耻惭愧。士人朋友听了都很不安,时常佩服范缜的简要精到。特别选择有才学的士人作为使者,范缜和他的从弟范云、萧琛、琅琊人颜幼明、河东人裴昭明相继领命出行,当时竟陵王萧子良广招宾客,范缜身穿黑色丧服外出迎接。高祖和范缜有西邸的旧交情,委任范缜为晋安太守。
关键词: 范缜 神灭论 哲学家

内容

【说明】范缜(约450-515),字子真,南朝梁著名哲学家,南乡郡舞阴(今河南泌阳西北)人。出身寒微,先后仕齐、梁,任尚书殿中郎、尚书左丞等职。他综合并发展了魏晋以来的无神论的神灭论思想,先在南齐竟陵王萧子良的西邸发表反对佛教和因果报应言论,退而著成《神灭论》一文。萧子良召集众僧驳难,而不能使他屈从。梁武帝以佛教为国教,为肃清《神灭论》的影响,又于天监六年(507年),命令王公朝贵和僧正六十余人进行反驳,他坚持己见毫不动摇。
  范缜,字子真,南乡舞阴人,是晋安北将军范汪的六代孙,祖父范琚之,累官中书郎,父亲范濛,早年去世。
  范缜少年丧父,家境贫寒,事奉母亲孝顺谨慎。十几岁时,听说沛国人刘〓聚集生徒讲学,开始前往随他读书,虽在生徒中出类拔萃,仍然勤奋学习,刘〓桓认为他不同寻常,亲自为他举行冠礼。他在刘门下多年,后来回家,常脚踏草鞋,身穿布衣,在路上徒步行走。刘门下有不少车马贵游之士,范缜在他们门下,从不觉得羞耻惭愧。年长以后,博通经术,尤其精通《三礼》。秉性质朴直率,好发表直言高论,士人朋友听了都很不安,他只和外弟萧琛关系亲密,萧琛以善于辩论著称,时常佩服范缜的简要精到。
  离家出仕,任南齐宁蛮主簿,累官迁尚书殿中郎。永明年间,南齐和北魏和亲,年年互相聘问通使,特别选择有才学的士人作为使者,范缜和他的从弟范云、萧琛、琅琊人颜幼明、河东人裴昭明相继领命出行,都驰名邻国。当时竟陵王萧子良广招宾客,范缜也在其中。建武年间,迁领军长史。放外任为宜都太守,因母亲亡故离职,返回住在南州。义军到达,范缜身穿黑色丧服外出迎接。高祖和范缜有西邸的旧交情,见到他很高兴。待到建康城被平定,委任范缜为晋安太守,在郡清廉俭约,生活费用仅限于薪俸。管理郡务四年,征入朝廷任尚书左丞。范缜外出回京,连亲戚也无所赠送,只馈赠前尚书令王亮。范缜仕宦齐朝时,和王亮同时在台省担任郎官,旧时互相友好,到这时王亮被罢免在家。范镇亲往迎接王师,想担任卿相的职务,后来愿望没能满足,也常常怏怏不乐,所以和王亮私下相亲近结好,以矫正时俗。后来终究被王亮牵连,迁往广州。
  起初,范缜在南齐时,曾经侍奉竟陵王萧子良。萧子良笃信佛教,而范缜极力说佛并不存在。萧子良问他:“君不相信因果报应,人世间为什么有的富贵,为什么有的贫贱?”范缜回答说:“人生就像一棵树上的花朵,同发在一枝,开在一蒂,随风飘落,有的掠过帘子帷幔落到褥垫上面,有的经由篱笆墙壁在粪坑的旁边。落到褥垫上的,就是殿下这种人;落在粪坑旁的,就是下官这等人。贵贱虽然完全不同,因果究竟在何处?”萧子良不能让他屈服,但深深责怪他。范缜退出,论述神灭的道理,著《神灭论》。

知识出处

福建省仙游县范氏族谱

《福建省仙游县范氏族谱》

本谱选载上追溯到唐代履冰,下截止至2001年底,主要记载当代仙游范氏族人的出生、死亡、婚娶、出嫁、入赘、出祖的变迁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范缜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