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门县许氏宗祠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泉郡许氏宗祠》 图书
唯一号: 131020020210006945
颗粒名称: 金门县许氏宗祠
分类号: K928.75
页数: 4
页码: 310-313
摘要: 金门县许氏宗祠概括介绍了金门孤悬海外,旧名涪洲,又名仙洲,北有小嶝,西北有大嶝,北有烈屿诸岛,纵横错列,明初改名金门。又有涪洲、涪岛、涪海、沧涪、仙洲诸别称:紫峰文集作吴洲。涪洲、涪岛、涪海、沧涪之得名,莫详所自,或曰同安海中山,可居者五或曰唐置牧马。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志,泉州有涪江。金门之得名,始于明洪武20年置守御千户所,江厦侯周德兴筑城于此,取其固若金汤,雄镇海门,因名之曰金门城。现金门许氏在家人口有2万多人,迁徙旅居海外许氏人口有3万多人,合计许氏人口5万多人。
关键词: 金门县 许氏宗祠

内容

金门孤悬海外,旧名涪洲,又名仙洲,北有小嶝,西北有大嶝,北有烈屿诸岛,纵横错列,明初改名金门。又有涪洲、涪岛、涪海、沧涪、仙洲诸别称:紫峰文集作吴洲。
  涪洲、涪岛、涪海、沧涪之得名,莫详所自,或曰同安海中山,可居者五(厦门、大嶝、小嶝、烈屿、涪洲)或曰唐置牧马。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志,泉州有涪江。郡志云:考岛人先世,多来自泉州(今晋江):仙洲之得名,以太武山别名,仙山而得名。隔海望之,若仙人悠然偃队之形,俗谓之“仙人倒地”,明曹字全诗曰:“涪洲断屿入海水,仙人倒地卧不起”。
  金门之得名,始于明洪武20年置守御千户所,江厦侯周德兴筑城于此,取其固若金汤,雄镇海门,因名之曰金门城。按:“明代因其形似金锭,而又扼闽南门户,改名金门”此说为是。
  金门许氏各村落形胜:涪洲在同安县东面,自大海中崛起,山之形势自北而南,以数计之,南北直亘三十里,东西横亘十有里许.其盘郁峻拔而中起者为太武山,其山脉有谓起自仙人旗,历排头、嘉禾、烈屿而过金门,或云由澳头而过古龙头。一说自秀山永脉,历鸿渐山,小瞪、角屿而过青屿。云:天弧天角,龙跃渡江,鸿渐非即天弧天角乎。且朱文公尝至鸿渐,叹曰:鸿渐脑已渡江矣。又曰:鸿渐又背皆同安,乃向涪也C即此说为是:以古金门各乡,凡鸿渐照到者,无不吉利,惟涪东相去较远。故发利较迟,太武山以西,航海内渡者.距同安、莲河、安海、嘉禾、漳州,近别数里,远亦不过百余里,外则沧海巨浸,弥茫淼漫无涯际矣(明洪受沧海纪遗)。
  鸿渐高冠群山,涪洲隔海望乡,尤为耸秀,盖山势向涪也:(康熙间舆地志)东南散岛屿,上下盘错,其大者太武,洪济诸山,砥立海中,其形势之奇也。(隆庆间同安县志)涪洲西连烈屿,中左厦门,南达担屿、镇海、料罗尽其东,官澳极其北。虽土壤之广,金与厦共为海洋之锁匙,金邑之藩篱,而金尤要于厦也。(闽书)澎湖.闽南之界名,涪江、嘉禾、泉南之捍门。(清白堂稿)金为泉郡之下臂,厦为咽喉。(海上见闻录)金门与厦门相唇齿,虽富庶不及,而地之险要尤甚。其山川则有太武山雄峻高耸.为贾舶往来之标准,其险则有料罗,塔脚(水头),为商贾所停泊,渡台贩洋之所自,于厦门之外捍,金门则厦门孤悬岛。(周凯金门志序)金门许氏源流:金门许氏炎帝神农氏之后,子孙伯夷佐帝尧,任典礼之官,掌管四岳,为诸侯伯,号太岳,西周武王封始祖文叔于许邑。(今河南许昌)为太岳之后代,子孙以国为姓,至元公吉,为楚所灭,迁于容城,子孙分散,以国为氏,郡望高阳,又望出汝南。为中原氏族最早入闽之姓,西汉孝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闽越为乱,廷遗左翊将军许滢率师征之、事平、帝以闽越之乱覆数为边患、敕旨永镇斯土,遂家于郡西之五垆山下(在同安),故谚曰:“未有同安,先有许督”。滢有子十五人,分镇闽地,其墓在从顺里,子孙世守之(见同安县志)。
  今涪之许姓,据金门县志所载,系宋末自丹诏(今诏安)迁来,故初村名曰丹诏,后分数系。后浦许,始祖五十郎,名忠辅公,而上旧谱失传,唯谱据列三世祖子国公,子周公,俱于明朝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抽军与焉,往前推算之,当在元朝大德至治年间(公元1300年-1323年)正确年代失考,自先世居同安涪洲丹诏村徒居后铺(上系丛青轩之文集钟斗公传所载)为陈姓赘婿,遂居涂山(今后浦)为后浦许氏开基始祖,再世而二子有东西菊圃之号,并有大小教谕之称,传之长房深井头,二房东厝,三房大前厅,四房小前厅,五房后翰,六房西宅,其族藩衍滋大,至明嘉靖间人丁达四千余人,时为防备倭寇侵掠,族裔构筑后浦堡,倭寇屡攻不下,其派下分居后浦,后湖、官里、山前、庵前、旧金城、榜林、小径、新市、料罗、金沙、涪坑、官屿村及烈屿东林、湖井头等村。现澎湖、台湾及星马许氏皆一脉同源,本孝悌之教,常以敬祖尊宗为念。世世子孙不忘世系,睦敦宗谊。后仓许,其肇基祖名少关,宋末为仓吏于后仓(即今之后沙)后裔藩衍成村,其派下分居刘澳、营山、涪坑、官澳等。后岐许,其肇基祖四十九郎、四十八郎、五十郎、俱为兄弟行,其裔分居后岐、湖南、榜林及金城南门、西门各里等村。山龟许:其肇基祖四十八郎、为四十九郎、五十郎之兄,派下分居山灶、湖下、旧金城。另有自邻县之同安、晋江、南安、惠安清代陆续迁来者,大部分居于后浦。每逢冬至佳节聚集金城南门许氏宗祠、致祭开闽始祖元亮公暨列祖考妣,吃头饼饮福酒,共叙慎终追远,敦宗睦谊。
  金门许姓居地分布:礼书曰:“姓所以击百世正统,氏所以别子孙之旁出族则氏之所聚而已”。金门许族自先世卜居于涪地,族人氏族观念浓厚,宗谊弥笃,敬祖而尊宗、敦亲以睦族,死生相顾,守望相助,大率聚族乡村而居,永世不移。近年以来,由于经济蓬勃发展,社会进步,利之所在,众之所趋,已不再保守固定住所,随职业生计而迁徙他乡,固定住居者有:后浦、后湖、官里、庵前、旧金城、山前、东沙、榜林、安岐、山灶、涪坑、湖南、湖下、后沙、小径、新市、新头、料罗、沙美、营山、刘澳、涪坑、官澳、烈屿东林、湖井头、盐堤、桥子头、石门内、水门内、义和等,而早年迁徙旅居于台澎、星马各地者为数益众,有数倍在他乡族人,足见繁衍颇盛。现金门许氏在家人口有2万多人,迁徙旅居海外许氏人口有3万多人,合计许氏人口5万多人。
  金门县许氏宗祠一览
  金门县旧金城许氏宗祠
  金门县安岐许氏宗祠
  金门县庵前许氏宗祠
  金门县榜林许氏宗祠
  金门县官澳许氏宗祠
  金门县官里许氏宗祠
  金门县后湖许氏宗祠
  金门县后沙许氏宗祠
  金门县烈屿许氏宗祠
  金门县山前许氏宗祠
  金门县山灶许氏宗祠
  金门县涪坑许氏宗祠
  金门县小径许氏宗祠
  金门县监堤许氏宗祠
  金门县珠浦许氏宗祠
  金门县许氏大宗烈屿湖井头许氏宗祠珠浦镇桥仔头许氏宗祠珠浦镇石门内许氏宗祠珠浦镇水门内许氏宗祠珠浦镇义和许氏宗祠金门县后湖先贤许獬钟斗会元纪念馆金门县后浦东门许氏石碑坊许獬明。许獬(钟斗)原名行周,以梦揭魁榜,更今名,字子逊,号钟斗。九岁能文,即多惊人语,年十三淹贯经史。万历丁酉(1597)举于乡,辛丑(1601)会试第一(会元),殿试二甲一名(传胪),改庶吉士,授编修。尝自励云:“取天下第一等名位,不若干天下第一等事业,更不若作天下第一等人品”。人称许同安。建“丛表轩”于后浦北门,为读书处,卒年三十七,祀乡贤。子铉、钺、镭俱诸生。著有《四书合喙鸣》、《易解》、《丛青轩文集》、《存司稿》、《制义》五百余首。

知识出处

泉郡许氏宗祠

《泉郡许氏宗祠》

出版者:中国文联出版社

泉郡许氏宗亲,包括泉州、晋江、石狮、南安、惠安、同安、安溪、永春、德化、金门,分布于三百多城镇和乡村,人口约有四十多万人,其中不少流播于台湾、香港、澳门地区和东南亚各国乃至世界各地。许姓与其他姓氏一样,都保持着浓浓的血缘亲情,思亲念祖的感情始终非常强烈,木本水源的观念不断加深,“立名节,敦实学,笃其志,励子孙”,不忘其本的意识很强。明清以降,泉州向外拓殖,不少民系又向港澳台地区以及东南亚乃至世界各地移居。这种思亲念祖的感情又加深一层。

阅读

相关地名

泉州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