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湖镇龙源堂许氏大宗祠堂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泉郡许氏宗祠》 图书
唯一号: 131020020210006937
颗粒名称: 美湖镇龙源堂许氏大宗祠堂
分类号: K928.75
页数: 3
页码: 302-304
摘要: 美湖镇龙源堂许氏大宗祠堂概括介绍了由洋坑、洋田、吉岭、永嘉、福全、后塘、上翰等地许八一众裔孙重建,正厅龛位分层奉祀历代先祖神主,正厅摩写清光绪十二年进士许益谦撰的联文:许爱公第八世孙许意于南宋时由晋江石龟分支泉城徙居永春田地,其后裔许廷敏徙居永春石鼓,龙源堂开基祖许八一公于元顺帝至正之末年由石鼓开基德化扬卿(今美湖乡洋坑村)坑头溪,清光绪十二年盖洋前湖墩本堂许益谦殿试第三甲第一百三十三名进士。其后裔藩衍洋坑、东埔、恒下、草坂、东坑仔、永春县城、桂洋、九斗和大田桃源等地。许六四、六八于明永乐年间徙居赤水吉岭村。
关键词: 美湖镇 龙源堂 许氏大宗祠堂

内容

龙源堂位于德化县美湖乡洋坑村坑头溪(原称扬卿坑头溪),始建于元至正之末年,清末失于兵火,民国8年,护法军团长许振光主持,由洋坑、洋田、吉岭、永嘉、福全、后塘、上翰等地许八一众裔孙重建,每年农历七月初一日为宗祠公祭日,宗亲聚集举行祭祀。
  龙源堂祖祠气势非凡,来龙于戴云山脉,行穿云头岐,直下卫峰山麓,至此绽开吉穴。后山雄伟高大,前山环绕紧迫,形如围屏。祠堂前一溪环流,酷似腰带,溪中横卧一巨石,水从石洞下出口,有龙隐深渊游出海之势,所以祖祠肇基600余年,人丁藩衍,遍布南疆,真乃地气钟灵也。
  龙源堂坐壬向丙,四点金起栋,双层燕尾翘脊,木瓦结构,高5.5米.大厅宽6.4米,深8.7米。正厅龛位分层奉祀历代先祖神主,左大房口安放福德正神位。大厅两侧大房、六扇、护厝齐全,总宽20.5米,石砌庭斗门路,祖祠占地总面积1000平方米。1983年修葺,左右后三面砌砖墙,更为坚固。正厅摩写清光绪十二年进士许益谦撰的联文:龙际云虎遇风真是风云际会,源流颖脉绍箕蚤知箕颖流芳。
  溯源:许爱公第八世孙许意于南宋时由晋江石龟分支泉城徙居永春田地,其后裔许廷敏徙居永春石鼓,建田中堂。龙源堂开基祖许八一公于元顺帝至正之末年由石鼓开基德化扬卿(今美湖乡洋坑村)坑头溪,建龙源堂。
  许八一子一,名七二,七二子四,长子文记(亦写文纪)次子均进,三子文四(吉岭谱写六四),四子六八。
  许文记拓建扬卿下厝,名时思堂,旋徙安溪光德,分支尤溪、永泰盖洋。清光绪十二年盖洋前湖墩本堂许益谦殿试第三甲第一百三十三名进士。今盖洋许姓1500多人,又分支泭口300多人。
  许均进原居洋坑,再建上厝,其后裔藩衍洋坑、东埔、恒下、草坂、东坑仔、永春县城、桂洋、九斗和大田桃源等地。
  许六四、六八于明永乐年间徙居赤水吉岭村,建小龙源堂,六四居右,六八居左。
  许六四之五世孙有孟九、泰二兄弟二人,泰二为吉岭葫芦坑祖。
  孟九之八世孙有贵三、贵五兄弟二人,贵三,又名时斋于明万历八年徙居赤水永嘉村,建珊宝堂(另专篇记叙)。贵五仍居吉岭,子三,聪四于万历后期徙居恒下;聪九徙居上田;聪十三仍居吉岭,于前乾建凤乾堂。清季许熟,字美振往永春桃城经商而住居,生一子名店元,店元子三:亨禹、亨恩、亨尊(墓在吉岭),子孙分布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杭州等地。
  许六八世系记叙不全,大田县建忠村许氏现170多人,许斗仁等五人专程回吉岭、洋坑龙源堂谒祖。许八一后裔居住德化县美湖乡洋坑、洋田、上翰、小湖村及赤水镇的吉岭、永嘉、福全村及移居的人口已达万余人。
  洋坑、吉岭村历代名人许元尚,字子惠,号云峰,明代孝廉,崇明县正堂。许骏,字淑均,明崇祯九年中式举人。清顺治间,许于敬联合永春李高起兵响应郑成功抗清,至顺治十六年于敬被清军白提镇杀于泉州。许辉光,道光二年贡生.出任典史。许德元,咸丰二年贡生,任永春直隶州州同。许景顺,咸丰间拔贡,升授知府事。还有恩贡、副贡许添、许时显、许玺、许德祥、许德元、许德成、许春光、许景鳌、许尚书、许大任、许联科、许扬光、许呈光、许荣光、许慈修、许登俊、许晚芳等多人。清末,许亨尊,抡贡,吏部检选以县丞分发浙江,因时局不靖未赴任。
  民国时期抗日战争前许礼贵、许锻办永春《崇道》等报刊,旋许锻南渡马来西亚,著《闽南民军演义》一书,风行星马。嗣往星加坡,又著《南岛风云录》.记述日军南侵罪行。后居马六甲,任福建会馆秘书。其弟许洁泉先后任水吉县、台湾省议会秘书。四弟许清瑞任水吉县县长,抗日胜利后奉令参加接收台湾省.任省行政长官公署民政科长。许清怀,中央陆军官校毕业,任德化县社训教官、集美商校教官、厦门民防副司令。
  当代较有名声的有许江任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勤荣任泉州市武警支队上校政委、许金主任德化县交警大队教导员、许泽惠任泉州市公安刑警副支队长、许崇德前任德化县检察院副检察长、许振研前任长乐国际机场运输服务处副经理、许高明任惠安县林业局高级工程师等在党政军警、文教卫生、公司企业工作的百余人,还有高等院校毕业生和民间泥水堆画艺人,舞狮拳击猛士等等,因篇幅有限,未能详列。
  文物古迹东山岩,位于洋田村东埔云济山麓,始建于北宋熙宁四年(1071年),历经翻修,现存木砖悬山顶结构、双燕尾翘脊佛堂,正殿左右为僧舍、经房、庭左有清水池,前建亭式山门,总占地面积5亩,建筑面积260平方米。
  岩中主祀北宋熙宁三年十月十五日坐化于云济山佛化岐的灵应祖师(姓陈,法号应真)和明洪武间由九户林吾狮岩遗址出土的张公法主(名慈观,南宋淳熙十年辰月初八日羽化于九龙潭,祖殿在石牛山石壶殿)。
  东山岩正殿两侧遗存有清代民间壁画艺人许荣白,讳水所画10幅,其中“双龙戏水”、“两虎展威”,气势凛然。还有“耕读图”、“翁钓图”寓有古代淳风美德。“八仙同乐”图,意态超凡,别有风趣,是为可贵壁画珍品,1988年5月130,德化县人民政府公布东山岩为县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
  东山岩香火兴盛,由许、林等姓成立文保小组加以管理,年年重大佛事活动主要由许姓举办。
  郭尚品撰的对联:祖本西来岩自东世奉为师到处莫非天竺,法教魔伏神通圣人凭作主此间即是石壶。
  还有名人叶庆撰联:古刹现真如是祖是师咄咄灵钟东土,名山留清象为君为圣巍巍迹镇南天。
  许慈兴撰联:圣君显赫法主人间三千界,灵应无穷祖师天下十二州。
  龙峰岩龙峰岩位于赤水镇吉岭村云顶山(即大尖山)南侧。云顶山孤峰独耸,常有白云缰腰,只露顶尖,得名云顶山。奇异的是山顶有泉,而且久旱不干,久雨不溢。今泉池均在,池边石刻“化十方资,乙丑记”。山颠平坦,为道人崔法兴说法之地,北宋熙宁四年(1071年)正月十六日坐化于该山七星石处,信徒于山顶建云峰寺奉祀为灵水祖师。
  云峰寺后被“蛟龙”损坏,今寺宇石门仍存。峰顶三侧悬崖峭壁,唯南侧有小道可盘登其巅。到明成化时迁建于云顶云南侧腹地,更名“龙峰岩”,清光绪十年翻修,主体结构深45米,宽35米,建筑面积1475平方米,三殿俱全,是县内保存最完整的古岩寺,正殿供奉灵水祖师正身及副身,中殿供奉释迦牟尼佛祖,前殿作佛事活动戏台。
  中殿完好保留有清同治癸酉年民间壁画名师许其扬(德化县志有传)绘画的文殊、普贤和十八罗汉像,这是清代遗存县内独一无二的珍品。岩寺前有池,植午时莲,岩后古木参天,岩左有两胜景,“七星坠地”、“半月沉江”处各建石塔墓,石门可开闭,为宋代遗物,有研史价值。德化县人民政府于1985年9月公布龙峰岩为县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专人守护,香烟缭绕,晨钟暮鼓,古刹辉光。殿中还有举人赖其浚等人墨宝联文和诗文。
  何代开山作化成,一峰矗立大尖名。
  泉敲石上鱼常乐,树绕岩边鸟竞鸣。浮出玉莲人不识,飞来锦轴寺晶莹。探幽未了登临与,处处风光任点评。

知识出处

泉郡许氏宗祠

《泉郡许氏宗祠》

出版者:中国文联出版社

泉郡许氏宗亲,包括泉州、晋江、石狮、南安、惠安、同安、安溪、永春、德化、金门,分布于三百多城镇和乡村,人口约有四十多万人,其中不少流播于台湾、香港、澳门地区和东南亚各国乃至世界各地。许姓与其他姓氏一样,都保持着浓浓的血缘亲情,思亲念祖的感情始终非常强烈,木本水源的观念不断加深,“立名节,敦实学,笃其志,励子孙”,不忘其本的意识很强。明清以降,泉州向外拓殖,不少民系又向港澳台地区以及东南亚乃至世界各地移居。这种思亲念祖的感情又加深一层。

阅读

相关人物

许志良
责任者
许永汀
责任者
许互良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泉州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