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井镇桥头许氏宗祠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泉郡许氏宗祠》 图书
唯一号: 131020020210006848
颗粒名称: 石井镇桥头许氏宗祠
分类号: K928.75
页数: 2
页码: 190-191
摘要: 该组词概括介绍了桥头村,位于南安市沿海突出部,面对金门,傍依涪海,背临石井湾,人文荟萃,物华天宝。古称泉州府南安四十四都。大约于元末明初期间分支迁徙安居南安石井桥头村,堂号“太岳”。据我许氏先辈传说,这里曾聚居着史氏、林氏等九个姓氏,后因我许氏落户,枝繁叶茂,瓜绵延,日益昌盛,成为村中一大望族。唯我许氏族人安居乐业、稳居这风水宝地、世代繁衍。吾始祖落户桥头村后辛勤拓荒,奋力耕耘,克俭克勤,人丁蕃衍,根深蒂固,代代相传,书礼传家,至今已传二十三世,人口近1800多人。祖先盛德、子孙昌荣。世代居住在桥头的许氏族人,秉承先祖“勤劳、俭朴”的美德。许氏家族继往开来、承先启后、敦宗望族、精诚团结、共创辉煌。
关键词: 石井镇 桥头村 许氏宗祠

内容

桥头村,位于南安市沿海突出部,面对金门,傍依涪海,背临石井湾,人文荟萃,物华天宝。古称泉州府南安四十四都。
  木有本,水有源。追溯远祖,桥头村许氏族人的开基始祖一玖带公、镶带公(即谟公、诰公)系为晋江蓬山大房村六房十八世祖明贤公之次子、三子。大约于元末明初期间分支迁徙安居南安石井桥头村,堂号“太岳”。据我许氏先辈传说,这里曾聚居着史氏、林氏等九个姓氏,后因我许氏落户,枝繁叶茂,瓜绵延,日益昌盛,成为村中一大望族。而他姓氏则日渐衰败、难以落足,故而纷纷迁居他方。唯我许氏族人安居乐业、稳居这风水宝地、世代繁衍。吾始祖落户桥头村后辛勤拓荒,奋力耕耘,克俭克勤,人丁蕃衍,根深蒂固,代代相传,书礼传家,至今已传二十三世,人口近1800多人。据族中祖辈流传,我许氏族人在明末清初年间(尤其在康熙二十二年至嘉庆年间,即1684年-1820年间)支派往台湾者众多。
  (奈因家谱被焚故而无从考证)多数分布于彰化、云林、台南、高雄等地,在台艰辛劳作,建立家园,人丁旺盛.经济繁荣。迁台族人为水源木本之思,多以祖籍地冠名,据泉州陈晓亮主编的《寻根揽胜话泉州》一书中记载现有:彰化县福兴乡桥头村彰化县花坛乡桥头村彰化县社头乡桥头村云林县麦寮乡桥头村台南县新市乡桥头村高雄县桥头镇桥头村许氏宗祠始建于何年代,家谱中尚无记载,现已无从稽考。原来祠宇,座东朝西,环山抱水,有大门对联为证:门向烟山恰似众星奉案,庙环涪水居然万派朝宗。
  宗祠由于历经数载,年久失修,几经风雨侵袭,渐次柱崩梁塌,尘封网结,不堪目睹,祖宗灵位无处供奉,为人胤裔,自感汗颜!实有愧列祖列宗,重修宗祠,迫在眉睫。适逢盛世,为尽孝思之举,由村老年人协会牵头,于公元一九九四年二月组建“桥头村许氏宗祠筹建会”,着手集资。族中贤人率先倡导,众裔孙闻之纷纷慷慨解囊,尽力襄助我宗祠重建大业。经多次广泛磋商,征集建议,谨择黄道吉日,于岁次乙亥(公元一九九五年)五月二十四日破土兴工。祠不改旧址,基于原来尺寸,前徽式廓,以慰先贤。经能工巧匠精心设计,细致施工,于公元一九九六年古历七月初竣工。桥头村“许氏宗祠”今已焕然一新,庙堂宏拓,气势恢宏,雕梁画栋,金碧辉煌,祠貌聿新,蔚为壮观。大厅正中“孝思堂”饰朱镶金,光彩夺目.富丽堂皇。这是我村家族团结协力、仁爱和睦、勉励后嗣、以达孝道的有力见证。为弘扬先祖千秋传世之德,策励后昆,蒸尝祭祀之奉,谨择吉于岁次戊寅(公元一九九八年)正月十七日举行了桥头村许氏宗祠落成暨祧庆典。1000多来自海内外及港、澳、台宗亲和闽南地区许氏宗亲与我们欢聚一堂,畅叙亲情、缅怀先祖,大家气氛热烈,盛况空前,成为闽南许氏宗亲又一盛大集会。
  祖先盛德、子孙昌荣。世代居住在桥头的许氏族人,秉承先祖“勤劳、俭朴”的美德。充分利用靠海的优势,弘扬先祖“拼搏”的精神,努力发展渔业生产、滩涂养殖业以及远洋捕捞,海上运输等产业,如今的桥头,水电、通讯、交通设施完善,卫生、教育、经济全面发展,正朝着小康生活的目标迈进。许氏家族继往开来、承先启后、敦宗望族、精诚团结、共创辉煌。经济繁荣,一派生机。桥头许氏英贤辈出,历代曾出过不少名仕贤才,明代曾被御赐“忠孝名卿"匾额悬挂于宗祠大厅正中,还有“文魁”“通判”匾额等。新中国成立以来,桥头许氏族人超越前人的胆识和气魄,勤奋学习,敢于攀登知识的高峰,曾涌现出几十名硕士生、大学本科生、大专生、中专生,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为我们桥头村许氏族人争光桥头村许氏昭穆高源世永锡垂裕尔贤昆敬宗尊孝德方知祖泽存

知识出处

泉郡许氏宗祠

《泉郡许氏宗祠》

出版者:中国文联出版社

泉郡许氏宗亲,包括泉州、晋江、石狮、南安、惠安、同安、安溪、永春、德化、金门,分布于三百多城镇和乡村,人口约有四十多万人,其中不少流播于台湾、香港、澳门地区和东南亚各国乃至世界各地。许姓与其他姓氏一样,都保持着浓浓的血缘亲情,思亲念祖的感情始终非常强烈,木本水源的观念不断加深,“立名节,敦实学,笃其志,励子孙”,不忘其本的意识很强。明清以降,泉州向外拓殖,不少民系又向港澳台地区以及东南亚乃至世界各地移居。这种思亲念祖的感情又加深一层。

阅读

相关人物

许世介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泉州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