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海镇可慕许氏家庙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泉郡许氏宗祠》 图书
唯一号: 131020020210006747
颗粒名称: 安海镇可慕许氏家庙
分类号: K928.75
页数: 4
页码: 81-84
摘要: 该家庙介绍了可慕许氏家庙穴坐癸丁兼丑未,源山呈瑞气妙岭献祥光司寇总戎兵刑佐国词林军府文武传家屏峙灵源符北斗之七宿案迎妙岭拱南面者三台里名肇自纶音此方可慕家乘藏于佛腹厥后克昌唐宋以来文武二途多显秩开闽而后科甲两榜叠题名保障漳潮源自有唐宣武发支分晋水派从大宋尚书来唐银青宋尚书人文蔚起传提领前妙岭后源山地势钟灵毓簪缨亲承二帝咨询太岳丰功自足招兹来许肇开八闽形胜侍御著绩长以保我后生庙宇匾额尚书提领进士翰林文魁武隽明经节孝追溯家庙之始。崇祀始祖待御公——爱公、开基祖——俊公暨诸分派各房祖等,是五世祖提领公鼎建。
关键词: 安海镇 可慕许氏家庙 泉州市

内容

泉南晋邑,九都可慕,东接麒麟山,西跨泉安道,南眺妙岭作案台,北峙灵源为屏障。山川灵气聚我里,纱帽来龙气势雄,长溪绕左为玉带,家庙位于村中央。
  可慕许氏家庙穴坐癸丁兼丑未,庙纳一脉兴一族,二进三开十五架,四梁扛井呈壮观。出砖入石“万丁起”,宫式构筑设拜亭。祠庭宽阔深而延,三层平台复三堤。宋御赐双“上马石”,尚立祠口之双侧,历代官幡旗杆碣,并列中台之两旁。文武节孝诸匾额,昔日庙堂曾高悬。祠堤左右七星潭,本乃祖先所开掘,上应天台之七宿,犹比斗星拱北极。始祖、公祖诸神像,供奉中厅供瞻仰,先代世系及遗迹,分列两冀启儿孙,家庙占地四亩,建筑面积350平方米,单檐硬山式,有后轩、天井、两庑、下房等结构,庄严肃穆,蔚为壮观。
  庙宇主要楹联:源山呈瑞气妙岭献祥光司寇总戎兵刑佐国词林军府文武传家屏峙灵源符北斗之七宿案迎妙岭拱南面者三台里名肇自纶音此方可慕家乘藏于佛腹厥后克昌唐宋以来文武二途多显秩开闽而后科甲两榜叠题名保障漳潮源自有唐宣武发支分晋水派从大宋尚书来唐银青宋尚书人文蔚起传提领前妙岭后源山地势钟灵毓簪缨亲承二帝咨询太岳丰功自足招兹来许肇开八闽形胜侍御著绩长以保我后生庙宇匾额尚书提领进士翰林文魁武隽明经节孝追溯家庙之始,慕里原有大小二宗祠,大宗由来旧矣,崇祀始祖待御公——爱公、开基祖——俊公暨诸分派各房祖等,始建于宋,是五世祖提领公鼎建,而小宗则建于九世祖清浦公。公与分房昆季共奉七世祖二舍人公神主入大宗祠,独建“孝思堂”以敬事八世祖宣议公,此小宗之由来也。历四百余载大宗废而复兴者间有数次,或被寇毁,或遇兵燹,及至清初海迁,大宗遭焚废祀,康熙辛卯(1712年)择原小宗故址重建而为大宗,越百载至嘉庆辛未(1812年)续修宗谱而重新祠宇,再经五十二年因梁桶倾颓于同治二年癸亥腊月(1863年)兴工重修,乙丑腊月(1965年)完竣,又过六十年因西畔之栋壁压倒,其梁柱蛀朽,墙壁倾圮,于民国十二年癸亥(1923年)兴工重修,整旧如新,越至甲子(1942年)买田扩堤、开池、修圳岸。1989年旅台族裔垂端捐资油漆宗祠,庙宇堂貌焕然一新,家庙历尽沧桑,几经修缮,迄今七百余载矣!可慕村名由来可慕里名,立于二世,发自纶音。北宋末年,峰烟四起,金辽伐宋,幼主南落,经东京大道游至我村,时身上盘缠耗尽,饥饿难忍,又因言语不通,无人策应.适遇我二世祖乃官家之后,熟谙官音,诚意款待,以大麦粥与干鲤供来客充饥。客食之赞叹不已,问曰:“此何食物?”吾祖婉言道:“乃珍珠粥与凤眼鲑也”。临别送客至将军桥。客思吾祖慷慨大方,言行文雅,又见庄园井井有条,山灵水秀,遂开金口0:“此风真可慕也”。授后,钦差至,召吾祖进宫传授“珍珠粥”,“凤眼鲑”之方,始知客乃当朝圣主,遂以“可慕”为里名,顿时佳传风动四方矣。
  家谱可慕宗谱,历遭劫毁,元明治乱(至正十四年)间,谱牒、诰命、诏书、一应文物古迹被贼焚毁,先代世系,祖宗事迹幸有八世祖宣议(讳开国)公起而再志之。公得林母之遗教,幼涉经史,达时宜,博闻强记,熟知今古。先代事迹,世系条序,祖宗遗迹不谨举之于口,又且笔之于书,并于方乱时急中生智,取其祖隐中公谱序智藏于圣侯公佛腹(此即“家乘藏于佛腹”之源也)。后因滨海兵荒迁徙靡定,家谱散轶,渺无可稽,世系几湮,至万历丙戌吾宗妆镜神圣候像时,始得乡贡进士隐中公遗序于神腹,此乃宣议公之遗泽也。故其前经宣议公,其后经政义公、有愚公、志搏公前后修谱得详始末。清康熙戊子季重修,乾隆戊午再修,嘉庆辛未延苏师(讳烈)续修宗谱,此后又经道光乙已、光绪丁末,民国癸亥数次重修。新中国60年代,破四旧立四新,吾族家谱大部被毁,我村幸得25世裔孙许孙冬,把族谱暗藏于家中,免受灾害.得以保存。越八十载而至于千禧共和庚辰可慕老人会重修编写家谱(公谱、房谱、桃谱三谱并修)共九十一本。
  可慕开基祖一俊公,枝叶茂盛可慕开基祖一俊公,涪溪支分,居可慕,自立昭穆,宋诰赠刑部尚书,父亲,弘福公居涪溪(涪坑)兄一豪,弟一魁,二世祖:良文公、良秀公、宋诰赠刑部尚书。
  三世祖:谕公,乳名生九,宋绍兴三年癸丑科进士,官至刑部尚书,真不负其忠,诘封三代,宗祠立上下马石。(官员路过下马下轿)四世祖:进享公,司户参军。
  五世祖:应辰公,宋京都提领。
  六世祖:隐中公,乡贡进士。
  七世祖:思纠公,(二舍人),七子开始支分。
  (实行新昭穆60字,接前七世)长八世祖:乾养公,无出。
  次八世祖:汉郎公,上厅祖后居泉郡。
  三八世祖:开国公子承宾孙继由,长房祖(二孙不立)三孙继扬,二房祖。
  四孙继筹,三房祖。
  五孙继照,四房祖。
  四八世祖:开昇公。
  五八世祖:开隆公长子清尊分居大傅林,人口500人,现五房祖。
  六八世祖:光祖公子承官九世分居后花村许氏人口2200人。
  七八世祖:庶祖公居漳州乌礁可慕,现名:龙海许林头云林村,人口4000人。
  十三世祖:行至公世贡公徙居十一都壕边村,2000多人。
  十四世祖四房成批无数移居鹏山岭,十七世祖启加居同安涓口,十八世四房殿辅名志赐进士出身、钦升翰林院汀洲府正堂。十八世祖庚长,庚次居福州,二十世景彩燕,景枫兄弟居广州,十九世彦和彦直居建宁,在国外,印度尼西亚许谋瓞三子,六媳十二孙,许仁增七子,十外孙,许文宾等,繁衍成家成村,居菲律宾许贻送、许水萍等二百多人,组成可慕宗亲总会,现任第四届会长许胜利。居香港有许火狮,许天泰、许贻凯、许朝坤等一百多人,组织可慕校董会,会长许火狮。居台湾许天赐、许和平、许字典三兄弟,许立人、许垂端、许贻汪、许垂番、许改良等数千人。居桥头60多户,170多人自建公妈厅,居安海五十多户,150多人。
  一俊公裔孙枝叶茂盛,源远长流,成百成千立户成村难以详明。
  可慕涪溪衍派昭穆开承继守钦子元,志甫启賡彦景宗,泽昭垂孙谋诒燕,奕世绍芳英奇衍。庆硕辅公卿勳猷,廷献敬逊脩齐州,序宜选济美人文,蜚声攸远。
  可慕字行从八世祖开始启用,繁衍至今千年左右。瑶林衍派支分涪溪,灯号“瑶林衍派”,只有字行不同。
  许氏一门,千古渊源,先代贵显,皇路翱翔,在唐“左待御”爱公,在宋经略招讨使川公。可慕许氏,闽南望族,名贤辈出,文武传家,祖先数代出仕于朝,簪缨相继,驰誉丹墀。三世祖谕公(幼名生九)登宋绍兴癸丑科进士第,仕于朝以忠君爱国为心,蒙朝廷眷顾,擢升为刑部尚书。公为大司寇,执法虽严,性尚宽厚,刑无冤滥。御勒曰:“执法之臣,非卿莫任”;四世祖进亨公为宋司户参军;五世祖应辰公曾以雄兵三万破贼十余万于边庭,朝廷授以提领之职,即今之提督军门也,时尚书公遗泽犹存,公独再振家声,统戎师受节钺提辖,可谓孝而允武矣;六世祖隐中公为元乡贡进士,任迪功郎;十四世元恒公,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中举人,乡进士出身已酉壬子奉聘文武分闱分理刑部,山东司现选县正堂(立匾“文魁”);十六世再瑛公(六房光祖公九世孙)于顺治间庚子科(1660年)中十四名举人(立匾“文魁”);十七世从革公(三房子汉公玄孙)启就武举人(立匾“武隽”);十八世殿辅公名志(四房开升公裔孙)康熙五十九年(公元1720年)中举人,雍正八年中进士,钦升翰林院汀州府正堂(立匾翰林);二十四世有济公(号恬亭)光绪已未科补行戊午正科举人,辛未科大挑二等例授文林郎即补儒学正堂(邵武教授罗源县教谕管训)(立匾“明经”),此外尚有二房垂尘妻节烈可风(立匾“节孝”于家庙东直头)。及至当今盛世,政清人和,许氏族裔,辈出栋梁,政界、商界、学界代不乏人,教授、博士、硕士、专家人才济济。
  可慕近代文人录许敬贤:1946年参加地下革命活动,曾任南安人民武装部长,因公殉职,烈士。
  许谋温:1946年参加地下革命,任明溪县常委(离休干部)兼雪峰镇党委书记,病逝。
  许步晓:1947年参加地下革命。解放后任晋江市公安局长,病逝。
  许孙籍:原任厦门市总工会主席,食杂公会书记,退休住厦门。
  许韩棋:原任福州军区独立团团长,已退休。许长城:原任集美大学办公室主任,已退休。
  许共城:厦门大学毕业,研究生,现任厦门大学哲学系教授。
  许清泉:原任厦门大学教授,已退休。
  许孙曲:原任江西冶金大学教授,已退休许谋团:中国人民解放军中校,现任泉州市工商局副局长。
  许长俊:福建师范大学毕业,曾任晋江市磁灶镇副书记,现任晋江市商务局局长。
  许仲生:福建公共管理学院毕业,研究生,现在中国远洋公司物流管理部,工作。
  许长青:北京大学毕业,会计师,现任晋江市国有资产投资经营主管会计。
  许金钟:福建师范大学毕业,灵水中学高级教师,病逝。
  许谋清:晋江市市长助理,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名作家。
  许荣宣:现任梅岭工业区主任。
  许永安:厦门大学毕业,现在海洋研究所工作。
  许淑女:人民大学毕业,吉林省同奉县物资局干部,现退休在可慕国峰皮革厂。
  许文桂:华林地质学院毕业,晋江市人民法院。
  许火狮:泰恒实业有限公司懂事长。福建省中外企业家联谊会副会长,共和国十大杰出创新英雄,中国科学院特约研究员,中国亚太行业高级研究员,中国科学院企业研究中心,荣誉博士,客座教授。
  许天国:大学毕业,建筑工程师,退休。
  许文殊:福建师范大学毕业,往香港谋生。
  许谋德:泉州地区组织部正处级,退休往泉州。
  许谋开:福建省水利工程局政治处处长,现已退休。许谋造:福建师范大学毕业,现泉州市建委工作。许文焕:福建省水电工程局二支书记,工程师。
  许燕飞(女):泉州农校毕业,现任金井镇党委副书记。
  许一民:高级工程师。
  旅居印尼许仁增之子燕恒、燕宁、燕发、燕才、许谋英之子,秉赋、秉雄、秉顺。许天助之子,燕旋、燕州。许天送之子,许文彬之子等等皆进入大学深造。
  旅居台湾,许天赐之长子——许立人,博士教授,嘉南科技大学副校长,次子是工程师。许改良——博士。
  旅菲许焕然先生,现任菲华商联总会理事,菲律宾中国洪门进步党总部秘书。菲律宾许氏宗亲总会文教主任。计顺市菲华中华董事会董事。计顺市菲华商会理事。菲律宾中国洪门联合会理事。
  许志雄:晋江市公安局经征股队长。欢迎往台乡亲回里寻根问祖可慕一门子孙。瓜瓞绵绵,江河瓞泱泱,源远长流,港、台、菲、马等地遍地开花结果,番衍人丁众多。翻开吾祖族谱,单就清初民国年间,往台谋生,而居台湾省数百人,现把可慕许氏家庙祖谱中,未能接代连枝姓名列下:十七世:启茂、启英、启纯、启昌、启忠、启众、赓宝、启劳、启派。
  十九世:彦恭(住台湾漳化县海丰港火烧寮)彦高、彦登、彦香、彦光、彦美、彦旺、彦兴、彦通、彦陵廿世:景岭、景某、景班、景郎、景溯、景惕、景纱、景看、景赓(住台南路)世佑廿一世:宗环、宗酒、(兄弟)宗派、宗鹤、宗碧、宗尊、宗元、宗彦、宗郭、宗猜、宗看、宗正、宗达、宗景、宗猛、宗房、宗前、宗田、宗稳、宗评、宗玉、宗龙、宗概、宗南、宗浮、宗权、宗赛、宗信、宗诏、宗派、宗留、宗对、宗伦、宗腾、宗缉、宗祖、宗燕三兄弟。
  廿二世:泽企、泽厚、泽迎、泽聘、泽塔、(鹿港三块厝)、泽厥、泽钞、泽浮、泽路、泽炮、泽赞、泽意、泽荣、泽既、泽正、泽破、泽传、泽审、泽枞廿三世:昭昆、昭岸、昭居、昭彬、昭符、昭取、昭参、昭跳、昭邦、昭顶廿四世:垂端、垂恺(两兄弟于1989年寻根谒祖,现住彰化县大道理中山路)、垂海廿五世:孙跑、孙罕、孙龙、孙此、孙立、孙铨、孙希、孙才廿六世:谋树、谋河、谋木未载入谱中无法抄录甚众,有所遗憾,往台乡亲定居至今,相距不外十代左右(125年至400年间)应牢记本是同根生血缘亲,孝滋忠信,扬裔孙美德、寻根连枝、承先启后茂宗枝,继往开来光祖德,盼望早日寻祖连枝接代,光前裕后提高族望。
  可慕旧貌换新颜可慕村1949年9月(古历闰七月初七)解放,建立晋江县第七区人民政府,创办可慕中心小学,代替了安海古镇,成为安海片区的政治文化中心。
  可慕钟灵殿,在抗日战争年间住过主张抗日的十九路军连队。解放战争钟灵殿是地下灵山区群众参加革命活动的摇篮。晋江市文物保护单位。
  可慕人口解放初1620多人。现在繁衍人口5000多人。在外和海外人口有2000多人,总计人口10000人。可慕田园五千多亩,农耕地三千多亩,一俊公开基以来,世代子孙开荒造田,不断扩大耕地面积,但是依靠几亩地,一只牛,一只锄头,日夜勤劳经营,由于小农经济基础,总不能解决人民的温饱生活,清初到民国致使大部分人外出谋生。
  八十年代,旅港乡贤许金潜先生,爱我家乡,在可慕创办对外加工装配厂,引进羊毛,编织羊毛衣,组织全村妇女一千多人,日夜加班编织毛衣,月月发放工资,家庭收收入大增,带动整村经济,解决了人民生活温饱问题。同时投资80万元,解决全村照明用电,为可慕经济发展打下了坚实之基础。可慕制革业就此兴起,初由集资联办,第一厂、第二厂,直至1995年全面开花,现正规制革厂及漂染厂60余户,其它小型厂共有二百多家,已构成弛誉海内外闻名之《福建省制革基地》,产品面向五大洲,平均年产值近二十亿,上缴税收近5000万元。
  共和盛世,天下太平,以智取胜,秉承祖先,勤奋拼搏,艰苦奋斗,诚信敬业,文明美德,村民生活迅速提高,已进入小康水平。高楼大厦林立,环村水泥路,配套路灯,交通四通八达,超市、集市服装市场、服务行业达标、新型教学大楼、老人福寿堂、健身灯光球场、可慕医院、村委综合大楼等构成农村城市化的宏图。通讯设备,家家户户电话,手提电话数千,小汽车、运货车数百部,摩托车不计其数,群众出门不是坐汽车就是坐摩托车,形成生气勃勃的繁荣景象也。

知识出处

泉郡许氏宗祠

《泉郡许氏宗祠》

出版者:中国文联出版社

泉郡许氏宗亲,包括泉州、晋江、石狮、南安、惠安、同安、安溪、永春、德化、金门,分布于三百多城镇和乡村,人口约有四十多万人,其中不少流播于台湾、香港、澳门地区和东南亚各国乃至世界各地。许姓与其他姓氏一样,都保持着浓浓的血缘亲情,思亲念祖的感情始终非常强烈,木本水源的观念不断加深,“立名节,敦实学,笃其志,励子孙”,不忘其本的意识很强。明清以降,泉州向外拓殖,不少民系又向港澳台地区以及东南亚乃至世界各地移居。这种思亲念祖的感情又加深一层。

阅读

相关地名

泉州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