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海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泉郡许氏宗祠》 图书
唯一号: 131020020210006746
颗粒名称: 安海镇
分类号: K928.75
页数: 23
页码: 81-103
摘要: 本文介绍泉郡许氏宗祠安海镇的情况,其中包括安海镇可慕许氏家庙、龙海市榜山镇许林头雩林许氏宗祠、安海镇前埔许氏宗祠、安海镇后林许氏宗祠、安海镇上垵许氏宗祠、安海镇新店许氏宗祠。
关键词: 泉郡许氏宗祠 晋江 安海镇

内容

泉南晋邑,九都可慕,东接麒麟山,西跨泉安道,南眺妙岭作案台,北峙灵源为屏障。山川灵气聚我里,纱帽来龙气势雄,长溪绕左为玉带,家庙位于村中央。
  可慕许氏家庙穴坐癸丁兼丑未,庙纳一脉兴一族,二进三开十五架,四梁扛井呈壮观。出砖入石“万丁起”,宫式构筑设拜亭。祠庭宽阔深而延,三层平台复三堤。宋御赐双“上马石”,尚立祠口之双侧,历代官幡旗杆碣,并列中台之两旁。文武节孝诸匾额,昔日庙堂曾高悬。祠堤左右七星潭,本乃祖先所开掘,上应天台之七宿,犹比斗星拱北极。始祖、公祖诸神像,供奉中厅供瞻仰,先代世系及遗迹,分列两冀启儿孙,家庙占地四亩,建筑面积350平方米,单檐硬山式,有后轩、天井、两庑、下房等结构,庄严肃穆,蔚为壮观。
  庙宇主要楹联:源山呈瑞气妙岭献祥光司寇总戎兵刑佐国词林军府文武传家屏峙灵源符北斗之七宿案迎妙岭拱南面者三台里名肇自纶音此方可慕家乘藏于佛腹厥后克昌唐宋以来文武二途多显秩开闽而后科甲两榜叠题名保障漳潮源自有唐宣武发支分晋水派从大宋尚书来唐银青宋尚书人文蔚起传提领前妙岭后源山地势钟灵毓簪缨亲承二帝咨询太岳丰功自足招兹来许肇开八闽形胜侍御著绩长以保我后生庙宇匾额尚书提领进士翰林文魁武隽明经节孝追溯家庙之始,慕里原有大小二宗祠,大宗由来旧矣,崇祀始祖待御公——爱公、开基祖——俊公暨诸分派各房祖等,始建于宋,是五世祖提领公鼎建,而小宗则建于九世祖清浦公。公与分房昆季共奉七世祖二舍人公神主入大宗祠,独建“孝思堂”以敬事八世祖宣议公,此小宗之由来也。历四百余载大宗废而复兴者间有数次,或被寇毁,或遇兵燹,及至清初海迁,大宗遭焚废祀,康熙辛卯(1712年)择原小宗故址重建而为大宗,越百载至嘉庆辛未(1812年)续修宗谱而重新祠宇,再经五十二年因梁桶倾颓于同治二年癸亥腊月(1863年)兴工重修,乙丑腊月(1965年)完竣,又过六十年因西畔之栋壁压倒,其梁柱蛀朽,墙壁倾圮,于民国十二年癸亥(1923年)兴工重修,整旧如新,越至甲子(1942年)买田扩堤、开池、修圳岸。1989年旅台族裔垂端捐资油漆宗祠,庙宇堂貌焕然一新,家庙历尽沧桑,几经修缮,迄今七百余载矣!可慕村名由来可慕里名,立于二世,发自纶音。北宋末年,峰烟四起,金辽伐宋,幼主南落,经东京大道游至我村,时身上盘缠耗尽,饥饿难忍,又因言语不通,无人策应.适遇我二世祖乃官家之后,熟谙官音,诚意款待,以大麦粥与干鲤供来客充饥。客食之赞叹不已,问曰:“此何食物?”吾祖婉言道:“乃珍珠粥与凤眼鲑也”。临别送客至将军桥。客思吾祖慷慨大方,言行文雅,又见庄园井井有条,山灵水秀,遂开金口0:“此风真可慕也”。授后,钦差至,召吾祖进宫传授“珍珠粥”,“凤眼鲑”之方,始知客乃当朝圣主,遂以“可慕”为里名,顿时佳传风动四方矣。
  家谱可慕宗谱,历遭劫毁,元明治乱(至正十四年)间,谱牒、诰命、诏书、一应文物古迹被贼焚毁,先代世系,祖宗事迹幸有八世祖宣议(讳开国)公起而再志之。公得林母之遗教,幼涉经史,达时宜,博闻强记,熟知今古。先代事迹,世系条序,祖宗遗迹不谨举之于口,又且笔之于书,并于方乱时急中生智,取其祖隐中公谱序智藏于圣侯公佛腹(此即“家乘藏于佛腹”之源也)。后因滨海兵荒迁徙靡定,家谱散轶,渺无可稽,世系几湮,至万历丙戌吾宗妆镜神圣候像时,始得乡贡进士隐中公遗序于神腹,此乃宣议公之遗泽也。故其前经宣议公,其后经政义公、有愚公、志搏公前后修谱得详始末。清康熙戊子季重修,乾隆戊午再修,嘉庆辛未延苏师(讳烈)续修宗谱,此后又经道光乙已、光绪丁末,民国癸亥数次重修。新中国60年代,破四旧立四新,吾族家谱大部被毁,我村幸得25世裔孙许孙冬,把族谱暗藏于家中,免受灾害.得以保存。越八十载而至于千禧共和庚辰可慕老人会重修编写家谱(公谱、房谱、桃谱三谱并修)共九十一本。
  可慕开基祖一俊公,枝叶茂盛可慕开基祖一俊公,涪溪支分,居可慕,自立昭穆,宋诰赠刑部尚书,父亲,弘福公居涪溪(涪坑)兄一豪,弟一魁,二世祖:良文公、良秀公、宋诰赠刑部尚书。
  三世祖:谕公,乳名生九,宋绍兴三年癸丑科进士,官至刑部尚书,真不负其忠,诘封三代,宗祠立上下马石。(官员路过下马下轿)四世祖:进享公,司户参军。
  五世祖:应辰公,宋京都提领。
  六世祖:隐中公,乡贡进士。
  七世祖:思纠公,(二舍人),七子开始支分。
  (实行新昭穆60字,接前七世)长八世祖:乾养公,无出。
  次八世祖:汉郎公,上厅祖后居泉郡。
  三八世祖:开国公子承宾孙继由,长房祖(二孙不立)三孙继扬,二房祖。
  四孙继筹,三房祖。
  五孙继照,四房祖。
  四八世祖:开昇公。
  五八世祖:开隆公长子清尊分居大傅林,人口500人,现五房祖。
  六八世祖:光祖公子承官九世分居后花村许氏人口2200人。
  七八世祖:庶祖公居漳州乌礁可慕,现名:龙海许林头云林村,人口4000人。
  十三世祖:行至公世贡公徙居十一都壕边村,2000多人。
  十四世祖四房成批无数移居鹏山岭,十七世祖启加居同安涓口,十八世四房殿辅名志赐进士出身、钦升翰林院汀洲府正堂。十八世祖庚长,庚次居福州,二十世景彩燕,景枫兄弟居广州,十九世彦和彦直居建宁,在国外,印度尼西亚许谋瓞三子,六媳十二孙,许仁增七子,十外孙,许文宾等,繁衍成家成村,居菲律宾许贻送、许水萍等二百多人,组成可慕宗亲总会,现任第四届会长许胜利。居香港有许火狮,许天泰、许贻凯、许朝坤等一百多人,组织可慕校董会,会长许火狮。居台湾许天赐、许和平、许字典三兄弟,许立人、许垂端、许贻汪、许垂番、许改良等数千人。居桥头60多户,170多人自建公妈厅,居安海五十多户,150多人。
  一俊公裔孙枝叶茂盛,源远长流,成百成千立户成村难以详明。
  可慕涪溪衍派昭穆开承继守钦子元,志甫启賡彦景宗,泽昭垂孙谋诒燕,奕世绍芳英奇衍。庆硕辅公卿勳猷,廷献敬逊脩齐州,序宜选济美人文,蜚声攸远。
  可慕字行从八世祖开始启用,繁衍至今千年左右。瑶林衍派支分涪溪,灯号“瑶林衍派”,只有字行不同。
  许氏一门,千古渊源,先代贵显,皇路翱翔,在唐“左待御”爱公,在宋经略招讨使川公。可慕许氏,闽南望族,名贤辈出,文武传家,祖先数代出仕于朝,簪缨相继,驰誉丹墀。三世祖谕公(幼名生九)登宋绍兴癸丑科进士第,仕于朝以忠君爱国为心,蒙朝廷眷顾,擢升为刑部尚书。公为大司寇,执法虽严,性尚宽厚,刑无冤滥。御勒曰:“执法之臣,非卿莫任”;四世祖进亨公为宋司户参军;五世祖应辰公曾以雄兵三万破贼十余万于边庭,朝廷授以提领之职,即今之提督军门也,时尚书公遗泽犹存,公独再振家声,统戎师受节钺提辖,可谓孝而允武矣;六世祖隐中公为元乡贡进士,任迪功郎;十四世元恒公,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中举人,乡进士出身已酉壬子奉聘文武分闱分理刑部,山东司现选县正堂(立匾“文魁”);十六世再瑛公(六房光祖公九世孙)于顺治间庚子科(1660年)中十四名举人(立匾“文魁”);十七世从革公(三房子汉公玄孙)启就武举人(立匾“武隽”);十八世殿辅公名志(四房开升公裔孙)康熙五十九年(公元1720年)中举人,雍正八年中进士,钦升翰林院汀州府正堂(立匾翰林);二十四世有济公(号恬亭)光绪已未科补行戊午正科举人,辛未科大挑二等例授文林郎即补儒学正堂(邵武教授罗源县教谕管训)(立匾“明经”),此外尚有二房垂尘妻节烈可风(立匾“节孝”于家庙东直头)。及至当今盛世,政清人和,许氏族裔,辈出栋梁,政界、商界、学界代不乏人,教授、博士、硕士、专家人才济济。
  可慕近代文人录许敬贤:1946年参加地下革命活动,曾任南安人民武装部长,因公殉职,烈士。
  许谋温:1946年参加地下革命,任明溪县常委(离休干部)兼雪峰镇党委书记,病逝。
  许步晓:1947年参加地下革命。解放后任晋江市公安局长,病逝。
  许孙籍:原任厦门市总工会主席,食杂公会书记,退休住厦门。
  许韩棋:原任福州军区独立团团长,已退休。许长城:原任集美大学办公室主任,已退休。
  许共城:厦门大学毕业,研究生,现任厦门大学哲学系教授。
  许清泉:原任厦门大学教授,已退休。
  许孙曲:原任江西冶金大学教授,已退休许谋团:中国人民解放军中校,现任泉州市工商局副局长。
  许长俊:福建师范大学毕业,曾任晋江市磁灶镇副书记,现任晋江市商务局局长。
  许仲生:福建公共管理学院毕业,研究生,现在中国远洋公司物流管理部,工作。
  许长青:北京大学毕业,会计师,现任晋江市国有资产投资经营主管会计。
  许金钟:福建师范大学毕业,灵水中学高级教师,病逝。
  许谋清:晋江市市长助理,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名作家。
  许荣宣:现任梅岭工业区主任。
  许永安:厦门大学毕业,现在海洋研究所工作。
  许淑女:人民大学毕业,吉林省同奉县物资局干部,现退休在可慕国峰皮革厂。
  许文桂:华林地质学院毕业,晋江市人民法院。
  许火狮:泰恒实业有限公司懂事长。福建省中外企业家联谊会副会长,共和国十大杰出创新英雄,中国科学院特约研究员,中国亚太行业高级研究员,中国科学院企业研究中心,荣誉博士,客座教授。
  许天国:大学毕业,建筑工程师,退休。
  许文殊:福建师范大学毕业,往香港谋生。
  许谋德:泉州地区组织部正处级,退休往泉州。
  许谋开:福建省水利工程局政治处处长,现已退休。许谋造:福建师范大学毕业,现泉州市建委工作。许文焕:福建省水电工程局二支书记,工程师。
  许燕飞(女):泉州农校毕业,现任金井镇党委副书记。
  许一民:高级工程师。
  旅居印尼许仁增之子燕恒、燕宁、燕发、燕才、许谋英之子,秉赋、秉雄、秉顺。许天助之子,燕旋、燕州。许天送之子,许文彬之子等等皆进入大学深造。
  旅居台湾,许天赐之长子——许立人,博士教授,嘉南科技大学副校长,次子是工程师。许改良——博士。
  旅菲许焕然先生,现任菲华商联总会理事,菲律宾中国洪门进步党总部秘书。菲律宾许氏宗亲总会文教主任。计顺市菲华中华董事会董事。计顺市菲华商会理事。菲律宾中国洪门联合会理事。
  许志雄:晋江市公安局经征股队长。欢迎往台乡亲回里寻根问祖可慕一门子孙。瓜瓞绵绵,江河瓞泱泱,源远长流,港、台、菲、马等地遍地开花结果,番衍人丁众多。翻开吾祖族谱,单就清初民国年间,往台谋生,而居台湾省数百人,现把可慕许氏家庙祖谱中,未能接代连枝姓名列下:十七世:启茂、启英、启纯、启昌、启忠、启众、赓宝、启劳、启派。
  十九世:彦恭(住台湾漳化县海丰港火烧寮)彦高、彦登、彦香、彦光、彦美、彦旺、彦兴、彦通、彦陵廿世:景岭、景某、景班、景郎、景溯、景惕、景纱、景看、景赓(住台南路)世佑廿一世:宗环、宗酒、(兄弟)宗派、宗鹤、宗碧、宗尊、宗元、宗彦、宗郭、宗猜、宗看、宗正、宗达、宗景、宗猛、宗房、宗前、宗田、宗稳、宗评、宗玉、宗龙、宗概、宗南、宗浮、宗权、宗赛、宗信、宗诏、宗派、宗留、宗对、宗伦、宗腾、宗缉、宗祖、宗燕三兄弟。
  廿二世:泽企、泽厚、泽迎、泽聘、泽塔、(鹿港三块厝)、泽厥、泽钞、泽浮、泽路、泽炮、泽赞、泽意、泽荣、泽既、泽正、泽破、泽传、泽审、泽枞廿三世:昭昆、昭岸、昭居、昭彬、昭符、昭取、昭参、昭跳、昭邦、昭顶廿四世:垂端、垂恺(两兄弟于1989年寻根谒祖,现住彰化县大道理中山路)、垂海廿五世:孙跑、孙罕、孙龙、孙此、孙立、孙铨、孙希、孙才廿六世:谋树、谋河、谋木未载入谱中无法抄录甚众,有所遗憾,往台乡亲定居至今,相距不外十代左右(125年至400年间)应牢记本是同根生血缘亲,孝滋忠信,扬裔孙美德、寻根连枝、承先启后茂宗枝,继往开来光祖德,盼望早日寻祖连枝接代,光前裕后提高族望。
  可慕旧貌换新颜可慕村1949年9月(古历闰七月初七)解放,建立晋江县第七区人民政府,创办可慕中心小学,代替了安海古镇,成为安海片区的政治文化中心。
  可慕钟灵殿,在抗日战争年间住过主张抗日的十九路军连队。解放战争钟灵殿是地下灵山区群众参加革命活动的摇篮。晋江市文物保护单位。
  可慕人口解放初1620多人。现在繁衍人口5000多人。在外和海外人口有2000多人,总计人口10000人。可慕田园五千多亩,农耕地三千多亩,一俊公开基以来,世代子孙开荒造田,不断扩大耕地面积,但是依靠几亩地,一只牛,一只锄头,日夜勤劳经营,由于小农经济基础,总不能解决人民的温饱生活,清初到民国致使大部分人外出谋生。
  八十年代,旅港乡贤许金潜先生,爱我家乡,在可慕创办对外加工装配厂,引进羊毛,编织羊毛衣,组织全村妇女一千多人,日夜加班编织毛衣,月月发放工资,家庭收收入大增,带动整村经济,解决了人民生活温饱问题。同时投资80万元,解决全村照明用电,为可慕经济发展打下了坚实之基础。可慕制革业就此兴起,初由集资联办,第一厂、第二厂,直至1995年全面开花,现正规制革厂及漂染厂60余户,其它小型厂共有二百多家,已构成弛誉海内外闻名之《福建省制革基地》,产品面向五大洲,平均年产值近二十亿,上缴税收近5000万元。
  共和盛世,天下太平,以智取胜,秉承祖先,勤奋拼搏,艰苦奋斗,诚信敬业,文明美德,村民生活迅速提高,已进入小康水平。高楼大厦林立,环村水泥路,配套路灯,交通四通八达,超市、集市服装市场、服务行业达标、新型教学大楼、老人福寿堂、健身灯光球场、可慕医院、村委综合大楼等构成农村城市化的宏图。通讯设备,家家户户电话,手提电话数千,小汽车、运货车数百部,摩托车不计其数,群众出门不是坐汽车就是坐摩托车,形成生气勃勃的繁荣景象也。
  零林村,系原龙海县许林头村,现村名改为,龙海市榜山镇许林头零林村,位于龙江畔西溪大桥闸向东南2公里处,龙海市古溪糖厂对面。东临龙海市府,西靠白云岩, 南望鱼嘴山,北依观音山,乡里山明水秀。解放以后,是以农为主,全国闻名的龙海 “糧米之乡”美称,现今仍然是以农业耕种为主要收入,小部分经商,中小型企业工业生产相结合的村庄,高速公路从同安至龙海市公路,互相贯穿,交通发达,往返便捷,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面旗帜。
  许林头零林村许氏始祖,有二支系,第一支系,是由漳州马砰田源村敏公,字以聪, 在元末明初,身背负木主牌,几经辗转曲折,在九龙江畔,砚山脚下,绕九曲溪,垦荒造田,围万宝山,而繁衍亭屋围六角社.经六百余载风风雨雨,许敏公之子,许仕公移居许林头村,为许林头村许氏开基始祖。第二支系,由是晋江市安海镇可慕村庶祖公,分居漳州鸟礁可慕,庶祖公长子以吾公,次子则吾公,二公移居许林头村,为第二次许林头村许氏肇基始祖。遂后许氏人口大增,近年来,许林头零林村许氏裔孙 ,都组织宗亲代表团,到晋江市安海镇可慕村许氏宗祠祭拜先祖.加强两地宗亲联谊 。以上二支系,合力共建许林头零林村许氏宗祠,宗祠始建于清光绪24年戊戌秋, 1898年,毁于60年代末,1999年农历九月初九日,成立宗祠建委会.2000年正月十四日卯时奠基,同年二月十三日末时动土兴建,宗亲们以每人出丁钱100元,合计筹资人民币二十万元,重建竣工落成,宗祠依双壁山,望双狮山,九曲朝堂,起矗立在九曲溪畔,占地面积700平方米,建筑面积250 平方米,二进三通门,石木结构。许仕公,许庶祖公,二公先祖,世代繁衍子孙,全村分衍为六个角落、五个房柱,人口在家3500人,外出和海外1500人,总计人口5000 人,村中还建起一座堂皇雅观腾鲤宫,许林头零林村是龙海市榜山镇一统许姓较大的村庄。
  许林头零林村许氏村民,随着改革开放在农村深入开展,村中文化教育事业也蓬勃发展.现全村大学生有100多人,古今史上,名贤辈出,代代涌现出许多出类拔萃的英才 ,令人称赞:明朝科甲禄:许瑞英:1406年,永乐四年,丙戌科举人,任顺安知县丞务郎。
  许敬:1414年,永乐十二年甲午科举人。
  许鲲:(别名景立),1477年,成化十三年丁酉科进士,官分水教谕。
  许国忠:1552年,嘉靖卅一年,壬子科举人。
  许文竣:1579年,万历七年,已卯科象山知县。
  许邦壁:1597年,万历廿五年,丁酉科举人,官南雄府通判。
  许光岳:1624年,天启四年,甲子科举人,1625年天启乙丑科联捷进士,官至户部员外郎。
  许育:1631年,崇祯四年,辛未科进士,授户部员外郎。
  清朝科甲禄:许经世:1651年,顺治五年,辛卯科举人。
  许来音:1651年,顺治五年,辛卯科举人。
  1661年,顺治十五年,辛丑科进士,官深远知县。
  许锤骥:1654年,顺治八年,甲午科举人。
  许光表:1657年,顺治十一年,丁酉科举人。
  许晋侍:1658年,顺治十二年,戊戌科举人。
  许文章:1669年,康熙八年,已酉科举人,官延平教授。
  许隆远:1680年,康熙十九年,庚申科举人,官四川户部主事。
  许绍彬:1680年,康熙十九年,庚申科举人。
  许文明:1681年,康熙二十年,辛酉科举人。
  许镌:1687年,康熙二十六年,丁卯科举人,官莆田教谕。
  许登榜:1711年,康熙五十年,辛卯科举人。
  许莲;1713年,康熙五十二年,登已科举人,官威县知县。
  许月炽:1714年,康熙五十三年,甲午科举人。
  1715年,联捷乙未科进士,官江西省按巡使。
  许本巽:1720年,康熙五十九年,庚子科举人。
  1742年,乾隆七年,壬戌科进士,官何内知县。
  许元英:1726年,雍正四年,丙午科举人。
  1739年,乾隆四年,已未科进士,官兴化府教授。
  许士煜:1729年,雍正七年,已酉科举人,官东安知县。
  许清龙:1760年,乾隆廿五年,庚辰科举人。
  1761年,乾隆廿六年,辛巳科进士。
  许震水:1796年,嘉庆元年,钦赐翰林。
  现代名贤:许进基:曾任福建省公安厅党委秘书兼人事科科长。
  许亚柏:福州大学毕业,在学术上著有论文,中学高级教师。
  许铭桂:1999年中国人民大学本科毕业。200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供职。
  许渊水:1985年任连长,1988年提升团长,1991年转厦门国际机场公安局局长兼党委书记。
  许振斌:江苏航海学院毕业,研究生,留学美国,美国微软件公司供聘。
  许建清:1974年,江西省航空学院本科毕业,毕业后分配厦门太古飞机维修公司任职,后转香港进修,现世界认证为高级工程师。
  许宝国:1994年西安政法学院本科毕业,曾任厦门公安局开元分局公园派出所所长。
  许流明:曾任厦门市公安局步文分局局长,龙海公安局巡警大队长。
  许凤阳:原漳州市龙溪公路段工程队党委书记。
  许亚勇:1985年西安军校本科毕业,现副团级干部。
  许源发:原任龙海市人民法院九湖行政庭庭长。
  许清标:1993年毕业于福建公安大学,1994年任龙海市公安局重案组一级警师。
  许陆三:现任龙海市民政局副局长。
  许明辉:原任龙海市步文镇纪委书记。
  许建国:大连航海学院毕业,现任厦门海运公司船长。
  许进生:1974年参军,现任江西省九江市公安处处长。
  许鑫森;现任漳州厨师美味公司,外资企业总经理。
  晋江市安海镇前埔村(原钱埔村),位于安海镇北部,距镇区一公里,北连内坑,由安海公路直达官桥,西由深盈公路连接福厦公路,东望灵源山,由安内公路连接泉安公路,东西南与东石、水头隔海相望,为福厦,泉安公路枢纽站,地处水陆交通方便的黄金三角地带。
  吾族始祖讳爱公官居唐侍御特晋银青光禄大夫兼金吾卫将军。唐末,由漳来泉开基“ 瑶林”,后迁居丁亭乡(即今石龟许厝村),公生三子,长子达公,分居蓬山,次子川公分居西花,三子泮公分居瑶林。
  “泮公”生于唐末,出仕五季,开拓泉南,勋绩卓著,功业显赫,妣蔡氏,生二子, 长子“导公”居石龟许厝村,次子“郎公”官授钦天国监,分居金井湖厝东安,迄今千载,世代簪缨,宗支繁衍,苗裔近百万人,遍布五湖四海。
  吾前埔始祖系石龟五世从质公次子文耸公石龟始祖爱公之六世孙于南宋年代从石龟分衍“钱埔”,为钱埔许氏开基祖,现传已二十九世,文耸公自后子孙繁衍昌盛,人才辈出,子孙先后分衍周边邻村及台、金、港等地,并侨居东南亚各国谋生,明清年间安生公(九世)衍许西坑,后再分居“郭厝,石兜、吕厝、下厝许。十九郎侍御公之七世孙,迨明应先公二十一郎以“郡岁进士”为闽教授,分居安海上库房与许巷,子孙后分居泉州北门外,四十九郎由安海迁居金门县后浦(玉浦)村,清乾隆年间十九世孙许式生.渡台分居台北县坂桥,子孙繁盛,苗裔数千之众,公元1988年至今,每年由“式生”裔孙祖团回乡谒祖,受到家乡热烈欢迎与热情接待,清乾隆年间,长房世孙分衍浙江温州及南安娘仔桥,现裔孙繁盛,目前吾村许氏裔孙人才济济,本村人口3518人(其中住本村人口281O人,住外地408人,往海外300人)前埔许氏家庙,始建于明年间,孝宗弘治(1491-1496),明万历年间曾重修,清雍正年间再次修葺重建。清乾隆辛亥年间,因大风暴雨侵蚀,家庙受损,公元1933年续次重修以来,至今已有七十余载,经大风暴雨侵蚀,多次破损,1999年曾有修葺,且因资金不足未能重新翻建。虽历代屡有修葺,且时修时辍。
  前埔许氏家庙,坐北朝南,穴坐位癸丁子午,占地面积1086平方米,建筑面积435平方米,家庙建筑为石、砖、木结构,采用木刻、石雕、彩绘等工艺装饰,庙宇二进三间一开、二厅二廊、一天四井、厅殿内设神大龛为孝思堂,供奉本村许氏历代祖先牌位,春祀秋尝,充分体现吾族裔孙敬祖尊宗不忘本之美德,大厅墙壁上方悬挂历代先贤科甲登第匾额,大厅中有“开闽元字匾,东有“文魁”字匾,西有“徵仕郎”,“ 郡岁进士”,“闽南教授”等匾额。
  家庙门口有水磨石堤,石堤前有三十多米长的照墙,照墙前中双边有旗杆夹石两对, 有水泥地面灯光球场一个,球场双边有五米宽的水泥道路两条,家庙东有龙井一个, 西有前埔戏剧台一个。家庙富丽堂煌,为明清以来闽南一带家庙形制,目前为全村村民的各种活动中心场所。
  家庙因历尽沧桑破损,族裔正想尽千方百计为家庙的重修献策献力,同时将发动海内外许氏有志裔孙,务祈克绳祖德,效法先贤,本着开拓创新的精神,发扬耀祖荣宗之美德,为吾村许氏家庙的重光做出应有之贡献。
  古今史上,代有名贤,令人敬仰:许崇屿:明世宗嘉靖年间,任南京金吾卫经历大夫。
  许王金坑:崇屿配偶,明世宗诰封一品夫人。
  许陈□:康熙年间任巡抚福建等地方提督军务兼督察院右副都御史加一级“文魁”。
  许标:迨明年间敕授“徵仕郎”,任广东程乡县正堂。
  许应先:明年间考中“郡岁进仕”为闽教授。
  许声炎:民国年间毕业厦门英国长老会胜道师院,后任师院院长,中华基督教会泉州区区长,闽南大会会长,全国教会著名教师。
  许锡安:民国年间,泉州培元中学校长、教授。
  许志清:民国年间:任内坑乡乡长,内坑区公所所长。
  许志泽:民国年间,毓英学校校长。
  许哲强:曾任中共晋江县委宣传部部长,泉州第-医院党委书记、德化县副县长。
  许声降:曾任晋江县党委秘书、晋江县委信访办公室主任。
  许姚丽珍:曾任晋江县妇联主席,晋江县工会主席。
  许宏威:中国建筑总公司办公室主任、秘书长、现调任国务院建设部办公室主任。
  许宏辉:原晋江市宣传部副部长,文明办主任、现任深沪镇党委书记。
  许宏伟:晋江县二轻局副局长。
  许宏武:曾任晋江市文明办主任、现任龙湖镇党委书记、人大主席。
  许丕址:曾任晋江县粮食局局长、后调闽北林业局管理科科长。
  许书亮:曾任安海区区委书记。
  许金标:毕业华东政法学院,现任泉州市人民检察院检察科科长,反贪局局长。
  许良才:毕业厦大法律系,曾任晋江市人民法院副院长,现任泉州市人民法院政审科科长。
  许佳丰:曾任晋江市委办公室主任、市委秘书,现任磁灶镇党委副书记。
  许文恭:厦大毕业,原任市委讯息产业局科长,现供职国务院讯息产业部工作。
  许承森:部队连长转业省第三监狱劳行办公室主任、人事科科长。
  许丕仁:部队连级转业,泉州市武装部干事参谋、泉州市民政办公室主任。
  许鸿裕:毕业泉州华侨大学,任厦门公安局局长秘书。
  许丕鐆:部队营级转业,任泉州市物资局副局长、农技公司办公室主任。
  许声萍:部队副营转业,任德化县武装部副部长、支前办公室主任。
  许丕荣:毕业华东医学学院,任三明市医院院长、高级工程师。
  许承语:毕业福建师院,三明市真菌研究所所长、高级工程师。
  许承彬:任晋江市教育局中教股股长、成教科科长。
  许陈碧璇:毕业福建中医学院,现任晋江市卫生局副主任科员。
  许承凉:部队连级转业,任晋江市保险公司经理。
  前埔许氏昭穆:瑞、兆、绍、式、钦、克、振、家、声、丕、承、著、美、垂、裕、培、钟、涵、楷、焕、坦、铭、泽、扑、焕、维、增、昌、锐、等字。
  后林村,东至田坑村,西与上安村毗邻,南跟新店村接壤,北频临大山后村,交通方便。
  宗祠背东南朝西北,三间张。据考证,始建于明中叶,因年代久远,历尽沧桑,风侵雨蚀,虽曾数度修葺,祠宇仍破损严重,为颂扬祖德宗功,众裔孙纷纷慷慨解囊,集腋成裘,1949年按原址仿原貌重建,为三间张砖石木结构,祠宇占地1.5亩,建筑面积约1000平方米。堂内虽无精湛的石雕木雕,但也简朴典雅.宏伟壮观,历经50多年的风雨洗礼,祠宇依然无损。
  据旧谱记载:后林许氏系一世祖爱公、二世祖泮公、三世祖郎公一脉派下,传至湖厝村十三世祖帝谟公,至檀林村十六世祖逸斋公,其第四子十七世祖潜斋公,分居安海镇后林村,故潜斋公为安海镇后林村许氏开基祖也。(摘自有富、友标稿)。潜斋公先祖世代繁衍子孙,勤奋耕耘,至今传三十六世。现有在家人口1400多人,旅居海外近100人,总人口1500人以上。后林许氏裔孙瓜瓞綿綿,支派有分居罗山镇福埔前堡村的苗裔,至今有400多人,分居南安西林的族裔至今有500多人。
  祖辈择居后林,力田兴学,人才辈出,各著其功,经帮济世,扬我宗风。
  现代族贤有:许书典:福建省恒安国际集团公司总裁许连捷的父亲,在安海镇区创建书典公园,唐五代许泮陵园文物保护理事会名誉理事长。
  许连捷:是一位享誉国内外的企业家,现任福建恒安集团董事局副主席兼总裁。1953年他出生于晋江安海后林村,因家境清贫,小学没有毕业就开始谋生,从做红薯粉到经营水果、蔬菜,从推独轮车到赶马车,样样都干,起早摸黑,历经艰辛。因此,自幼培育了吃大苦、耐大劳和立忐开拓进取的精神。欣逢盛世,胆识过人的他,大胆尝试。1981年起创办劳保服装厂——1985年3月成立恒安实业有限公司——福建恒安集团。如今.是一家集工贸于一体,以生产妇幼卫生用品为主,涉及出口纤棉服饰、电子玩具、纸制品、塑料、金融、房地产、特种水产业,自来水、电力等领域,具有综合性、多功能、外向型的现代化企业集团。他的荣誉产品“中国名牌”1996年3月通过了GBIT19002——IS09002质量体系认证和产品质量认证,打入国际市场,使我国妇幼卫生用品及纸制品的生产技术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改写了我国妇幼卫生用品不能出口的历史。在新的世纪里面临各种挑战,随着市场经济不断深入发展,他雄心壮志,才智过人,瞄准市场,远筹帷幄,与时俱进,事业更加蒸蒸日上,先后在国内20多个省、市、自治区建有三、四十家紧密层成员企业,员工达1万多名,恒安集团被评为“中国明星企业”。
  干部;许有卯:厦门市思明区派出所指导员。
  目前,还有大学本科毕业生(包括在校生)50多人。
  地灵人杰,欣逢盛世,勤奋聪颖的后林许氏族人,紧跟时代步伐,发扬爱拼、敢拼、善拼精神,大兴企业,经营有方,经济大发展,如今物阜民丰,一派生机,繁荣昌盛,高楼大厦林立。据统计有大厦60多幢,在恒安安平别墅区还购置了18幢别墅;村间小路变成了宽阔平坦的水泥路。凡老协成员,每月可享受人民币200元的养老金,实现老有所养,村民早已过上小康生活。村里面向实际,办起了颇具特色的“外口学校”,有学生300多人,为外来工子女就学排忧解难,促进经济稳定持续发展。敦宗睦族,团结互助,正在为建设和谐社会,建设更加美好的家园,为新世纪人类的进步事业谱写新的篇章!
  安海上坡村位于安海镇东侧,安深公路从村中串通而过,东与后林村毗连,西跟菌柄村相依,南靠近新店村,北有山后村、社壇村,前拱石塔,三面环溪,山青水秀,交通便捷,村容村貌日新月异,村中高层新楼林立,呈现出一片新景色。
  上垵村许氏系一世祖爱公派下,传至十二世祖毓诸公,其三子,十三世祖啓发公,山内祖,生有二子,长子十四世祖,乐安公分居上垵,为安海镇上坡村许氏开基始祖,次子分居内坑雷厝村。上坡村许氏灯号:“太岳传芳,瑶林衍派“。乐安公生有四子:长子伯元、三子叔元、四子季元、均居本乡,次子仲元公,分居溪边村,为安海镇溪边村许氏开基始祖,此外,尚有分居台湾,广东等地,乐安公传衍至今已有三十六世,在家人口1700多人,在外和海外人口600多人,合计2300多人。
  安海上垵许氏宗祠,始建于请代光绪年间。宗祠因年久失修,破损不堪,经过宗亲反复酝酿讨论,全村宗长宗亲,同心同德,团结一致,共同表示,决心要为重建上垵许氏宗祠贡献出自己的一分力量。在全体宗亲努力下,终于筹集人民币柒拾余万元,于公元1995年动土奠基,公元1997年工程竣工,宗祠坐北向南,占地面积4200多平方米,实建筑面积300平方米,宗祠前面有一个广场,占地面积4000多平方米,全部铺水泥,堤中建起剧台、灯光球场,设备齐全,宗祠面前水泥堤地,宽阔壮观,风格独特。2005年11月120,农历乙酉年十月十一日,举行宗祠落成庆典暨晋主祭祖活动,体现了千枝一本,万水一源,尊宗敬祖的中华民族优良传统。
  安海上垵村旅侨虽不多,但华侨爱国爱乡和关心桑梓建设的精神值得称赞,从1965年至1988年间,侨亲许光耀、许书森、许书头等八人以及旅港澳许书淞、许自沧等十人,都先后捐巨资兴建我村的中小学校舍、保健院、水电照明、七里潭大水闸,为乡中的文化建设事业和发展生产创造良好条件。我村办起了一所晋江上垵中学,现有教学楼六幢,全校师生2000余人,中学占地面积47000平方米,即70亩,由于村中文化教育蓬勃发展,现全村大学生有40左右人,其中有硕士学位和研究生3人,人才辈出,积极进取,相信今后定能为国为乡做出更大的贡献。
  古今史上,代有名贤,令人敬仰:许培育:男,中共党员,原晋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主任。
  许自前:男,中共党员,原晋江市委委员,晋江市经贸委主任。
  许书川:男,中共党员,现任三明市师范学校党委书记兼校长。
  许有烈:男,中共党员,现任泉州市委政策研究室秘书科科长。
  溪边村位于安海镇东侧,四周丘陵环抱,四季树木茂盛,花红草绿,山川秀丽,乃为天然之景观。
  岁月悠悠,溪边许氏宗祠屡经修葺,历五百余载,嗣因朝代变革,风侵雨蚀,几近坍塌,唯恐族亲尊宗敬祖拜望无所,咸感不安。于是族贤陈情议修,众裔孙目睹宗祠之现状,深有同感,闻风而动,慷慨解囊,踊跃捐资,共襄是举。于民国十六年(1927年),遵依旧制,精心构筑,遂成宗祠大业。重建宗祠背东北朝西南,为三间张砖石木结构,建筑面积200平方米,前堤约700平方米,祠宇古朴典雅,宏伟壮观,宗祠落成,族人欢聚一堂,敬祖、敦亲、睦族之意由然而生。溯祖崇先,启裕后昆,勒志贞琨,合族共勉。
  木本水源,理之蕴然,溯祖寻宗,人之常情。溪边许氏源于明永乐年间(1424年)处士仲元公从上按迁入,肇基鳌溪,故仲元公为鳌溪(溪边)开基祖也。经明、清至今已有580多年历史,传37世,枝繁叶茂,人丁兴旺,现有在家人口800多人,旅居港、澳、台、东南亚的有200多人,总人口计千余人。
  溪边许氏家族、仕宦蔚起,英贤辈出,代代相传历史上英贤有:许清炯:明举人学者;许真意父子:清进士,江苏知州;许穆堂:清进士,监察御史;许桂林:清嘉庆年间学者;许鼎、派峰:清光绪举人;现代名贤有:许自景:上垵中学校长;许海瑞:安海中学校长;许健康:是位闻名遐迩的企业家。他以德立世,雄心壮志.独具慧眼,才智过人,科技兴企,自主创新,瞄准市场,与时俱进,事业蒸蒸日上。1982年起创办金龙贸易公司——制衣厂——雨伞厂——东伦织造厂——1990年成立宝龙集团发展有限公司,任董事局主席、总裁。目前,他属下的工厂和公司已达20来家,2005年又有几个大项目在建或投产,如2005年12月8日晋江宝龙大酒店隆重开业,澳门特别行政区长官何厚铧还特别发来了贺电,晋江宝龙大酒店是晋江市第一家按国际五星级标准建设的酒店,也是我省首家县级市五星级标准酒店。总建筑面积4.8万平方米,总投资2.5亿人民币。许先生生意遍布国内外。许先生真正发达了,但他不忘回馈社会和乡亲,对哺育自己成长的故乡,更是时刻铭记在心。为振兴家乡,他先后捐资数百万元,修桥造路,兴学育才,以及各项目捐资公益事业与科研。在2005年中国企业改革发展论坛暨第二届中国企业改革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评选活动中,组委会监于宝龙集团董事局主席、总裁许健康先生实业报国,致力于自主创新,推动民族科技进步,回报社会,重教育才不图名,赤诚捐资抢人先,参政议政,为国献谋献策,凝聚乡朋,组织游子建社团,积极推动中国企业改革进程的骄人业绩和奉献精神,授予许健康先生“第二届中国企业改革十大杰出人物”,同时授予宝龙集团发展有限公司“2005年度中国企业全国示范单位”。并将宝龙集团和许健康总裁业绩编入《中国企业改革成就大典》第二卷和《中国企业改革先进个人风采》第2卷中。
  许健康先生现为全国政协委员,福建省政协委员,泉州市政协委员,晋江市政协委员,亚洲晋江社团联合会会长,澳门晋江同乡会会长,澳门房地产联合商会付会长。
  目前,本村还有大学生25人。
  承前启后,继往开来,追思吾族祖辈,在溪边这片热土上披荆斩棘,艰苦创业。欣逢盛世,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虽然我村仍是以农为主,但已走上农工商贸综合发展之路,企业大发展,经济迅速腾飞。如今,旧貌变新颜,村民生活富裕,全村已过上小康生活。溪边许氏族人将发扬先辈艰苦创业精神,与时俱进,开拓进取,为把溪边建设成为更加美好的家园而努力奋斗!
  海新店许氏宗祠位于村中,始建于清乾隆四年(1739年)迄今二百六十余年。岁月悠悠,道光年间,屡被风雨侵蚀,梁架墙壁损坏严重,越同治二年癸亥(1863年)重新修葺,至四年乙丑年进祖,历至民国三十六年(1947)续建下落,规模扩大,堂构壮观。祖祠虽屡经修葺,因年代久远,今又倾损,乡贤缅怀祖德宗功,建议重建,众裔孙一呼百应,纷纷解囊,集腋成裘,按原址于共和辛末年(1991年)10月26日动土兴工,宗祠坐北朝南,堂构为二落三间张砖石木结构,建筑面积200平方米,翌年告竣。新铺“金斗”堤。宗祠前修建“龙渊”池。祠宇简朴典雅,宏伟壮观,厅堂内诗、词、楹联布满。
  许经明先生题源流词洪维吾祖出世有唐光州固始源发流长奉勒开闽平乱安良将军著绩侍御传芳自漳入泉到处甘棠根深蒂固积源流光蓬山发越瑶林显扬支分派衍而积而昌子子孙孙继嗣弗忘许书纪题诗裴相功名冠四朝许浑身世落渔樵万轮风月江山主丁卯桥应胜午桥楹联:祖石龟,分石塔或生或居维石严严观自在前山案,后山屏所息所润其山濯濯岂无材万丈文光腾北斗十分爽气挹南山金紫银青杨祖德瑶林玉树茂孙枝宗祠重建落成,面貌焕然一新,上可告慰先祖英灵,下表裔孙遵宗敬祖之情,追念祖德适其所,敦睦宗谊得其时。愿我海内外族亲,发扬爱乡爱祖精神,敦宗睦族,团结互助,与时俱进,振兴经济,福利家邦!新店许氏开基祖许英、许原二公,乃晋江石龟始祖讳爱公唐官左侍御史,十五世孙,于明洪武二十六(1393年)徙迁入居,取堂号为“青石”,灯号:大岳传芳,瑶林衍派。
  辈份:逊志经书自有文章光世德存心孝友居然仁让振家声祖辈世代,历尽艰辛,勤奋耕耘,奋发励志,繁衍生息,至今传23世,枝繁叶茂,现有在家人口1410人(其中男712人,女698人),外出人口144人,旅居海外105人,总计1659人。
  新店村地灵人杰,英贤辈出。
  历史名贤有:许凤宾:明万历乙酉顺天举人,顺天府香河县教谕,广西南宁府隆安令。为官清廉,政绩显著,追封户部主政。
  许逊瑞:清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年间泉南弦管大师;许经明:清光绪壬辰科秀才,中国楹联家、书法家。
  现代名贤:许集美:原福建省政协副主席;许自励:原福建省计委主任;许书纪:归侨、戏剧家、作曲家.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泉州市文联顾问,晋江文化馆馆长;许赞成:现石狮市鸿山镇党委书记;许鸿艺:现任厦门市委办公室主任;许书族:埔城铜矿矿长;许书墩:原铁道部邵武大修队段长;许民权:贵州六盘山市总工会副主席;许自杭:原晋江市政法委副书记;许自图:原海军东海舰队营长(艇长);许有良:原任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二院书记、院长、全国人大代表;许自筑:原厦门国营第二农场书记;许书强:现任中港三航六公司工程师;许万湖:原永春天湖山矿务局医院院长;许明月:(女)现任中共晋江市委党校校长,高级讲师;目前,还有硕士研究生1人,大学本科生35人,大专生48人,合计84人,中学教师21人(退休4人,在编教中6人,小教11人)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勤奋聪颖的新店许氏族人,跳出了过去小农经济的狭窄门户,勇于开拓进取,走上了农工商贸综合发展之路,如今物阜民丰,一派生机,繁荣昌盛。高楼大厦林立,二层楼22座,三层楼65座,四至七层楼7座,狭小的村间土路变成了宽阔平坦的水泥大道,全村铺水泥路3400米,现代化电器进入了寻常百姓家,早已过上小康生活,到处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景象。新店许氏族人紧跟时代步伐,正在为建设更加美好的家园,为建设和谐社会,为新世纪人类的进步事业谱写新的篇章。
  晋江安海镇瑶前村许氏祖厅,东侧是石东公路主线,西南有南天禅寺(石佛寺),南与浒西坑毗邻相连,北跟坑边村相依,交通便捷,四通八达。
  安海镇瑶前村,原颜姓居住时,名为洋前村,至姚姓迁入才改名为窑前村,因村后有窑洞成排而改称,窑洞后为窑后村,窑洞前为窑前村。瑶前村颜姓居多,姚姓次之,许姓在清道光年间,由许西坑长房许良坚、许良强二兄弟迁来,已历经六世,为瑶前村许氏开基始祖,世代繁衍,现人口已有160多人,后再由浒西坑二房许绳铨、许绳谊相继迁入,至今已传五世,人口40人,连前许姓,总共人口有200多人,许颜姚三姓能和睦相处,凡事守望帮助。
  瑶前村许氏宗亲,经济主要依靠农业收入,随着改革开放,现部分村民已逐步转为搞手工业生产和经营小生意,近年来许氏宗亲,生活有了很大改善,华侨占百分三十,侨亲十分关怀家乡建设,华侨和家乡宗亲年年新建大楼,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大傅林位于灵源街道办事处西南,是一个钟灵毓秀的村庄,周围丘陵起伏,四季树木茂盛,花红草绿.山川秀丽,乃为天然之景观。
  溯大傅林许氏之源流,系川公(二世)之裔孙开隆公之长子清尊公(十二)世祖从可慕五房徙迁而来,是时为明中叶,距今近500年之久,清尊公故为大傅林开基祖也。祖辈世代,辛勤劳作,繁衍生息,至今传二十三世,如今在家人口560多人,外出人口200多人,旅居国外近百人,总计860人。
  大傅林许氏宗祠,始建于明末,祠宇历尽沧桑,风霜腐蚀,榱栋崩折,为颂扬祖德宗功,诸裔孙提议重建宗祠,族众拥举,众裔孙争先解囊,群策群:力,于1997年(丁丑年)新宗祠按原址仿原貌建成,砖石奎墙结构,占地面积200多平方米。
  古今史上,代有明贤,令人敬仰;现代族贤有:许垂只:现铁道部干部管理学院教授;许文耀:福建农林大学毕业,现为福建农林大学教授;许健全:厦门集美水产学院毕业,现任泉州市水产局副局长;现有大学毕业生(包括在校生)20多人。
  如今,大傅林许氏族人,得改革开放之光,紧跟形势步伐,勇于拼搏,善于创业,走上农工商贸综合发展道路,经济迅速发展,村民生活丰实,全村呈现欣欣向荣的喜人景象。
  一、桥头前坑许氏纪念堂,安海桥头前坑许氏,系泮公一脉传下,100多年前祖辈从永和镇前坑迁徙而至,肇基拓业,繁衍生息,至今传五世,如今枝繁叶茂,现有在家人口300多人,外出人口近200人。
  为缅怀先祖,启裕后昆,逢年过节族人瞻仰祭祀有其所,许氏族人提议建纪念堂,族众拥举,慷慨解囊,集腋成裘,于1998年建成。纪念堂坐西南朝东北,为二落三间张,砖石木结构,占地面积900平方米,建筑面积400平方米,材料上乘,工艺精巧。堂内雕梁画栋,流光溢彩,两侧墙壁嵌入忠孝节廉、教子育人的大幅彩画,对启迪后昆,大有裨益。屋顶油面红砖瓦,熠熠生辉,屋脊燕尾高翘,气势蓬勃,面堂红砖镂墙,青石浮雕,美轮美奂!现代族贤有:许寿汉:养正高中毕业,闽中游击队干部、福建省水产厅厅长,现已离休。
  许寿妙:宝泉钢材有限公司董事长,在上海拥有码头100多亩地,连云港拥有矿石专用码头,总资产数亿元。
  现有大学生10多人。
  二、桥头新店许氏祖厅安海桥头新店许氏祖厅(原二房祖厅在新店),始建于民国初年(即二十世纪一十年代初),坐北朝南,二落五间张,砖、石、木结构,简朴大方,占地面积约400平方米。祖厅经历80多年的风雨洗礼,至今完美无缺。
  追根溯源,桥头新店许氏。源自经明公于公元1921年从安海新店村徙迁而至,勤奋拼搏、艰辛劳作、繁衍生息,至今传六世,目前在家人口80多人,旅菲30多人,总计110多人。
  近代名贤:许经明、光绪壬辰科秀才,中国楹联家、书法家。著述有:《桐阴词话》《经明先生文存》等。
  现代族贤有:许书纪:归侨戏剧家、作曲家、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泉州市文联顾问,晋江文化馆馆长。
  许集美:原福建省政协副主席。
  许有容:福建医大毕业、原泉州第二医院院长。
  许文彬:厦大毕业、博士、现厦大国际金融系教授。许启新:旅菲、曾任菲律宾华侨联谊会主席。现有大学生20多人。
  三、桥头可慕许氏祖厅祖厅始建于1928年,坐北朝南,砖、石、木三间张结构,岁月沧桑,风侵雨蚀,梁架蛀损,墙壁坍塌,为颂扬祖德宗功,诸裔孙倡议重建祖厅,族众拥举,纷纷乐输,共襄斯举,于1998年按原址仿原貌重建,精心构筑,同年告竣。新建祖厅简朴壮观,建筑面积180平方米,前堤70多平方米。
  桥头可慕许氏,源自贻臻公于1928年从安海可慕迁入,公肇基拓业,艰苦奋斗,繁衍生息,至今传五世,现有在家人口150人,外出人口50多人,尚有旅居缅甸的几十人。
  现有大学生10人。
  改革开放以来,桥头许氏族人精神焕发,披荆斩刺,锐意进取,走上农工商贸综合发展之路,经营有方,业绩斐然,如今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物阜民丰,生机勃勃,村民已过上小康生活,到处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喜人景象。敦宗睦族,团结互助,在新的世纪里,桥头许氏族人为建设更加美好的家园,为建设和谐社会,为谱写家族更加辉煌的篇章而努力!
  浦边村地处浦边三角线,东北至恒安集团公司,西至大深线公路,南至桥头工业区,周围平原,交通四通八达,自然景观优美。
  浦边许氏系璋公一脉传下,孥公传十四世孙辉公,辉公生子六,即恭、宽、信、敏、惠、奇,三子后裔豹山公,豹山公传大上舍、小上舍,大上舍长子忠信、次子忠文,忠文生有熊,有熊生斯美、斯贺,斯贺分居龙湖亭五斗,斯美先分居大房,后迁入佳坂村,随后入赘浦边村,斯美故为浦边村许氏之开基始祖。祖辈世代,勤勤恳恳,艰辛劳作,繁衍生息,至今传35世,如今,枝繁叶茂,裔孙遍布于海内外;目前在家人口1350人,外出人口215人,旅居海外数十人,尚有迁居双阳仕林坑、台湾定居者。
  浦边许氏宗祠,位于浦边村中,背东朝西,二落三间张,砖石奎墙结构,始建于明中叶后,宗祠历尽沧桑,风侵雨蚀,祖辈曾数度修葺,就在20世纪四十年代也修葺过一次,但终因破烂不堪,诸裔孙倡议重建,纷纷乐输,共襄斯举,于1998年按原址重建,占地400多平方米。宗祠重建落成,上可告慰先祖英灵,下表裔孙尊宗敬祖之情。祠宇内雕梁画栋,金碧辉煌,神龛正中上方悬挂“侍御传芳”、右悬挂“举唐贞元十八年进士,历官比上书郎”、左悬挂“宋庆历二年壬午登进士,历官知建州“,正厅两侧墙壁上悬挂“同气连枝”、“福泽后昆”巨幅匾额,厅堂内有“文章华国诗礼传家派清白水志祥朝霞,凤冠济美燕翼谋佳振吾子孙宏图维夸”“地枕灵山、山灵、地灵,预卜人文灵且杰,堂迎秀水、水秀、堂秀、还期子弟秀而贤”对联,宗祠大门对联“开闽著积垂千载,侍御分居第一家”。
  原来这些匾额、对联,犹如历史的见证,骄傲地向人们,也向族中子孙后代展示了其列祖列宗显赫的功勋,同时也是对族中子孙后代提出殷切的期望。
  古今史上,代有名贤,令人敬仰。现代族贤有:许荣志:原晋江地区专员公署农业局局长;许家斗:晋江市司法局局长;许诗决:晋江市林业局局长;目前,尚有大学生55人。
  改革开放以来,族人精神焕发,锐意进取,经营有方,经济迅速发展,村民生活丰实,住宅变村间小屋为高楼大厦,原窄小村间小道变为宽敞的水泥大道,家家有现代化电器设备,早已过上小康生活。新的世纪,浦边许氏裔孙,将创造出更加辉煌的明天,谱写家族历史新的篇章。
  古田村位于安海镇西北,东至侯厝,西至西边,南接安平,北与吕林接壤,四周平原,自然景观优雅,交通方便,乃为古田许氏族人聚居的胜地。
  木本水源,溯祖崇先,人之常情。古田村许氏系爱公一脉传下,十三世许南轩——许孟诸之三子,分居古田,为安海古田开基始祖(古田一世祖),孟诸公之四子许北轩,公宋朝官授千户侯,娶赵氏(授封五品宜人),外翰著宦,官任古田县儒学教授正堂,古田村之称号源于此。
  古田许氏族人,祖辈世代,历尽艰辛,勤奋耕作,繁衍生息,是时,人丁兴旺,却遇兵慌马乱,乡里被烧毁,整个村庄变成废墟;后来,定芳公续居于此,继续奋发拓业,繁衍生息,至今传10世,字云为:鸿世其永昌,丕振家声远,发达正万年。如今传至“远”字辈,在家人口400多人,旅居香港、厦门、泉州、安海等地以及海外缅甸者有100多人。早年有分居安溪湖头大埔,今名高山村。
  祖厝始建于何朝代,因宗谱部份散失,不得而知;祖厝历经数百年风雨之洗礼,虽曾有过修葺,但至20世纪九十年代已大部分坍塌,为颂扬宗功祖德,务必重建祖厝。定方公之裔孙们责无旁贷。世纪之交.恰逢龙年,于2000年4月10日(庚辰年三月十四)成立翻建筹委会,2000年5月9日(庚辰年四月初六)在原址动土重建,祖厝背东朝西,设计为二落三间张大献诗式祖厝,2001年元月10日(庚辰年十二月十六) 竣工,并于2001年元月21日(庚辰年十二月廿七) 举行落成庆典。新建祖厝长50米,宽17.6米,总面积880平方米。厅内正中上方悬挂着“侍御传芳”、左右嵌上“忠孝廉节”、厅内左右侧高悬公字元王康熙年间“进士”、公讳孟诸宋官授千户侯“大户侯”,宋思南河官佐古田县儒学正堂“外翰”等匾额;厅堂内还有族亲撰写的楹联:“传家有道惟存厚,处世无奇但率真”、“子孝孙贤世泽长,祖功宗德流芳远”、“万代孝慈山仰泰,千年支派水流东”。上述这些匾额和楹联,均在于颂扬祖德宗功,启裕后昆,继往开来,发扬光大。
  现代族贤有:许向阳:西安大学毕业,现厦门外贸局干部,创办路渠鞋业有限公司,任董事长;许胜利:北京大学毕业,现泉州市外贸局干部,在洛阳创办大型鞋业公司,任董事长;许天启:旅港,现为深圳市蘑菇、木耳大王;许振梭:大学毕业,现为天湖山煤矿主任;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古田许氏族人,勇于开拓进取,走上了农工商贸综合发展之路,建筑业、鞋业尤为突出,经济发展迅速,高楼大厦林立,早已解决了温饱问题,正向宽裕型小康生活迈进。如今,到处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安海城边水若濛,一桥西跨一桥东”。
  东桥与西桥合为安海一大景观,古人曰“双桥跨海”,系“安平八景”之一。东桥也称东洋桥,始建于宋绍兴二十三年,该桥已有800多年的历史了 。古桥畔有一古老的乡里——黄墩。黄墩原称皇恩。“皇恩”这个冠冕堂皇的名称,相传与南宋末幼主有关。据《安平皇恩许氏族谱》载:“宋南渡时,幼主避乱经此入粤。我祖蒙恩赐有海港数十所焉。以故此地因名之曰:“皇恩”。今吾族子弟犹得岁时以渔获利。岂非其恩之皇矣。后哉, 皇恩附近安海虽域一城。然相去不踰跬步之间。市人呼吾族人为黄墩许者 ,殊不知皇恩之名所由来也”。村中皇恩宫犹存,它是皇恩村的历史见证 。
  黄墩许氏宗祠,位于村中,为单落、奎墙、砖木结构的仿古建筑。建筑面积163平方米。祠门楹联曰“皇恩滨海无双胜,太岳顶天第一峰”。壁朵镶镌清末民初文化名人许经明宗长所撰《祖赞》。堂中悬挂“高阳世泽”木匾,为澳门晋江同乡会永远名誉会长许书藏题。宗祠内保存了一条镌有“ 皇恩许家嗣”、“南宋……”等字样的古石砛。据《碑记》记述:“宋亡乡废,迨元顺帝年间翁孙公归籍,见莹坟墟,故宫禾黍。乃置田园庐舍。 ……吾乡原有祠宇,翁孙公回藉时已废。然而颓垣犹存护厝价砛接水。规模座落子午兼壬丙清楚。同治四年复建祠宇,历时一百三十年整。因年久失修,破损不堪。安海诸宗亲本着尊宗敬祖之心,1993年成立筹备会,翌年十一月初七开工。1997年荔月竣工”。宗祠现辟为安海许氏家族联谊会会址。
  黄墩许氏,源自晋江石龟唐侍御爱公派下。聚居安海之滨,世代以细渔为业。宋元交替之际,遭遇元人废乡之难,族人四处逃奔。迨元末顺帝间, 有翁孙公者,不忘故土,挚眷复归本籍,重振祖业,爰以为肇基始祖。二世佛进传子四:长房三致政分居井兜;二房五致政(新厝派)居皇恩;三房十六致政于明洪武十四年为江夏侯抽充军事,开基永宁;四房十八致政分居田墩,后移泉城。历代谱牒,一毁于元,再毁于倭难。至九世德周公,号新鲁,任贵州通判,始肩修族谱。皇恩许氏字行从十七世起,为五言二句: “诗礼恢先绪,德业振宗风”。命号排行亦起自十七世,曰:名追宋代, 奕〓受皇恩”。
  皇恩许氏分衍四方,据谱记载:长房六世太顺、太来,七世集齐,九世天庆徙居广东海丰碣石卫;九世甲绅、甲绍两兄弟分居漳州长泰县;九世春佳居福清县;十四殿笑往夷;殿保、殿暖往台湾;二房九世有昆、有庆、 有镇往台湾;八世登显往石码;十三世有元,十五世高出,清嘉庆七年往台途中,留居同安小嶝岛,现繁衍130多人……皇恩许氏人口380多人,尚有旅居厦门、泉州、香港、澳门及马来西亚等地200人,人口合计580多人 。
  黄墩许氏现代优秀人物有:许礼尚:1943年参加革命工作,先后任安海郊区区委书记,泉州环城区委书记,闽中游击队独立团队第二中队指导员等职。现已离休。
  许礼前:原厦门大学保卫科科长,离休干部。
  许恢章:集美区政法委书记。
  丽明(恢章夫人):思明区检察院副院长。
  许清海:泉州嘉利儿童用品公司董事长,开发安平工业园区100亩,经营玩具、服装系列、食品罐头等多种项目,产品畅销海内外。
  安海,地处泉州东南滨海,早在宋元泉州对外贸易臻于极盛的时期,它就是海上丝绸之路一个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东桥三里,西桥五里,陆上交通也很便捷,很多外来的商品就在这里集散,大大地促进经济繁荣。到了明代,泉州大港地位降落,许多私商便縻集在安平港,安海的经济保持长兴不衰,尤其安平商人成为与山西的晋商和安徽的徽商并称的全国三大商人。雄厚的经济基础促进了文化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安海具有人、文、侨之优势,故在早期就已成为闽南著名的侨乡文化古镇。
  在这古老的集镇,生息着一脉许氏族人。《安平志》一书条目“八景、九围、十八埔、二十四境”,就载有“许厝埔”的古地名。许厝埔,位于安海保键院东侧,三公境内,现属海东居委会所辖。范围数亩,为古时许姓族人所有。清末民初,由各地来安海发展而定居的许氏,成立安海高阳许氏家族会,全会人口只有四十多户。但大家团结一致,齐心协力。与高厝围高氏合为一体。并得海内外宗亲大力支持。先后购置大街店面二间,明义境民房一所。抗日胜利后又购许氏家族义在龙山寺后。族人积极参加族事活动,晋南一带成立烈山五姓(吕、卢、高、纪、许)公会,有许松茂、许经俊、许昌定、许昌铿等人参加。解放后土改运动,家族所有财产均征归国有。迨文革,宗族活动被迫停止。至1988年重新恢复宗亲会。目前家族成员已发展至94户计702人了。
  安海街许氏族人以经商为主,他们中不乏优秀人才。其中的佼佼者当推许书亮宗长。他1903年出生于安海,后长期侨居海外,为安海知名的爱国侨胞。上世纪二十年代车路股份有限公司,建设溪安公路。1931年创办安海西隅女子初级中学。1932年被推举为晋江县第二区区长。1948年定居香港任广州船务行经理。他是一位实业家,又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文化人。他身居海外,心系桑梓,爱国爱乡爱族。足为吾族之楷模。

知识出处

泉郡许氏宗祠

《泉郡许氏宗祠》

出版者:中国文联出版社

泉郡许氏宗亲,包括泉州、晋江、石狮、南安、惠安、同安、安溪、永春、德化、金门,分布于三百多城镇和乡村,人口约有四十多万人,其中不少流播于台湾、香港、澳门地区和东南亚各国乃至世界各地。许姓与其他姓氏一样,都保持着浓浓的血缘亲情,思亲念祖的感情始终非常强烈,木本水源的观念不断加深,“立名节,敦实学,笃其志,励子孙”,不忘其本的意识很强。明清以降,泉州向外拓殖,不少民系又向港澳台地区以及东南亚乃至世界各地移居。这种思亲念祖的感情又加深一层。

阅读

相关地名

泉州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