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汉青与夫人抗元的英雄事迹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泉郡许氏宗祠》 图书
唯一号: 131020020210006742
颗粒名称: 许汉青与夫人抗元的英雄事迹
分类号: K820.57
页数: 3
页码: 77-79
摘要: 该事迹绍了许夫人系南宋末年福建兴化军知军抗元名将陈文龙之女。德佑元年(1275年)授予知枢密院事,景炎元年(公元1276年11月)元兵直驱南下,守泉州城的闽广招抚使、舶司提举蒲寿庚,皇子(赵昺)由泉州南宋宗子及十名进上,保护从陆路逃至晋江下辇(下辇村名的来由),抗元的烽火点燃在闽西一带,许夫人的父亲陈文龙坚守孤城。奔赴在闽西的许夫人,继续在闽西招募义军。漳浦农民起义军的首领陈吊眼和闽北政和起义军首领黄华等,许夫人起畲族24崛的子弟兵勤王,会同漳浦农民起义军畲汉联军。讨伐叛将蒲寿庚。
关键词: 东石镇 许汉青 英雄事迹

内容

东石鳌头境许宅巷乃许汉青的故居。汉青公先祖是唐德宗年间为壬午科进士许稷公,官比部尚书郎。
  许汉青系南宋后期进士,官封“承信郎”。其先祖及祖伯叔连同他本人,就有十科十进士之荣耀。汉青和夫人,在故乡兴建府第,因建花苑,曾与蒲寿庚家结下了不解的仇恨。汉青继承祖业,帆樯林立于龙江沃,交易于福州、杭州,放泊东西洋,开设海上丝绸、珠宝之路,家财巨富,财势并兼,世人称其为“许百万”。
  许夫人系南宋末年,福建兴化军知军抗元名将陈文龙之女。文龙在咸淳五年,进士名列第一;德佑元年(1275年)授予知枢密院事,兼权参知政事。
  许夫人于公元1252年5月280,在长乐阜山明教堂出生,自幼在良好的家教薰陶下,秉承家训,知书识礼,喜好练习武术,学就武功,文武双全。公元1269年姻配许家汉青,结为夫妻,因她是官家之妻,又加上她和睦邻里、济贫扶困,仁慈淑德,深感人心,故尊称她“许夫人”。
  南宋德佑二年(1276年3月),蟋蟀宰相贾似道弄权,国祚衰危,元兵大举入侵,临安失陷,许汉青和夫人,深明大义,开始散家财,招募族丁,组织义军,加紧操练,准备抗元。
  景炎元年(公元1276年11月)元兵直驱南下,宋元帅张世杰,拥幼主端宗(赵星)皇子(赵昺),御舟逃至泉州顺济桥。守泉州城的闽广招抚使、舶司提举蒲寿庚,已叛宋降元,闭城拒命,反以舟师助元追击,致使皇子兄弟失散,端宗由张元帅保护,由泉州东门法石,从水路逃至蛆江、围头湾。皇子(赵昺)由泉州南宋宗子及十名进上,保护从陆路逃至晋江下辇(下辇村名的来由)。在举国安危的紧要时刻,许汉青和夫人急速率族丁、义兵,配合总兵刘洙,前来保护,沿途与元军大战于可摹埔。许夫人奋杀突围,皇子方得脱险,途径许西坑村(与下厝许交界,有御路桥,此桥现被水库淹没)按计划在塔头堤边南岳庙会合,因形势转变恶劣,张世杰已保护端宗,从海路渡到漳州白水营。继后再由元帅张世杰,护驾至广东崖州浅湾。许夫人因此奔赴闽西,抗元的烽火点燃在闽西一带。
  许汉青自可幕埔大战,与许夫人失散,退守东石畲家寨,焚招降书,拒降斩敌使,宁死不屈,舍生取义,为国殉难。
  景炎元年(1276年),降将王世强导元军入福州,许夫人的父亲陈文龙坚守孤城,腹背受敌,责以大义“生为宁臣,死为宋鬼”。拒降斩敌使,誓死抗元,终因寡不敌从,城陷被俘,械押杭州途中,于公元1277年4月25日在岳武穆庙,忠烈殉国。
  奔赴在闽西的许夫人,得知亲人先后殉难,更加激发她的抗元决心,继续在闽西招募义军,联络闽西畲族酋长蓝太君,漳浦农民起义军的首领陈吊眼和闽北政和起义军首领黄华等,继续抗元,从此畲汉联军转战闽粤,势力遍及漳、汀、潮一带,号十万众,连营数百里.军威大震,声势浩大,震动元朝廷。
  公元1277年7月,张世杰和文天祥在闽西募军,许夫人起畲族24崛的子弟兵勤王,会同漳浦农民起义军畲汉联军,配合宋军,两次围攻泉州城,讨伐叛将蒲寿庚,因元将唆都派兵增援,蒲寿庚方得转危,二次围攻,都未能得胜。同年11月元军统帅刘深率军进攻广东浅湾,张世杰为保护浅湾而撤泉州之围,在紧要的关头,许夫人率军驰援,与元军大战广东百丈埔,大败元军。
  祥兴二年(1279年2月),宋元帅张世杰又与元军大战于广东崖山,因军力不足而败绩,宋元帅张世杰,宰相陆秀夫抱幼主投崖,壮烈殉国,南宋就此结束。
  公元1280年,元朝的政权稍定,叛将蒲寿庚带元军,对泉州的赐恩许,及泉南一带许氏,沿途进行大烧、杀、劫虐,火烧东石畲家寨、陈厝之惨,许汉青和夫人的故乡许宅巷被废平,汉青的府第化为灰尽,家成废墟,东石的陈宗许族毁于元兵之火,族亲亡于元兵刀下。逃至龙头岭,石龟之间,四处依附族亲,亦有部份逃居在19都林边乡,后迁居到台湾,还有逃生到深山密林中去,惨不可言。东石许姓就此被废乡矣!七百多年,尚留在人间传颂。
  公元1280年8月,元朝为镇压福建义军,元军会师福建,元将唆都率精兵,向南诏乌山湖内村猛攻,许夫人和陈吊眼率义军,拒险出击,智败唆都,全歼元军,惊震元廷。
  同年秋冬,元世祖加封完者都,为镇国上将军,征闽都大元帅,召集福建兵力,围攻漳州,逼使黄华屈服降元,并授黄华为徵闽副统帅,在叛将黄华的响导下,被攻50余寨,义军重陷困境,逼使走上千壁岭,扼守自固,坚持一年之久;后因陈吊眼之叔,陈桂龙动摇变节,陈吊眼不听妹的劝阻,误中奸计,错杀亲妹陈吊花,在突围中几乎全军覆没。公元1281年11月,义军的首领陈吊眼,壮烈牺牲。在诏安乌山千壁领,为纪念抗元英雄,此岭故改为陈吊岭。
  事后,守在畲汉寨堡的许夫人,亲率畲汉义军,冲出重围,驰骋沙场,英勇奋战,出黄岗于东洋屯百丈埔大战,于公元1282年3月初九日,热血捐躯,英勇殉国,时年三十岁。轰轰烈烈的抗元斗争,坚持了六年之久,在这漫长艰苦的岁月里,生死扑斗,未能达到英雄们的志愿,可是在这封建王朝斗争的社会里,许汉青的家财百万,倾家义举,忠心爱国,许夫人是世上罕有的女中豪杰,巾帼英雄,夫妇忠心耿耿,殉节丹心的英雄事迹,人心赞叹不已,可钦可敬,可歌可颂;巾帼英烈.功昭日月,铸上历史光辉的一页,青史留名,千古自在,英风永垂!(东石镇区许氏联谊会秘书长许祖伦写)东石的许夫人宫一东宫圣殿许夫人壮烈牺牲后,其红装碧血,她的爱国护民,仁慈淑德,尚存于世,故居东石鳌头境,许宅邻近诸人,缅怀她的忠贞气节,故偷塑她的金身纪念,敬而有神,有求则灵。
  至明洪武七年(公元1344年),善信为其建祠在许宅巷(祠址在东石影剧院西侧)明万历十年重修,遗下许夫人系马石,刻有《抗兀民族女英雄许夫人石碑》:共和年间,因晋盐兴建,开拓公路,其祠被拆,建水闸.但许夫人妈的忠魂灵应不灭,于是东石十都周作人老善士、王清泉姑等诸善信,发动募资,于1980年重建在东石邮电局后,又因邮电大楼扩建、宫祠须再迁移,于1991年三迁于电厂后。
  后因社会建设事业的发展,该祠宇四周的民房建设高层,而宫祠的地理处于低小,许夫人妈的香火增旺盛.每逢圣节.善信拥挤,香烟浓郁,故未能适应需要:欣逢董事会扩大之期,在秘书长许祖伦的倡议主持下,因地制宜,利用空间,下为戏台,上为宫殿,鼓励发动全体董事,为许夫人妈重建宫殿,得与全体董事热诚的赞举.当即组织捐募组,成立建委会,得与各村董事代表、董事、广大善信、及各界贤达人士鼎力的支持,三十多个村落,不分姓氏的善信,在董事长黄河杰老善士的带领下,诚心诚意的为许夫人妈办实事,至2000年重建,名为东宫圣殿,宫容壮观独特,广大善信千秋奉祀。
  为弘扬许夫人的忠贞爱国的英雄事迹,敬仰她殉节为神,庇佑苍生的灵应,故搜集有关历史资料,找到许夫人的祖家,长乐市文岭镇阜山村陈文龙之女。许夫人宁静思祖,善信奉许夫人神灵的旨意,曾=次谒祖进香,福建省陈文龙历史研究会也亲临学术考证,并带东南电视台的记者现场□访,许夫人陈氏淑祯,是我族在历史上,一位的巾帼英雄,这是我族的荣耀。
  (东石东宫殿董事会秘书长许祖伦)许汉青、许夫人纪念堂与东石许宅户共和太平,政通人和,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各地的许姓宗人,来到东石参加工作、办工厂、做生意等的人甚多,了解东石在历史上,有我族住居的圣地;更有先辈许汉青和许夫人抗元的英雄事迹。诸宗人又散居在东石镇区,为此,在许炽福老先生的主导下,发起组织东石镇区许氏联谊会,所以来自五湖四海定居的东石的宗人,有100多户,人口400多人,都热情参加,大家同心同德、团结一致,发挥互助互爱,敦亲睦邻为宗旨,参与开展各种社会活动。
  联谊会尚无一个凝聚点,适逢东宫许夫人妈,宫边有位空什余地,在联谊会秘书长许祖伦的倡议下,在此地兴建许汉青和许夫人纪念堂,亦可作为我们联谊会开展活动集中的地方,得与联谊会全体成员的赞同,雄心壮志、展望未来、经多次的讨论,与有关方面联系取得支持。在许织福、祖伦、祖丁、剑秋、再欣、武福等人热情主动下,奔波我族,发动募资。得与菲律宾许氏宗观总会许龙宣、许龙练、许龙啖等宗老先生,厦门宝龙中心许健康先生的令尊许书藏老先生、令堂王秀琴女士夫妇鼎力资助,并承蒙海内外宗观、宗长、宗贤的热情支持,慷慨资助。许汉青、许夫人纪念堂于公元1998年闰五月廿六日吉时动上开建,现已暂建到第三层。
  复兴东石许氏,弘扬祖德宗功,继承先辈的光荣传统,是我们为许族后代子孙应尽的职责,追本溯源,着重历史,光复祖德,尊宗敬祖,是我们共同的美德。
  东石镇区许氏联谊会会长许炽福,一生忠心耿耿为教育事业服务,桃李满天下,中华诗词学会会员,著有《印斗山房诗词》一册。
  据东石历代各姓氏的命名,如玉井户、西宅户等,经联谊会全体成员研究,决定我定居在东石镇区的许姓命名为“东石许宅户",在历史上载上新的一页。

知识出处

泉郡许氏宗祠

《泉郡许氏宗祠》

出版者:中国文联出版社

泉郡许氏宗亲,包括泉州、晋江、石狮、南安、惠安、同安、安溪、永春、德化、金门,分布于三百多城镇和乡村,人口约有四十多万人,其中不少流播于台湾、香港、澳门地区和东南亚各国乃至世界各地。许姓与其他姓氏一样,都保持着浓浓的血缘亲情,思亲念祖的感情始终非常强烈,木本水源的观念不断加深,“立名节,敦实学,笃其志,励子孙”,不忘其本的意识很强。明清以降,泉州向外拓殖,不少民系又向港澳台地区以及东南亚乃至世界各地移居。这种思亲念祖的感情又加深一层。

阅读

相关人物

许祖伦
责任者
许织福
责任者
许祖伦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泉州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