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石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泉郡许氏宗祠》 图书
唯一号: 131020020210006732
颗粒名称: 东石镇
分类号: K928.75
页数: 19
页码: 63-81
摘要: 本文介绍泉郡许氏宗祠龙湖镇的情况,其中包括龙湖镇山头村许氏祖厅、东石镇大房许氏宗祠、东石镇井林许氏宗祠、东石镇许西坑许氏宗祠、东石镇石兜许氏祖厅等。
关键词: 泉郡许氏宗祠 晋江 龙湖镇

内容

大房许氏始祖系河南光州固始县人,自唐中迁兴化北山阳,后转漳州居住 ,直至许有稷公十一世孙许璋,于宋庆历壬午科中进士,知建州,宋英宗时署太子太师,官侍御,号银青大夫,即由漳入泉,不设有府第于泉城, 只家居蓬山(庵山),是大房许氏开基始祖。璋公生二子,长子规公居蓬山,次子矩公居榕林。看守坟陵,故名(瑶林)。大房许氏至十三世明德武公,智勇机谋,统领民兵,捕灭寇乱,以功封九品,筑围海燎为田,生六子(恭、宽、信、敏、惠、奇),分六房头,现存长房、三房、六房。(一)长房,于明正德年间,支分南安三十六都梧茂村,传至十七世昭公次子续时,迁居本市岑张村,传岑张许氏,至二十七世相公分一行公,(许绍勋)于大明乙酉任重庆府府道,尚分支后壕村许氏。(二)二房迁居泉州。(三)三房传至许斯美公(德秀)迁居奄前后,定居安海浦边村,传浦边桥头许氏,至二十世 ,许伍郎迁居马山后定居龙湖亭、玉斗,传龙湖亭、玉斗许氏,后再分支深沪港阜后山,三房份又分支十一都域头、安溪县西塘,又分支石兜,吕厝。(四)四房迁居内坑驷行村。(五)五房往广东。(六)六房支分井林村、什姓许、桃宅、南安桥头。大房有支分台湾凤山县,鹿港恶吠厝、 金门、澎湖,在大陆有支分:厦门、石狮、青阳、泉州、上海、天津、广州等地。移居国外如菲律宾和星马、加拿大等国家。如今大房村内,许氏长房分相公、揽头、霞菓、祥菓等四柱;三房支分大上舍、小上舍;六房分支前厝厅、后厝厅、九架、下六房。(七)十六世午安珩公,元至正年间进士,任大理寺左评事,迁居井林为井林许氏开基始祖。
  蓬山许氏宗祠,于宋嘉定年间,系七百年前(1305年)初建小宗祠,后来在元末为表彰明德武公祠改建,为二落大宗祠。于1976年重修。大门联曰:“开闽著绩垂千载,侍御分支第一家”。堤前有一对下马石。
  大宗派下有长房霞菓、祥菓二座新葺祖祠,金碧辉煌;有三房份豹山公祖祠,系元代进士十六世祖汝翊公号豹山公建祠,于明末九叔公拆二世祖祠杉木支援郑成功造战船,驱逐荷兰侵略者,收复台湾,于丁末年许琚公重建,1998年重修,显赫“元儒世家”。
  蓬山宗族辈份:以福用世钟为序,从三十四世起:其在昔畴咨四岳山尧阶登舜陛爰历八朝贻银青允为蓬山振武继自今边豆大房拥瑶树护桂林曾经两省歌鹿宴长使晋水回澜现自三十四世至四十一世,八代同堂,人丁二千三百余人,历代村民励志图强、奋发有为,今有中小企业十余家,发展势头强劲;并建有省市县级粮食自给工程500亩。村中铺设水泥路面20000平方米,村容宽敞;办学悠久,现有在校学生500人,培养大中专生近200人,教育蒸蒸日上,人才辈出。
  宋代许璋公英宗时上柱国银青大夫,宋代许辉武举,元代许珩至正年间进士、官大理寺左评事,元代许七十八公任徽州教谕,元代许汝翊进士,明代许琚官将仕郎、广东巡析,明代许九公郑成功部将,明代许绍勋天启乙酉举人,官重庆府道台。民国许文波国民党县党部监察委员。
  建国以来人才辈出,学有成者:许枞(又名许树):中共地下党员,德化县劳教所所长。
  许畴炮:原泉州市广播电视台负责人。
  许世界:原晋江市土地局局长。
  许文尚:原罗山镇党委书记。
  许勇深:天津大学教授。
  许清顺:同济大学教授。
  许泗海(吕厝):晋江市土地局局长。
  许咨宗(吕厝):原中国科技大学教授。
  许松林(吕厝):原泉州市邮电局党委书记。
  村中现有成规模企业(年产值三千万以上):晋中贸易有限公司(厦门):董事长许子良,主营出口工业产品。
  晋江永大毛式纱有限公司:董事长许文河,主产出口纺织产品。
  晋江永祥针织有限公司:董事长施丽明,主产出口针织产品。
  晋江皇佳铁艺有限公司:董事长许畴猛,主产出口铁花铁制品。
  晋江卡丹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许畴都,主营服装产品。
  晋江市东石镇井林村许氏开基始祖珩公,是元代至正年间进士出身,历官大理寺左评事,系宋代侍御璋公(宋仁宗时,任太子赵琐的太师,赵琐即位神宗称璋公为许侍御)之十六世裔孙。许侍御璋公自北宋(1068年)择居泉郡十都大房,为许氏蓬山一世祖。传至十六世祖毋公于元代至正(1334年)从大房六房份分派择居井林。其孙辈十八世祖承事公、处士公分为井林许氏东、西两房柱。承事公之子十九世祖百三公传三子:长为贵生公,传顶、下西厝两支柱;次为应祖公,传大厝下六个房份;三子为应宗公,迁徙福州市郊,今传一千余人。大厝下第六房份之二十三世玉斋公分居什姓桃宅,今传二百余人,长房份培是公传桥头许氏,大厝下第三房份于三十一世许天兴公偕五子迁居台湾台南府下南路,今传千余人。井林许氏裔孙居东房(顶下西厝,大厝下长、二,三,四、五、六房)和西房,两大房份至今已传二十八代(十六世——四十四世)而今八代同堂,在村人口四千多人,还有旅菲、马、新、印尼侨胞八百余人,旅居港、澳、台侨胞二百三十多人,而外迁福,厦、泉、漳也有五百余人。
  井林许氏郡望“侍御传芳”,灯号“蓬山衍派”,辈份昭穆,从三十一世起至四十四世:绵延景福培昌派,永赐(昔)和家(佳)发其样井林现存下祠堂“许氏宗祠”建于清代康熙庚辰年(1700年),壬午年竣工,是东房第六房份(大三落)十八世祖君基公独资捐建。在建年间康熙辛已年延平知府范光阳赠“汝南峻望”匾额一方,君基公亲署宗祠联曰“亲疏远近本同胞但推恩无分彼此,士农工商各一业苟为善不辱祖宗”。上祠堂建于清光绪年间,奉祀东房贵生公之裔孙昭穆牌位。有祠联曰“南献金山朝北斗,西奠宏基衍东房”。下祠堂规模是两进三间张,以特大福杉建构,享有“塘东崎、檗谷大,桂林祠堂杉概泉州南门外”之誉。
  祠堂内立有井林开基始祖元代至正翰林大理寺左评事珩公“进士”匾,还有明代隆庆庚午科苏州别驾云池公“进士”匾,嘉靖四川绵竹知县朋桂公“进士”匾,万历四川陆昌府署登仕郎宗岳公“文魁”匾。清代康熙荣禄大夫右都督陕西游击功二次邦伟公“四代一品”匾,光绪武举人晋招公“武魁”匾、“贡元”匾.井林自元代进士肇基开乡以来,簪缨奕世,科甲蝉联,有“双龟抱印斗,纱帽九十九“之称。民国九年(1920年)孙中山北阀军第二路军司令许祟智将军率部东征,自粤入闽进驻井林宗祠,捐银1000两,并亲书赠“启迪后昆”一匾,创办“桂林学校”。
  井林村学业有所成者:黄浦军校毕业仕闽淅赣盐政公署署长许派隆,新加坡总工会主席,抗日军总指挥许昔珍,旅菲侨彦许培郡,著名作家许锡荣。
  建国以来,人才辈出,学有所成者:许希哲:台湾名作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许永辉:内蒙古水电厅副厅长。
  许沛然:福建省侨联离休处级干部。
  许敏络:原香港武夷建筑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
  许永扶:香港中国银行市场经济部长。
  许水番:原北京化工厂副厂长,总工程师。
  许夕明:厦门象屿保税集团副总经理。
  许永水:原中国银行厦门支行副行长。
  许天佑:华桥大学土木系党委书记系主任、教授许水评:中国化工学会研究员。
  许文英:福建农林大学教务处处长,教授。
  许丽英(女):福建农林大学教务处教授。
  许鸿川,福建农林大学教务处教授。
  许永都:原中共晋江纪委副书记。
  许荣誉:泉州第一医院医学教授。
  许雄伟:泉州第二医院副教授。
  许长庵:厦门市教育学院中教组语文组长。
  许长华:晋江第二实小校长,特级教师;2006年荣获福建省中小学优秀校长称号。
  许昌升;原广西丝绸进出口公司副总经理。
  许派希:原泉州市国家安全局行政科科长。
  许世团:福建省炼油总厂财务处副处长。
  许清爽:晋江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教科文卫委主任。
  许侨良:晋江市民政局局长。
  许桂阳:中共安海镇党委副书记代镇长。
  村中知名企业:福建省泉州喜多多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许庆纯、许金锁、许永生,公司被评为福建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喜多多”什锦椰果被评为“福建省名牌产品”,荣获中国驰名商标称号。
  晋江市东石耐特克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许文强,公司占地58亩,主产摩托车配件,畅销全国各地,远销欧美东南亚等国。
  正新机构:董事长许永评,企业主营:油墨、矿业、化工、贸易.正新油墨荣获“中国名牌”称号。
  泉州大洋工贸有限公司:董事长许蛟,主营出口工艺产品。
  晋江宏德胜有限公司:董事长许永德,主营电子配件、汽配。
  福建省晋江三禾文具有限公司:总经理许树树主营儿童用品,学生文具系列,公司卡通形象“苹果熊”荣获“中国最畅销文具品牌”称号。
  晋江东石和兴纸塑有限公司:董事长许佳和,主产水泥袋。
  福建晋江东石塑料包装厂:董事长许永情、许文滔,许文远,主产“保利龙”塑料包装。
  泉州莱福保健食品公司:董事长许永清,主产罐头食品。
  泉州莱福汽车配件公司:董事长许庆祥,主产汽配。
  晋江市杰信塑泡有限公司:董事长许志勇,主产塑料包装品。
  晋江恒利塑料有限公司:董事长许文凭,主产塑料坐垫。
  泉州市海旺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许派旺,主产水产品。
  晋江井林三金文具厂:董事长许荣鑫,主产卷笔刀芯文具。
  晋江桂林橡胶厂:董事长许祥碧,主产橡胶管。
  晋江市百家味食品厂:董事长许昔轮,主产罐头食品。
  许西坑,原名浒水西坑,位于岱山(石佛山)南麓,村落坐东向西,村前有一条成溪活源,从北至南,传西向东流归大海,即名浒水。而村盘系一低凹盆地,故名西坑,所以取其系为浒水西坑者,简称浒里。乡中聚居数姓。至于神宗万历七年已卯(1579年)。吾祖诒谋公,乃唐左侍御爱公之十六世孙,六世祖文耸公之裔孙,由前埔迁居于石佛山头街(已废)。以磨豆腐、养猪为业,后卜居浒里,自后聚居诸姓者纷纷外移迁出。唯吾许氏独居,故称许西坑是也。
  诒谋公肇基浒里为一世祖,生子四,长房四十八郎,二房四十九郎,三房五十三郎,四房遯叟,按长房公居吕厝村,瑶前村,二房分居郭厝村、石兜村、吕厝村、瑶前村,三房原居本村,四房分居霞里(即下厝许村)。许西坑村在村人口三千余人(包括本村及外出,计五千余人)。
  许西坑许氏宗祠,初建于清朝中叶,原只建顶落。至光绪年间再续建下落,为三开张二进宗祠,于光绪十六年庚寅(1890年)落成袝桃庆典,至今又116年,村人有志之士纷纷发出倡议重建宗祠。
  许西坑原地盘宽敞,有土地三千亩左右。生活以农业为主,后来因多建设,如水库、房屋、公路、石壁水渠、公共设施基建等,面积大为减少,人口又增多,现每人平均不上七分旱地。
  改革开放以来,村容村貌大为改观,村民社会公德素质日趋提高,村四面环村路已铺水泥路,村委会三层楼筑起,小学校舍一座三层教学楼三十间,小学生四百余人,教师十六人。教学质量大大提高,现有大专学生150左右人,大中小教师40余人,镇级以上行政干部30余人,医生10余人。文娱生活日趋活跃,灯光球场、老人活动中心早已构建完工。据曰,许西坑村“南音”是闽南一带的渊源地。古今史上,代有名贤,令人称赞许崇山:生前往台,先任一船厂经理,后任台北市晋江同乡会秘书。子女群英杰出,6人均为大学生、研究生,长子许萝贤往德国留学。
  许文献:生前为大学教授,红色科学家,在海南岛热带作物研究所工作,研究橡胶树专题,发明一项药物(乙稀二)注射橡胶树,可增产3%,还能增加橡胶树生命。
  许永忠:男,现漳州师范学院教授。
  许天祥:男,现晋江磁灶镇长,副处级。
  许武楮:男,晋江农林局副局长。
  许治劳:男,现任集美区副区长,副处级。许文单:男,原任厦门市公安局民政局长(酬级)。许祖篆:男,原任厦门市人民政府综合科科长。许武勤:男,现任晋江侨声中学校长。
  许礼义:男,现任金井镇副镇长。
  许其日:男,现任永和镇副镇长。
  石镇石兜村,系大房村委会的一个自然村。东与大房村和坑园村毗连,南跟吕厝村相依,北靠近小白山、曾厝村,西北有许西坑村,是一个以农业为主要收入的村庄,近几年来企业有了一定发展,村中有一座东石镇盘龙宫,被晋江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列为文物保护单位,村民一贯勤劳耕作,遵纪守法、俭朴持家的优良作风代代相传。
  石兜村许氏有两支系:一支系是由晋江市金井镇湖厝狮头围内份支祖,十六世祖寅宣许公,分居英林镇高湖村,至今有五百余年,为高湖村许氏开基始祖。寅宣许公分居高湖后,传至七世,人丁稀微,至十二世,古围公即在清乾隆年间,为发展之计,始迁居石兜,为石兜村高湖份许氏开基祖。
  另一系来自许西坑村二房份,时间在清道光年间,现传至六世,石兜大柱祖厅现人口45人,溪墘祖厅现人口43人,顶厝二落祖厅现人口116人,顶柱双栈祖厅现人口42人,计人口有246人,许西坑份许氏祖厅亦有四座。
  据古老云:清乾隆年间,高湖份天辉公,支分台湾,由于失联系,现情况不明。
  石兜村许氏现全村有大学生二人,中小学教师十二人,行政干部五人。村中有许、庄、颜三姓,共有人口七百余人,许姓占五百余人,三姓能和睦相处,如同一家,优良风气值得提倡。
  郭厝村地处东石镇北部,东北与许西坑相连,浒水绕东南而流延沿岩头山,西通石东公路与山前村相邻,南延平康,西北与闽南名胜古迹岱山石佛寺相望。
  人口六百人,现在校大学生20余人,村产业支柱为石材、雨具、服装汽配等诸多企业 。经济发达,新屋林立,座座创新,山水环抱,风景幽雅。
  郭厝村的由来,原宋朝郭药师之后裔,避乱迁居于此,明时有几千人,清朝时期因患瘟疫死亡过半,一余者逐渐移居他乡(许西坑、金井、平坑、郭岑)。
  尔后由许西坑二房二支学赞裔孙仕聚公卜居于此,郭厝与许西坑遂成一体。
  东石镇下厝许村,有碧山水来朝,白墩石鼓亭环卫,南有东大路,又有安海通金井围头要道,西有宋帝恭宗逃难至此,所搭建的御道桥,现已建成“达群水库”,碧波倒映,绿水清澈,境势壮丽。
  东石许西坑下厝许村,原由石龟六世文耸公分居钱埔村,至明神宗万历七年,再由钱埔分居浒里(即许西坑村)。浒里一世祖贻谋公四子:遯叟公分居白山(大白山村) ,后移居在大白山西南方建新村为下厝许村,号霞里。遯叟公为下厝许村许氏开基祖。下厝许村迁居至今已有一百余年,叟公世代藩衍子孙,现全村人口有600多人。尚有分居台湾大糖榔堡,海波寮各地,浙江温州瑞安县西门,印尼,新加坡,泉州,同安等地。下厝许村有四宫庙,即大白山、小白山二宫,本里二宫,一宗祠,就是下厝许村许氏宗祠,均为先祖所创之业。
  下厝许村迁居至今已有一百余年,遯叟公世代藩衍子孙,现全村人口有600多人。尚有分居台湾大糖榔堡,海波寮名地,浙江温州瑞安县西门,印尼,新加坡,泉州,同安等地。
  下厝许村有四宫庙,即大白山、小白山二宫,本里二宫,一宗祠,就是下厝许村许氏宗祠,均为先祖所创之业。
  古今史上,代有名贤,令人称赞:许子逸:早年毕业于南京神学院,后迁居泉州市任内村,南街礼拜堂传教牧师。
  许真真:许子逸长子,现住美国纽约,博士学位。
  许明明:许子逸次子,中国足球高级教练,曾获多枚奖章。
  许书远:原内坑镇党委书记。
  许祖实:新加坡侨亲,星洲振发造船有限公司、马康海运有限公司董事长。
  东石镇吕厝村,原为吕姓居留地,故名吕厝,时过境迁,现均姓许。
  吕厝村是东石镇大房村委会一个自然村,东与大房村毗连,北跟石兜村相依,南紧接着霞庄村。村人一贯勤劳耕作,遵纪守法,养成诚信俭朴的生活作风。村中有一座当境宫,取名敦仁宫,供奉保生大帝,另有一座馆庙,取名威凤殿,供奉玉皇三太子。
  吕厝村许氏来自三支系:第一支系,是由晋江市金井镇湖厝狮头围内份支祖,十六世祖寅宣许公,分居英林镇高湖村,为高湖村许氏开基祖。至今已有五百余年。高湖村许氏,为发展之大计,故放弃旧居,于清乾隆年间,迁居吕厝落户,其先祖用尚、用腾、用声三昆仲,由高湖村西山份移居吕厝,现有祖厅二座;先祖用喜、用样二昆仲,由高湖村西湖份移居吕厝,现有顶厝和下厝祖厅二座。距今已有二百余年,传至现在人口有485人。高湖村许氏在许厝头,现尚有一座五间张祖厝,已倒剩四面半壁墙,当地洪氏村民,为祭祀高湖许氏先祖,在祖厝墙边中厅建一间纪念亭。群众每逢清明、年节都到纪念亭内,仅具三牲酒礼和鲜果,行香、烧金、敬祀祭拜许氏先祖。
  第二支系,由许西坑迁来有两次,一次为该村长房份於十三世迁来,至今已传至二十二世,人口有300多人;另一次为二房份,十三世迁来,今已传至二十世,人口有150多人,长房和二房祖厅二座。
  第三支系,来自龙湖亭村,原有两户,至今已传九世,人口有185人,龙湖亭份祖厅一座。
  全村人口计1120多人,海外有一百多人,合计1200多人。据古老云,解放前夕,吕厝村许氏有分居金门,当时金门许氏族亲,每年古历十月初二日都有派许氏宗亲代表来参加祭祖活动,至今失去联系,现情况不明,待后查明。
  吕厝村人口多,土地少,村民只能从经商、求学、参军、从政等方面求出路,现有大学生十九人,参军复退在政府部门工作者有二十人,另在县和镇级部门工作者十七人,小学教师五人,中学教师二人,大学教师四人,大、中、小学教师计11人,近年来企业有了很大发展,全村企业有20多家。
  许金钱:晋江市东石振东开发区董事长,开发面积1500多亩。
  许鸿儒:晋江华刚鞋服制衣有限公司董事长。
  许友谊:晋江市恒隆拉练厂董事长。
  许永博:晋江市协隆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
  许永艺:晋江市协隆贸易有限公司董事长。
  许金表:晋江市弘腾时装针织有限公司董事长。
  许咨荣:现任村支部副书记,兼晋江市东石轧钢厂和塑料厂董事长。
  其他中、小型企业甚多,如:轧钢厂、松紧带厂、铸造厂、模具厂、印花厂、制衣加工厂、板材厂、绣花厂等。
  古今史上,代有名贤,令人敬仰:许咨宗:男,中国科技大学教授,曾数次出国讲学。养正中学每逢校庆之际,曾邀请讲学,是世界上第一个发现□子存在欧洲高能物理研究所科学家。许咨宗夫人林淑钦:女,中国科技大学讲师。
  许四彤:许咨宗长子,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现于美国留学(英文系)。
  许王秀淼:许咨宗长媳,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现于美国留学(英文系)。
  许四昱:许咨宗次子、次媳妇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现在该校任教授。
  许咨拔:男,中共党员,毕业于杭州大学,研究生、工程师,现任泉州光学仪器厂厂长。
  许良波:男,中共党员,复退军人,现任晋江市电力公司总经理。
  许武谦:男,中共党员,复退军人,原任晋江市物资局副局长。
  许东权:男,中共党员,复退军人,现任晋江机场党委书记。
  许四海:男,中共党员,复退军人,曾任晋江市土地局局长,现任晋江市纪委副书记许咨良:男,中共党员,复退军人,原任晋江市汽配公司总经理。
  许文寅:男,中共党员,复退军人,现任晋江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股长。
  许畴车:男,中共党员,复退军人,现任晋江湖中医院院长。
  许秋水:男,中共党员,复退军人,原任泉州海滨医院院长,泉州党校校医。
  许再生:男,现任马来西亚许氏宗亲总会贸易公司经理。
  许连生:男,中共党员,现任东石侨联秘书兼华南贸易公司董事长。
  许志鹏:男,中共党员,现任石狮华侨医院院长。
  许松林:男,中共党员,原任泉州市邮电局党委书记。
  许良友:男,中共党员,现任宁德市邮电局党委书记。
  许四旭;男,中共党员,现任厦门教育局科长。
  许文忠:男,中共党员,现任福建省建筑设计院院长。
  许金仙:女,2002年毕业于福州大学,研究生,现在该校任教。
  泉南古刹——蓬山溥济庵位于晋江市东石镇大房村蓬山之上,(因建庵于斯,故山名曰庵山或丰山)。1949年岁次甲戌年破土重建,丙子年大雄宝殿(俗称后殿)告竣。大殿气宇恢宏,复拱奉三世尊佛等。圆通宝殿(俗称中殿)亦已完成地基筑砌,古建材料尚在筹备之中,不日将可重光于世。复建后之大雄宝殿,佛像庄严、金身溢光、佛光朗照、匾额高悬、楹联抱柱、慧灯长明、香火日炽。
  据《泉州府志》第八册卷之十六记载:“溥济庵在蓬山,宋许侍御故宅,嘉定间(1208年)建庵,明嘉靖十四年(1536年)檀裔许琚同都人捐修。”《八闽通志》、《晋江县志》亦同样记载。另据《八闽许氏发祥史》、《蓬山许氏家谱》则详载:“晋江十都蓬山有溥济庵,此原系始祖许侍御故宅也,祖光州固始人由兴化北山阳徙居于此,……嘉定间以侍御故宅建溥济庵。……明嘉靖十四年将仕郎许瑁会同诸裔孙、都人重修,曾立碑以记其事……清顺治辛丑年(1661年)海氛迁界其庵遂圮,碑记皆埋没,莫得而寻至。至乾隆丁丑秋,蓬山肆崩,族人患之,族贤学机先生告以搬运土石填塞崩陷,树松柏以固地土,族人然之,时溥济庵夜屡现祥光,掘地补山得一片石,方面斜角,上有字样,久沾赤土,点画不分,以水而洗涤之,乃知是璃公重修溥济庵之碑志,仅有上半截,下半截无处寻觅,虽不克见全文,但碑文意思大体可知……”。综上正宪野史记载,溥济庵虽曾存世近五百年,备阅春秋,风风雨雨,岁月无情,兴废凡几,曾声光煊赫,香火鼎盛,名扬遐迩,盛极一方。然终毁于清初迁界之兵乱,距今三百四十多秋。后辈念念不忘先祖树德积善,泽芳后世之大德,念此庵乃始祖侍御璋公肇基发祥之地,是明德武功(附注1)、豹公山(附注2)、珩公(附注3)绍公(附注4)等先贤俊彦避难、读书之处,继承祖德遗风,重建溥济庵,吾乡有识之士时萦于怀。
  蓬山四周善信,屡见溥济庵遗址夜闪祥光,皆认为菩萨先圣显赫祥兆,发掘遗址重建溥济庵愈为宗人暨四方善信之共识。适逢1994年春,台北市台湾许氏谒祖团返乡谒祖,朝拜故宅溥济庵遗址。海内外宗亲静默肃立于蓬山密林之中溥济庵遗址,废墟历经数百寒暑、年湮代远、斗转星移,景换物迁,山洪冲积,封阡渐泯。眼前杂草枞生,仅存残砖瓦砾,面目全非,满目荒凉。诸宗心情沉重,斯时无声胜有声,心潮起伏,感慨万千。追溯吾祖,源远流长,子孙昌炽,枝荣叶茂,瓜绵绵,于今更为贤达辈出,后昆蔚起,多有经营建树,事业宏伟,生意兴隆,财丁并旺,增光于故园梓里之万千。而今朝谒无所,故居荒废未能光复,使后辈深感有愧于先祖在天之灵。于是,重建溥济庵已成为当务之重,尘封历久之庵宇有望重兴,吾族贤达志士不论耆老少杰,无不频频共襄胜举,款款同与盛事。首要举措,即成立“溥济庵重建董事会”,延聘族中耆老及热心公益之士,发动四方善信,集思广益,募集筹资,戮力共赴,董承其事。依据谱宪记载及历代口碑传说,在遗址范围内进行细致发掘清理,出土大量的宋代以来各时期宗教文物:石经幢一座,三宝石台一座以及断碑、残柱、古砖、瓦简、陶瓷等殊多遗物。其中石经幢八角呈锥形,高约0.65米,底径0.65米,上径0.37米,石刻花纹咒语图案清晰可辨;三宝石台六面,立体高度为0.60米,宽度为0.50米,平面为0.50米方形,四立面各刻一圆圈.圈内各刻书一字,依序为“佛”、“法”、“僧”、“宝”四字,每字约0.25米、楷书,笔迹刚劲。以上出土文物,经泉州市博物馆前来鉴定为宋代及元明时期文物,价值弥足珍贵。
  重建后之溥济庵,扩大其规模,依山递筑,因恐其山林旷野遭风蚀蚁蛀,易发栋腐檩朽。一改过去土木结构为花岗岩墙壁石樑石栋混凝土水泥结构。造形为单檐歇山顶式,三开间带后殿设三通门。殿宇巍峨古朴壮观,构筑鬼斧神工,地僻嚣尘,环境幽雅,四周绿树成阴,人工构造与自然风光辉映媲美,诚为蓬山胜境再添一大景观,供世人瞻仰、朝拜、浏览、观光之佛门圣地。
  溥济庵自昔建庵迄今历八百余秋,其间屡有兴衰,曾几经修葺筑建。从筹策缘募到集腋成裘;从依址复建到规模设计;从选材用料到鸠工督监。无不倾注着历代先哲贤达,宗亲仁人、四方善信、侨胞侨眷、乡彦村人倾诚心血,独具匠心,诚谓人神均感,兹值修篇撰文之际,爰予旌扬褒赞,以彰美德,载入史册。
  蓬山方圆数百亩,海拔百米,山川毓秀,松茂柏翠,四季长青,花香鸟语,景色宣人。溥济庵重兴于此山腹地,枕山面海,视野开阔,眼下畴田沃野,村舍城廓,历历在目;东海晨曦,龙江夕照,潮涌汐落,惊涛拍岸,心潮澎湃,蔚为奇观;远眺金厦诸岛,清晰可见,汪洋万里,航樯如织,烟霞帆影,海天闽物一览无遗,令人心旷神怡。
  盘龙宫重建碑志盘龙宫(原名威仪宫)奉祀阎君公,始建于明洪武三年(公年1370年),系元季道人吴济川先生传道缘首倡建。清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晋江沿海居民迁界,威仪宫顿成废墟。
  公元1982年,於原址东石镇石兜村,由庄书必等诸位先生。会同九、十、十一、十二都诸位乡仁耆老及海外侨胞,共同集资重建,为单檐歇山顶三间二进深,砖石结构,於石壁渠道,自西转北再转东而朝南,似长龙盘淤而过,故取名盘龙宫,1993年主宫告竣.1998年3月15日,晋江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公布列为文物保护单位,并竖立保护碑和保护范围,盘龙宫董事会,为表示董事致力重建,故立碑芳名,勒石留记。
  盘龙宫董事会立公元一九九八年七月日盘龙宫附记:据明初江西龙虎山正一天师云,闽省晋江威仪宫,乃北宋名臣包龙图学士,亲临正堂,惩恶扬善之所。又据通衢道人曰,万历间,包公(即包拯)特邀明故泉郡名医张朴让,专司世人疾疴,可见包学士生前殁后,一贯爱民如子。故海内外信民,祈禳谢者,顶踵相继,其香火分灵至本邑石厦溪以及台北大同高雄田寮等地。
  说明:于公元1992年6月13日,列为九、十、十一、十二都辖内重点宫庙之一。
  东石鳌头境许宅巷乃许汉青的故居。汉青公先祖是唐德宗年间为壬午科进士许稷公,官比部尚书郎。
  许汉青系南宋后期进士,官封“承信郎”。其先祖及祖伯叔连同他本人,就有十科十进士之荣耀。汉青和夫人,在故乡兴建府第,因建花苑,曾与蒲寿庚家结下了不解的仇恨。汉青继承祖业,帆樯林立于龙江沃,交易于福州、杭州,放泊东西洋,开设海上丝绸、珠宝之路,家财巨富,财势并兼,世人称其为“许百万”。
  许夫人系南宋末年,福建兴化军知军抗元名将陈文龙之女。文龙在咸淳五年,进士名列第一;德佑元年(1275年)授予知枢密院事,兼权参知政事。
  许夫人于公元1252年5月280,在长乐阜山明教堂出生,自幼在良好的家教薰陶下,秉承家训,知书识礼,喜好练习武术,学就武功,文武双全。公元1269年姻配许家汉青,结为夫妻,因她是官家之妻,又加上她和睦邻里、济贫扶困,仁慈淑德,深感人心,故尊称她“许夫人”。
  南宋德佑二年(1276年3月),蟋蟀宰相贾似道弄权,国祚衰危,元兵大举入侵,临安失陷,许汉青和夫人,深明大义,开始散家财,招募族丁,组织义军,加紧操练,准备抗元。
  景炎元年(公元1276年11月)元兵直驱南下,宋元帅张世杰,拥幼主端宗(赵星)皇子(赵昺),御舟逃至泉州顺济桥。守泉州城的闽广招抚使、舶司提举蒲寿庚,已叛宋降元,闭城拒命,反以舟师助元追击,致使皇子兄弟失散,端宗由张元帅保护,由泉州东门法石,从水路逃至蛆江、围头湾。皇子(赵昺)由泉州南宋宗子及十名进上,保护从陆路逃至晋江下辇(下辇村名的来由)。在举国安危的紧要时刻,许汉青和夫人急速率族丁、义兵,配合总兵刘洙,前来保护,沿途与元军大战于可摹埔。许夫人奋杀突围,皇子方得脱险,途径许西坑村(与下厝许交界,有御路桥,此桥现被水库淹没)按计划在塔头堤边南岳庙会合,因形势转变恶劣,张世杰已保护端宗,从海路渡到漳州白水营。继后再由元帅张世杰,护驾至广东崖州浅湾。许夫人因此奔赴闽西,抗元的烽火点燃在闽西一带。
  许汉青自可幕埔大战,与许夫人失散,退守东石畲家寨,焚招降书,拒降斩敌使,宁死不屈,舍生取义,为国殉难。
  景炎元年(1276年),降将王世强导元军入福州,许夫人的父亲陈文龙坚守孤城,腹背受敌,责以大义“生为宁臣,死为宋鬼”。拒降斩敌使,誓死抗元,终因寡不敌从,城陷被俘,械押杭州途中,于公元1277年4月25日在岳武穆庙,忠烈殉国。
  奔赴在闽西的许夫人,得知亲人先后殉难,更加激发她的抗元决心,继续在闽西招募义军,联络闽西畲族酋长蓝太君,漳浦农民起义军的首领陈吊眼和闽北政和起义军首领黄华等,继续抗元,从此畲汉联军转战闽粤,势力遍及漳、汀、潮一带,号十万众,连营数百里.军威大震,声势浩大,震动元朝廷。
  公元1277年7月,张世杰和文天祥在闽西募军,许夫人起畲族24崛的子弟兵勤王,会同漳浦农民起义军畲汉联军,配合宋军,两次围攻泉州城,讨伐叛将蒲寿庚,因元将唆都派兵增援,蒲寿庚方得转危,二次围攻,都未能得胜。同年11月元军统帅刘深率军进攻广东浅湾,张世杰为保护浅湾而撤泉州之围,在紧要的关头,许夫人率军驰援,与元军大战广东百丈埔,大败元军。
  祥兴二年(1279年2月),宋元帅张世杰又与元军大战于广东崖山,因军力不足而败绩,宋元帅张世杰,宰相陆秀夫抱幼主投崖,壮烈殉国,南宋就此结束。
  公元1280年,元朝的政权稍定,叛将蒲寿庚带元军,对泉州的赐恩许,及泉南一带许氏,沿途进行大烧、杀、劫虐,火烧东石畲家寨、陈厝之惨,许汉青和夫人的故乡许宅巷被废平,汉青的府第化为灰尽,家成废墟,东石的陈宗许族毁于元兵之火,族亲亡于元兵刀下。逃至龙头岭,石龟之间,四处依附族亲,亦有部份逃居在19都林边乡,后迁居到台湾,还有逃生到深山密林中去,惨不可言。东石许姓就此被废乡矣!七百多年,尚留在人间传颂。
  公元1280年8月,元朝为镇压福建义军,元军会师福建,元将唆都率精兵,向南诏乌山湖内村猛攻,许夫人和陈吊眼率义军,拒险出击,智败唆都,全歼元军,惊震元廷。
  同年秋冬,元世祖加封完者都,为镇国上将军,征闽都大元帅,召集福建兵力,围攻漳州,逼使黄华屈服降元,并授黄华为徵闽副统帅,在叛将黄华的响导下,被攻50余寨,义军重陷困境,逼使走上千壁岭,扼守自固,坚持一年之久;后因陈吊眼之叔,陈桂龙动摇变节,陈吊眼不听妹的劝阻,误中奸计,错杀亲妹陈吊花,在突围中几乎全军覆没。公元1281年11月,义军的首领陈吊眼,壮烈牺牲。在诏安乌山千壁领,为纪念抗元英雄,此岭故改为陈吊岭。
  事后,守在畲汉寨堡的许夫人,亲率畲汉义军,冲出重围,驰骋沙场,英勇奋战,出黄岗于东洋屯百丈埔大战,于公元1282年3月初九日,热血捐躯,英勇殉国,时年三十岁。轰轰烈烈的抗元斗争,坚持了六年之久,在这漫长艰苦的岁月里,生死扑斗,未能达到英雄们的志愿,可是在这封建王朝斗争的社会里,许汉青的家财百万,倾家义举,忠心爱国,许夫人是世上罕有的女中豪杰,巾帼英雄,夫妇忠心耿耿,殉节丹心的英雄事迹,人心赞叹不已,可钦可敬,可歌可颂;巾帼英烈.功昭日月,铸上历史光辉的一页,青史留名,千古自在,英风永垂!(东石镇区许氏联谊会秘书长许祖伦写)东石的许夫人宫一东宫圣殿许夫人壮烈牺牲后,其红装碧血,她的爱国护民,仁慈淑德,尚存于世,故居东石鳌头境,许宅邻近诸人,缅怀她的忠贞气节,故偷塑她的金身纪念,敬而有神,有求则灵。
  至明洪武七年(公元1344年),善信为其建祠在许宅巷(祠址在东石影剧院西侧)明万历十年重修,遗下许夫人系马石,刻有《抗兀民族女英雄许夫人石碑》:共和年间,因晋盐兴建,开拓公路,其祠被拆,建水闸.但许夫人妈的忠魂灵应不灭,于是东石十都周作人老善士、王清泉姑等诸善信,发动募资,于1980年重建在东石邮电局后,又因邮电大楼扩建、宫祠须再迁移,于1991年三迁于电厂后。
  后因社会建设事业的发展,该祠宇四周的民房建设高层,而宫祠的地理处于低小,许夫人妈的香火增旺盛.每逢圣节.善信拥挤,香烟浓郁,故未能适应需要:欣逢董事会扩大之期,在秘书长许祖伦的倡议主持下,因地制宜,利用空间,下为戏台,上为宫殿,鼓励发动全体董事,为许夫人妈重建宫殿,得与全体董事热诚的赞举.当即组织捐募组,成立建委会,得与各村董事代表、董事、广大善信、及各界贤达人士鼎力的支持,三十多个村落,不分姓氏的善信,在董事长黄河杰老善士的带领下,诚心诚意的为许夫人妈办实事,至2000年重建,名为东宫圣殿,宫容壮观独特,广大善信千秋奉祀。
  为弘扬许夫人的忠贞爱国的英雄事迹,敬仰她殉节为神,庇佑苍生的灵应,故搜集有关历史资料,找到许夫人的祖家,长乐市文岭镇阜山村陈文龙之女。许夫人宁静思祖,善信奉许夫人神灵的旨意,曾=次谒祖进香,福建省陈文龙历史研究会也亲临学术考证,并带东南电视台的记者现场□访,许夫人陈氏淑祯,是我族在历史上,一位的巾帼英雄,这是我族的荣耀。
  (东石东宫殿董事会秘书长许祖伦)许汉青、许夫人纪念堂与东石许宅户共和太平,政通人和,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各地的许姓宗人,来到东石参加工作、办工厂、做生意等的人甚多,了解东石在历史上,有我族住居的圣地;更有先辈许汉青和许夫人抗元的英雄事迹。诸宗人又散居在东石镇区,为此,在许炽福老先生的主导下,发起组织东石镇区许氏联谊会,所以来自五湖四海定居的东石的宗人,有100多户,人口400多人,都热情参加,大家同心同德、团结一致,发挥互助互爱,敦亲睦邻为宗旨,参与开展各种社会活动。
  联谊会尚无一个凝聚点,适逢东宫许夫人妈,宫边有位空什余地,在联谊会秘书长许祖伦的倡议下,在此地兴建许汉青和许夫人纪念堂,亦可作为我们联谊会开展活动集中的地方,得与联谊会全体成员的赞同,雄心壮志、展望未来、经多次的讨论,与有关方面联系取得支持。在许织福、祖伦、祖丁、剑秋、再欣、武福等人热情主动下,奔波我族,发动募资。得与菲律宾许氏宗观总会许龙宣、许龙练、许龙啖等宗老先生,厦门宝龙中心许健康先生的令尊许书藏老先生、令堂王秀琴女士夫妇鼎力资助,并承蒙海内外宗观、宗长、宗贤的热情支持,慷慨资助。许汉青、许夫人纪念堂于公元1998年闰五月廿六日吉时动上开建,现已暂建到第三层。
  复兴东石许氏,弘扬祖德宗功,继承先辈的光荣传统,是我们为许族后代子孙应尽的职责,追本溯源,着重历史,光复祖德,尊宗敬祖,是我们共同的美德。
  东石镇区许氏联谊会会长许炽福,一生忠心耿耿为教育事业服务,桃李满天下,中华诗词学会会员,著有《印斗山房诗词》一册。
  据东石历代各姓氏的命名,如玉井户、西宅户等,经联谊会全体成员研究,决定我定居在东石镇区的许姓命名为“东石许宅户",在历史上载上新的一页。
  代嘉靖年间,蓬山大房东舍许崇正(二十世)幼时到潘径村寄居于其舅父家中,年十七岁时与村中郑氏一女相配成家定居,营造家宅,宅中万木齐秀、百花盛开而桃花尤多,因而名曰桃宅,故崇正公为桃宅开基始祖。
  明万历年间桂林许氏二十二世桂阳公有子三。三子许玉斋(二十三世)分居桃宅,拓展基业,领地域东至张厝,西至塘边,南濒围头湾大海面对金门山。北靠(东石一金井)大路。并临海建祖宇,起辈字,自第十世至二十三世:讳:绵、延、景、福、培、昌、炽、永、赐、吾、家、发、其、祥字:芳、声、克、振、承、宗、派、丕、建、宏、基、贻、孙、谋至今已传二十代,今六世同堂(十五世——二十一世)共有二百余人。孙支蓬发外迁分支福州、漳州、建宁、大田诸邑。特别有千余人数分居台湾,总计许氏人口1200多人。
  历代以置渔船讨海谋生为主,明末村中渔船甚多,许多青壮应召加入复明大军充任船夫水手,随国姓爷复台而定居,乾隆时村民又成批相继入台开发,家谱可查注明“迁台荡”者几十个姓名(不录),有注明“迁台住居”者有:十一世:许高送、许高心、许高山、许高恩、许高宝;十二世:许尚世、许尚采、许尚懿、许尚驾、许尚合、许尚韵、许尚百、许尚韬、许尚感、许尚月、许尚报、许尚样;十三世:许福保、许福偕、许福罗、许福河、许福汉、许福石、许福顺、许福举、许福构、许福绞、许福投、许福笑、许福尝;十四世:许培溪、许培呈、许培甘、许培十五世:许昌满现存祖厅是单进五间张配建川门,建筑面积300平方米,前堤宽大也有300平方米,有竖一旗杆(旗杆石尚存)旌帜:清道光时十三世祖许福传入台应试中嘉义学第一名,榜名许鸿书被授为“拔贡”邑痒生。
  潘径桃宅许氏宗族,历来与台湾素有亲密的地缘、血缘、人缘、文缘关系,是吾郡闽台缘之一缩影。

知识出处

泉郡许氏宗祠

《泉郡许氏宗祠》

出版者:中国文联出版社

泉郡许氏宗亲,包括泉州、晋江、石狮、南安、惠安、同安、安溪、永春、德化、金门,分布于三百多城镇和乡村,人口约有四十多万人,其中不少流播于台湾、香港、澳门地区和东南亚各国乃至世界各地。许姓与其他姓氏一样,都保持着浓浓的血缘亲情,思亲念祖的感情始终非常强烈,木本水源的观念不断加深,“立名节,敦实学,笃其志,励子孙”,不忘其本的意识很强。明清以降,泉州向外拓殖,不少民系又向港澳台地区以及东南亚乃至世界各地移居。这种思亲念祖的感情又加深一层。

阅读

相关地名

泉州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