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湖镇龙江许氏宗祠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泉郡许氏宗祠》 图书
唯一号: 131020020210006722
颗粒名称: 龙湖镇龙江许氏宗祠
分类号: K928.75
页数: 4
页码: 45-48
摘要: 本宗祠概括了龙江许氏宗祠,由乡贤许际凤举重修,晋江市龙湖镇龙玉村乃著名侨乡,族居着龙玉村许氏裔孙,丰富楹联、题词洋洋大观,重建的龙江许氏宗祠,传说龙湖亭原系穆、杨、陈等姓居住地。省领导许集美、何少川、游德馨、宋峻、张明俊以及南海普陀山名刹主持等社会名流。为宗祠重光题词,源自蓬山(大房)季,于明朝初叶入赘龙湖亭陈家,龙江是我宗祠之雅号。泉州府志记载龙宫”现有泉州市人大副主任洪辉煌《保护母亲湖》的真迹。有香港太平绅士施子清的诗作《龙湖夜钓》,(庚年菊月)最享盛名的是有鲈鱼、乌鳗、鳖,呈现泉南佛国文化风俗;
关键词: 龙湖镇 龙江 许氏宗祠

内容

龙江许氏宗祠,建于清乾隆四年至光绪十一年,(1739-1885年)。由乡贤许际凤举重修,至今历121年。现祠于2003年6月重建至2005年10月竣工。位于晋江龙湖之畔,三面环水,湖光山色,风景秀丽。晋江市龙湖镇龙玉村乃著名侨乡,族居着龙玉村许氏裔孙,素称晋南望族。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地理风光,人情淳朴,堪称钟灵毓秀,人杰地灵,优美之景。重建宗祠,乃应太平盛世,亦应裔孙共同意愿,合乎民心,顺应潮流。宗祠堂构,金碧辉煌,宏伟壮观,雕梁画栋,栩栩如生,充分体现闽南高超工艺。丰富楹联、题词洋洋大观,记录着列祖列宗及先贤的丰功伟绩。丰富的文化内涵,鞭策着子孙后昆奋发有为,浓厚的血缘亲情,形成了敦亲睦族的热烈氛围。
  重建的龙江许氏宗祠,象征着龙玉村许族繁衍的摇篮,标志着龙玉村许族发展的历史,时代的里程碑。她将进一步发挥巨大的凝聚力,为祖国复兴发挥积极的作用。
  重建的龙江许氏宗祠,丰富的文化内涵,既集历史、地理、人文、风俗的因素,又融合艺术建筑,工艺于一身,堪称泉南名祠。
  传说龙湖亭原系穆、杨、陈等姓居住地。由于码石关锁为盖,金狮乳山为屏,又有龙湖环绕为带,水色山光,人杰地灵,真风水宝地矣!龙江许氏宗祠重光,幸得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民进中央主席许嘉璐亲自为祠题匾“德及四表”,高悬堂中。省领导许集美、何少川、游德馨、宋峻、张明俊以及南海普陀山名刹主持等社会名流,为宗祠重光题词,琳琅满目,满堂生辉。
  追本溯源,吾肇基祖五琅公,讳五、字正球、号东慕,于明朝,源自蓬山(大房)季,信公派下,昔居马山许坑源,至远尚公数传成族。五琅公,于明朝初叶入赘龙湖亭陈家,尊祀陈公陈妈,仍以许为姓,繁衍生息。公生四子:长盛谨,分居台湾、福清等地;次盛稳,分居本村西份;三子盛直,分居本村东份;四子盛义,分居本村长、二、三房份。繁衍昌炽,历六百多年,至今已传二十二世子孙。如今其裔孙主要均分居龙玉两村,在家人口3800人,外出和海外人口5000多人,总计人口8800人。苗裔遍布东南亚、菲律宾诸国及香港、澳门、台湾等地。
  龙江是我宗祠之雅号。龙湖方园3000多亩,渔米之乡。龙之湖,龙之宫,“配乾有象”“南极东溟”“化被草木”“赞化调元”历代文人墨客留下许多墨迹。早在元朝至正年间,泉州府志记载龙宫。明朝,陈让更有详细记述。历朝,每逢干旱,泉州知府到此祈雨,立下《祈雨颂碑》。关于许真人保护龙宫的传说,家喻户晓。清雍正年间,许俊领沿湖百姓抗暴,还政于民,有《官湖》石碑。现有泉州市人大副主任洪辉煌《保护母亲湖》的真迹。有东石龙江吟诗社的诗作,有香港太平绅士施子清的诗作《龙湖夜钓》:“夜半惊雷宿鸟飞,轻舟摇曳月低垂;忽然一阵桃花雨,来共鱼虾作鼓吹;客次常怀家乡好,蛰后又觉鳖甲肥;若然我妻容我懒,坐对碧波赏翠薇”。(庚年菊月)最享盛名的是有鲈鱼、乌鳗、鳖。村景有:七墩、八桥、三宝塔、金标门、文锦门、龙枫亭、龙永亭、维新亭、黄王爷、四王府、照五爷、十六位、城隍宫等,呈现泉南佛国文化风俗。因而,龙湖、龙宫就成为市文物保护单位及自然保护区加以保护,是旅游、休闲的胜地。
  许氏溯本,炎帝为元。宋宰相,王安石撰《许氏谱叙》,“许氏原为上古三皇之一,炎帝神农之裔者也”。炎帝之后,许由、文叔、许慎、许褚、许敬宗、许尧佐、许獬诸公名位,事业、人品均有建树,名垂青史。
  龙江人文:长盛不衰,代有辈出,早年有私塾,后有世明、启智学堂。现有晓新学校,泉州农工技校,士、农、工、商、军、政、教各均占有一席之位。早期的龙江篮球队,强手如林,掌冠晋南一带。龙江武狮队、湖脚的打鸟人、觅师《木偶》、《牛郎织女》、《刘胡兰》戏剧蜚声海内外。现时代的歌舞轻音、鼓乐吹打、煮烹厨师名闻遐尔。曾为革命作过贡献的五一、理工在这里进行地下活动,建立革命据点村。
  更为可贵的是龙玉村有光辉的过去,光荣的革命传统,不少革命前辈曾在这里留下他们的事迹和作出贡献,如原中联部副部长许立(许敬诚)、中国致公党副主席许志猛、泉州画院院长黄达德及历届任教的老师、工作干部,至今人们还不能忘怀。
  在我村也涌现许多优秀人物:清代,有领导沿湖百姓不畏暴政,向省台封疆大吏讨还民权的许二、许四、许俊:有中举闻名的许兆雷(时捷公),祠内曾保存着圣旨。民国时期,有个八名夫的国代许文锦;曾任福建省侨办主任的许良枫;以及一些菲华抗日志士名人,彪炳青史;现代有曾任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总工程师、博士教授许龙山;被誉为旅菲华侨旗帜的许龙宣,生前著有《八闽许氏发详史》《闽南晋江地方掌故》《闽南谚语铃释》等书籍及文章,对闽南文化有着特殊的贡献;现任有中国外交部曾驻美国洛杉矶领事许育红及曾任晋江市人代主任许龙烈;荣获美国总统科技物理奖许长补;现任菲律宾洪门进步党总部理事长许泽台、副理事长许泽堆等等。
  龙江昭穆(旧):盛世羡荣华,声名达帝殿,风云时际会,龙泽长根芽。
  字:东壁图书府,西园翰墨林,诵诗闻国政,讲易见天心。
  号;齐轩友山河,哼若让元伯,卿惠德孙廷,凯奏宗锡英。
  龙江昭穆(新):秀茂怀乔梓,成材乃克家,桂芳兰献瑞,启后锦添花。
  字:绚撰僻思敬,传经典式钦,文坛开富有,学海沏渊深。
  号:奇勋垂永远,赞绪颂咸亨,甲第联昭穆,代贤豪庆生。
  昭穆是认祖归宗的一种依据和人丁兴旺的标志。现己启用新昭穆“秀字”辈已二十年,玉斗村裔孙许秀秋,今已上厦门大学就读。
  自清至民国一直至今,一百多年历史,繁衍生息,尤其旅居海外的宗亲,他们飘洋过海,披荆斩棘,历尽艰辛,在外建立了许多辉煌的业绩。比较有代表性的人物有阿螺(称个、阔佬)、阿服、金标等家族。新进的代表人物有许长荣、许永山、许泽特、许泽查、许维新、许拱辰、许泽提、许文川,诸位宗贤,他们造福桑梓、报效祖国、报答家乡父老、显祖荣宗,是我族之光。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发展,经济繁荣,为我村带来蓬勃生机和良好机遇。现有协鑫、忠闽、飞龙、玉兴拉链;玉龙翔线业,农校家私、德昌盛、天津、龙腾服装;威龙水磨等企业33家,创产值7000多万至亿万元。人均收入7000多元,人们安居乐业,基本达到小康水平。同时涌现了许多优秀的企业家。
  星移斗转,岁月沧桑,列祖列宗,开垦耕耘,历经数百年春秋,如今蕃衍昌盛,枝荣叶茂,硕果飘香,我们应该珍惜过去,把握现在,憧憬未来,继承和发扬吾族的光荣传统,继续努力、探索、开拓、创新,创建更辉煌的业绩,争取更美好的明天。

知识出处

泉郡许氏宗祠

《泉郡许氏宗祠》

出版者:中国文联出版社

泉郡许氏宗亲,包括泉州、晋江、石狮、南安、惠安、同安、安溪、永春、德化、金门,分布于三百多城镇和乡村,人口约有四十多万人,其中不少流播于台湾、香港、澳门地区和东南亚各国乃至世界各地。许姓与其他姓氏一样,都保持着浓浓的血缘亲情,思亲念祖的感情始终非常强烈,木本水源的观念不断加深,“立名节,敦实学,笃其志,励子孙”,不忘其本的意识很强。明清以降,泉州向外拓殖,不少民系又向港澳台地区以及东南亚乃至世界各地移居。这种思亲念祖的感情又加深一层。

阅读

相关人物

许泽土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泉州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