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显济庙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莆田朱氏通谱 第二卷》 图书
唯一号: 131020020210006640
颗粒名称: 6、显济庙
分类号: K928.75
页数: 2
页码: 659-660
摘要: “显济庙”位于荔城区黄石镇井埔村,建造于北宋中后期,“文革”后期被毁,一九九五年在原址重建。原庙分前后座,现按原状建后座,座东北向西南,由正殷和两厅组成,占地面积586.25平方米,正殿占地126平方米,重檐歇山顶抬梁穿斗结构,面宽三间,进深三柱,祀朱默,配祀朱子。“显济庙”前身由华表、山门、前后座、东西廊及旁小轩组成,余三十间。后座为家塾,训子侄读书入仕,以效报国之忠,揭其匾曰“群仙书社”。族人见其恩宠,乃去群仙书社之号匾,金额曰勒赐“显济庙”,其祖庙亦如之。同时华志坛庙卷二第九页记载了朱默的功债;府、县志也记载了“显济庙”的来历。此庙乃市内罕见,省内不多的庙宇。
关键词: 显济庙 名迹 莆田

内容

“显济庙”位于荔城区黄石镇井埔村,建造于北宋中后期,“文革”后期被毁,一九九五年在原址重建。原庙分前后座,现按原状建后座,座东北向西南,由正殷和两厅组成,占地面积586.25平方米,正殿占地126平方米,重檐歇山顶抬梁穿斗结构,面宽三间,进深三柱,祀朱默,配祀朱子。
  “显济庙”前身由华表、山门、前后座、东西廊及旁小轩组成,余三十间。前座为家庙,祀先世神主,以寓时思之敬,揭其匾曰:“朱氏祠堂”。后座为家塾,训子侄读书入仕,以效报国之忠,揭其匾曰“群仙书社”。嗣是衣冠蕃衍,诗礼相传,或由科第跻仕版,或登贡籍升舍选者几四十有二人。自嘉定绍兴以来,或联名我荐,或高步蟾宫,摩肩接踵,光辉先后。朱熹慕名光临“群仙书社”,于绍兴三十年十一月在壶山藏修精舍写下《群仙书社记》。其记曰:“莆阳山水冠四方,气疏水南龟屿庄。储才挺秀不易得,今昔往往皆流芳。射策金门明主惜,谈经玉寨觅侯封。通籍曾为金马客,裁诗多伴玉堂郎。纷纷冠盖续前代,翩翩彩笔鸣于唐。风流儒雅建书社,紫芝奕叶分诸房。玉轴牙签悬满架,图书金壁贮盈囊。圣宋御极罗俊入,朱门造士更贤良。题名虎榜韩柳并,载笔鸾掖班马当。孔孟读书号此博,董卓诸史犹精详。诸翁歙气冲牛斗,伯氏文彩摩穹苍。桥梓祠源倒万斛,顼第簿•褂药三场。诗成解使鬼神泣,赋就感发侪辈惶。朝趋青琐收封事,日草黄麻宿末央。枫陛奏名依日月,柏台持节凛秋霜。国史四修声价重,文衡三典姓名扬。世掌丝纶垂宇宙,家传诗礼著莆阳。由来积善多余庆,谁谓天道空渺茫。莆人说此小瀛洲,群仙跨鹤来倘佯。壶山巍峨兰水沦,先生之风同共长。”
  朱默(字感通),生之日红光绕室,举家惊异。及长,丰姿颖俊魁梧,奇伟赋质。由于天纵倜傥自非常人。偶一日之间出没变化人莫测其机,众皆称默为神。
  二十有二不疾而卒。精灵在天,任庇国庇民之责,随处显应,操作威作福之权。时宋高宗南波,波浪兼天,身樽倾危,呼天救免。须臾见顺济娘娘拥族著红衣引兵护卫,继有朱大夫总管康现,遂反风息浪,保驾无虞。帝至临安,首封顺济为护国夫人(即妈祖林默),封都总管为灵威嘉祐候(即朱默,始封与加封诰文今存)。同时宋高宗差扬名主事督庙并赐联(天相朱门荷栋梁之重任,地雄黄石恢世代之弘规),丞相陈俊卿也赠联(功著熙宁桥古往今来人共仰,名垂显济庙春祈秋报岁常丰)。族人见其恩宠,乃去群仙书社之号匾,金额曰勒赐“显济庙”,其祖庙亦如之。其后朱氏后裔明朝布政使鸣阳题联(赫尔侯封百阵神兵曾护国,焕兹庙貌千年金甲尚腾空),后裔明朝东阁大学士兼礼部尚书朱继祚也题词:“威灵护庇”(原匾挂在庙中)及“五等荐封”、“崇德”(原壁石今存)。同时华志坛庙卷二第九页记载了朱默的功债;府、县志也记载了“显济庙”的来历。此庙乃市内罕见,省内不多的庙宇。

知识出处

莆田朱氏通谱 第二卷

《莆田朱氏通谱 第二卷》

本书介绍了莆田朱氏源于颛顼高阳氏之后,舜典名书记之焉。世传至唐宰相敬则公,凡一百零七世也。敬则字少连,世居于亳,以孝友闻,一门六阙,累朝族显,公炳正朝纲,以忠正义烈,史炳丹青。敬则生光顺、光迪。光顺居南阳,五传而工部侍郎澥公,因洛乱,携子太卿贻范、司勋贻逊,司门贻业避地于侯官,而复入仙邑之党田。太卿公生㺲,以明经授浙右监司,因诸贤黄河之变,侍母老,不拜朝命。改官仓守,因开屋石阜,故其世系为:光顺生守温、守温生子浑、子浑生申锡、申锡生石阜世系入闽始祖澥,澥生三子:贻范、贻逊、贻业,贻范生珏为石阜世系入莆始祖也。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