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宰相范履冰传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范氏族谱》 图书
唯一号: 131020020210003783
颗粒名称: 唐宰相范履冰传
分类号: K820.9
页数: 1
页码: 37
摘要: 履冰,字始凝,陕西邠州人。唐高宗显庆元年,登第。历任知县、知州。唐武则天垂拱中任鸾台凤阁平章事(宰相),始由陕西迁居长安。居相位,不畏权势,忠谏敢言。武后欲篡李唐的天下,甚为忧心。与魏元同相,政见相亲,情厚。并倡导任用贤能,罢黜贪官,为富国强兵之策。一年三改元,履冰上书谏之。武后遂徙李氏诸王,诛皇室宗戚。为篡夺李氏王朝作权宜之备。履冰生三子,长名曰冬芬,字天香,号邦瑞,登进士,授宣州刺史.次名曰冬菁,移居徒州。
关键词: 范氏 范履冰 传记

内容

履冰,字始凝,陕西邠州(今陕西彬县)人。唐高宗显庆元年,(即永微七年,公元656年)登第。历任知县、知州。唐武则天垂拱中(公元686-688年)任鸾台凤阁平章事(宰相),始由陕西迁居长安。
  居相位,不畏权势,忠谏敢言。武后欲篡李唐的天下,甚为忧心。
  与魏元同相,政见相亲,情厚。私谓元曰:“唐室将衰,武后之党日盛,有篡逆之行,天下危也。”魏元曰:“此乃待时观之。且今窅宗,看似聪明,观其作为,不难知晓。俟其时谏之。”履冰曰:“上昏臣乱,恐时不待。”魏元曰:“武后欲篡逆之事未明,如武后逆天下行事,李氏也不容,吾等当善处之。”履冰曰:“谨如命。”垂拱四年( 688年)履冰上书言:“亲朋党远小人,此国之福也。”并倡导任用贤能,罢黜贪官,为富国强兵之策。窅宗不纳。
  继之,武后任用私党日盛。遂改永昌元年为载初元年( 689年)。
  一年三改元,履冰上书谏之。武后则以坐举逆人故,于十月丁卯日,逮履冰下狱。武后遂徙李氏诸王,诛皇室宗戚。任用武氏宗成。为篡夺李氏王朝作权宜之备。
  武后欲行篡逆,先诛忠于李氏之臣,排除异己。于载初二年(690年)五月戊子日,处履冰死刑,九月改国号曰周。国号为夭授元年,履冰之忠谏可知矣。
  哀哉! 一代栋梁之臣,无罪而蒙难,则武后为剪除不顺已者•正谓天下忠谏之士献身以全名节也。
  履冰生三子,长名曰冬芬,字天香,号邦瑞,登进士,授宣州刺史.次名曰冬菁,移居徒州。三曰冬菖,景云二年(711年)登第,官授朝奉大夫,经略安抚史。

知识出处

范氏族谱

《范氏族谱》

本书始修于宋,宋庆历六年(1046年)皇帝宋仁宗御制范氏族谱序,曰“谱岂可不作,亦岂可徒作”、“范氏族谱,其尚钦哉!”宋皇祐三年(1051年)又有续谱,文正公为续修家谱作序,光绪二十六年( 1900年)又有一部续谱,其后能见鲜少,至20世纪90年代,才有高平堂范氏族谱、玉田范氏族谱出现。然由于房系不同,昭穆不明,且肇平、肇箕兄弟入广(业)以来已有470余年,未曾修谱,日居月诸,世运年湮,有失传之虞。今族亲为编修谱牒,派员到省内外广泛收集族史资料,时复三秋,几易其稿,经编写人员的辛勤劳作,终于完成这一浩瀚文化建设系统工程,填补了广业里范氏族谱的一项空白,为子孙后代留下了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