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范氏族谱》 图书
唯一号: 131020020210003751
颗粒名称:
页数: 2
页码: 3-4

内容

广业里《范氏族谱续修》即将出版之际,宗亲、族亲要我写一篇序言,同时汇集范姓的历史来源,地望分布,楹联,恐有蝇附骥尾而至千里之嫌。宗亲盛情难却,敬仰于修谱人员无私有恒的高尚情操,只能就本书爱慕与感受写几句话。
  族谱,又称家谱、宗谱、家牒、家乘谱录、谱牒等。历史是全息的,它的每一个鳞片往往可以反映整体的信息。族谱即是这样,它是人类血缘关系的记录,社会文明进步的轨迹,家庭起源、姓氏源流、家族形成、人物事迹、家法族规、风土人情、民族融洽及其繁衍生存、迁徙分布、发展兴衰的重要史籍。
  续修族谱,寻根问祖,究本求源,弘扬文正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民族优秀传统,促进精神文明建设;谒祖问宗,追缅先祖,既增强民族凝聚力,又弥补官修正史和方志的许多缺憾,真可谓一举数得。
  莆田广业里《范氏族谱》未曾有修过。中华民国二十一(公元1932 )年间,借洋坪“范氏祠堂重修峻工庆典良机,各房代表商定今后的“辈字”统一按“祖、武、子、绍、箕、裘”;“孝、悌、忠、信、仁、爱、和、平”依次顺序排下去。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资料保留下来的几乎没有,幸好,我们有绵延不绝、薪火相传的史书,中央电视台有播出《百家姓书系》,书店还有《中国姓氏辞典》、《中国姓氏探秘》,新县范家宗亲留存的《范氏历代祖系》和前埔宗亲抄录的历代祖宗搬迁前埔后的生辰簿,参照沙县范荣贻族亲提供的《剑沙范氏族谱》和《范氏宗史》、莆田常太莒溪提供的《范家族谱》,初步理顺了范家族的远祖世系,上祖世系,广业里范氏“肇平世系”、“肇箕世系”的关系,并按“支系”,房系“字”,“行”世次排列。
  本谱原文中的地点、官职、称谓、均直接移用,未加注释。古代纪元,能用括号注明的注明,实在不能注明的,按原文字样。古文今译难,因为这涉及古汉语、通史、典章制度等方面的知识。本谱成书脱稿后,分别请各知书达理者审读,订正讹误。尽管执笔者和审定者作了很大努力,但失误在所难免,谒诚期待宗亲指正。
  本谱在编撰和承印过程中,得到莆田市票证印刷厂及许多宗亲、族亲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深表谢意!

附注

注:箕裘,喻祖先事业。《礼记•学记》:“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良冶、良弓,指冶金、造弓能手,其子弟习见多闻,因此,能善继世业。

知识出处

范氏族谱

《范氏族谱》

本书始修于宋,宋庆历六年(1046年)皇帝宋仁宗御制范氏族谱序,曰“谱岂可不作,亦岂可徒作”、“范氏族谱,其尚钦哉!”宋皇祐三年(1051年)又有续谱,文正公为续修家谱作序,光绪二十六年( 1900年)又有一部续谱,其后能见鲜少,至20世纪90年代,才有高平堂范氏族谱、玉田范氏族谱出现。然由于房系不同,昭穆不明,且肇平、肇箕兄弟入广(业)以来已有470余年,未曾修谱,日居月诸,世运年湮,有失传之虞。今族亲为编修谱牒,派员到省内外广泛收集族史资料,时复三秋,几易其稿,经编写人员的辛勤劳作,终于完成这一浩瀚文化建设系统工程,填补了广业里范氏族谱的一项空白,为子孙后代留下了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

阅读

相关人物

肇禄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