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开发创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泉州谱牒华侨史料与研究》 图书
唯一号: 131020020210003732
颗粒名称: 2.开发创业
分类号: D634.1
页数: 3
页码: 1130-1132
摘要: 如果说,华侨的商业活动对“海上丝路”的经贸交往,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那么,广大华侨在海外的开发创业,更为“海上丝路”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新加坡在“海上丝路”的特殊地位,以及中国先侨为此而作出的特殊贡献,这都是世所公认的。;郑成快开发马来胶园的宏业,尤其是郑氏族侨的突出代表:。据统计,截至本世纪50年代初,马来亚华侨中,劳工占62%,印尼华侨中51%是劳工15。在《郑谱》1068名华侨中,除上文指出一部分记有职业和另一部分从事小商小贩外,其余绝大部分可以说都是像正达、正泮这样默默无闻、埋头苦干的劳工大众。广大华工在“海丝路上”栉风沬雨、披荆斩棘,创造了一个个人间奇迹,他们的重大贡献同样是功不可泯的。
关键词: 华桥 “海上丝路” 开发创业

内容

如果说,华侨的商业活动对“海上丝路”的经贸交往,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那么,广大华侨在海外的开发创业,更为“海上丝路”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如所周知,早在莱佛士来到新加坡之前,就有中国人在这个荒凉的小岛上劳动、生息;而正是由于中国先侨和当地住民的共同努力,才使新加坡“从一个默默无闻的渔村变成了一个街道纵横”,具有近代、现代水平的东西交通冲要。新加坡在“海上丝路”的特殊地位,以及中国先侨为此而作出的特殊贡献,这都是世所公认的。类似新加坡华人的事迹,在世界各地可以说比比皆是,诸如印尼的“旧港”与“新村”,沙捞越的“新福州”,马六甲的“海南村”,菲律宾的“涧内”,新西兰的“中国村”,美国的旧金山和世界各地的唐人街,“叶亚来打州府、陆佑建吉隆坡”的马华谚语,日本关于“徐福东渡"的史迹和纪念,以及作为印尼、新、马经济支柱的胶园、锡矿,横贯美国、加拿大的太平洋大铁路,拉美各国的蔗园矿山等等,无不留下了华侨先辈荜路褴缕、艰苦创业的深深烙印。
  在我们搜阅的族谱中,记载族人在海外“经营实业”、“克振丕业”的事迹屡屡可见。例如:“奕定甫十余岁”,即从父叔“抵马来”,“其为人也,纯厚而开敏……自营锡矿及橡园、蔗畦数十处……”;郑成快开发马来胶园的宏业,尤其是郑氏族侨的突出代表:
  “成快字奕良……少贫力农……弱龄渡南洋,营微业作苦。久之,值橡胶业甫萌芽,请于英殖民政府,获荒地十余亩,垦为园、兼种硕莪。渐有利,乃益发抒,由合资而独营之柔佛购纳美士、丁郎等地,树荫逾万亩……旋主垦丰盛港,经度数年,垦辟者达七千亩……”
  这是谱中的简略记载。郑成快生于1873年,南渡时,适值马来半岛刚岀现的橡树种植业面临被英殖民政府砍杀之厄运。幸有闽侨陈齐贤、林文庆等人独具眼力,以拓荒者的勇气和科学的耕管方法,成功地种植并制成第一批胶片,开创了新马地区大规模生产橡胶之先河。紧接着,郑成快、陈嘉庚、张永福等人继之而起,在马来半岛上广辟荒漠、“长袖善舞进一步奠定了作为马来亚主要经济支柱的橡胶事业之宏基。当郑成快的胶业生产从马六甲移师柔佛的丰盛港时,该港原有美国人建造锯木厂,拟欲开发森林,但却抵不住当地险风恶浪、瘴烟病雨的侵袭,不久即败下阵来。而郑成快迎难而上,率众斩莽,终于成功地开辟七千英亩的泉兴山、泉成山两大胶园,并领得“丰盛港主”头衔。13
  经过几十年的惨淡经营,马来亚的橡胶生产迅速发展,至20世纪20年代前后,其产量已占世界总产量50%左右,远远超过原产地巴西而跃居世界第一位14。橡胶事业带来了马来亚社会经济的空前繁荣,同时也推动了“海上丝路”各地商贸往来及工业、交通的长足发展,而华侨于此所作的重大贡献,也就不言而喻了。
  应该指出的是,在“海上丝路”的广阔地区,在那鸿蒙未开的遐荒海隅,无论是园林的垦殖、矿山的开发、商港的兴建、道路的开通,还是一座座崭新城镇的崛起,不仅铭刻着历代华侨闻人的丰功伟业,同时也浇灌着无数华侨劳工的汗水和血泪。在印尼的锡岛勿里洞,就曾留下郑氏族人的遗骨:
  “正达,生光绪丙戌(1886),卒民国戊午(1918),殁葬南洋荷属勿里洞”,年仅32岁。
  “正泮,生光绪甲午(1894),卒民国戊辰(1928),殁荷属勿里洞”,年仅34岁。
  据统计,截至本世纪50年代初,马来亚华侨中,劳工占62%,印尼华侨中51%是劳工15。在《郑谱》1068名华侨中,除上文指出一部分记有职业和另一部分从事小商小贩外,其余绝大部分可以说都是像正达、正泮这样默默无闻、埋头苦干的劳工大众。广大华工在“海丝路上”栉风沬雨、披荆斩棘,创造了一个个人间奇迹,他们的重大贡献同样是功不可泯的。

知识出处

泉州谱牒华侨史料与研究

《泉州谱牒华侨史料与研究》

本书计有两册。上册包括鲤城、安溪、永春、德化四个县(区)的资料部分;下册包括石狮、晋江、南安、惠安四个市(县)的资料和作者的研究论文。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