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被迫于苛政兵灾而出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泉州谱牒华侨史料与研究》 图书
唯一号: 131020020210003720
颗粒名称: 3.被迫于苛政兵灾而出洋
分类号: D634.1
页数: 2
页码: 1110-1111
摘要: 明清之世,泉州社会的各种矛盾日趋尖锐,外有倭患猖獗,内有匪患兵灾,更有统治阶级凶残的高压政策陷民于水火,迫使老百姓或者揭竿而起,或者抛舍家园四处逃生。这种主要由政治上的原因造成民众出洋的情况,在族谱资料中有不少反映。明代中后期,泉州严遭倭寇侵扰,地方史籍关于“永宁洗街”、“安海毁城”、“东石荡里深沪断。倭乱中,不少人被倭掳去,更多的人被迫离家出走、踏上出洋之路。清初,郑成功据台抗清,清政府为了隔绝沿海人民与郑氏政权的联系,实行残酷的“迁界”政策,下令沿海居民内迁三十里,造成大量人民无家可归。历代泉州人民反抗统治阶级的斗争失败后,许多仁人志士远走南洋群岛避难,族谱资料对此也有所记载。
关键词: 泉州 华侨 人口迁移

内容

明清之世,泉州社会的各种矛盾日趋尖锐,外有倭患猖獗,内有匪患兵灾,更有统治阶级凶残的高压政策陷民于水火,迫使老百姓或者揭竿而起,或者抛舍家园四处逃生。这种主要由政治上的原因造成民众出洋的情况,在族谱资料中有不少反映。
  (1)因倭患而出洋。明代中后期,泉州严遭倭寇侵扰,地方史籍关于“永宁洗街”、“安海毁城”、“东石荡里深沪断
  烟”的记载,可谓血泪斑斑。倭乱中,不少人被倭掳去,更多的人被迫离家出走、踏上出洋之路。“希朝公……生嘉靖十三年甲午,被倭掳去无回。”(鲤城《虹山彭氏族谱》)“兵燹后;阖族苦于倭寇,纷纷外逃出洋。”(石狮《大仑蔡氏族谱》)都是倭患恶果的原始记录。
  (2)因“迁界”而岀洋。清初,郑成功据台抗清,清政府为了隔绝沿海人民与郑氏政权的联系,实行残酷的“迁界”政策,下令沿海居民内迁三十里,造成大量人民无家可归。“更多者乃因清兵毁镇迁界,家园毁为废墟,生活濒于绝境,辗转流落南洋”。⑥族谱资料也有这方面记载;松标,生顺治丙戌,卒康熙戊戌,“年方弱冠适值迁移,随叔父远祥公游艺浦城,远祥公年近六旬,劝其归家,自以中年外国经营。”(晋江《温陵晋水东皋吴氏族谱》)
  (3)因兵灾匪患而岀洋。近代以来,泉州地区的匪患兵灾极其严重,据1935年统计资料显示,福建人离家岀走的原因之中,匪灾占33%,是各调查项目中比例最高的⑦。从中可见,泉州华侨因匪乱而出国所占的比例当不在少数;尤其山区县份,华侨岀国往往导源于此。这里仅举永春数例,足可见当时问题之严重:
  “鼎革后,南北纷争,奸民乘机煽乱,迄无宁岁,邑人挈眷南渡者,相属于途。太君欲尽室南迁,以避匪患……泊匪氛益炽,而太君及诸妇孺已安抵南洋”。(《永春鹏翔郑氏族谱》)
  溥恩,“民国癸丑,安匪肆起,住屋被焚,产业耗罄,乃舍身直抵南洋谋生(《桃源荣华郑氏族谱》)
  振森,值“民军群起,伏莽滋多,公……不忍弃家室,命其子庆章南渡避乱。”(《蓬莱黄氏族谱》)
  嗣升,“先母……因避乱,同家君渡洋”(《桃源潘氏族谱》)
  类似事例不胜枚举,正如当年民间《竹枝词》所倾诉的:“自从民七至于今,百税征收苦不禁。但使兵匪知悯我,无衣无食也甘心。”在那无力回天的黑暗年月,山村民众挈妻携孥,异域避难,实乃求生之一途。
  当然,沿海地区也有许多因匪患而出洋的,这里恕不一一。
  (4)因反抗斗争失败而出洋。历代泉州人民反抗统治阶级的斗争失败后,许多仁人志士远走南洋群岛避难,族谱资料对此也有所记载。德化“陈拱反”的事例颇有典型意义。1891—1892年,陈拱发动反盐税斗争,波及德化各地,失败后父老相率,渡洋者不下数十家”(《丁溪陈氏族谱》)这是德化县较大规模的一次华侨出国,而陈拱的家乡——丁溪坪埔村也由此而逐渐成为知名的侨村。在安溪,则有“庆年……组织民军,孙总理授为护法混成旅旅长,驻军华安,阻击军阀不果,旋旅居南洋”的记载。(《罗岩林氏族谱》)

知识出处

泉州谱牒华侨史料与研究

《泉州谱牒华侨史料与研究》

本书计有两册。上册包括鲤城、安溪、永春、德化四个县(区)的资料部分;下册包括石狮、晋江、南安、惠安四个市(县)的资料和作者的研究论文。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