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尚邱氏十九世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泉州谱牒华侨史料与研究》 图书
唯一号: 131020020210003084
颗粒名称: 锦尚邱氏十九世
分类号: K820.9
页数: 3
页码: 651-653
摘要: 本节包含了锦尚邱氏十九世人物的介绍。
关键词: 锦尚 氏族谱系 族谱 十九世

内容

立锦公,讳允帕,忠专公养子,生咸丰乙卯年(1855)三月初三日,卒光绪辛丑年(1901)十二月初四日。妣蔡氏;庶妣描里亚氏,讳民篓娘,小吕宋国女,生同治己巳年(1869)四月初四日,卒民国壬子年(1912)九月十三日。生男,奕承,奕愿,奕良、改名逢春出继允〓,奕黎洛着,奕足。生女乌段、配祥芝蔡我官。
  立复公,讳允来,即名连来,忠谋公长子,生同治癸酉年(1873)四月十四日,卒光绪辛卯年(1891)十月初八日,往吕宋经商得病身故。
  允璇,字立现,季顶公承五子,生光绪丁酉年(1897)九月初九日,卒□年三月十一日,亡于菲律宾。妣陈氏。子二,奕茂,奕造。
  允鸾,字立凤,季选公四子,生光绪戊申年(1908)三月初四日,卒未详,殁于吕宋。妣李氏。子一,奕唐。
  允建公,季团公养次子,生同治癸亥年(1863)六月十七日,卒未详,殁在新加坡。
  允知,季江公五子,字立锐,生光绪乙酉年(1885)十一月初七日,卒民国癸亥年(1923)十二月十八日。公葬小吕宋。妣蔡氏。子一,奕宣。女一,顺治、适祥芝蔡志莱。
  允谆公,季柏公次子,生光绪己丑年(1889)正月三十日,卒□年四月十三日,殁于〓叻。
  允叶公,乳名水车,季钗公三子,生同治壬戌年(1862)八月十一日,住〓叻。妣蔡氏,继妣林氏。承子一,奕额、允传四子入承。
  允棣,季良公之子,讳棣,生光绪丁未年(1907)八月廿八日,卒一九七六年丙辰又八月廿八日,殁于吕宋。妣李氏。男三,奕川,奕安,奕庆。
  允沙,季走公长子,生卒庚俱失详,殁于新加坡。妣王氏,讳瑞娘。男四,奕秦、奕柱,奕玉、奕通,均住新加坡。女一,被娘。
  允荣,季窍公之子,生宣统己酉年(1909)八月十八日,往吕宋。娶高氏。女一,宝新、适港边蔡。
  允标公,字立名,季树公长子,生宣统己酉年(1909)五月初一日,卒未详,殁于吕宋。妣吴氏;继妣余氏,名淑贞,港边女,生卒未详,殁于吕宋;三娶□氏,菲女。子三,奕祥,奕白,奕文。
  允珍,季树次子,生未详,往吕宋。
  允锋,季树三子,生卒未详,殁于吕宋。
  允朗,名安朗,季树四子,生未详,往吕宋。
  允狮,季树五子,生卒未详,在菲被日寇杀害。
  允敏,季琼长子,东埔入养,生宣统辛亥年(1911)又六月初四日,卒未详,殁于吕宋。娶吴氏。子,奕川、名东川。
  允煌,季琼次子,生未详,往吕宋。
  允彩,秀琼三子,生未详,往吕宋。
  允添,季串长子,生民国戊午年(1918)八月初三日,卒未详,殁于吕宋。娶李氏,继娶□氏。子一,奕礼,继妣出。女,亚雅、李氏出、幼殇。
  允泉,字永川,季炎公长子,分居港边东余竟兴街,生于宣统己酉年(1909)九月十一日,卒于民国甲申年(1944)九月初一日。先妣黄氏,继娶林氏。子二,奕祖、乳名祖怡、外甥入祀,祖雄。女锦霞,琼霞,俱先妣岀;明理,□口、幼亡,雪蓉。公殁于菲岛。
  允八公,字立蛮,季黎公之子,兼祀季藩,生于光绪庚寅年(1890)四月十八日,卒于民国丙寅年(1926)六月初九日。公外亡〓叻。先妣高氏,继娶陈氏。子三,奕石、幼亡,奕妙、出养郭坑,奕玉、出养洋厝。女一角治、出养院东村。
  允隆公,字立乾,季赖公五子,生于民国癸丑年(1913)六月初九日,卒于民国甲申年(1944)闰四月廿八日。公亡〓叻坡。娶陈氏。
  子二,奕健、奕清。女一,海燕。
  允敏公,字立学,季知公长子,生于光绪戊戌年(1898)五月十四日。娶菲女,旅菲岛,世系候查。
  允成,季知公次子,生于光绪癸卯年(1903)三月十一日,外出〓叻,世系候考。
  允林,字立降,季枫公次子,生于民国甲寅年(1914)三月初五日。娶巴氏,名省,菲岛之女,生于民国丁巳年(1917)五月初一日,卒于民国戊子年(1948)九月初二日。子一,奕伟、允钩之子入承。女一、珍玲,配下宅王维生。巴氏葬在杭垸。
  允狮公,季永公养子,生于光绪乙巳年(1905)七月十五日,卒于民国乙酉年(1945)九月二十日。公亡在小吕宋乙咾糕。妣王氏。子二,奕镇,出承允〓,奕灿。女一,知治,配厝锦许鍫官。
  允抱公,字立牵,一名传古,季传公长子,生于光绪甲午年(1894)九月初二日,卒于民国乙亥年(1935)四月十五日。公亡于菲岛。先聘蔡氏,未婚而亡;继娶董氏,改。子二,奕朗,好省、殀亡。
  允坡公,季增公之子,生于同治辛巳年(?)十一月廿四日,卒于□年二月初十日。公殁于唠〓。妣陈氏。

知识出处

泉州谱牒华侨史料与研究

《泉州谱牒华侨史料与研究》

本书计有两册。上册包括鲤城、安溪、永春、德化四个县(区)的资料部分;下册包括石狮、晋江、南安、惠安四个市(县)的资料和作者的研究论文。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