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宋氏三十七世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泉州谱牒华侨史料与研究》 图书
唯一号: 131020020210002503
颗粒名称: 儒林宋氏三十七世
分类号: K820.9
页数: 3
页码: 224-226
摘要: 坚沙,如拔次子。生口口,卒在番平。初,永春风气未开,仇视新学,先生毅然提倡赴省,肄业于全闽师范学堂,监督陈宝琛深器重之。嗣因鼓吹革命被控发,再东渡留学于明治大学政治科。辛亥八月十九日,武汉起义,先生遂偕同志刘揆一、马伯援、陈策等十余人,由东潜归赴鄂,见清军势大武汉孤危,与同志林晓归闽谋响应。迨南北战争之后,政府下令取消国民党议员,先生系国民党闽支部长,遂决计归里。
关键词: 族谱 儒林 宋氏 三十七世

内容

坚沙,如拔次子。生口口,卒在番平。娶陈氏,改节。
  金泉,一名渊源,字渊厚,别号子靖,如勣长子兼承如易,州庠生,丙午科副优贡生,全闽师范学堂毕业,留学日本体育会兵事科毕业,明治大学政治科第三年学生,福建都督府参事员,福建下游各属安抚使,福建临时省议会议长,简任福建教育司长、辞不就职,参议院议员。生清光绪壬午(1882年)。
  宋子靖先生事略先生名渊源,号子靖,为人倜傥有大志,学识干略均杰出。初,永春风气未开,仇视新学,先生毅然提倡赴省,肄业于全闽师范学堂,监督陈宝琛深器重之。毕业后游日本东京考察学务,先生有感于满清专制,素抱革命思想,在东兼习日本体育会兵事科,研究战术射击诸学。旋因父病促归,乃在籍办理学务及禁烟事,历两年余,'成绩卓著。嗣因鼓吹革命被控发,再东渡留学于明治大学政治科。
  辛亥八月十九日,武汉起义,先生遂偕同志刘揆一、马伯援、陈策等十余人,由东潜归赴鄂,见清军势大武汉孤危,与同志林晓归闽谋响应。是时,彭寿松先己入闽联络军队,先生至,亲订都督府大纲,不数日布置就绪,力促速举,乃于九月十九日起义,清总督松寿自裁,将军朴寿伏诛,旗兵力屈乞降,福州遂告光复,公推孙道仁为都督,先生及彭寿松等十人均以功被推为参事员。都督府组织成立,各府州县望风反正,惟下游一带匪乱斗案警电频传,参事会举先生赴下游安抚,九月廿五日率队南下。虽纷乱,如漳厦危急,如安溪抢掳斗杀、民不宁居,如晋惠南各邑,义旗所指,悉告安定。先生遍历厦门及漳泉永各属,不辞劳瘁,不避艰险,至民国元年二月始回省。
  是时彭寿松恃功跋扈,将参事员会改组政务院,自以为院长,刚愎横恣,舆论腾沸,先生劝之不听,遂无意入政界。未几,福建临时省议会成立,先生被举为议长,因彭氏蹂议会,封禁报馆,暗杀志士蒋筠、黄家成,而群报主笔苏郁文亦被逮系狱,暴戾益甚。先生密约议员朱腾芬、陈祖烈、郑德元、朱金紫潜赴北京请愿,中央特派岑春煊入闽镇抚,彭氏出走,闽局以安。及张元奇来闽任民政长,以先生德望隆盛,思罗致之,电请中央简命为福建教育司长,先生辞不就,民国二年被选为参议院议员,入都赴国会召集。迨南北战争之后,政府下令取消国民党议员,先生系国民党闽支部长,遂决计归里。
  先生尝语人曰,吾视弃议员如敝履,取消何害,吾所虑者国会耳、法律耳、民国耳。先生现年三十有三,当精力壮盛,窃愿勉励前途,为民国造福也,余日望之矣。
  中华民国三年一月日永春县知事陈其殷仝拜撰审判员陈清渠大枫,号江彬,生咸丰戊午(1858年)三月十二日,卒光绪己卯(1879年),葬番平嘛〓呷。
  大熀,一名英才,字炜厚,光焜长子,太学生。生同治甲子(1864年)七月廿二日。娶陈氏赋娘。子四,金镮、泗淼兼承大杭、泗水兼承大煠、泗沂兼承大媒。
  宋炜厚先生事略先生名英才,字炜厚,太学生。幼而颖悟,长即英明,多学能文,工楷草,商中之儒者也。生平孝以事亲,友以待弟,严以教子。办新智学校而热心董事,造义龙溪坝而好义喜捐,重二舍蒸尝则充公祀业。凡有义举,莫不依甲等之例而乐为赞成。现在南洋新加坡开张永盛益记字号,商业累万,驰名四方。以先生之才,行先生之德,宜乎!长子金镶克绍箕裘,卓成南洋之巨贾;次子泗淼委身学校,亦兆选士之先声;其余诸子幼读,亦俱有国器之资。指日新建大厦,燕翼贻谋,鸿基开拓,正未有艾也夫。
  福谅,生光绪乙酉(1885年),卒宣统辛亥(1911年),亡在番平。娶许氏。
  德通,生光绪戊子(1888年),卒民国壬子(1912年),葬质〓坡。
  天实,生同治壬申(1872年),卒光绪口口,亡在番平。娶曾氏改节。
  德炎,生光绪壬午(1882年),卒光绪癸卯(1903年),亡在番平。
  金伙,生光绪乙亥(1875年),卒民国壬子(1912年),亡在番平。
  景漴,生同治戊辰(1868年),卒光绪丙申(1896年),葬番平〓〓坡。
  景城,生同治癸酉(1873年),卒光绪丁酉(1897年),葬番平〓〓坡。
  振榔,生同治甲子(1864年),卒光绪癸巳(1893年),亡在番平。

知识出处

泉州谱牒华侨史料与研究

《泉州谱牒华侨史料与研究》

本书计有两册。上册包括鲤城、安溪、永春、德化四个县(区)的资料部分;下册包括石狮、晋江、南安、惠安四个市(县)的资料和作者的研究论文。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