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精英郑振铎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爱国名人》 图书
唯一号: 131020020210002299
颗粒名称: 文化精英郑振铎
分类号: K820.8
页数: 5
页码: 259-263
摘要: 郑振铎,笔名西谛、郭源新等,福建长乐人, 是现代著名的爱国作家和学者,他在祖国动乱之际,抢救许多珍贵民族文献,为中国文化事业作出杰出贡献。童年时,祖父与父亲相继辞世,家道中落,依靠母亲做针线维持生活,勉强读完高小。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郑振铎积极参加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被选为学校的学生代表和福建籍旅京学生会的代表,开始从事文学活动。同年11月,郑振铎与瞿秋白、耿济之等人创办《新社会》旬刊。1949年2月,郑振铎在中共地下党安排下秘密绕道香港, 乘船北上,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郑振铎被选为全国政协委员,出任文化部文物局局长兼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
关键词: 郑振铎 传略 福建

内容

郑振铎(1898~1958),笔名西谛、郭源新等,福建长乐人,是现代著名的爱国作家和学者,他在祖国动乱之际,抢救许多珍贵民族文献,为中国文化事业作出杰出贡献。
  郑振铎于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生于浙江温州。童年时,祖父与父亲相继辞世,家道中落,依靠母亲做针线维持生活,勉强读完高小。1919年夏,郑振铎考入免费的北京铁路管理学校,寄居在东城根石漕的叔父家。课余常到附近米市大街的基督教青年会图书室,借阅有关西方社会学著作和俄国文学名著的英译本。在那里,他结识了瞿秋白、耿济之、许地山等人,常在一起讨论改造社会和使祖国强盛的方法。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郑振铎积极参加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被选为学校的学生代表和福建籍旅京学生会的代表,开始从事文学活动。同年11月,郑振铎与瞿秋白、耿济之等人创办《新社会》旬刊。郑振铎在发刊词中,表示要为创造一个新社会、新中国而奋斗。他还写了许多新诗,翻译、介绍俄国文学作品,在文章中鼓吹社会改革,号召向俄国学习。
  1920年4月,为纪念国际劳动节,《新社会》连出三期“劳动专号”。北洋政府借此查封了《新社会》。郑振铎等人又办起《人道》月刊,继续为宣传真理而斗争。
  1920年11月,郑振铎同沈雁冰、叶圣陶、王统照等人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提倡“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1921年3月,郑振铎从铁路管理学校毕业,到上海火车站当练习生。不久,经沈雁冰介绍,到商务印书馆编译所编辑文学研究会丛书和文学研究会会刊《文学旬刊》(后改名为《文学周报》),同时创办我国第一个儿童刊物《儿童世界》月刊。他还与沈雁冰、欧阳予倩等人发起成立民众戏剧社,出版《戏剧》月刊。从1923年起,他接替沈雁冰担任《小说月报》主编。
  在主编《小说月报》期间,他继续发扬沈雁冰主编时的革新精神,大胆扶持新人新作。现代一些优秀作家的处女作、代表作,如巴金的《灭亡》,老舍的早期作品《老张的哲学》、《小坡的生日》等都是在《小说月报》上连载的。《小说月报》代表当时的革命文学,为推动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1925年5月30日,英国巡捕在上海南京路开枪逞凶,打死数十名参加反帝示威游行的群众,造成震惊全国的“五卅”惨案。当时,郑振铎正坐车去书店购书,得知惨案后,积极投入反帝爱国运动,他写了《为中国》、《街血洗去后》、《我们的中国》等充满爱国主义激情的诗文,愤怒声讨帝国主义暴行,号召人民起来为祖国自由、独立而斗争。他与商务印书馆同仁发起“五卅事件后援会”,决议每日捐一半工资援助罢工工人。同时,他又参加发起成立“上海学术团体对外联合会”。他在《文学周报》上出了“五卅”特刊,在《小说月报》上出了“五卅”特辑。此外,他还和叶圣陶、胡愈之等人创办《公理日报》,6月3日,《公理日报》正式发行,揭露和抨击英日帝国主义的暴行。报纸的发行所就设在郑振铎家中,大批报贩抢着领取报纸,在社会上影响很大,受到各界爱国同胞的热烈支持。这一时期,郑振铎从事外国文学的介绍。他撰写了《俄国文学史》、《泰戈尔传》、《文学大纲》等著作,还翻译了泰戈尔等外国名家的著作。1927年2月,郑振铎参加发起组织“上海著作人公会”,积极配合周恩来领导的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郑振铎第一个在胡愈之写的给国民党当局的抗议信上签名。抗议信寄出后,国民党反动派要对郑振铎下毒手,在朋友们和岳父的力劝下,郑振铎才匆匆搭乘法国邮船去欧洲暂避。他在黄浦江上看到吴淞口外到处停泊着帝国主义的军舰,满怀爱国激情写下了感人肺腑的散文《离别》。
  郑振铎避居英国,并在法国、意大利游历一年。他看到许多祖国珍贵文物流落国外,十分痛心,对帝国主义的盗窃行为无比愤怒。为此,他潜心研究考古学,编译了《近百年古城古墓发掘史》,介绍世界重要考古发现。
  1931年9月,郑振铎到北京任燕京大学文学系教授并代理系主任。在此期间,他与鲁迅、沈雁冰筹办《文学》月刊,与章靳以合编《文学季刊》,撰写了《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佝偻集》等著作。《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不仅对小说、戏曲给以充分的评价,而且以图配文,至今仍有其学术价值。这时期,他的小说创作开拓新的领域。以希腊神话为题材创作的《取火者的逮捕》,表现压迫与反压迫的斗争,目的在于抨击黑暗的社会现实,歌颂光明与正义。1933年12月,他与鲁迅合编《北平笺谱》,为祖国保存了一部分辉煌的笺谱艺术,出版后引起世界文化界极大重视。
  1935年春,郑振铎就任上海暨南大学文学院院长兼中文系主任,同时为上海生活书店主编《世界文库》,并协助鲁迅选编、出版瞿秋白的遗著《海上述林》,还出版了历史小说《桂公塘》、 文学论文集《短剑集》等。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郑振铎积极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救亡运动。他参与组织“上海文化界救亡协会”,与郭沫若、邹韬奋等人合编《救亡日报》,与周建人、许广平等人组织“复社”,秘密刊印《鲁迅全集》、《列宁全集》、《联共党史》等革命书籍。由于日本侵华战争,中国千百年来的珍贵典籍、文献、 文物不断流失,日本侵略者和帝国主义分子及奸商等大肆掠夺。 郑振铎看到国宝流失,十分焦急,默默地投入抢救珍贵文物的工作。现在陈列在北京故宫太和殿内的两匹唐三彩骆驼和马,就是他四处借款抢购保存下来的。
  1938年5月,郑振铎得悉失传已久的稀世国宝《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流出的消息,立即赶到书铺,不料已被两个人先买去。他打听到书的一半被唐某买去,只要有千把元钱即可购来,另一半为古董商孙某购去,估计最多花2000元也可赎回。 他千方百计筹款时,又悉唐某的一半又被孙某买去,合成全璧。 这个唯利是图的古董商,竟开口非万元不售,而且还要一手交钱,一手交书,否则另求主顾。郑振铎急忙稳住那个古董商,一面打电话给有关当局,终于得到应允,以国家公款购买这部书。 但公款迟迟未到,郑振铎设法自己贷款将书买下。当他捧着这部书回家时,激动得把自己的帽子和大衣都丢了。
  1940年,上海形势十分紧张,许多朋友都撤退到内地去了。 这时,重庆方面来电,表示同意郑振铎多次提出的拨款抢救古籍文献的提议,由他负责单独秘密进行。郑振铎冒着生命危险留在上海从事这项抢救国宝的工作,为祖国保存了大量的无价之宝。 这一时期,他还编著出版了《中国俗文学史》、《中国版画史图录》和《困学集》。
  抗日战争胜利后,郑振铎满怀爱国热情迎接抗战后重建祖国的事业,但是国民党反动派的专制和反共政策又使国家面临内战的危险。在中共地下党支持下,郑振铎于1945年10月创办《民主》周刊,他在该刊上连续发表文章,呼吁停止内战,成立联合政府,鼓动全国人民为争取民主、和平而斗争。《民主》周刊成为当时全国有影响的民主阵地,受到广大爱国民众的热烈欢迎。 但是,国民党反动派千方百计地进行破坏,1946年10月31日,《民主》周刊被迫停刊。郑振铎在停刊号上刊登《我们的抗议》中写道:“她会复活的!凤凰从火焰中重生,那光彩是会更灿烂辉煌的!”预言伟大的祖国将从烈火中重生,前程灿烂辉煌。
  1949年2月,郑振铎在中共地下党安排下秘密绕道香港,乘船北上,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郑振铎被选为全国政协委员,出任文化部文物局局长兼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1954年6月担任文化部副部长。1956年6月任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还担任中缅友好协会会长。他多次率领我国文化代表团出访亚欧各国,为促进中国同各国的文化交流作出卓著贡献。在繁忙工作之余,郑振铎抽空编了一部《中国古代木刻画选集》。还主编《古本戏曲丛刊》、《敦煌壁画选》、《伟大的艺术传统》等书刊,并担任《文学研究》、《收获》的编委。
  1958年10月18日,郑振铎率领中国文化代表团前往阿富汗等国进行友好访问,在飞往苏联的途中飞机失事,不幸遇难。 他的夫人高君箴遵照郑振铎生前的意愿,将他费尽心血收藏的94000余册图书以及手稿、日记捐献给国家,现存北京中国科学院图书馆。郑振铎的爱国精神,永远值得后人怀念和景仰。

知识出处

福建爱国名人

《福建爱国名人》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福建人民自古以来热爱祖国,维护国家统一,抵抗外来侵略,涌现出一批爱国爱民的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文学家和仁人志士。本书辑录了部分爱国先贤的事迹。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