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洒黄花刘元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爱国名人》 图书
唯一号: 131020020210002291
颗粒名称: 血洒黄花刘元栋
分类号: K820.8
页数: 3
页码: 229-231
摘要: 刘元栋,字钟群,福建闽县人, 清末民主革命者。他在清宣统三年带领闽籍同志, 赴广州参加起义,并一马当先,奋勇作战,壮烈牺牲,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年轻时练习拳术,身材魁梧,目睹清廷腐败,丧权辱国,十分不满,立志报国。刘元栋等共和山堂领导人参加集会,并倡议同学生联合会领导人举行定期集会,以扩大革命力量。下午五时半,起义队伍臂缠白布,在黄兴率领下直扑总督衙门。在海螺号角声中,刘元栋一马当先冲在前面,沿途击毙敌人岗哨和卫兵,抵达总督衙门。守门士兵及卫队负隅顽抗,刘元栋奋不顾身左右冲杀,迫使敌人弃枪投降。刘元栋在奋战中头部中弹,血流满面,倒在血泊中。说罢壮烈牺牲,时年27岁。
关键词: 刘元栋 传略 福建

内容

刘元栋(1884~1911),字钟群,福建闽县(今福州市)人,清末民主革命者。他在清宣统三年(1911年)带领闽籍同志,赴广州参加起义,并一马当先,奋勇作战,壮烈牺牲,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刘元栋生于清光绪十年(1884年),父刘炜阳在仓前街开一家小酱鱭店谋生,家境贫寒。刘元栋小时读过几年私塾,因经济困难,只好辍学。他性格豪爽,嫉恶如仇。年轻时练习拳术,身材魁梧,目睹清廷腐败,丧权辱国,十分不满,立志报国。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刘元栋参加福州反清复明会党组织复明山堂,与反清首领林斯琛结为挚友。光绪二十八年底,邹燕庭、林斯琛等复明山堂首领联络福州附近其他会党组织,成立统一的、具有民主革命思想的共和山堂,刘元栋加入共和山堂并成为骨干分子。光绪三十年(1904年),共和山堂设立藤山文明社,以阅读书报为名,暗中宣传革命思想,组织革命力量。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日俄战争结束后,社会上传闻清政府要“割闽易辽”,福州的爱国志士和青年学生无不义愤填膺。 同年夏,爱国学生在仓山小岭益闻学堂集会,成立福建学生联合会,进行爱国宣传。刘元栋等共和山堂领导人参加集会,并倡议同学生联合会领导人举行定期集会,以扩大革命力量。福建反清组织的活动被福建布政使周莲侦知,他派人搜捕共和山堂骨干分子,并勒令解放藤山文明社。刘元栋潜往祖籍长乐发动群众,扩大革命力量。
  事过不久,刘元栋等人返回福州,在冯巷铺古榕书院秘密成立“汉族独立会”。不久成立公益社作为掩护机关。刘元栋在会内负责安全保卫和发展会员工作,多次到福州附近县乡联络会党,发展组织。遇到会员有经济困难,便不顾自己贫困,倾囊相助,甚至典当衣物,亦毫不顾惜,被会友们称为“慷慨刘先生”,远近知名,团结了一批革命骨干力量。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中国同盟会福建支会成立,汉族独立会会员全部加入中国同盟会。刘元栋任福建支会总干事林斯琛的助手,把公益社作为同盟会的领导机关。这时,清政府对革命党人的活动防范甚严,古榕书院地处荒僻,多人活动容易引起清政府注意。于是,同盟会领导人便于光绪三十四年将公益社迁往仓山梅坞,以桥南公益社名义向清政府立案,以发展体育运动、查禁鸦片和义务救火等公益事业来掩护革命活动。刘元栋被推为救火会会长。时火灾频繁,刘元栋不负众望,每逢火警,即带人赶赴火场救火,深得民众拥护。他利用从事公益事业机会, 暗中发展一批革命分子,并购置枪支弹药积极准备武装斗争。
  宣统三年(1911年),中国同盟会决定在广州举行武装起义,林觉民从日本返回福州,秘密召集革命志士前往参加。刘元栋当即向林觉民表示:“吾党亦有今日耶,予所部皆能明大义, 必可用,当率前往”。 随即四处奔波联络,召集各地同志和自己部众,准备前往广州参加起义。福建同盟会经过筹划,认为人多目标太大,决定分二批出发。同年三月十九日,刘元栋等人带领第一批二十余人乘船首先出发,二十八日到达香港。次日,他们潜入广州,在小东营集合,编为第一路,由黄兴率领攻打两广总督署。下午五时半,起义队伍臂缠白布,在黄兴率领下直扑总督衙门。在海螺号角声中,刘元栋一马当先冲在前面,沿途击毙敌人岗哨和卫兵,抵达总督衙门。守门士兵及卫队负隅顽抗,刘元栋奋不顾身左右冲杀,迫使敌人弃枪投降。冲入督署后,起义军四处搜索不到总督张鸣岐,知道张呜岐已得到起义消息潜逃,便转而进攻督练公署。半路上,起义队伍遇见大队清兵,众人奋勇迎战,但寡不敌众。刘元栋在奋战中头部中弹,血流满面,倒在血泊中。战友们连忙上前抢救,他已奄奄一息,以微弱的声音对战友们说:“吾死,志也,不足悲。去图大志,勿念吾也。”说罢壮烈牺牲,时年27岁。刘元栋葬在广州黄花岗,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知识出处

福建爱国名人

《福建爱国名人》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福建人民自古以来热爱祖国,维护国家统一,抵抗外来侵略,涌现出一批爱国爱民的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文学家和仁人志士。本书辑录了部分爱国先贤的事迹。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