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旗帜陈嘉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爱国名人》 图书
唯一号: 131020020210002286
颗粒名称: 华侨旗帜陈嘉庚
分类号: K820.8
页数: 7
页码: 203-209
摘要: 陈嘉庚于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生于同安县仁德里集美社(今厦门市集美镇),陈嘉庚目睹祖国外侮日深,在父亲经营的顺安米店学商,陈嘉庚父亲的企业因亏损而倒闭,陈嘉庚当选为新加坡中华商会第六届委员会协理、 道南学堂第三届总理,民主革命思想在南洋华侨中广泛传播,从此积极投身于中国的民主革命事业,他还向当时回国创建民国的孙中山直接提供经济援助。陈嘉庚抱着振兴祖国民族工业的爱国热情回国,在家乡集美试办制蠔罐头厂,陈嘉庚回新加坡继续经营实业。陈嘉庚已成为拥有数百万元资产的华侨大实业家。
关键词: 陈嘉庚 传略 福建

内容

陈嘉庚(1874~1961),又名甲庚,字科次,福建同安人,是现代著名爱国华侨领袖。他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奋斗一生:为祖国的教育事业,捐献全部资产。他的爱国主义精神,赢得全国人民的尊敬。
  陈嘉庚于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生于同安县仁德里集美社(今厦门市集美镇),父陈缨杞,侨居新加坡经商。陈嘉庚自幼由母亲孙氏抚育长大,光绪八年(1882年)入南轩私塾就学。 光绪十六年(1890年)秋,应父函召渡海赴新加坡。在集美家乡的少年生活中,陈嘉庚目睹祖国外侮日深,鸦片泛滥,民不聊生的惨状,孕育了强烈的爱国爱乡思想,立志为改变祖国贫穷落后而奋斗。
  陈嘉庚到新加坡后,在父亲经营的顺安米店学商,帮助族叔管理银钱贷账,兼任书记。从光绪十八年(1892年)起,接办顺安米店,代父经商,逐步积累丰富的商业经验。光绪十九年(1893年)他回乡完婚,娶妻张宝果。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秋至次年春和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冬至二十九年(1903年)夏,又先后回乡择地葬母和守孝。在集美家乡期间,陈嘉庚热心公益事业,曾出资2000元建集美“惕斋学塾”。印《验方新编》 在闽南各乡分发。
  光绪三十年(1904年)春,陈嘉庚父亲的企业因亏损而倒闭。陈嘉庚开始独立经营,勉力集资3000元,开办“新利川”菠萝罐头厂,并将父亲与人合资的“日新”菠萝罐头厂收回自办。数年间,由于经营得法,所产“苏丹”牌菠萝罐头占全新加坡一半以上,不仅还清父亲的债务,还进一步把经营范围扩大到米业。他预测新兴的橡胶业前途光明,毅然购买18万粒橡胶树种子,种植在菠萝园中,奠定了日后大发展的基础。宣统二年 (1910年),陈嘉庚当选为新加坡中华商会第六届委员会协理、 道南学堂第三届总理,成为华侨社会中有影响的人物。
  当时,民主革命思想在南洋华侨中广泛传播,陈嘉庚深受影响。宣统元年(1909年),陈嘉庚结识了孙中山,从此倾心革命。次年,他加入同盟会,从此积极投身于中国的民主革命事业。宣统三年(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陈嘉庚出任新加坡“福建保安筹款委员会”会长,发动华侨踊跃捐献,先后筹款12万元,汇给福建军政府,支持新生政权;又以救济会名义汇回巨款,支持上海军政府。他还向当时回国创建民国的孙中山直接提供经济援助,为辛亥革命的胜利作出重要贡献。
  1912年秋,陈嘉庚抱着振兴祖国民族工业的爱国热情回国, 在家乡集美试办制蠔罐头厂;失败后,又以机器入股与友人合办 “大同罐头食品股份公司气他认为欲振兴民族,必须先振兴教育,1913年1月创办“乡立集美两等学校”。同年秋,陈嘉庚回新加坡继续经营实业。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陈嘉庚及时改变经营方向,从事利润丰厚的海运业务,同时大力发展橡胶制品。经过几年的努力,到1918年底世界大战结束时,陈嘉庚已成为拥有数百万元资产的华侨大实业家。他的橡胶公司集农、工、商三业为一体,成为既有原料供应,又能自己加工生产和外销的一条龙生产的新型大企业。然而,国内政局的发展却令陈嘉庚痛心疾首。窃夺辛亥革命胜利果实的北洋军阀政府进一步投靠帝国主义,内政混乱,民众困苦不堪。这使爱国忧民的陈嘉庚陷入痛苦的思索之中。他认为要改革政治、富国强民,唯一的办法是振兴教育。于是他决定把全部资产投到祖国的教育事业中去,“聊尽国民一分子之义务”。
  1919年,陈嘉庚回到集美,创办厦门大学。他在办学通告中写道:“今日国势危如累卵,所赖以维持者,唯此方兴之教育与未死之民心耳!”表达他教育救国之志。他捐开办费100万元, 并勘定校址,组织筹备处,规划校舍建筑。1921年厦门大学正式开学。 1922年在厦门演武场旧址建成第一批校舍。与此同时,他又扩充集美学校,开办水产科、商科、女子师范部。他定总校名为“福建私立集美学校”,分师范、中学、小学、幼稚园、女师五部。陈嘉庚创办的厦门大学和集美学校,成为福建振兴教育的先驱,宣传科学和民主的堡垒,后来为祖国的文化教育事业和革命事业培养了大批英才。
  1922年,陈嘉庚回到新加坡,锐意扩展橡胶业。他利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列强在东南亚经济力量削弱的大好时机,大力发展生产,并且管理有方,资产迅速增加。至1925年,资产已达1200万元,成为名震海内外的橡胶大王。他热心参加华侨社会的各项活动,于1923年被选为新加坡怡和轩俱乐部总理,成为华侨领袖,并任海峡殖民地政府华人参事局局员。
  从1926年起,在荷、日橡胶制品大量倾销、同行竞争激烈的情势下,胶价连年暴跌,陈嘉庚的企业经营出现了逆转。1928年他的橡胶厂因抵制日货又被人纵火焚毁,数年间资产损失过半。1929年开始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又给他的企业重大打击。陈嘉庚为了支付两校经费及贷款利息,负债日多。这时,一些朋友劝他停止供给办学经费,以竭力挽救企业;一个外国垄断集团也提出以停办集美、厦大为条件,帮助陈嘉庚渡过难关。 但陈嘉庚认为:“两校如关门,自己误青年事小,影响社会之罪大。”他决定:“宁使企业收盘,绝不停办学校;当时有人称他是“出卖大厦,维持厦大”。
  1931年,陈嘉庚被迫接受债权人的条件,把他的公司改组为陈嘉庚有限公司,公司大权开始旁落。1934年,在英国银行团的压力下,陈嘉庚有限公司宣告收盘。陈嘉庚在转让企业时,约定从各厂利润中抽出2至5成充作厦大、集美学校经费。之后,陈嘉庚又筹资在马来西亚购买橡胶园400英亩,充作厦大基金。1937年,陈嘉庚限于财力,深恐无力发展厦大误及青年,才决定将厦大移交政府接办,自己则勉力维持集美各校。从厦大创办至移交,陈嘉庚共支出款项达四百万元,加上集美与其他教育事业经费,这段时间支出达一千万元以上,为发展祖国的教育事业作出令人钦敬的贡献。
  陈嘉庚十分关心祖国的命运前途。1928年济南惨案发生,陈嘉庚出任“新加坡山东惨祸筹赈会”会长,发动华侨捐款117万余元,并实行对日经济绝交。1931年“九一八事件”发生后,他召集新加坡侨民大会,抗议日本侵略东三省。1932年又发动华侨捐献,支援十九路军在上海抗战。1935年国内遭水灾,陈嘉庚又大力救济受灾民众,他为拯救民族的灾难不辞辛劳到处奔走呼号,自己的企业倒闭也在所不惜。
  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陈嘉庚悲愤异常,决心团结广大爱国侨胞,全力支援祖国的抗日战争。8月15日,他发起成立“马来西亚新加坡华侨筹赈祖国伤兵难民大会委员会”,并担任主席,准备进行持久而大量的筹款。1938年10月,南洋各地华侨爱国团体在新加坡召开大会,成立“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简称南侨总会),推举陈嘉庚为主席。南侨总会直接领导下的分支机构有新加坡、马来西亚、缅甸、泰国、香港、苏门答腊、爪哇等遍及南洋各地的近百个单位团体。陈嘉庚领导南侨总会在一年内募集抗日捐款一亿四千万余元,还组织3200多名华侨机工回国参加滇缅公路运输军需工作,有力支援了祖国的抗战。
  1938年10月,陈嘉庚从路透社电讯中获悉,国民党副总裁汪精卫公然发表对日“和平谈话”。他义愤填膺,发电驳斥对日乞和,并警告汪精卫:必须悬崖勒马!须知中华民气旺盛,敌决不能亡我!当汪精卫坚持其卖国主张时,陈嘉庚毅然将往来电报交南洋各报发表,公开揭露汪精卫的卖国阴谋。他还利用自己国民参政员的身份,向正在重庆召开的国民参政会第二次大会发出“敌人未退出我国之前,公务员谈和平便是汉奸卖国贼”的提案。 这个充满爱国的提案,获得20多位国民参政员的联合签署。担任大会主席的汪精卫对此如芒在背,硬着头皮向大会宣读提案, 很快便获得通过(通过的提案文字改为“敌未出国土前言和即汉奸”)。陈嘉庚为坚持抗战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1940年3月,陈嘉庚组织“南洋华侨回国慰劳视察团”,并亲自随团回国考察。他在重庆看到的不是慷慨激昂的抗日气氛,而是醉生梦死的奢侈享乐。现实使陈嘉庚失去对蒋介石政权的信赖和希望。为着了解事实真相,寻找抗战的前途,陈嘉庚冲破国民党的阻挠,到达延安视察。他在延安看到的是政治清明,秩序井然,军民同仇敌忾,抗日气氛高涨。陈嘉庚还同毛泽东、朱德等领导人会谈,通过实际考察,陈嘉庚认定中国的前途是光明的,中国的希望在延安。这是陈嘉庚爱国思想的一次飞跃。
  回到重庆后,陈嘉庚应国民外交协会演讲《西北之观感〉,他如实介绍了陕甘宁边区的抗日、政治、生产、生活、教育等方面情况,热烈赞扬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斗争,呼吁国共团结抗战。陈嘉庚的演讲得到广大抗日军民的拥护,却遭到国民党顽固派的忌恨。国民党顽固派试图阻挠陈嘉庚再度当选为南侨总会主席,但遭到南洋华侨的坚决反对。1941年3月,陈嘉庚在新加坡再次被一致推举为第二届南侨总会主席。第二届南侨大会《宣言》中说:“南洋绝大多数侨胞需要陈主席,爱戴陈主席。国内绝大多数同胞,亦需要陈主席,爱戴陈主席。”对陈嘉庚的爱国主义精神给予充分的肯定。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英军在日军的进攻下,准备放弃新加坡。陈嘉庚以“抵死无颜谄事敌”的气慨,于1942年2月避居爪哇。但这时爪哇也被日军占领,陈嘉庚避居在东爪哇的山城玛琅,撰写《南侨回忆录》,这本书战后在新加坡出版。
  1945年抗战胜利后,陈嘉庚在回新加坡途中,出席了雅加达华侨为他举行的盛大欢迎会。他在会上评述了重庆、延安的政治,希望国民党政府革新政治,再次呼吁国共合作,建设祖国,表现出强烈的爱国精神。为了制止美国政府助蒋发动内战,陈嘉庚于1946年9月11日致电美国总统杜鲁门及参众两院,要求美国从中国撤军,停止援助蒋介石。否则“中国将视美国为日本第二”。电报引起国际舆论的强烈关注。 1946年底,陈嘉庚创办《南侨日报》,他亲自撰文反对蒋介石发动内战,公开抨击蒋介石一党专政、媚外卖国、消灭异己的罪行,有力地声授了中国的解放战争。
  1949年5月,陈嘉庚应毛泽东邀请,回国参加新政协会议,6月到达北京,即前往东北参观考察。他惊喜地看到,昔日满目疮痍的神州大地,如今已是一派生机勃勃的兴旺景象。他对新中国的前途充满希望。9月,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陈嘉庚当选为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和华侨事务委员会委员。1950年1月,陈嘉庚返回新加坡处理事务,5月回国定居。 此后历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副主席,第二届、第三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一届、第二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中华归国华侨联合会主席等职务。他真诚拥护共产党的领导,对国家大事坦诚提出意见,并以大部分精力和时间领导集美学校和厦门大学的扩充工作,他为祖国的统一,中华的振兴做了力所能及的努力,使广大海外侨胞心怀祖国,支援祖国建设。1961年8月12日,陈嘉庚病逝于北京,归葬于集美鳌园。
  陈嘉庚的爱国主义精神使他受到中国人民的高度赞扬。毛泽东称赞他是“华侨旗帜,民族光辉气这是对陈嘉庚最崇高的赞誉,也是对他一生最恰切的评价。

知识出处

福建爱国名人

《福建爱国名人》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福建人民自古以来热爱祖国,维护国家统一,抵抗外来侵略,涌现出一批爱国爱民的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文学家和仁人志士。本书辑录了部分爱国先贤的事迹。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