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救国杨衢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爱国名人》 图书
唯一号: 131020020210002281
颗粒名称: 共和救国杨衢云
分类号: K820.8
页数: 6
页码: 181-186
摘要: 杨衢云,原名合吉,又名飞鸿,字肇春,号衢云,福建海澄县霞阳村人,是近代民主革命志士。他与孙中山共同揭起反清武装斗争,成立民主共和国的旗帜,在武装起义失败后被清政府所派刺客暗杀。杨衢云于清咸丰十一年生于香港,祖父杨福康, 曾任广东新兴县知县,后弃官出国,寓居马来西亚槟榔屿。父杨清河,曾在香港当过巡理与辅政司通事和书院教员。那些英国海军官兵,经常酗酒闹事,行凶殴打中国人。殊不知清政府已得知消息,在码头布下重兵,严阵以待。杨衢云当即表示愿意辞去会长职务,并希望革命力量不要分裂。同年闰八月十五日,郑士良在三洲田率会党600人发动起义,连战连捷,
关键词: 杨衢云 传略 福建

内容

杨衢云(1861~1901),原名合吉,又名飞鸿,字肇春,号衢云,福建海澄县霞阳村(今厦门市杏林区)人,是近代民主革命志士。他与孙中山共同揭起反清武装斗争,成立民主共和国的旗帜,在武装起义失败后被清政府所派刺客暗杀。
  杨衢云于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生于香港,祖父杨福康,曾任广东新兴县知县,后弃官出国,寓居马来西亚槟榔屿。父杨清河,曾在香港当过巡理与辅政司通事和书院教员。杨衢云自幼随当教员的父亲读书。同治十三年(1874年),入香港英国海军船厂学习机械,误触机轮,断去右手中间三指,幸斜割,未致残。得英国人白礼仁悯助,使改学绘画,并资助他夜读英文,厚视如子。后白礼仁约满解职回国,杨衢云辍习绘画,仍学英文, 攻汉文,夜习武技,勤奋不辍。
  光绪六年(1880年),杨衢云学满毕业,先在香港约瑟书院任教,后改在香港招商局船务任书记长,光绪十年(1884年)转任英商新沙洋行副经理。
  当时在香港的中国居民,时常受外国人的欺负。那些英国海军官兵,经常酗酒闹事,行凶殴打中国人。杨衢云每见中国人受外国人欺负,就打抱不平,经常与外国人力争。他常愤慨地对人说:“外人待我不平,同胞必须发奋图强。其所以至此,皆因满胡压迫汉人,不能致中国强盛,故受外人欺侮也。”中法战争由于清政府腐败怯懦,竟然签订屈辱的《中法天津条约》,使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杨衢云对清政府卖国昏庸特别痛恨, 由爱国热情转入进行反清革命的实际行动。
  光绪十三年(1887年),杨衢云结识了香港皇仁书院学生谢缵泰,与其讨论时局,甚为投机,遂结为拜盟兄弟。光绪十六年(1890年),杨、谢二人联络爱国青年陈芳、罗文玉、刘燕实、周超岳、黄国瑜等人酝酿成立“辅仁文社气这是一个民主主义性质的爱国团体,社员有16人,杨衢云被选为会长。当时制定的社纲有六条:一,纯洁品德至最高程度;二,禁染社会恶习;三,为未来青年作表率:四、经种种可能途径,增进中外文武两种学识;五,获得西方优秀科学文化;六,学习如何做爱国者,如何从事爱国活动和如何消除祖国所蒙受的屈辱,尽心爱国。文社对外的口号是:“提倡新学,开通民智,爱国维新。”文社以杨衢云和谢缵泰为核心,曾购置多种新书报,供人阅览讨论。他们经常在一起议论时局,阐述革新社会的设想,探索救国的方法。
  光绪十八年(1892年),杨衢云经广东舆图局测绘生尤列的介绍,结识在香港西医书院求学的孙中山。他们一见如故,经常在一起探讨爱国图强的意见。当时杨衢云坚决主张推翻帝制,建立民主共和国,这种想法对孙中山影响很大。后来孙中山就此事对刘成禺说:“予少年主张,谓汉人作皇帝亦可拥戴,以倒外族满清为主体。杨衢云与予大闹,几至用武,谓非民国不可。衢云死矣,予承其志,誓成民国。帝制自为,吾必讨之。”杨衢云建议孙中山在广州组织反清革命团体,与辅仁文社共策进行。孙中山对此深表赞成。光绪十九年,孙中山在广州与尤列、陆皓东以及三合会首领郑士良等8人集会,议设“兴中会”,以“驱逐鞑虏,恢复华夏”为宗旨,但未正式成立。会后尤列去香港向杨衢云汇报情况,杨衢云表示赞同。光绪二十年(1894年),中国在中日甲午战争中惨败,空前的民族危机使爱国者加快了救国的计划。同年冬,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兴中会",明确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的政治纲领。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初,杨衢云向孙中山提出将辅仁文社并入兴中会,动员社员加入兴中会,并取得共识。于是在香港建立兴中会总部,这时的兴中会实际上是杨、孙两派的联合体,并未形成统一的领导。不久,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签订,全国人民无不痛心疾首。杨衢云与孙中山认为时机已到,立即着手筹备在广州发动武装起义,推翻清政府在南方的统治。
  兴中会决定发动武装起义后,由孙中山到广州筹划起义,杨衢云在香港筹集军费、军需,支援广州。经过几个月的积极活动,孙中山在广州的准备工作已就绪,杨衢云在香港也筹集港币2万元,购买了长短枪600多支。九月,兴中会主要成员在香港召开会议,选举会长和起义后临时政府的总统。会上孙、杨两派争相拥戴各自的领导人出任,几乎导致两派分裂。后来孙中山作了退让,杨简云当选为兴中会会长和起义后临时政府总统。会议决定在九月九日重阳节发动起义,各地义军必须在前一天到达广州。但由于谋事不密,计划被清政府得知。而且杨衢云在分配枪支时引起一些会党首领不满,不肯按时带队前往广州。孙中山在广州看到队伍未能及时赶到,急电杨衢云停止起义计划。但杨衢云接电时,枪支已经装上船,他认为迟一些无碍大局,仍派会党首领朱贵全带领几百人前往广州。殊不知清政府已得知消息,在码头布下重兵,严阵以待。所以船到广州时,2000多支枪被海关查出扣留,陆皓东、朱贵全等人牺牲,另有40多人被捕,广州起义还未发动便失败了。
  此后,清政府悬赏缉拿孙中山、杨衢云等人。孙中山于九月十日晚乘轮船逃出广州,经香港流亡日本。杨衢云办完善后工作后,也经越南逃往南非。
  杨衢云到南非后,积极联络华侨,宣传革命思想。经过不懈努力,他在南非的约翰内斯堡和彼得马里茨堡建立了兴中会分会。后在返回香港途中,又在新加坡等地建立兴中会,并与当地反清秘密团体建立联系。在此期间,孙中山也在日本横滨开展革命活动,建立兴中会横滨分会并筹集经费以图再举。杨衢云得知孙中山近况后,即于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携带家眷到日本横滨找孙中山,以教授华侨子弟英语为生。孙、杨会见时,孙中山责备杨衢云在广州起义时不听他劝阻,致使损失惨重。杨衢云表示承认错误,恳切要求两派抛弃前嫌,重新合作共事,孙中山表示同意。这样,杨衢云便在横滨参加孙中山一派的活动,与康有为的保皇派一边讲合作,一边又进行斗争。但由于革命派与保皇派有根本的分歧,合作之事不可能成功。
  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秋,长江流域哥老会的代表到达香港,与三合会郑士良、兴中会陈少白等人举行会议,成立兴汉会,推举孙中山为总会长,这样孙中山就成为反清革命势力的公认领导者。孙中山以香港不宜设立两个会和两个会长为由,暗示杨衢云辞去兴中会会长职务。杨衢云当即表示愿意辞去会长职务,并希望革命力量不要分裂。他对孙中山说:“为了我们的事业,我一向愿意牺牲自己的生命,更不用说我的职务了。”为了拥护孙中山的领导,杨衢云从日本返回香港,向谢缵泰等人做思想工作,取得一致意见。然后正式提出辞去香港兴中会会长职务,同时推荐孙中山为会长。杨衢云辞职后,到兴中会机关报《中国日报》社,协助冯自由、陈少白工作,暗中进行起义的筹备工作。在此期间,他介绍富商李纪堂加入兴中会,使筹备起义工作进展顺利。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三月,杨衢云赴日本东京会见孙中山,商讨起义事宜。五月,孙中山、杨衢云、郑士良等人乘船回香港。由于港英当局不准他们登岸,因此在一条舢板上,孙中山与杨衢云、谢缵泰、陈少白等人开会,决定杨衢云留在香港与陈少白、李纪堂等人做接济饷械的策应性工作,支持广东惠州起义。
  同年六月,孙中山确定起义计划,以广东新会县绿行和嘉应州三合会为主力,借用菲律宾独立军在日本购置的军械,在惠州三洲田发动起义,沿海东进,直趋厦门。然后,用日本运来的军火武装起义军,再回攻广州,建立临时政府。起义由郑士良任总指挥,杨衢云仍留在香港负责策应。
  同年闰八月十五日,郑士良在三洲田率会党600人发动起义,连战连捷,清廷震动。南海知县裴景福通过原兴中会会员陈廷威,找杨衢云联络,并派心腹植槐轩为代表,赴香港与杨衢云接洽议和。清廷提出三条招抚条件:一,招抚党人各首领,以道府副将任用;二,准带军队5000人;三,赏洋若干万。杨衢云知道由香港和台湾给起义军输送枪械和人员的方案难以实现,就私自主张同意议和。事后他急忙写信给孙中山说:“此乃吾党莫大良机,如接纳清吏所求,此后有凭籍,大可为李世民之续。”此外,杨衢云还找陈少白征求意见,但遭到陈少白的斥责,并说孙中山也不会同意。果然,孙中山来电批评杨衢云的错误行为,议和之事作罢。但由于孙中山在日本所购军火,为日商所骗,未能及时运到惠州接济,起义军弹尽援绝,终被包围,形势危急。 杨衢云连忙把后援不至的消息告知计划在广州策应的史坚如,请他设法支援。史坚如在广州谋炸粤督德寿,被捕牺牲,惠州起义也因寡不敌众而失败。
  惠州起义失败后,杨衢云遭到清政府通缉,德寿悬赏3万巨金购杨首级。这时,同志们都劝杨衢云出洋暂避。杨衢云不忍靡费革命经费,仍在香港收拾残局,以期再战。他对同志说:“吾人行革命,久置生死于度外矣!”为了维持生计,他以教授英文为生。
  光绪二十六年十一月十六日(1901年1月6日)清政府派遣刺客多人,于夜间闯入杨衢云寓所,向正准备给学生授课的杨衢云连发数弹。杨衢云重伤倒地,被送往医院抢救。但因伤势过重,抢救无效,于次日黎明前去世。在他弥留之际,前往探望的兴中会同志问有何瞩咐,他只艰难地说了一句话:“望同志们完成革命。”杨衢云逝世后,同志们把他葬在外国公墓。噩耗传到日本横滨,孙中山为杨衢云遇害深为惋惜,立即聚众集会,举哀追悼,并筹募1200元钱作为家属抚恤金,以“略尽手足之意气事后,孙中山致信谢缵泰,其中写道:“哀悼之情,有非笔墨所能尽者矣!"谢缵泰在所著的《中华民国革命秘史》中写道:“杨衢云是一个具有崇高思想的人。他忠实地热心于我们的事业。真可以说,他是我国为自由与独立的事业而殉难的最崇高的爱国者之一。”

知识出处

福建爱国名人

《福建爱国名人》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福建人民自古以来热爱祖国,维护国家统一,抵抗外来侵略,涌现出一批爱国爱民的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文学家和仁人志士。本书辑录了部分爱国先贤的事迹。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