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政兴国沈葆桢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爱国名人》 图书
唯一号: 131020020210002273
颗粒名称: 船政兴国沈葆桢
分类号: K820.8
页数: 5
页码: 151-155
摘要: 沈葆桢,原名振宗,字翰宇,又字幼丹,福建侯官人,晚清官吏。他在总理船政大臣任内,积极发展我国近代造船工业,培养造船技术和海军人才,并带兵到台湾巡视,打破日本侵占台湾的企图,对台湾的开发作出重要贡献。沈葆桢生于清嘉庆二十五年。父廷枫,道光举人;母林氏,系林则徐之妹;妻林普晴,是林则徐的次女。林则徐的爱国思想对沈葆桢影响深远。教案发生后,清廷命沈葆桢严厉镇压。沈葆桢为使民教长久相安,对此事未予深究, 用赔偿教堂损失17000两银结案。太平天国失败后,余部逃往江西,清廷严令沈葆桢镇压。沈葆桢坚决拒绝外国人干涉船政的企图。他致函总理衙门,要求出面交涉,从而维护了中国的主权和尊严。沈葆桢十分关心海防事业。
关键词: 沈葆桢 传略 福建

内容

沈葆桢(1820~1879),原名振宗,字翰宇,又字幼丹,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晚清官吏。他在总理船政大臣任内,积极发展我国近代造船工业,培养造船技术和海军人才,并带兵到台湾巡视,打破日本侵占台湾的企图,对台湾的开发作出重要贡献。
  沈葆桢生于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父廷枫,道光举人;母林氏,系林则徐之妹;妻林普晴,是林则徐的次女。林则徐的爱国思想对沈葆桢影响深远。
  沈葆桢自幼勤奋学习,道光二十年(1840年)中举人。道光二十七年中进士,选庶吉士,后授编修。曾充武英殿撰修,顺天乡试同考官。咸丰四年(1854年)任江南道监察御史,不久转任贵州道监察御史。他多次上疏论兵事,得到皇帝赏识,咸丰五年(1855年)十二月授江西九江知府。次年六月,调署广信知府。因抵抗太平军,得到曾国藩的赏识,历升广饶九南道、按察使等。咸丰十一年十二月,出任江西巡抚。
  同治元年(1862年)二月,南昌群众不满天主教神甫专横,误信教会残害儿童的谣言,群起拆毁教堂。教案发生后,清廷命沈葆桢严厉镇压。沈葆桢为使民教长久相安,对此事未予深究,用赔偿教堂损失17000两银结案。太平天国失败后,余部逃往江西,清廷严令沈葆桢镇压。沈葆桢任用湘军将领王德榜、席宝田等镇压太平军,在江西石城俘杀洪仁玕和幼天王等。沈葆桢也因此被授为一等轻车都尉世职,加头品顶戴。同治四年(1865 年),回闽丁母忧。
  同治五年(1866年)五月,闽浙总督左宗棠倡建福建船政局,自造机器轮船。未及兴工,左宗棠即于同年十月调任陕甘总督。左宗棠离闽时,荐沈葆桢主其事,由清廷任命为总理船政大臣。沈葆桢于同治六年六月到任。他按照左宗棠所定计划,在马尾中歧征购土地,建设厂房、船坞、学堂和宿舍。不久,船政洋监督日意格从法国归来,由他所采办的机器和所聘用的洋员洋匠也陆续到达,船政建设全面兴工,船政学堂首先开办。
  福建船政局是洋务派官员向西方学习先进技术的产物,遭到国内保守势力的强烈反对。闽浙总督吴棠接左宗棠任,一到任就说:“船政未必成,虽成亦何益!”并利用职权,不让船政局提调周开锡、局员叶文澜到局办公,还把已调到局工作的局员李庆霖无故革职,勒令回籍。沈葆桢坚持向西方学习先进科技,同顽固保守势力和外来干涉势力作坚决斗争。他同左宗棠一起抗疏力争,使清政府批准周开锡等人到局差遣,把吴棠调离福建。同治十年(1871年),大学士宋晋又出来攻击船政,要求清政府下令停办。沈葆桢立即上疏批驳,他指出:福建刚兴办的船政,同西方造船大国相比,自然差距较大,但如果因此便不办船政,不搞海防,就象学生因为不如老师,便不读书一样的荒谬。在沈葆桢和左宗棠的大力坚持下,福建船政局终于保存下来。
  福建船政局的兴办也引起西方殖民者的干预。海关总税务司英人赫德认为“制造耗费,购雇省事”,企图阻止中国人发展自己的造船工业。闽海关税务司美理登则企图充当船政监督,以控制船政。沈葆桢坚决拒绝外国人干涉船政的企图。美理登心存不甘,暗中挑拨船政总监工洋人达士博与日意格的关系,使之相互对立,无法开展工作,迫使沈葆桢不得不将达士博等人开革。这时,法国驻福州领事巴士栋又出面干涉,传讯日意格等人,要他赔偿达士博的“损失”。 沈葆桢对外国的干涉十分愤怒,他严正指出:“船政为中国工程,中国有大臣主之。若法国领事官可以任意把持,则是法国船政非中国船政也!”他致函总理衙门,要求出面交涉,从而维护了中国的主权和尊严。
  沈葆桢总理船政期间,为改变中国科技落后的状况做了不懈的努力。在他严格督导下,福建船政局很快便建成为当时远东规模最大的一座新式轮船制造厂。到同治十二年(1873年)底,日意格等已按合同完成16艘轮船的建造任务,并教会中国员工能按图纸自己造船和驾驶轮船。沈葆桢清醒地认识到,办船政的目的在于把西方先进的造船技术和驾驶技术学到手。他反复强调:办船政,不重在造船,而重在学习。为了贯彻这一方针,他把办学堂作为船政的重点,指出:船厂根本在于学堂。他在左宗棠筹办的“求是堂艺局”的基础上,兴办船政前、后两所新式学堂。前学堂专门学习法语和轮船制造,后学堂专学英语和航海技术。此外还创办一所培养技工的“艺圃气在沈葆桢的关心督促下,船政学堂教学十分严格,学生也刻苦学习,先后为我国培养大批科技人才和海军将领。
  同治十三年(1874年)三月,日本以同治十年时台湾人误杀琉球渔民为借口,出兵侵占台湾的琅〓(今恒春半岛)。清廷命沈葆桢到台湾巡视,兼办各国通商事务。沈葆桢于五月一日率新式轮船船队朝台湾进发。并上疏清廷,要求朝廷将日本无理侵台的经过,照会各国,以引起公论遣责,使日本收兵而退。还要求购买铁甲兵船和鱼雷,铺设台湾与内地联络的电线,并要求将福建陆路提督罗大春调往台湾,以加强台湾的防务。沈葆桢到达台湾后,立即派潘蔚和夏献纶持照会到琅〓与日军司令西乡从道交涉,明确宣布“中国版图,尺寸不敢与人”,严正要求日军撤出台湾。他同时派兵分防台湾南北,一面抚慰高山族居民,一面开凿通往高山族聚居地的道路。为加强台湾防御,沈葆桢还练营勇,办团练,并在安平改建炮台,安装西洋巨炮。这些措施,有力地遏制了日本侵略者的野心,使他们不得不派代表同清廷谈判,最后签订和约,于同年十月二十四日撤出台湾。
  日军撤出台湾后,沈葆桢对台湾的开发提出许多积极的建议。他认为,台湾土地肥沃,自入版图以来,开发仅限于滨海平原地区,大片山区仍未开垦,今后应积极开发内地山区。对高山族聚居的山区,应该采取“抚番”和开路并举的措施,以达到稳步开发台湾的目的。沈葆桢指出,开发台湾,要办的事情很多,没有高级官员专门负责难以办到。他建议将福建巡抚移驻台湾,专门负责台湾的开发。台湾的开发需要大批有经验的劳动者,因此要废除不准内地人民偷渡台湾和严禁台民私入番地的禁令,以招徕广大民众开发台湾。
  同年十二月,沈葆桢返回福州。不久,发生台湾狮头社高山族人狙杀游击王开俊事件。沈葆桢又于光绪元年(1875年)正月再度赴台,对反抗开路的高山族人实行镇压。他在台湾考察后,建议清政府购买机器,开采基隆煤矿;并根据台北地区经济的发展,建议增设台北一府,下辖淡水、新竹、宜兰三县。沈葆桢两次赴台,对台湾的开发作出重大贡献。
  同年四月,沈葆桢升任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事务大臣,督办南洋海防。他于十月上任后,认真整顿吏治,革除不称职者。 对军队恩威并施,使将士们乐于尽力。当时两江地区历经多年天灾人祸,大片土地荒芜,人民流离。沈葆桢鼓励外地人民到江南开荒,制定垦荒政策,使土地重新开垦。他积极“修河堤,行海运,缓开关,筹积谷,拔罂粟,挖蝗子,整顿盐务,筹划海防气为两江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光绪二年(1876年),皖南教案发生。沈葆桢对教案的处置尽量以法律为依据,不作偏袒。他对教案的起因详加探讯,在讯明教民白会清诬陷何诸父子导致这次教案后,立即将白会清绳之以法。为了维护清朝统治,他对当时活动在两江地区的哥老会, 采取镇压的措施。
  沈葆桢十分关心海防事业。为了提高南洋舰队的战斗力,他曾奏请各省兵轮两月一次到吴淞会操,以免临战时张皇失措。对于福建船政局,他仍十分关注,临终前还遗疏道:“铁甲船不可不办。”光绪五年(1879年)十一月初六日,沈葆桢因积劳成疾卒于任上。清政府追赠太子太保,谥文肃,入祀贤良祠,政绩宣付史馆。遗著有《沈文肃公政书》等。他对中国近代海军建设所作的贡献,永远受到后世的景仰。

知识出处

福建爱国名人

《福建爱国名人》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福建人民自古以来热爱祖国,维护国家统一,抵抗外来侵略,涌现出一批爱国爱民的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文学家和仁人志士。本书辑录了部分爱国先贤的事迹。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