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炮抗敌丁拱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爱国名人》 图书
唯一号: 131020020210002271
颗粒名称: 演炮抗敌丁拱辰
分类号: K820.8
页数: 4
页码: 141-144
摘要: 丁拱辰,又名君轸,字淑原,号星南。回族, 福建晋江人,清代枪炮专家。鸦片战争爆发后,丁拱辰看到清军枪炮不及西方侵略者,于是潜心研究西式枪炮,著《演炮图说》 一书,详细介绍西方先进兵器,加强中国军队的战斗力,受到爱国人士的重视和好评。丁拱辰于清嘉庆五年生在一个商人家庭。父亲丁宗璧,早年到浙东、台湾等地经商失利,生活靠母亲苏氏纺纱织麻维持。自17岁起,便随父到浙东经商,20岁时又随叔父丁杜贤到广东经商。为观测星象,曾对中国古代的天文仪器——旋玑玉衡进行改造,制成象限全周仪,以之测量度数,推算时辰,均甚准确。此事引起西方司航人员的重视,纷纷把他们收藏的有关图书资料借给拱辰阅读。
关键词: 丁拱辰 传略 福建

内容

丁拱辰(1800~1875),又名君轸,字淑原,号星南。回族, 福建晋江人,清代枪炮专家。鸦片战争爆发后,丁拱辰看到清军枪炮不及西方侵略者,于是潜心研究西式枪炮,著《演炮图说》一书,详细介绍西方先进兵器,加强中国军队的战斗力,受到爱国人士的重视和好评。
  丁拱辰于清嘉庆五年(1800年)生在一个商人家庭。父亲丁宗璧,早年到浙东、台湾等地经商失利,生活靠母亲苏氏纺纱织麻维持。他自幼聪慧,勤奋读书,11岁时因经济拮据而辍学,仍坚持自学于“田间牛背之上”和“负薪挂角之时”。后家境好转,曾纳贸捐监生,其时,他已粗通“三角八线之法”, 能自制 “日晷”等小型仪器,对天文、历算饶有兴趣。自17岁起,便随父到浙东经商,20岁时又随叔父丁杜贤到广东经商。其间,继续钻研天文、历算,一再虚心向“明于度数之学”的中外商人求教。为观测星象,曾对中国古代的天文仪器——旋玑玉衡进行改造,制成象限全周仪,以之测量度数,推算时辰,均甚准确。他孜孜不倦地钻研数学、天文,为日后探索西方先进的兵器科技, 打下了坚实的知识基础。
  道光十一年(1831年),丁拱辰出国谋生,先后到过菲律宾、伊朗和奥斯曼帝国。在国外期间,他把自制的全周仪带在身边,测量水程远近、地势高下、北斗的方位等,准确无误。此事引起西方司航人员的重视,纷纷把他们收藏的有关图书资料借给拱辰阅读。他一面认真学习,一面实地观察,很快便大体上掌握了西方各式枪炮和船舰的构造原理与操作方法。
  道光二十年(1840年),拱辰回国之时,正值英国侵略者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他看到中国炮法未精,所铸大炮“似未合度”,发射炮弹亦“多无准”,便决心运用所学报效祖国,于是殚心研究,绘制了“演炮差高”和“用滑车拉炮、举重”等图说数纸,连同测量演炮高低的象限仪一具,于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闰三月呈交原两广总督邓廷桢,由他转呈广东各大宪,得到了肯定和褒奖。接着,便到广东燕塘炮局亲自教导炮手演放大炮。恰好,广东绅士潘仕成热心报效,捐资仿造西式大炮40门,又从国外买回一些西洋大炮和炮弹,拱辰得以深入观摩比较,进一步掌握了中西各式大炮的制造原理与操作方法。在他的指导下,燕塘炮局所有大炮均采用滑车绞架,可以自动调节射击角度与方位,操纵十分灵便;又用象限仪测量演放,命中率大为提高。因此,他被赏给“六品军功顶戴”。
  为普及科学的演炮方法,丁拱辰一面训练炮手,一面勤奋写作。是年(1841年)冬,即完成《演炮图说》一书,并自费刊印出版。道光帝听到拱辰著有《演炮图说》和在广东“演试有准”的消息后,于二十二年(1842年)七月命奕山、祁顼查明具奏。但随着《南京条约》签订和鸦片战争的结束,道光帝对此事便不再关心。同年十二月,仅在奕山等人的奏折中批示:“览奏均悉”,此后再无下文。丁拱辰辛勤研究的成果,虽未能在抵御外侮中充分发挥作用,但他为了报效祖国,仍继续研究,不断对“演炮图说”进行修订。经过一年努力,三易其稿,终在二十三年(1843年)正式刊行了《演炮图说辑要》一书。该书分4卷50篇,附有各种插图100多幅。内容除详细介绍美、英、法等西方国家的大炮、火药、炮弹、战舰、火轮船、火轮车,以及各种炮台的建造与操作方法之外,还介绍了他所改进的“甚合时用”的“滑车绞架”和用象限仪测量演炮高低的方法等。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详尽介绍西方军械技术、普及炮兵常识、图文并茂的专著。它的出版,受到了当时许多爱国志士的重视和好评。
  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丁拱辰偕其侄丁金安,应钦差大臣赛尚阿之聘,到广西桂林与丁守存等共同铸造各种类型的大小火炮106门,又造火药、火箭、火喷筒、抬枪、鸟枪等火器。经过这次具体实践,他又写了《演炮图说后编》一册二卷,对火炮、炮弹和各种小型火器的制造与操作、枪炮的测量、演练和选将练兵的方法等,作了进一步阐发。
  不久,他听到在明末有德国人汤若望传授并由安徽人焦勖记述的论述火器的《则克录》一书,便设法购买,认真研读,写了《增补则克录》一册三卷,对原书疏漏和舛误之处,作了修改和补充。
  咸丰三年(1853年),御史陈庆镭回家乡泉州办团练,又请将丁拱辰所著的《演炮图说》和《增补则克录》进呈御览。曾得旨优奖,并要他晋京等候引见,后因病未果。
  同治二年(1863年),丁拱辰北上江苏上海,经龚显曾推荐,李鸿章委他“襄理洋器炮箭”工作。于是又编著《西洋军火图编》六卷,12万言,附图150幅。书成之后,被授予广东候补县丞,后又升为知县,留广东补用,并赏给五品花翎。
  丁拱辰不仅是一位在自然科学方面有创见的兵器专家,也是一位在政治上有远见卓识的人才。早在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他就提出“变通筹备久远之策”,主张“因时变通,战舰悉用夹板”;准沿海商民“用夹板船贸易,裕国通商”;于京师及沿海各省设立学堂,聘请“西洋人教习天文、测量、航海之法”,以便把西方先进的科技学到手。
  光绪元年(1875年),丁拱辰病逝。他一生的报国热情,受到后人的推崇。

知识出处

福建爱国名人

《福建爱国名人》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福建人民自古以来热爱祖国,维护国家统一,抵抗外来侵略,涌现出一批爱国爱民的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文学家和仁人志士。本书辑录了部分爱国先贤的事迹。

阅读